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祁诗中的“霜”意象
2017-03-09刘霜
刘 霜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西宁 810008)
论宋祁诗中的“霜”意象
刘 霜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西宁 810008)
“霜”是自然界的一种特殊事物,也是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之一。其含义丰富多样但多萧索。著者发现宋祁在诗中多使用“霜”意象,并试从这一现象入手,分析其原因。使用心理研究法,对宋祁诗歌原文和《宋祁年谱》、《宋史》、笔记小说等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这与宋祁自小多病失亲、成年后仕途坎坷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与他和兄长宋庠之间复杂纠结的兄弟情义暗合。
宋祁;“霜”意象;多病失亲;仕途坎坷;兄弟情义
“霜”是自然界的一种特殊事物,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温度在0。C以下)而凝华在其上的结晶。也是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之一。霜至则秋来,万物萧瑟,故《释名》解释其本义:“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1]69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69. 文学史上,人们常将“红杏尚书”宋祁与“太平宰相”晏殊相提并论,因为此二人,年龄差距仅差八岁,几乎处于同一时期;性情又极为相似,都好豪奢宴饮、以放旷自喜;为学态度上皆主张苦学,又不自贵其文。可以说,元献、景文文学创作极为类似,并多以“怡性情、娱僚宾”为主旨,笔调清婉雅丽,多夸咏良辰美景,吟诵闲适生活。有趣的是,如此相似二人,却在使用“霜”这一特殊意象时,有着极大的不同,晏殊诗歌仅使用“霜”意象一次,然宋祁诗歌却多达七十余次。文章论者试从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心理情感出发,分析宋祁诗歌多使用“霜”意象的原因。
1 多病失亲的人生遭遇与“霜”意象的契合
宋祁自少多病,其《祈福醮文》言:“臣禀生岸愚,少小多病。”《春晏病体少悰退卧北斋有寄》也有:“少有负薪疾,早成憔悴姿”[2]2378宋祁.宋祁诗[M]//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等.全宋诗:第四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378. 之句。纳兰容若曾有词云:“自古多情原多病。”一个人身体情况或多或少总会影响到人的心理状况,而自小体弱多病,至少会使人在心理上对大自然物候的变化异常敏感。特别是秋冬寒冷季节及风雨天气的到来,总会令多病的宋祁在他人还未察觉时,已经感受到了体弱的痛苦。因此,心灵的敏感及体弱的痛苦,令无论是少年时代还是成年后的宋祁都极为关注秋冬季节,令其在诗歌中总是有意无意抒写秋冬之日,而“霜”作为秋天的典型景物之一,自然而然频繁出现在宋祁诗歌中。
《淮南子》云:“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1]69《诗经》也云:“九月素霜。”[1]69宋祁诗歌中的《残秋霁景》《霜宇》等诗歌都是描绘秋景的典型诗歌,《残秋霁景》中的“霜旻初毕雨,日气上熹微”[3]2376、《霜宇》中的“霜宇澹秋光,峥嵘歇岁芳”[3]2418、《了净天竺寺》中的“晓原霜重俊鹰肥,一袭归风路不迷”[3]2492,都是以“霜”这一特有景物,突出秋日的季节特征。对于敏感伤痛,常年病痛的宋祁而言,秋冬日的季节特征更显现于寒冷之上,而这也与“霜”意象本属特征“白色”和诗人的志趣特征“峻洁”相契合。《五经通义》曰:“寒气凝以为霜,霜从地升也。”[1]69秋日转凉,“霜降”之后,则令人倍感冰凉寒冷。宋祁诗歌如《和三司晏尚书秋饮》《和晏公园丘诗》《惊鸟》等皆以“霜”意象来衬托寒冷之感。在《和三司晏尚书秋饮》中的“霜繁天白雁行单,灌莽梢梢矗早寒”[3]2557,宋祁就描写了一幅“繁霜满天,孤雁单飞,灌丛树木叶落尽,独枝矗立”的晚秋之景。古代诗歌中“霜”“月”并举,更能突出寒冷之感。宋祁极喜用此法,《和晏公园丘诗》“七萃禁戈攒月冷,万侯朝壁照霜空”[3]2435、《惊鸟》“远梦回时路已迷,三更霜月倚楼西”,前者“月冷”与“霜空”相对,各显荒寒,后者“霜月”合成一种物象,使全诗更具一种夜间寒意凛然,诗人孤单寂寞的感觉。
