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9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微视频水样实验

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小学 咸 阳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微”生活方式快速占领人们的生活,这意味着“微时代”的来临。微时代的到来也给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一时间,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在我国中小学蓬勃兴起。自上学期认识“微课”、制作“微视频”、使用“微视频”之后,这种用时短,知识点集中,表达简洁生动,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依托和凭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了重复学习的机会。

一、微视频种类以及微视频教学案例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微视频分为讲解型、应用型和演示型三种。

(一)讲解型微视频

1.定义

讲解型微视频是针对某些科学知识的学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一种情况,探究时间过长,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完成学习的科学知识;另一种情况,学生无法体验的自然现象,以及空间概念过大的科学知识,运用教学视频讲解,帮助学生解析完整知识结构的微视频。

2.应用

结合讲解型微视频的特点,小学科学适合制作讲解型微视频的内容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制作一个以凤仙花种子播种、根的萌发、茎的生长、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为主线的微视频;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可用微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及动物的繁殖方式;五年级《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通过视频短片再现地震或火山喷发时的情景,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地震和火山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六年级《宇宙》单元,微视频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宇宙的构造,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了清晰感知。

3.案例设计

内容描述:三年级下册《动物生命周期》,以蚕卵孵出蚁蚕,蚕生长发育一定阶段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最终蚕蛾死亡,历经二个月的时间,教师指导学生养蚕,观察蚕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蚕蛾)四种形态。

教师将以前饲养蚕的全过程,利用照相机记录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

照片加以整理,运用会声会影编辑照片,制作教学视频,在学生饲养蚕之前,让学生了解每个阶段蚕的生长变化,以及饲养蚕的注意事项,教学视频有效激发学生饲养蚕的热情,又指导学生饲养过程遇到的问题。

(二)应用型微视频

1.定义

应用型微视频针对课上某个或某些知识点的应用部分,进行深入的解析,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有了完整的认知,并且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完成知识能力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2.应用

小学科学教学适合该微视频的内容有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学生认识光遇到物体会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微视频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选择多种材料造船,如何让我的船更平稳,装更多的东西。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增强报纸的抗弯曲能力,改变桥面的结构,挑战报纸造桥的承重极限。

3.案例设计

内容描述: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本课要求在规定时间,使用报纸、胶带、剪刀、尺子等材料,建造一座桥,要求跨越35cm宽“峡谷”,桥宽大于10cm,能承载200克的重物,用纸造桥是一个创造性活动,制作不难,设计难。教科书没有给学生制作好的纸桥图,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部分同学制作的连体双管桥面,或瓦楞纸板桥面都可以支撑200克重物。

设计视频:教师制作目字、工字、三角、拱形等框架桥面,提高支撑物的重量,课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制作不同的桥,去考验它们的承重力,挑战报纸造桥的承重极限,更是挑战同学们的智慧。

(三)演示型微视频

1.定义

演示型微视频针对教师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步骤,避免学生因操作细节疏忽,造成实验数据不准确,实验效果不理想。

2.应用

演示型微视频适合天平、显微镜、弹簧测力计、酒精灯、温度计、过滤装置等实验仪器的使用,以及制作洋葱表皮装片、制作水样装片等示范操作,微视频演示实验操作,可以减少学生的操作失误,达成较好的实验效果。

3.案例设计

内容描述:六年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选择水上公园湖水,作为观察对象,采集湖水水样带回学校,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是否存在微生物。

视频设计:教师演示水样装片的制作过程,介绍实验材料,显微镜、滴管、水样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材料,先取载玻片,将棉线按“井”字放置中央处,然后,取一滴水样滴在“井”字棉线中心位置,盖上盖玻片,用纸巾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的水分,最后,将水样装片放在载物台通光孔处。

二、微视频教学的应用原则

(一)目的性

微视频的应用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来确定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例如,六年级《斜面的作用》,用视频播放:以汽车沿盘山公路会轻松越过大山,骑车人将自行车沿斜坡容易推上人行天桥,这是为什么?微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具体丰富、直观形象的斜面,思考斜面的作用,提出问题“斜面是否省力”。例如,六年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师演示制作洋葱表皮的装片,由于学生座位远近差异,有的同学不便于观察制作过程。用视频播放:教师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过程,利于学生掌握制作要领。

(二)合理性

当前,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过度依赖多媒体的现象。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教学中就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学生就能掌握知识。对于科学教师来讲,更要关注是否合理使用,学生是否获得体验,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片面追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就会造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泛滥。

总之,任何信息技术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微视频”同样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只有当其优于传统教学手段时,才能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地选择。让我们走在思考与实践的路上,且行且思,沿着一条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道路,始终把“减负增效,唤醒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作为目标,享受教育创新带来的幸福。

猜你喜欢

微视频水样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HC油田N138区注入水配伍性研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我国相关标准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样童年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