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7-03-09王莉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设置中职

王莉珍

(甘肃省财政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浅析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及解决途径

王莉珍

(甘肃省财政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层次学历教育形式,其在衔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缺乏连续性、课程设置贯通性差且内容重复等。要解决中高职衔接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明确中高职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衔接、实现教学管理无缝对接和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显得十分必要。

中职;高职;衔接

1 我国中高职衔接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近1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明确提出,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这为中高职学制衔接及贯通培养提供了政策依据。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和高职院校招生政策改革,中职毕业生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衔接是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家长)三方共赢的改革新政,实行中高职衔接是大势所趋。但长期以来中高职各自为政,缺乏直接沟通,致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缺乏连续性、课程设置贯通性差且内容重复等问题。因此,目前必须加强中高职衔接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职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2 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分析

2.1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中高职属于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引领作用;中职教育侧重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得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同,对能力要求不同,课程体系侧重点也不同。但由于中高职长期缺乏沟通、统一协调的渠道不畅通、机制不健全,导致两个层次教育之间的培养目标界限不清晰、层次不分明。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还表现在中高职学校及其各专业在制订培养目标时无统一依据和标准,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有的中高职学校以就业培养为目标,在教学中侧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向上一层级相同专业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有些以升学培养为目标,忽略实践教学,不利于职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有些以就业和升学兼顾为目标,课程设置及安排较为混乱等。

2.2 专业设置缺乏连续性

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前提。目前,中高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契合度和衔接性不高,存在专业设置“不对口”现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专业目录。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共计760个专业,2017年开始执行。而中职仍执行201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共计321个专业。中高职在专业名称、分类、要求及修订时间上的不一致,是当前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大障碍。

2.3 课程设置贯通性差且内容重复

近年来,职业教育引入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由于中高职课程对接统筹规划协调机制尚不成熟,对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设计,没有制定统一的课程分类标准。中职阶段专业课程较多,理论知识过全过深,导致与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及内容大量重复,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基本一致,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无从体现。另外,中职毕业生基础差,而高职为减少资源消耗,将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混合编班,同起点教学,忽视了两类学生的基础差异,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完善中高职课程设置一体化设计制度。

2.4 中高职衔接的“接口”狭窄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接口”相对狭窄,局限性大。在衔接对象方面,只拘泥于学校正规教育形式的衔接,而对往届生的深造需求不予重视;在衔接内容方面,只关注学历衔接,而对职业能力的衔接及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不予重视;在衔接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生硬粗糙、缺乏人性化等问题,在学制管理和目标导向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中高职衔接途径

3.1 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依据”。高职专业设置是中职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因此,中高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促进其与产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对接,研究制定统一的专业目录。

中高职制定培养目标时要以同系列专业为前提,围绕经济社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及目标定位,确保学生在各学习阶段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做好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工作,需做好以下3点:

(1)分清中高职差别,各自找准定位。中职培养目标以塑造人格、打好基础、培养技能为主,高职培养目标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等。

(2)中职教育推行人才培养“双轨制”模式。有些中职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有些通过升入高职提高学历和技能。

(3)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采用高职向下对中职模式。高职根据中职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来进一步对应提升,从而实现两者培养目标的衔接。

3.2 中高职课程衔接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中高职课程体系设计必须以职业和技术为核心,充分考虑就业市场需求,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瞄准职业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置前后关联、有效递进、相互衔接的课程模块。在教学任务确定方面,既要注重中职与高职之间的差异性,又要兼顾其连贯性,凸显人才培养定位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及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之间的对接。

(1)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中高职专业贯通的课程标准体系,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避免课程设置重复等问题。

(2)从两个层次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入手,分层递进,确保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整合教学内容,避免重复。

(3)建立中高职课程学分互认制,使中高职考核衔接,避免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重复学习,节省时间与精力,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4)明确两个层次教育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的层次应高于中职,同时把两个层次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纳入课程体系,对接行业标准,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衔接。

(5)教材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根本落脚点,也是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教材衔接要以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为依据,从源头上把握编写尺度,对接就业岗位和行业标准,避免内容重复,使两个层次教材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

3.3 “双证书”制度的落实与衔接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当前,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其考试客观公正,社会认知度高,具有权威性。中高职学生参加这些职业资格考试,不仅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应根据就业岗位群确定中高职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及等级,并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不同等级的学历证书对应,落实“双证书”制度。

3.4 加强政府统筹,强化中高职纵向沟通

中高职有效衔接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布局、专业布局、招生等方面的统筹,加强中高职衔接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为中高职衔接创造条件;中高职学校应加强纵向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各自教学资源,在招生考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师资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加强中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对中高职师资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实现校企联动,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步伐,为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中职学生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学历。加快中高职衔接,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高职学生个人层次和内涵提升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必将为我国中高职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G420

A

1671-1246(2017)19-0039-02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设置中职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