本来身体孱弱,令人叹惋,可悲的是宋祁还命运多舛,“十有多岁,慈母见损。年甫及冠,又失父荫。”[2]551两宋生母钟氏早逝,其父另续朱氏。后,宋父病逝于江州司里参军任上。早年失孤的遭遇不仅让宋庠、宋祁两兄弟的生活陷入贫寒的境地,也加重了弟弟宋祁敏感的心理。父亲死后,宋庠、宋祁兄弟一起随朱氏移居安陆外祖父家,依附朱氏就学于安陆。宋王得臣《塵史》载:“宋元宪,继母乃吾里朱氏也,与仲氏景文以未第,因依外门,就学安陆。”[3]王得臣.麈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 由此看出,宋氏两兄弟与朱氏关系还算亲厚。然生身母亲的早逝,对于宋祁而言,总是一个无法企及的伤痛。至弱冠之年,宋祁还未曾立家立业,慈父却已见背。宋祁与父亲感情深厚,父“闻诵诸经及梁《昭明文选》,以教授诸子”。“甫冠而孤,未堪多难。”[2]551《授待制谢两府启》所云:“枯薄早孤,学勤晚就。”在少年时多病的身体无疑已成为宋祁敏感伤痛心理形成的诱因。而失去双亲之痛,更加催化了宋祁敏感伤痛心理的形成,令总衔怙恃之忧的宋祁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更为关注。于是,有霜之日的秋冬萧萧之景成为宋祁诗歌的常客,如《送常州陈商学士》中的“红梨秋老石渠霜,并欲萧萧伴祖觞”、《送屯田张员外》中的“飞霜逐凋节,岁月忽已阑”[3]2345、《西斋秋晚》中的“霜华零暮节,日气淡长穹”[3]2421等诗歌中的“霜”意象都是突出秋至的萧瑟之感。至于《塞垣》中的“鏖霜奔金戟,攒月驶飞铤”[3]2338、《古意》“淮南苦憀粟,九月繁霜飞”[3]2345、《木芙蓉》“情知边地霜风恶,不肯将花剩半秋”[3]2571等诗歌中的“霜”意象已不仅仅是表现萧条之景,更重要的是表现秋冬之时的杀伐之感,苦寒之气,突出的是自然环境的恶劣。
古往今来,在诗歌里,“霜”不仅有上文所言的自然特征,还往往与叹老早衰相联系。《说文》曰:“皑,霜雪之白者。”[1]69霜乃白色,古人常以“霜”指白色,古人常将“霜”与“鬓”“发”等连用,指鬓发斑白,年事已高。宋祁内心敏感,身体孱弱,常谓年事已高之事。如其《赠文雅大士》中的“高腊含髭霜,栖闲寄宝坊”[3]2377,《赠通教大士善升》中的“香浮经叶暗,霜点含髭斑”[3]2537。又因“霜降日”一年一次,可以用来计算时间,于是“霜”又用来喻指岁月年华。宋祁体弱,比人易衰,更惧老病,于是其诗歌常有意无意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易老。其赠友诗《喜连君锡过郡》,“皋壤星霜宴,缨瓖尘垢多”[3]2534句中的“星霜”就是年老的代称,宋祁感慨年华不再,并敬告友人保重身体。其诗歌《玩晚菊》中的“自嫌霜白鬓,将插重裴徊”[3]2376、《夏日旧疢间发》中的“霜挫颠毛秃,云添眼膜昏”[3]2538、《有怀谢炳宗先辈》中的“凄霜刮野转蓬干,永忆江湖旅鬓残”[3]2499、《秋塘败荷》中的“秋后渐稀霜后少,白头黄叶两相怜”[3]2575等,无一不是“霜”意象表达年老体衰、留恋往昔、叹息白头的之感。此外,古人认为霜由露凝结而成,蔡邕《月令章句》就云:“露凝为霜。”[1]70《楚辞》曰:“秋既戒之以白露,冬又申之以严霜。”[1]70其二者皆在早上太阳出现后消失,都具有极易消逝的特点,因而常连用,来表短促之意。宋祁因境遇、身体及心理状况,常有病老之忧,死亡之惧。而这种惧死又不多见,常表现在挽诗里,借友人之死表达对生命短暂易逝的哀伤。其诗《素简鲁文公挽词四首》中的“不图霜露疾,奄忽丧元龟”[3]2387、《哀故文节公》中的“霜露才婴疾,龙蛇已丧贤”[3]2390,就是宋祁用“霜露”来表达作者对友人忽然逝去的震惊与悲伤。
2 坎坷浮沉的宦官仕途与“霜”意象的契合
宋祁一生,虽仕途不乏有得意之时,但更多的却是失意蹇涩,沉浮颠沛,并不似后人所想的“红杏尚书”那般身居高位,令人称羡。
宋祁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被低估与忽视,他的《上三冗三费疏》《上仁宗论河北根本在镇、定》《论文帝不能用廉颇》《减边兵议》等多篇军事文章辞采飞扬、文思独到、政治见解深刻。在宋祁的政治观念里,他认为兵、财是国家事物中最重要的部分,治军必须解决粮食问题,保证军队拥有充足的兵粮。而这些的先决条件是国库丰足,运转良好。而当时北宋朝廷因早年宋太祖赵匡胤的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政策,早露积贫积弱之颓势,加之陕西用兵,朝廷军用资金捉襟见肘,宋祁遂上奏宋仁宗《上三冗三费疏》。在这篇文章中,宋祁揭示了三冗(官冗、兵冗、僧冗)、三费(道场斋醮、京城寺观、使相节度之费)的弊病。而其论切中时弊、指人心,集中体现了宋祁非同小可的政治军事才华。可以说,比之后来青史留名的范仲淹、王安石,宋祁的政治军事才能丝毫不差。宋祁的为官才能亦可称道,近十年历任数州父母官,清廉自持,深受百姓爱戴。《邵氏闻见后录》载:“不幸讣至成都,士民哭于其祠者数千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3:147. 更值得敬佩的是,宋祁一生为官,正直率真。他曾奉诏修撰《恭谢太庙记》与《藉田记》,直言“皇太后谒太庙使不可为后世法”,迫使颇有效法武则天野心的章献太后取消了修撰《恭谢太庙记》一事。按其才华,本应入住两府,官至宰辅。然其四入翰林,非但未入两府,且仕途坎坷,数遭贬谪。庆历元年(1041年),宋祁被贬寿州,后徙陈州。皇祐元年,宋祁又因张贵妃事落职,被贬知州。皇祐三年(1051年),出知毫州,此后宋祁调成德军、定州、成都府、郑州等州郡,经历近十年的州郡仕官生涯。
