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教学的内涵重审及其未来展望
2017-03-10郭凤洁
摘 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修辞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应该走上修辞教学之路,修辞教学才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然而修辞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术界也没有对其投以足够关注,且局限在提升话语表达效果的讨论中。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修辞教学的内涵,探索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修辞教学策略。
关键词:修辞教学 修辞学 语文核心素养
一、引言
语文教学几经改革,却一直未能走出困境。近几年,语文教育界深刻反思语文教学弊端,为探索语文教学归真之路,掀起了一场关于“真语文”的大讨论。语文教学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很多知名学者纷纷建言献策。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吕叔湘就曾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1]在其影响下,李廷杨在当代修辞学杂志上率先提到“语文教学应该走上修辞教学之路”[2],提出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修辞的鲜明观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修辞教学才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修辞教学现状,我们应该重新理解修辞教学的内涵,探索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修辞教学的实施策略。
二、修辞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关于修辞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从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包括篇章的修辞、修辞格以及句式的选择与变换,到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去掉篇章的修辞,再到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再次恢复篇章修辞相关内容,直到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只剩下常见修辞格,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修辞格一直是修辞教学的核心,但这却让很多一线教师误以为修辞教学就是修辞格的教学。尽管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脱离语文实际应用去系统讲授修辞知识的弊端,但在应试教育横行的今天,修辞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容乐观的现象:有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过分重视积极修辞的教学,忽视消极修辞的教学,以致于学生的作文满是不切主题的华丽词藻,形成美辞堆砌病;还有些教师专门致力于研究中高考相关试题,总结答题模板,学生进行机械套用,因此就出现答卷中千篇一律的答案:“用了……修辞方法,……地写出了……的……,表达了……”,不同的修辞方法被贴上独特的标签:比喻就是生动形象,排比就是增强气势,反问就是加强语气,等等。由此一来,学生成了套用模版的答题工具,原本活生生的语言,被教师的“死教”、学生的“死学”,堆砌成“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新颖性、审美性,更谈不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来就不受重视的修辞教学,在很多一线教师的误解下更加千疮百孔,改善修辞教学的现状刻不容缓。
三、学术界关于修辞教学的讨论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修辞教学”为篇名进行检索,近十年的文章共有101篇文章,核心期刊中的文章仅有11篇,平均下来每年发表的文章只有10篇左右,且只有1篇核心期刊论文。由此可见,学术界对修辞教学的整体关注度并不高。第一篇关于修辞教学的文章是张志公先生1957年发表在人民教育期刊上的《漢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其中修辞教学作为中学汉语科的知识领域中的问题被强调。[3]这引起之后的一些学者纷纷对修辞教学发表自己的创见。主要集中在修辞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的讨论。
(一)修辞教学目标的讨论
学术界关于修辞教学目标的表述,不论是叶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要‘立诚,老老实实,诚中形外;二要‘实用,符合事理和语言习惯”的目标[4],还是张寿康从适应篇章题旨情境的需要出发所提出的“正确、清楚、确切、生动”的要求[5],还是汪国胜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即系统观、选择观、立诚观、辞达观、辩证观和动态观,获得较好的语用能力”[6],修辞教学的目标最终都落在了对话语的表达效果方面的要求。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讨论
学术界关于修辞教学内容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修辞教学内容的选择,鉴于修辞教学中出现的辞格中心教学论,应试中心教学论等问题,王德春、张志公、张志公等均纷纷提出要将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充分渗透到修辞教学中来,“把现代修辞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7];另一方面,是关于修辞教学知识、内容的编排上,学术界显示出对一种科学合理的修辞知识编排方法和体系的渴望,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叶圣陶认为修辞知识的编排应该做到“阐明规律,注重实用,例句典范,文笔有趣”[8],章熊提倡“要进行调查研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9]。
(三)修辞教学方法的讨论
面对修辞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独到的解决方法,学术界关于修辞教学方法的见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叶老先生为核心包括吴清、田晓林等学者倡导随文教学法,倡导在听说读写中进行修辞教学;在陈望道“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影响下,孟建安、毋小利、王德春等人纷纷提出语境教学法,坚持以语境为纲的修辞教学理念[10];王其厅、王中和等提出朗读教学法,重视语音修辞教学对修辞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表情朗读进行修辞教学[11];朱永燚提倡运用范文修改佳例进行修辞教学,也被称为“语言比较法”[12];刘金荣在《探寻富有情趣的修辞教学方法》中也谈到几个有益的教学方法:例如结合演讲学、交际学等新兴学科教学,设置语境模拟语言交际,选择生活实际中的语言为例等方法。[13]这些方法都是对修辞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在实际的语文修辞教学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不论是致力于话语表达效果的目标,渗透修辞学成果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还是致力于解决修辞教学中难题的各种有益方法的探索,都是在“语言本位”的狭义修辞学体系中的论述。而如今广义修辞学已经突破狭义修辞学“语言本位”的修辞技巧范畴,并延伸到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的范畴,因此,修辞教学是否也应该尝试突破“语言本位”的藩篱,的确值得深思。
