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减少院内感染
2017-03-09彭文晖张明芳
彭文晖,张明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减少院内感染
彭文晖,张明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减少院内感染。方法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分区隔离制度,严格把控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加强无菌物品贮存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沟通配合。结果 通过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结论 应充分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环节控制,从而减少院内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时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出院后发现的感染[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对医院可重复使用物品及器具进行回收、消毒、灭菌的职责,并且为医院各科室提供无菌耗材及器械,直接影响院内感染的控制及扩散,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环节质量控制实际是一种在文字基础上实施的管理手段,能够最大化地使管理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之中,控制院内感染。现就消毒供应中心的环节质量控制对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1 通过消毒供应中心控制院内感染面临的问题
1.1 规章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医院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导致各临床科室及消毒供应中心无章可循,消毒流程混乱,责任划分不明确,对事故分析不深入,应对速度缓慢,这对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是极其不利的。
1.2 操作不规范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对各临床科室污染品进行处理,工作量大且复杂,如果操作人员处置不当,不及时更换专用鞋具,不及时穿戴防护衣、防护镜,未使用传送带传送物品,导致无菌物品污染则可能引起院内感染。
1.3 操作人员自身问题
操作人员操作方法、步骤不熟练,对于不同消毒物品的消毒方法不能正确掌握,导致消毒不彻底、消毒物品损坏甚至引起交叉污染。操作人员缺乏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相关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易受到各种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伤害,甚至引起院内感染。
2 加强质量控制,减少院内感染
2.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标准
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如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考核制度、灭菌物品检测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
2.2 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分区隔离制度
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区域划分,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发放区。污染区与清洁区设置缓冲间和物品传递窗,彻底隔离污染物与污染区域。各操作室均安装紫外线灭菌灯,保证灭菌范围。操作人员工作期间严格按照着装要求,穿戴专用帽、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衣及防水鞋,出入时及时洗手、消毒、更换服装。每月对中心各区进行消毒质量评估,对各区各岗位的灭菌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消毒记录、操作是否规范、是否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2.3 严格把控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
2.3.1 手术器械的处理 由于手术器械具有复用性,并且手术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组织器官,如果灭菌不达标很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保证复用性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是阻断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手术器械处理基本流程:手术结束后,用纱布拭去血液、组织及其他污染物,不能马上处理的器械喷涂保湿剂;在去污区根据材质及精密程度进行分类;选择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清洗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对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利用干燥设备对器械、器具进行干燥处理;在检查包装区对每件器械、器具进行检查;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或硬质容器进行包装。
2.3.2 临床科室回收器械的处理 临床科室回收器械主要来自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置于专用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传染性疾病的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供应中心人员将器械装入密闭回收车,再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集中处理。在污染区对回收器械按其功能、特性及污染程度进行分类,一般遵循先清洁后消毒原则。对具有明显污染物的回收器具应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常规消毒。消毒前后的容器及运送工具应严格区分,明确标示,以免再次污染[3]。
2.4 加强无菌物品贮存管理
无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日期、合格标志,每批无菌物品处理完成后,应按照种类、数量、灭菌方法、灭菌日期等归档备查。工作人员进入无菌物品贮藏室前应严格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物品贮藏室温度应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换气次数4~10次/小时,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消毒液消毒地面、储物架等。对于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检查其合格证、产品批号、有效期及供货单位。
2.5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污染物,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提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减少院内感染起着关键作用[4]。
2.5.1 加强技能培训及自我防护知识学习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医院应定期安排安全防护及职业技能培训、讲座,定期考核,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防护能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及职业防护知识学习。
2.5.2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供应中心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不仅可以减少对自身的伤害,同时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回收、清洁、灭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预防原则,即所有使用过的物品都应视为具有传染性而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按照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在接触污染物前后均应洗手,坚持六步洗手法,手套、眼罩及时更换,防护服每日清洗消毒;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应集中处理;使用持针器及镊子处理锐器,降低刺伤风险。若被锐器刺伤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并紧急消毒处理,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用流水清洗伤口,碘伏消毒,同时进行血清学抗体追踪检测。
2.5.3 预防高温、高湿、噪音污染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人员需要长期接触高温高压仪器,而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过程中温度极高,若操作不当易被烫伤,因此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5],定时检查、维护、维修灭菌器,做到防患于未然。消毒员必须持有压力容器操作资格证上岗,熟练掌握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操作程序,根据灭菌物品种类选择灭菌程序。由于消毒用大功率仪器(如超声净化仪、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消毒过程中产生高分贝噪音,易使消毒人员身体出现不适,严重时会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及心血管功能异常。因此,我们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使工作人员充分休息,劳逸结合,缓解工作压力。
2.5.4 定期体检,防止院内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每年定期体检,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
2.6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的沟通配合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重要辅助科室,应与各临床科室沟通配合,征求科室意见,了解不同科室的消毒需求,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每周坚持到各临床科室查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习手术室、外科、骨科、妇产科专业知识,保证消毒器械时专业、有效。
3 取得的成效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环节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标准,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分区隔离制度,严格把控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既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又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能够在保护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1):1-2.
[3]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9,9(6):27-32.
[4]倪红梅.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调查及对策[J].系统医学,2016(9):150-152.
[5]吴爱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1):157-158.
R197.323
A
1671-1246(2017)19-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