宋祁总为世人所不理解,宋仁宗提名宋祁知益州,宰相陈执中就认为“益俗奢侈,宋喜宴游,恐非所宜。”嘉祐元年(1056年),宋祁从益州还朝,寻除三司使。左司谏吴及谓宋祁在定州不治,纵容家人贷公使钱术千缗,在蜀奢侈过度。随后,御史中丞包拯亦上谏其“多游宴”,遂知郑州。《东轩笔录》载:“嘉祐中,禁林诸公皆入二府。是时,包孝肃公拯为三司使,宋景文公祁守郑州,二公风力名次最著人望,而不见用。京师谚语曰:‘拔队为参政,成群作枢副。亏他包省公,闷杀宋尚书。’”[4]魏泰.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东轩笔录:卷十[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113. 用这种仕途的艰涩与失意,加剧了心灵的伤痛感悟,并反过来加剧了他对坎坷的仕途的悲观。宋祁不得不借以诗歌来抒发感怀,表达仕途的失意。宋祁诗歌本已多充斥着恶劣自然环境的诗句,而“霜”意象不仅是恶劣自然环境的象征,也是恶劣政治环境的象征。贾岛的《二南密旨》云“飘风、苦雨、霜雹、波涛,此比国令,又比佞臣也。”[5]113贾岛.二南密旨[M].北京:中华书局,1985:11. 京房《易传》曰:“兴兵妄诛,厥灾不霜;圣贤遭害,其霜附木不下也。”于是宋祁诗歌中的 “霜蓬根易动,笼鸟翅难开(《答京西提刑张司封次韵》)”[3]2400、“遒妍赋笔悲秋罢,寂寞衣囊被谤。劲节肯凋霜外叶,惊湍需畏岸前堆(《喜屯日凌员外至》)”[3]2464、“霜摧过江枳,钟铉避风禽。薄宦真蓬累,归期问稿砧(《早济江步》)”[3]2523中的“霜”意象都成为宋祁仕途坎坷,人生失意在诗作中的一种表达。宋祁不但不被同僚所理解,更令他伤感的是君主亦对他有所偏见。当有人向宋仁宗推荐宋祁可大用,宋仁宗不但云:“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更无一人是者”,并将其与兄长进行比较,褒长而贬幼。这种人生境遇让宋祁无处诉说,于是“出守非严助,何年召郄萌。风催向阳藿,霜变度江橙(《感事寄子明中丞》)”[3]2535、“池鲛得雨鳞先动,霜隼乘风翅始开(《省判李度支硕相过叙别兼述感怀》)”[3]2471、“裂繻前誓风霜苦,早晚怀黄识汉侯(《思归》)”[3]2490等都成为诗人怀才不遇,惨遭贬谪,寄望君主赏识的呐喊。
宋祁九历州郡,常年奔波于回朝与“去国”之间,晚年更是经历近十年的外任,加之宋祁交友广泛,其诗歌遂常年描绘羁旅行役,表达对仕途、旅途的恐惧与担忧。前文所提,“霜”具有太阳出来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的特征,因此被看作是清晨的典型物象。古人奔波行路,为了能够天黑之前住宿,人们多早行,可说是踏霜而行。而外出做官、升迁贬谪、赴试赶考是大部分文人墨客共同的经历,于是 “霜珂响征马,星脂滑行轮”(《送行》)[3]2345是游子征人在外的共有感受之一。所以宋祁的赠别酬答之作,如《答郭仲微以予见注见庆之作》《答燕侍郎谢与端明李学士见过之什》之类皆用“霜”来表现“晓”“晨”的时间特征,“霜”还被用来衬托旅途的艰辛,一方面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担忧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对仕途浮沉、朝堂斗争的畏惧与惊恐。《送殿院张奎漕京东》中的“霜柏轻寒惊曙乌,使台东道亚风”,[3]2505《送枢直梅学士守并州》中的“旆羽凌霜晓,袍花犯雪春”[3]2526皆为此类。另外,古代自然环境恶劣,路途遥远,生死不知,而因背井离乡的征途又常常给人带来凄凉之感,故乡之思。在征途,在异乡,秋冬的沿途所见之“霜”往往让诗人怀有思乡之愁。宋祁诗《和夏推官奉太夫人就养仲氏次韵》中的“雾舍嵩尘薄,霜程巩树疏。循陔传咏切,匪夕伫归欤”[3]2423,又以“霜程”烘托常年贬谪在外的宋祁诗人渴望回乡的期盼。
3 纠结矛盾的兄弟情义与“霜”意象的契合