四、重审修辞教学内涵
基于上述修辞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修辞教学的内涵。理解修辞教学的内涵,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一)修辞教学贯穿到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叶老在修辞教学中提出了总原则“不要就课本孤立地教学,而要在听说读写中教学语法修辞”[14],可见修辞教学并不仅仅是关于静态的修辞知识的系统讲述,而是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教学。198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修辞知识教学“要和课文结合起来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听说读写实际,着重于运用,不要用名词术语去考学生。”[15]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到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修辞教学应贯穿于阅读中,即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贯穿于写作中,即要“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16]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师建议中具体建议中专门新加一条“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建议,强调结合具体语言实例进行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17]因此,教师需要在语文听说读写的各个教学场合灵活施教,让学生活学活用。
(二)修辞教学要注重修辞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的周一民教授说:“修辞学同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修辞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因此,修辞学与修辞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周教授进一步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关注修辞学,并不是指增加修辞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强调修辞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深刻影响和指导意义。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之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是一项重要的课题。”[18]由此可见,修辞学不仅一直是语文修辞知识的组成部分, 而且对中学语文修辞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我们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从学术界“修辞学”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已经发生了从狭义到广义的突围,力争突破语言本位的狭义修辞观,走向跨学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使修辞学面向社会实践。修辞的本质是人类为了彼此进行沟通,使用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象征手段进行交往的社会行为。因此,学术界关于修辞学的研究给予了修辞教学一个全新的视角,修辞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促进修辞学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修辞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从我国目前关于修辞教学的现状来看,修辞教学主要局限在狭义修辞学“语言本位”的理论影响下,修辞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然而,修辞学的最新成果已经表明:修辞是一种了解事物的方式,人们通过修辞去探索社会实践,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修辞来认识世界的。
修辞在人们知识构建和教育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正如美国修辞协会(RSA)所指出的,修辞学(包括对修辞理论、实践、批评以及教学)能帮助我们理解:(1)话语如何构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念,包括人、文本、机构以及文化;(2)当通过读、写、说以及听来理解世界时,我们如何利用修辞理论和策略来促进我们的批评性思考能力;(3)修辞理论和策略如何能帮助我们以一种劝说受众认同,或至少给我们公平聆聽的方式来构建我们的文本。[19]由此可见,西方的修辞教学早已突破话语表达技巧层面的加工和调整,并开始注重对学生对文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不禁启发我国对修辞教学目标的建构。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修辞是语言美感的主要来源,修辞更是一种思辩的认知方式。因此,修辞教学的目标直指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即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文化传承和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的培养。
五、修辞教学的未来展望
基于上述对修辞教学内涵的重新审视,改进修辞教学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另一方面就要加快促进修辞学成果的转化,紧跟学术研究的步伐,不仅要促进修辞学知识的转化,要注重修辞学理念方面的指导。
(一)培养修辞意识
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修辞能力是人天生具备的,它本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对于克服思辨缺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观点,进行创新性思维有针对性作用”[20],这就为修辞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
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的修辞成为人们的一种认知方式,人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修辞来认识世界的,正如陈小慰指出“修辞是一种认知活动和认知视角,描写和呈现语言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关注如何有效利用象征手段影响人们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21]因此,进行修辞教学,应该始于培养学生的修辞意识,以修辞的眼光认知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而使修辞成为学生的一种认知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辨能力。
