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改良
2017-03-10李虎
摘 要:借着强劲的教改东风,大多教师都在努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在改进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困惑,笔者这几年一直在反思,其目的是提出自己见解,抛砖引玉,加以改良,与大家商榷。
关键词:教育 教学 困惑 改良
一、教师易出现的困惑
1.尽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也没有理解怎样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把作业还给学生,而是机械地甚至不负责任地在课堂不去指导,不去答疑解难,上课让生看书不精讲,作业不精选,更不点评。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自定学习内容,自选作业,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教学方式,表面看给学生学习自主权,实际上是对高效课堂的一种歪曲,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真正的自主。
2.高效失效,旧标有效
经过语文高效课堂课改的洗礼,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但没有真正理解课改的目的和意义,完任务式的应付,当课改的强劲东风刮过之后,又回到旧的教学习惯中去,被旧的理论体系牢牢束缚住,摆脱不了旧的课标,老师下不了讲台,学生上不了讲台,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没有一点创新,学生的能力总提不高,教师面对课程束手无策。
3.合作重形式轻实效
为了体现教法新颖,一些教师机械地组建学习小组,但不经心设计讨论内容,只是片面地追求小组讨论这一形式。有的问题有时不需讨论,但为了形式需要,去“认真”讨论。正儿八经的疑点关键处刚开始柳树开花,因时间紧张,讨论便匆匆收场,形式主义泛滥。学生往往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是老师赶快以讲代学,或优秀的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代替其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学习差的学生发表不了意见或不发表意见,发展下去,形成依赖和惰性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4.不能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教书和育人是并重的,韩愈曰“文以载道”,而部分教师不去在知识与运用,过程与方法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传授知识时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将之绝缘在知识载体之外。无情感,怎能打动学生心灵,打动不了,兴趣浓度下降,知识消化不良,很难记得准、记得牢,甚至造成无价值观,明辨是非能力不强。量变难以质变,达不到预期目标。岂不知将三维目标相互融为一体才具有生命力。
二、改良
为了使课堂不走弯路,顺利发展,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领导要加强理论指导,视察课堂,胸有成竹,推进试验
领导要研究本地区、本校的教改方案,把自己的高水平拿出来,用先进理论进行讲解与引导,武装教员以最快的速度重视、改进,适应之。同时,勤检查实施情况,如,老师上课要求教室门不上锁,校长不定期关注教师授课形式与质量,好处一是教员格外用功,克服平时随便讲讲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好处二是领导在有限时间里能听多节课,据检查反馈情况再交流磋商,在高人指点下教员进步加快,做到精益求精。结果多位做到既稳步推进、积极创新,又把握好了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可见,科学领导和管理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2.要加强语文教师培训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幕后策划者。培训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让教师陆续走出去,既要到发达地区看看,听听外面的富有时代感的教育信息,吸收外界活力和知识营养;又要到贫困学校观摩语文教学情况,吃一堑,长一智。二是“校本培训”。培训的内容也分两个方面,学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给自己充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坚强理念,防止知识“过期”;另一方面,教学技巧的培训,相互间探讨教育规律和教学艺术,掌握教好语文专业的教学技巧,使学生受到文本佳作的“感情传染”。三是师德培训,铸造高尚师魂,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克服私心杂念,修炼静心教书育人功夫。培训的目的要放在把握新课程、新教法的优势,与传统的优势进行互补、整合。
3.在“校本教研”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
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上课进行评价和诊断,研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应把这种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积极响应党的教育方针,倡道骨干教师城乡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骨干教师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这样,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机制,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教学。
4.要加大投入,实现校园信息网的开通
高效课堂要求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校园加强建设教育资源网,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机会。一个小小的网线,老师会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点和疑点,不再东奔西跑,避免咨询身边人收获一知半解。只要老师勤于钻研,不为手边没资料发愁,成为一个学者型老师距离不再遥远,想到宋濂“行深山局谷中”求学之艰辛,真是当代幸福中国人。多媒体和学生见面,学生会赶跑瞌睡,告别跑毛,走向专注。同时,崭新画面材料的提供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如,笔者教《背影》,下载父亲的背影课件,学生一看一读,笔者发现再做抽象的说教是多余的,这种效果是多年的追求,没想到今日变成现实。再说,可喜的是,一节课内容容量比以前多多了,可怪的是,他们消化吸收的知识量奇迹般增多,乃如神助。长此以往,教学相长,学语文的长期效应顺利实现,学习倍觉好玩,哪有学不好的道理。
总之,为了使语文教学课改顺利推进,又不走样,应高度重视,积极准备,稳妥前进,教管结合,质量监控务求成功。语文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也是高效的落脚点,因此,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脚踏实地,路漫漫修其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轮岗实行办法[Z].2015.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李虎 甘肃定西安定区西寨中学 74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