宋祁一生,早年双亲过逝,家贫困顿。《麈史》载:“宋元宪……与仲氏景文以未第……居贫。冬至,召同仁饮。元宪谓客曰:‘至节,无以为具,独有先人剑鞘上裹银得一两,粗以办节。’”[4]28与其兄宋庠相依为命,宋庠身为兄长,时常照顾体弱的弟弟,以致二人感情极为深厚,在二人大量的应和诗中可见一斑。他二人时常追忆往昔,相互关怀。庆历元年(1041年),外放的宋祁看着满头白发的自己,想到的是远在他乡且长自己两岁的宋庠,遂写下“轩冕问关路,风波蹭蹬身。兄今又过二,何术耐萧辰”的诗句遥寄宋庠。宋庠《元宪集》也多有如《晚登东楼怀子京镇阳二首》之诗。宋祁极其尊重宋庠,故其临终一刻,留下遗嘱,将两名幼子托付给兄长宋庠,曰:“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儒儿未仕,以此托付莒公(宋庠)。”并云:“莒公在,若等不孤也。”二人之亲厚,故《宋史》有称:“君子以为陈之家法,宋之友爱,有宋以来不多见也,呜呼贤哉!”[6]11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7:9599. 宋祁诗中常写“霜”一意象,与宋庠之间的关系,亦有关联。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之说,而古代诗歌中,登高往往意味着避祸、祛病、求长寿,而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之后,九九重阳登高也包含着文人极目远眺,思念亲人的内涵。“霜降日”为九月初四,与重阳日九月初九相距不远,“霜”于是成为重阳日的典型物象之一。宋祁重阳诗歌往往与“霜”相联系,如《九日食糕》“飙馆轻霜拂晓袍,糗资花饮斗分曹”[3]2576、《重阳不见菊》中的“心知不作匆匆意,故欲凌寒报早霜”[3]2576,“霜”与“糕”“菊”共同营造出“九日”的特殊氛围。而其诗歌如《闰九月九日登高有感》中的“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读旧游”[3]2498等则是以登高之题抒发对兄长宋庠的思念及忆昔念往的感慨。
但宋祁与兄长宋庠之间的情感并不是如此简单的深厚,而包含着各种纠结矛盾的情感因素。初入仕途,即天圣二年( 1024年),宋庠宋祁同举进士,“礼部奏祁为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此事传到民间,百姓虽以“二状元”称二宋,但史书记载第一与第十相差何止千万,且二人此后仕途截然不同。宋祁素来恃才傲物,纵使通情达理,晓畅人论,但终究是意难平。此事令宋祁对宋庠的感情除了亲厚之外,多了一份纠结。其后宋祁一生,除因张贵妃事及其子与张彦方游事遭贬外,每每失意,皆与兄长宋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朝堂之上,旁人以“大小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大宋身居要位,与政敌不免角斗过招,败下阵来往往也累及宋祁。庆历元年,吕夷简以朋党之名污宋庠,连及宋祁,祁先后被贬寿州、陈州。这是宋祁仕途生涯的第一次贬谪,此后宋祁大小贬谪连连不断。若单如此也可。可惜宋祁与宋庠实则能够一损俱损,却不能一荣俱荣,反而要因各种原因因兄长而受到压制。前文所提,因年幼于庠,状元之位花落宋庠。且祁为人奢放疏通,而庠清约持重。故世人多重庠而轻祁。嘉祐元年(1056年),宋祁从益州还朝,寻除三司使。右司谏吴极言其不治,包拯则上谏曰:“祁多游宴,且其兄方执政,不可任三司。”庆历五年,宰辅章得象向宋仁宗推荐宋祁接替因范仲淹离朝,而空出的参知政事一位,然宋仁宗没有接受,据《曲洧旧闻》记载:“绍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则廷臣更无一人是者。’已而莒公后相,景文竞以翰长终。”[7]朱弁.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曲洧旧闻[M].李裕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90. 可以说,终其一生,宋祁四入翰林却始终不能入二府,虽与其风流豪肆的性格不无关系,但每每被人抬出兄长以为压制,并与之相提并论,那么想必宋祁心中也会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惋!宋祁死后,史书评其二人:“庠明练故实,文藻虽不逮祁,孤风雅操,过祁远矣。”[8]其实,若论政坛贡献,宋祁激进辛辣的政策主张,比宋庠的一味圆滑处事有意义的多,可以说“远过其兄。”然从《宋史》列宋祁入宋庠传,对两宋二人的评价,可知当时世人贬祁、尊庠差别有多大。而一方面宋庠对宋祁照顾颇多,无论是处于何时何地的宋祁都在内心倚仗宋庠,且宋祁熟读儒家经典,为人刚正耿直,理智上宋祁不能有所怨言,然宋祁一生浮浮沉沉,宋庠的存在却是宋祁最终不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根本原因,所以纵使二宋情感再深,祁未必不会心存芥蒂,且宋祁对宋庠的感情越深,愈让宋祁对其具有更为复杂化的感情,于是宋祁在诗歌中便有意无意用到“霜”这一特殊物象。