培养修辞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能对修辞学知识和原理在认知层面上趋于一致,时刻运用修辞学的知识和原理进行认知的意识,即一种在心理上对修辞学产生的认可与赞同。只有学生在意识上和心理上与修辞学的知识和原理产生共鸣,修辞教学才能顺利推进,甚至事半功倍,修辞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认知方式,最终内化在其学习过程中。因此,语文修辞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修辞就在身边的意识,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时刻树立运用修辞知识、原理分析事情的意识,从而使修辞成为学生的一种思辨方式,帮助理解社会,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促进修辞学最新研究成果在语文教学中的转化
学术界曾在修辞教学内容存在狭隘问题方面,提到修辞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充分渗透到修辞教学中,修辞教学并没有跟上修辞学研究的步伐,建议在修辞教学内容上,要把现代修辞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但促进修辞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仅仅考虑到用修辞学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修辞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修辞格、超越词语、句式、篇章的选择变化等语言本位的范畴,成为人们的一种认知、思辨方式,因此修辞教学应该紧跟修辞学研究的步伐,加快促进修辞学最新成果的转化,在促进修辞学知识转化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修辞学理念的学习,用修辞学理论来指导修辞教学。
广义修辞学的代表谭学纯、朱玲认为“修辞活动是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建构审美现实的言语活动”[22],从中可以看到一种表达者和接受者的双向互动性,修辞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修辞学的领军者伯克提到修辞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交际活动,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诱发合作的学问,反映了修辞的社会功能,即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这就启发教师在修辞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的修辞性来诱发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展开。
修辞教学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促进修辞学成果的转化,我们要用修辞学的理论来指导修辞教学,将修辞理论贯穿于修辞教学的全过程。修辞学理念渗透到阅读修辞教学中,要求我们把握语篇的修辞性,运用修辞性阅读方式进行学科对話的开放性阅读,学生作为文本接受者,要敞开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展开超越时空的对话,在互动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生成审美化言说,从而真正走近文本。修辞学理念渗透到写作修辞教学中,就会认识到写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要注意学生创造能力和修辞敏感度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经验世界,不断发现、创造、探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修辞学理念渗透到口语交际修辞教学中,就意味着教师要启发学生对修辞情境加以关注,因为修辞情境是意义建构和结构的关键,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关注“受众”,学生作为“修辞者”,与“受众”理解、共享、双向交际,“受众”主动参与话语意义建构,“修辞者”的目的是让“受众”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之中产生互动与认同,而修辞者要通过“受众”的角度来建构言说的有效性。
注释:
[1]吕叔湘:《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2]李廷扬:《语文教学应走修辞教学之路》,当代修辞学,1993年,第03期。
[3]张志公:《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人民教育,1957年,第04期。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5页。
[5]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和修辞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
[6]汪国胜:《修辞教学的目标定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02期。
[7]王德春:《对中学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修辞和修辞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276页。
[8]庄文中:《叶圣陶与中学语法修辞教学》,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第03期。
[9]章熊:《关于“修辞格”、修辞、修辞教学的反思》,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2期。
[10]孟建安:《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修辞学习,2007年,第04期。
[11]王其厅:《重视语音修辞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建设,2012年,第22期。
[12]朱永燚:《运用范文修改佳例进行修辞教学》,《修辞和修辞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页。
[13]刘金荣:《探寻富有情趣的修辞教学方法》,修辞学习,1995年,第01期。
[1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5页。
[15]http//www.pep.com.cn/xiaoyu/yuwenbook/xy_dsyz/xy20sjzg/201008/t20100820_683606.htm.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18]周一民:《修辞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05期。
[19]http://rhetoricsociety.org/aws/RSA/pt/sp/presmessage.
[20]鞠玉梅:《修辞能力与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外语界,2008年,第06期。
[21]陈小慰:《翻译教学中修辞意识的培养》,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03期。
[22]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6期。
(郭凤洁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