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产品消费的制约因素、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7-03-09唐步龙张前前

关键词:消费量畜产品城乡居民

唐步龙, 张前前

(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1)



畜产品消费的制约因素、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唐步龙, 张前前

(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1)

当前中国畜产品消费提升主要受收入增长、刚性支出价格增长、二元经济结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等因素制约。从未来消费趋势看,今后较长时期内,畜产品消费总量将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将随需求变化有所调整,优质安全方便的畜产品将更受青睐。因此,应从增加全民收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促进城乡一体化、严格质量标准等方面入手采取对策,促进供需平衡。

畜产品;消费;制约因素;发展趋势;对策

一、引言

畜产品一般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禽蛋、奶及奶制品等,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蛋白质摄取来源。畜产品在丰富中国居民“菜篮子”的同时,也改善了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畜产品消费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也很密切,因为畜产品的供需状况是与饲料粮的安全状况密切相关的,而饲料粮的安全问题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所以,关注畜产品的消费问题也是关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食物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变化很大,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也随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粮食的人均消费量则是在不断减少。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奶及奶制品、禽蛋、肉类1978年的人均消费量分别为1.00公斤、1.97公斤、8.86公斤,2012年则分别增长到11.92公斤、8.31公斤、28.66公斤,人均消费绝对量的增长分别达到了10.92公斤、6.34公斤、19.80公斤,分别增长了10.92倍、3.22倍、2.24倍[1]。

关于中国畜产品的相关研究中,畜产品生产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多,而畜产品消费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其中,王济民等[2]以微观调研数据对城乡居民户内外畜产品的消费数量和畜产品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马恒运[3]、袁学国[4]和蒋乃华等[5]则较为系统地讨论了中国城乡居民畜产品的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李瑾等[6]、陆文聪等[7]和夏晓平等[8]又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与收入的关系问题。

本文拟深入分析影响中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提升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畜产品消费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促进和优化畜产品消费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畜产品供需平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中国畜产品消费提升的制约因素

全国人口数量上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等因素促进了畜产品消费迅猛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因素还将持续地促进中国畜产品消费的进一步增长[9]。但是,刚性支出价格上涨过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减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畜产品数量供给不稳定、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食品安全存在隐忧等因素则制约了畜产品消费的提升。

1.居民收入增长减速抑制了畜产品的消费能力。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随之下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畜产品消费仍然属于层次较高的消费。除了少数高收入群体,大多数城市居民以工薪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农村居民则以农业收入和一部分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收入是消费的基本保障,因此,对于大部分城乡居民而言,“量入为出”的“节约型”消费仍然是主要消费形式,绝大多数居民会根据自身收入的增长状况来决定自己的畜产品消费数量和质量。随着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畜产品消费能力必然会受其影响。

2.刚性支出价格上涨过快压缩了畜产品的消费空间。

改革开放使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使消费也随之增长,并且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强了城乡居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特别是在政府近几年“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由于近些年来物价的上涨,居民用于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子女抚养支出方面的费用也快速上升,而且这些支出往往是中国城乡居民的刚性支出,居民承受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这些压力影响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正是因为这些刚性支出的价格增长过快,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诸如很多居民成为“房奴”,还贷压力巨大,再加上巨大的教育、医疗、养老、子女抚养等支出压力,严重地压缩了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空间。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畜产品消费。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民人口比例大,再加上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短期内难以消除。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城乡经济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从1978年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3.60元增长到7 916.58元,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仍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10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经济结构明显。较低的农民收入限制了农民畜产品消费能力的提升。另外,农村存储条件和销售条件落后,冷链较少,大多数仍然是沿街设点,露天经营,沿用了传统的销售方式,也制约了农民畜产品的消费。

4.食品安全隐患制约了畜产品消费。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对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但要求吃得饱,还要求吃得好,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断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刺激着城乡居民的神经,“口蹄疫”“瘦肉精”“禽流感”“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居民在选购和消费畜产品时提心吊胆,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制约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

5.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畜产品的消费。

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畜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白羽肉鸡6周就可以出栏,生猪3个月也可以出栏,这本来是科技进步促进畜产品生产发展的成果。但是,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畜产品的“柠檬市场”现象明显,很多大众媒体将这些生产周期缩短的食品描述为“激素产品”“速成产品”,对公众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再加之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不法生产者和商贩违规使用兽药和激素促进畜产品生长,使市场中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真假难辨。公众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宁可选择相信媒体的报道,选购畜产品时有所顾虑。

6.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制约畜产品消费。

畜产品属于农产品,其销售价格会受到“蛛网理论”的影响,其价格波动符合蛛网模型的特征。蛛网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td=f(Pt)。蛛网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畜产品正好符合蛛网模型的假定条件,市场销售价格呈现出高低不断变化的蛛网模型特征。另外,再加上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一旦遇到瘦肉精、口蹄疫、苏丹红等重大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心理恐慌造成短期内消费下降,价格下跌,导致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不定。不稳定的市场价格影响了供给和需求预期,制约了畜产品的消费。

三、中国畜产品未来消费趋势判断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均畜产品消费水平和全国畜产品消费总量将会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随着需求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由于城乡差异、人口结构变化、收入分配差距,不同人群的畜产品消费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随着城乡居民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将更加重视。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对加工畜产品的消费也将逐渐产生更强的偏好。为此,笔者对中国畜产品未来消费趋势判断如下:

