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017-03-09季有波程秀宇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方剂学口试方剂

张 虹,季有波,程秀宇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张 虹1,季有波2*,程秀宇1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有效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有效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进行了改革,以有效培养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1 方剂学课程教学现状

方剂学是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习中医临床知识的基础。方剂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其是一门知识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量大、知识点多,繁重的学习、背诵、记忆任务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思考与深入理解。传统板书加笔记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空间,还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涉猎其他知识,从而导致知识单一,思维狭隘,所掌握的方剂学知识较为粗浅。许多学生感叹:“读方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始知无方可用。”

2 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重新定位课程

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因此,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均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为目标。方剂学课程组依据国际教育要求,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中医医生实际工作出发,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中医思维能力、成方运用能力和临证处方能力[1],以形成实用、适度、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练一体化”特色课程。

3 依据学生能力培养需要开展课程设计

3.1 课程设计理念

3.1.1 渗透中医思维培养 中医思维是指运用中医理论体系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2],是与西医思维完全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这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决定着其未来所从事的医疗活动。但是中医思维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建立过程中容易受西医思维方式影响,导致学生临床治疗水平降低[3]。同时,由于职业院校中医人才面向基层医疗卫生行业,更加注重中医诊治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要加强中医思维的培养,以适应社会需要。

3.1.2 突出临床技能培养 一切着眼于临床,是方剂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教授一定数量的常用方剂,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遣药组方能力,尤其注重现有中成药的运用能力培养[4],使学生学有所用、学后即用,增强学习成就感,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3.1.3 体现“教学练一体化”已故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先生曾说:“我从自己几十年的中医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中医理论必须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按照能力培养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使“教学练”有序结合,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人才实践技能[5]。

3.2 课程设计思路

3.2.1 依据临床实际需要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中医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注重汤剂的学习,对于经典的中成药介绍相对较少。中成药便于携带、临床使用广泛且在药店出售种类较多,在教学中加入中成药内容,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中成药知识。此外,增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知识。按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题设计思路,依据临床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中医综合诊治能力。

3.2.2 按照临床诊治规律调整教学顺序 传统方剂学授课以组成、用法、功用、主治、病因病机、方解、辨证要点、临床运用的顺序进行。此顺序违背了中医临床的正常诊治规律,即临床表现、审证求因、治疗原则、组方用药,使“方”和“证”脱节。也就是说,传统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建立的思维模式与临床诊治疾病的顺序恰好相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即头脑中最先反应出来的不是什么病证用什么方剂,而是什么方剂治疗什么病证。可想而知,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后是无法按照中医理法方药思维进行疾病诊治的。

因此,教学中应从主治入手,按照主治病证分析—确定病机—确定治疗原则—选择药物—分析配伍规律顺序,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3.2.3 结合能力培养需求开展实践教学 结合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中医思维能力、成方运用能力和临证处方能力需求,课程组在实践实训教学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实践实训项目。一是实训课安排了煎药和病例讨论内容。二是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我讲一首方剂”和“方剂分析归纳汇报”等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阐述对知识的理解,锻炼表达能力。三是有目的地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药店,进行中成药调研,以加深对中成药的了解,为日后临证处方奠定基础。

3.2.4 夯实基础,改革考试方式 方歌是背诵方剂组成的有效方法,对日后临床处方、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有裨益。因此,课程组经过多年探索,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单一形式,变为目前的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即在期末笔试之前,先口试方剂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100首方剂的汤头歌诀,口试合格后方可参加期末考试。口试安排在课程学时之外,不影响正常授课。口试成绩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试促进学生学习,夯实基础。

3.2.5 突出学生本位,引入有效教学方法 方剂学知识枯燥繁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易使教师教无兴致,学生学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此,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常规授课中的精讲拓宽教学法、授课中后期的病案讨论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归纳演练教学法等,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融合,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朱旭红,吕玉波.中医临床医生对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重要性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35-36.

[2]张虹,季有波.高职院校中医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探讨[J].医学教育,2012,19(25):148-149.

[3]曹敏,许能贵.“重经典、强临床”理念下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2):8-11.

[4]骆继军.高职高专中医人才培养小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5-17.

[5]阮时宝,苑述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7,26(5):51-52.

(⋆通讯作者:季有波)

G423.07

A

1671-1246(2017)19-0135-02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Z D17173)

猜你喜欢

方剂学口试方剂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我省将于7月25日前公布高考成绩及录取分数线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PETS口试评分培训效果的多面Rasch分析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