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万德镇东侯小学“自主合作导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2017-03-09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侯小学郝宪广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8期
关键词:群学组内学案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侯小学 郝宪广

长期以来,固步自封的思想让我们课堂教学的长期处在费时低效的阶段。有过多少次这样的听课经历,教师慷慨激昂,洋洋洒洒,从头讲到尾,学生呆若木鸡,像木偶似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摆弄来摆弄去,没有一点自己思维活动的空间,更何谈经历发现,合作探究。借助课堂教学改革,解放教师思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品牌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困则思变,是该有点自己的东西了,我们要解放学生,我们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有自己的名师,我们要创建学校品牌,这是我们心底的呼唤。虽然前进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荆棘满布,但我们将奋勇向前。

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协助之下,我们结合五中马德军老师的“反串互动”教学模式,经过多次研讨论证,决定在我校3-6年语文、数学学科全面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合作导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学校领导班子明确分工,制定规划,有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全力做好制度的保障工作。为了方便导学案的打印,学校还花大力气购置了一体机,不可谓决心不大。

一、关于我们对“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从传统的教案向新课程背景下的导学案的设计,其根本转折点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进行转变。我们把导学案定义为:导学案(也称导学练案,以后均称导学案)是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关于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也可以说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被形象的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主要是通过独学、对学、群学以及课堂展示来进行,学习小组的建设是这一模式的重要一环。因此,这一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预习、交流、展示、拓展提升、检测(达标测评)等环节来实现学习目标的。

二、“自主合作,导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一)结合导学案的使用,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为: 预习—交流—展示—提升—检测。

1、导学案前置。2、教师进行学情调查。3、组内交流(对学、群学)。4、小组展示。5、检测。6、导学案的整理。

(二)“自主合作,导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建设与小组评价

1.学习小组的设立

要按照“组建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设立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可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能力、创新意识等分为ABCD、ABCDEF,对学时可分为A—C、B—D;或A—E、B—F、C—D。如班级学生数量比较多,可以设立组中组。

2.小组长的确立与培养

小组长应选学习态度端正、有一定创新意识、性格较外向、乐于助人并有集体荣誉感的学生担任,可固定,也可以一定时间轮值。

3.学习小组的组名

可以全小组成员公认的名字命名。如励志组、奋进组等等。要有自己的小组组训、小组文化,小组制度、组内评价。

4.小组评价

一般采用捆绑式评价,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进行升级式评价,从一朵花或一颗星开始,逐步升级,多花或多星,评出一节课的优胜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堂上设立一个小助手,每小组每一节课都要评价,每个小组必须参加。小助手在对学、群学、小组展示、点评、质疑等方面帮助教师记录分值。每节课有结果,每周一汇总、一评价,为评选班级和学校的优秀学习小组奠定基础。

5.小组展示

(1)组内:对学和群学相结合,人手一块小黑板(小白板)或一组一块,也可借助于练习纸、练习本;(2)组间(班级展示):充分利用好组内的小黑板(白板)、学生个人的小黑板(小白板)、小组固定的大黑板;(3)可设计情景剧及其他形式进行展示。

三、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意识淡漠,盲目抵制情绪严重,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去缺乏尝试的勇气和信心。二是直接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是导学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四是导学案设计欠合理。五是印刷的滞后、收发的繁琐。

四、谈谈“自主合作导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积极意义

1.有利于学生课前形成良好的学习期待,激发兴趣。

2.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设计和整体构想。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理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问题与反思

1.利用、处理导学案的所需时间问题及处理方法

所有上面提到的“有利于”都有赖于导学案的真正落实,包括文本形成和课堂实施两个方面。而这,是需要时间和准确有效的方法甚至是制度作保障的。比如如何处理在提前自学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如何兼顾学生中的预习的差异?如何有效保证拓展归理一块的落实?

2.前面说到,学生通过预习,会产生内隐的学习期待

有了提前自学了,很多时候无法像以前一样,再由浅入深地娓娓导入了,弄得不好,非但不会激发兴趣,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多此一举,产生倦怠。那么,就直接切入,不是也要求少一些兜转的环节,要直入正题吗?可是这样一来,情境的创设就大打折扣,没有神秘感,也缺少美感,通常是我在干巴巴地说:今天,我们学习某某课,学生在下面干巴巴地听,面无表情。这个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可能不是一种好现象。

3.自主探究、自主构建体现不明显

主观上,很多学生对待导学案,是一种纯功利性的学习,对导学案像对待一份作业一样,没有投入自己的思考,只是完成教师在上面所列出的一些题目,缺乏自己的思维投入,或思维含量不高,主体参与意识不强,自主构建功能被削弱。

猜你喜欢

群学组内学案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乡愁导学案
微信民族志与写文化
“比例尺(一)”导学案
基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思考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小学语文课外“群学”模式的构建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探究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