APP下载

陶诗之桑意象管窥

2017-03-10任江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陶渊明

摘 要:陶渊明诗歌中呈现了丰富的意象世界,桑是其典型意象。研究其蕴藉意义,有助于理解把握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文章通过对与桑意象相关诗文厘析,重点解读了其象征的田园生活、归隐意识、政治失意和慨叹生命的多重蕴藉。

关键词:陶渊明 陶诗 桑意象 蕴藉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国家之一。《孟子·梁惠文王上》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因为桑本身的实用价值,我国历来重视种桑养蚕,桑在我国古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古典诗文中的典型意象之一。譬如,《山海经》中出现桑有29次之多,《诗经》中有36次之多,等等。陶渊明诗歌变革地继承了前代诗歌的桑意象,其诗桑意象包含的意义是多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园田生活

桑是古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作物。《礼记》《管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中都有对桑的重要性记载,也有对上层阶级劝民稼穑植桑的告诫。虽然有种桑误国的典故,但是无桑即无蚕,无蚕便无衣,而衣食住行又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足见桑对社会生活生产的重要影响。

陶渊明《劝农》篇:“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描写了男女皆以耕织农事为本业,田园美景抵挡了田间的烈日,欢乐心情消解了劳作的辛苦。熙熙者,心绪和乐也;猗猗者,园田美盛也。花木繁荣,清风吹拂。在这样的氛围中,“桑妇”是以种桑养蚕为业的妇女农人,她们夙兴夜寐,与之同时,男性农人也在田野宿营,全然忘记了耕作的辛劳,互相之间追赶时令,沉浸于在桑园作业的愉悦,构成了一副和谐欢快的劳动图景。这首诗作于元兴二年,桓玄篡帝位,改国为楚,幽禁安帝于得阳。其时,陶渊明躬耕畎亩,“寝迹衡门下,邀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不提桓玄,不问政事,全部的身心都在园田,仿佛要和仕途作彻底的告别。

二、象征归隐意识

陶渊明一生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先后五次出仕,五次归隐。在陶渊明第四次离职不久,也就是在同年八月,陶渊明第五次出仕。任职彭泽县令,仅仅八十一天。

离职归隐后,陶渊明过上了纯粹的乡村生活,這一点集中反映在他的《归园田居》五首之中。其一中写:“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首诗中使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等静态意象,以及鸡鸣、狗吠的动态意象,静动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隐逸乡村的恬淡景貌,勾画了诗人自给自足的躬耕生活,所有意象的契合非常自然,没有一丝外界世俗的“尘杂”。自然境况如此,诗人的内心也是完全置于时局之外,不再留恋仕途,全身心地隐逸了。吴师道在评鉴这首诗的时候,说陶渊明是沿用了《古鸡鸣行》“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巷中”[1]。那么,陶渊明在用典的时候为什么要将“高”修改为“桑”呢?高者,高高在上,相比归隐的人而言还是身在仕途,清风得意的为官之人。而桑者,是乡村生活的常见物象。以常见物象替代“高”,足以见诗人隐逸的坚决、远离仕途的坚决。

三、象征政治失意

陶渊明一生五次的为官经历,每次出仕都是清淡寡味的闲职。从“猛志逸四海,蓦翮思远翥”“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的襟怀大志,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陶渊明在政治上是无比失意的。这于“学而优则仕”、有着大济苍生远志的传统文人来讲打击颇大。

《拟古》其九:“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晋傅咸《桑树赋序》说,司马炎曾亲植一株桑树,三十多年来繁茂不息。桑成了晋代长盛不衰的象征。在这首诗充满比喻象征,以“种桑”暗语晋安帝以司马休之都督六州军事,司马休之起兵讨伐刘裕为十三年,后兵败身亡。之后,政权飘摇动荡,名存实亡。诗中写了桑树由植,到茂,到折,到浮,暗喻了东晋政权的衰败过程,终于殆尽。全诗以桑为中心意象,通篇比喻,寄托尤甚,流露出对河山易帜的强烈失意感。

四、象征慨叹生命

陶渊明在桑意象象征念恋生命方面是两个方向的,一是从死亡的维度,一是从生存的维度。

从死亡的维度来看,桑谐音同伤,同丧。桑田、桑榆都是指时间易逝、暮年近晚的。人皆有躲避、恐惧死亡本能,甚至去主观刻意地延长生命、延缓衰老。这在魏晋时期也是常见的,服食仙药、饮用菊酒等。陶渊明也注意到了生的易变。在《归园田居》其四写:“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诗人携领子侄,经山泽林莽,去拜谒故人,眼见荒墟、丘陇、井灶、桑竹等物象。然颓败的景象,让人不禁想及主人在何方?原来己早早离开人世。而匆匆地离去,留下来的仅仅就是颓圮的井灶,还有桑竹残腐的余孽。作者在此使用桑意象与竹并置,桑者丧伤,竹者虚空,意在言生命的早逝,死亡的不定,“一世异朝市”“人生似幻化”,一切都将归于“空无”,诗歌的情感基调发生了陡变,由起初造访的愉悦陡然转入了对故人的悲伤。

从生存的维度来看,桑树是一种容易栽植和存活的作物,其枝叶根均可入药,帮人祛除疾病。无论是桑枝得药的典故,还是桑林祷雨的传说,都意蕴了桑与神灵的不凡联系。鉴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人们将对生存的崇拜,寄托到了桑之上。诗人《止酒》篇写“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关于扶桑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传说中日出、仙人居住地;一说是神树,九千年开花结果,吃后让人长寿。诗人或正言或戏言戒酒的事情,这样自己可以像神仙那么长寿,以至于千万年。

注释:

[1]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陶渊明资料汇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43页。

(任江维 陕西咸阳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712046)

猜你喜欢

陶渊明
陶渊明以诗劝后生
陶渊明的学习方法
陶渊明的小脾气
SEALS OF APPROVAL
陶渊明失败了
陶渊明:回归一方庭院,许你一世悠然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一部承前启后的陶渊明研究著作
陶渊明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