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志刚小学颜景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交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志刚小学 颜景芳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们能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并得到不断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活探究的欲望

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把知识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我以“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一问导入,同学们积极响应,一致高兴地说:“喜欢”。接着,我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马上设疑:“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 。“是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学生带着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愉快地参与到了新知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实践操作,经历探究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是由感知动作开始的,活动、操作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得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表象比单纯的视听更深刻,更鲜明。抽象的思维活动在操作中得到具体体现,便于沟通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形象性之间的联系,同时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教学中,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等形式充分感知,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用动促思,以思促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一课。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得出算出“33-8”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33-8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接着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动手实践和思考。学生有的用小棒操作,有的用算术分解┈┈探索出了许多计算方法及相应的算理:

更有学生想到用33-10=23,再用23+2=25来求得结果。在这一操作、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如实感受到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而且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此,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都能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交流合作,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把学生个人的财富变为更多人的财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体育课上小朋友们投篮比赛,红、黄、蓝、绿四个小队站在同一条横线上,他们身边各放有一个箩筐,里面放了与自己小队名称相同颜色的小球,要求在1分钟内谁投出的球最多就算赢。比赛开始了,我要求学生尝试统计出各种球的数量,以便评选出优胜小组。可是由于比赛积极而热烈,1分钟内投出的数量很多,尝试统计时,学生手忙脚乱,虽全力投入,但统计结果却各不相同。怎么办呢?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进行“合作”,怎样进行“合作统计”呢?同学们又忙开了:选择合作伙伴,有二人合作,也有三人或四人合作;伙伴们进行分工,有的统计一种颜色的小球,有的统计二种;商讨统计方法,有的用画“√”的方法,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表示;还有的用“先数在心里,再写出结果”的方法……第二次统计工作开始,大家忙而不乱。1分钟后,大家进行汇总、反馈和交流,同学们在合作中学会了简单统计的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融于自己的小组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探索中充分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之乐、创造之美,真正成为一名“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四、适度开放,享受探究的魅力

在创新学习课堂练习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练习内容。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在练习时,教师既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交流,敞开自己的思想,学习别人好的解题策略,优化思维过程。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了20以内的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练习:试试你能写出多少个?7+( )=( ),( )+( )>( )+8,()-7<20,学生练习时兴趣盎然,答案多种多样,既复习了2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又巩固了20以内数的运算。同时,开放性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条件,它使学生由消极的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的获取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点燃了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之花!真正享受到了数字探究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过程,使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