1.畜产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总量将稳定增长。

由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也将随之不断提高,畜产品消费量作为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必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因此,无论是畜产品人均消费量,还是畜产品消费总量,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升而稳步增长。

2.城市居民畜产品消费总量增加,人均消费量有增有减。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和总量将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将大幅度增长。随着城市人口总量的增长和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畜产品的消费总量将会较快增长。但是,从畜产品人均消费量来看,城市居民的高收入人群和中老年人群等对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将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中青年或少年儿童以及城市新居民畜产品人均消费量将会大幅提高。

3.农民畜产品人均消费量稳定增长,消费总量将减少。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总体上属于低收入人群,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畜产品消费量将大幅增长,农民蛋白质等摄入量将逐渐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总量也将快速减少,农村畜产品的消费总量长期而言将趋于下降。

4.高收入人群畜产品人均消费量趋于稳定或减少,品种更加多样。

(1)速度提升。根据胜利石油管理局提速提效考核细则的总体要求以及各个区块的考核指标,各个区块基本上达到了10%的提速目标,大北、桩23等区块提速效果超过3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高收入人群已经过了主要通过畜产品满足蛋白质等营养摄入的低级阶段,营养过剩反而成为高收入人群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收入人群畜产品人均消费量难以大幅度增长,整体将趋于稳定或略有下降,但是畜产品消费品种将更加多样化,结构更加优化。

5.中低收入人群畜产品人均消费量将逐步增长。

中低收入人群往往以工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畜产品仍然是他们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中低收入人群畜产品消费仍然处于满足摄取营养需要的阶段。因此,随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对畜产品的消费能力将逐步提升,畜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也将随之提高。

6.畜产品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于消费偏好的影响,传统上中国的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牛羊肉和禽肉为辅,蛋类消费以鸡蛋为主,鸭蛋鹅蛋等为辅,奶类消费较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将大幅度下降,禽肉、牛羊肉、奶类及奶制品的消费比重将大幅度增长,红肉的消费比重将逐步降低,优质安全的畜产品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7.加工后的安全畜产品需求进一步增长。

一方面,由于很大一部分居民的畜产品消费已经从追求量的增加到追求质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为畜产品消费的一个必要考虑因素,城乡居民在选购畜产品时,往往会把质量安全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另一方面,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加工后的畜产品因为快捷方便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变化,加工后的安全畜产品消费量将快速增长。

纵观世界各地,畜产品品种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牛羊猪,也不仅仅是鸡鹅鸭,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会有自己主导的畜产品,而且即使是相同种类的畜产品,品质也可能完全不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将会追求更加多样更高品质的畜产品。由于经济交往的频繁和运输方式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畜产品贸易越来越方便。目前,在大型超市已经可以选购到巴西牛肉、新西兰奶粉、美国猪肉、俄罗斯香肠等。为了满足中国人对畜产品品质和种类的需求,畜产品的进口将会越来越多,品种将会越来越丰富,中国居民未来对进口畜产品的消费量将逐步增加,消费种类更加多样。

四、政策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

畜产品消费的提升和优化需要可靠的居民收入作为保障,因此,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畜产品消费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民生工程建设,稳定住房、医疗、教育、子女抚养、养老等支出价格,减少居民刚性支出对居民收入的对冲,稳定居民畜产品的消费能力。

2.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稳定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保障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畜产品的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减少畜产品的市场风险和质量安全隐患,减少价格频繁波动对畜产品消费的负面影响。

3.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降低或逐步消除城乡差异。

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中国畜产品消费的城乡二元特征。政府应该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减少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畜产品消费的同步提升和优化。

4.严格质量标准,促进信息透明。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畜产品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畜产品消费的提升,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又进一步加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进一步严格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可追溯系统,促进畜产品信息公开,重建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促进畜产品消费。

5.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再加上地区收入差异,严重地影响了畜产品消费的有序提升和优化。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减少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全体居民畜产品消费的提升和优化,提高国民的营养均衡状况和身体健康水平。

6.促进畜产品加工和进口。

在整个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消费对于提高居民营养水平、促进居民体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畜产品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居民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应该促进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多样化的加工畜产品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要,方便居民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加大高品质多样化畜产品的进口,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畜产品消费需求。

[1] 辛翔飞,张怡,王济民.我国畜产品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判断[J].农业经济问题,2015(10):77-85.

[2] 王济民,袁学国,李志强,等.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2):9-12.

[3] 马恒运.在外饮食、畜产品需求和食品消费方式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

[4] 袁学国.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5] 蒋乃华,辛贤,尹坚.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12):48-55.

[6] 李瑾,秦富,丁平.我国居民畜产品消费特征及发展趋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6):664-667.

[7] 陆文聪,梅燕.收入增长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趋势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2):81-83.

[8] 夏晓平,李秉龙,隋艳颖.收入变动与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0(10):17-20.

[9] 陈冲.收入不确定性、前景理论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J].农业技术经济,2014(10):67-76.

责任编辑:孙义清

F32

A

1007-8444(2017)01-0072-04

2016-11-07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超市供应链垂直协作与果蔬质量安全市场治理”(10YJC79023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益诉讼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15BGL135);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扩大农村消费研究”(09SJB790007)。

唐步龙,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消费量畜产品城乡居民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