“霜”意象含义是复杂且矛盾。一方面,有“霜”之日,万物萧条,但另一方面,“霜降”后却万物成熟,又有丰年喜庆之感,宋祁《慈圣阁秋橙结实上召宗臣同观》诗就云“舜日晨烘雾,尧云夕护霜。”[3]2515一方面,“霜”代表着秋日的杀伐之气,有逆臣奸邪之寓。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常常在诗歌中给“霜”以惩治邪恶的功能,宋祁的《献外台王御史》“滥陪坐诺已三年,始望霜威钳弩前”[3]2446,即有此意。一方面,霜降之时,芳草凋落,但还有一些植物却凌霜挺立,文人有时就用“霜”反衬“梅”“松”等植物不屈不饶的精神,以此表现人的气节。故其《书斋前柏八株森植翠茂》中的“休夸冒霜雪,仅得守门闾”[3]2551、《西壁画松》中的“数株森立写坚,霜骨鳞肤千万年”[3]2569等诗句都是诗人托物寓志的体现。内心敏感、时怀伤痛的宋祁,总在有意无意间注意到秋冬萧萧的“霜”意象,而“霜”意象这种矛盾的特性恰好与宋祁内心矛盾纠结的感情吻合,成为宋祁诗歌的常用意象。
[1] 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宋祁.宋祁诗[M]//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傅璇琮,等.全宋诗:第四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378.
[3] 王得臣.麈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魏泰.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东轩笔录:卷十[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贾岛.二南密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 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7:9599.
[8] 朱弁.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曲洧旧闻[M].李裕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
[责任编辑:刘跃平]
On the Frost Image in Song Qi’s Poems
LIU Shu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As a special thing in nature,fros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mages adopted 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which has a special meaning. With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t also makes a study of the original text of Song Qi’s poems and two books A Chronicle ofSongQi’sLifeandHistoryoftheSongDynasty, as well as some notes-based novels. Then it concludes that the main cause lies in such facts as he was weak and lost his parents in his childhood, his official career was uneven in his adulthood, and he had a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Song Xiang, his elder brother.
Song Qi; “frost image”; sickness and loss of parents; uneven official career; brotherhood
2017-01-14
刘 霜(1990— ),女,湖南武岗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明清文学。
I207.22
A
2096-2371(2017)01-00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