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09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工学美容课程体系

赵 丽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赵 丽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服务行业,企业急需高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迫切希望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同时,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真实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以及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管理制度与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1]。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使毕业生具备直接上岗工作能力,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要求,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2]。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纷纷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出发点、目的不同,学校考虑的是学生能从企业学到什么东西,而企业考虑的是学生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从而使学校与企业产生矛盾,导致很难实现工学结合;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组织流程与企业的生产服务流程很难一致,从而导致很难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在研究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服务行业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用“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院一体”,是指在校内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建立美容院;“项目载体”是指以服务项目为载体,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与教材建设等。通过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校接触真实的服务项目,增强动手能力、服务意识、岗位责任心与沟通能力,在校期间就达到企业的要求,毕业就能上岗,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 “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领域、就业岗位、就业前景进行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此外,按照项目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考核方案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开发与设计等,使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共建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并以项目为载体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价。探索“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2.1.1 专业调研 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采用政策分析、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医疗美容机构、美容连锁机构等相关岗位进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针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情况调研,回收调研材料,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

2.1.2 职业岗位及其能力需求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工作岗位为美容美体师、美容导师、医疗美容咨询师,对这3个工作岗位进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2.1.3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校企合作育人实际需要及岗位需求适时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既保持相对稳定性,又与时俱进。

2.2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2.2.1 教学模式 探索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导向,依据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要求及培养目标,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结合美容师职业资格标准,设计基于美容保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教学项目,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组织教学,根据美容保健机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使教学过程与美容保健工作过程对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知识、技能与素质一体化培养。

2.2.2 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电子课件、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浏览优质精品课程网页和医学视频资源库,提高课外学习效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质和能力。

2.2.3 考核评价方法 改革传统以理论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考核方式,建立多维考核体系,注重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做到3个结合:一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注重职业能力考核;二是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三是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

2.2.4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成立大学生创业小组,开展创业设计大赛,举办创业教育讲座等,启发学生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竞赛,参与专业科研课题研究,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操作能力;发挥“辽卫帝姿美容SP A会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使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由学生自主经营,教师提供指导,从而使学生增加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

2.3 课程体系构建

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坚持产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采用逆向设计法,选取不同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及流程,获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将岗位所需能力转化成学习领域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依托辽宁省美容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发挥“辽卫帝姿美容SP A会馆”和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育人作用,建立学校、企业两个课堂;实现美容师国家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对接;遵循学习—应用—提升的能力递进规律安排课程。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首先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及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其次安排专业认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最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中厂”“辽卫帝姿美容SP A会馆”跟岗学习,熟悉工作环境,培养职业意识,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第二阶段:第三、四学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高级美容师等职业资格培训;充分发挥“校中厂”“辽卫帝姿美容SP A会馆”的作用,让学生跟岗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第三阶段:第五、六学期,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根据学生与企业的意愿,采取双向选择方式,安排学生在不同岗位顶岗实习。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资源优势,安排技能提升课程,并在企业实施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向学生发放一定的薪水,在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考核合格后,实行带薪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

通过3个阶段的学习,完成“识岗学习—岗位实践—带薪顶岗”的系统化实践教学过程,完善“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 “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较好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

(2)开发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3)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热情。

(4)大大提高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匹配度。

(5)极大地缩短了学生上岗时间,实现了实习与就业零时间、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1]张振震.创新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8):141.

[2]陈剑.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80-181.

G420

A

1671-1246(2017)19-0003-02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JG14E B214)成果

猜你喜欢

工学美容课程体系
盐工学人
——宋辉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