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

2017-03-09王似雄孙嘉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知阻塞性病人

王似雄,孙嘉伟

(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基于翻转课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

王似雄,孙嘉伟

(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方面进行构思。

翻转课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说课设计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的方式,系统分析教材和学生,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通过开展说课活动,教师间可进行教学探讨,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内科护理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进行说课设计。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课所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是由林梅英、朱启华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本版教材以培养能力为本,以发展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凸显了护理职业教育的特点:一是突出实用性,切合临床工作实际需要;二是突出技能性,突出学生护理技能培养;三是内容模块化,便于学生分段学习和教师灵活教学。

本次课为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的第4节内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病,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确定本次授课两学时。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护理学专业二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记忆力好、可塑性强,但是年龄小、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抽象,然而受多方面限制,学生实践机会少,临床思维能力不强,系统化实训项目缺乏,因此加大了临床与教学的距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2]。

1.3 课堂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发展动态,笔者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力目标: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升学生与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1.4 重点和难点

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难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于这部分内容用文字描述十分抽象,所以利用三维仿真虚拟动画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直观展现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构建新知。

2 教学策略

采用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使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在群组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开展PBL教学,无法监控教学过程,但通过空间教学,我们可以对PBL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3 教学过程

运用PBL教学法,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3个环节,课前:空间预习,自学新知;课中:情景导入,实施任务,内化新知;课后: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3.1 课前——空间预习,自学新知

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任务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宣传片,上传至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观看,也可以下载至手机随时观看,以便课前自学。教师通过微信将课件直接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并预习,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课前还可通过登录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查看教学笔记、课程资源,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查看浏览记录、人数、答疑讨论内容,动态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可以登录校图书馆或移动电子书库查阅相关资料,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课中——情景导入,实施任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介绍“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三是“世界慢阻肺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然后将临床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职业使命感被唤醒,产生强烈求知欲时,顺势引入教学任务。

3.2.1 任务1: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播放一段动画,让学生了解病变过程以及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因素。概括总结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小组间讨论、分析后,各组派代表到台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指出不足。该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细致入微地观察病人病情,以及更好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奠定基础[3]。

3.2.2 任务2: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 在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后,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此时引入标准化病人(SP)模拟真实看病场景,对学生的问诊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其操作技巧掌握情况,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你我来相会”配对小游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2.3 任务3: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教师利用仿真软件输入标准化病例,创设临床真实情景。我们设计了一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健康咨询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情景演示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从疾病出发,从病人出发,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创设不同临床情景,学生根据病人临床表现,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在真实情景中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措施,掌握教学重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重点是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教学中利用一组腹式呼吸动态示意图,直观地展示腹式呼吸过程,接着向学生演示腹式呼吸锻炼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3.3课后——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利用云平台进行师生交流互动,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次任务结束后师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课下利用班级群共享本次课教学内容,利用Q T语音进行班级讨论,使用私信、交流群组,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留言板为学生答疑解惑。

课后要求学生在线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掌握情况,进行自主复习、巩固新知。通过“爱医课”平台在线做题,在平时的章节学习中渗透护考理念,以护考为目标强化理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 教学反思

信息化技术助力翻转课堂,通过电子书库、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情景仿真训练等信息化手段使学生的课前自学变得更加有效。信息化技术可易化重难点,大量动画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记忆;增进学习趣味性,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1]李江,邹丹,李学玲.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说课设计[J].高教高职研究,2013(3):175-176.

[2]孙晓虹.基于翻转课堂的“法洛四联症”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60-61.

[3]孙嘉伟,傅红琼,李琳,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病理学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4):33-34.

G424.21

B

1671-1246(2017)19-0066-02

猜你喜欢

新知阻塞性病人
新知
生活新知
谁是病人
病人膏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