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思考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2017-03-09徐成,罗琼,陈钧
徐 成,罗 琼,陈 钧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思考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为例
徐 成,罗 琼,陈 钧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6)
大学生专业社团是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阵地,是专业课堂的有力补充。卫生类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社团的功能效果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寻求解决对策。
专业社团;卫生类高职院校;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共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在自觉接受学校管理的基础上,自愿结成的群体性组织,具有自发创建性、运作自主性、目标指向性、群体广泛性、组织多样性等特点。学生专业社团是指高校内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1]。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具有专业性、职业化、实践性的特点,是在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丰富课余生活、补充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建立的,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交流、实践操作、展示自我的平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建设,吸引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渴求的学生参与,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第二课堂”及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2]。
本文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天使之翼美容协会、急救社、康复保健协会、医疗维修社、柳叶社、“御草园”中药社等8个专业社团成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调查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内容涉及参加专业社团的动机及对社团活动组织和社团发展等方面的一些看法,旨在探索专业社团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 专业社团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专业指导
大多数卫生类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挂靠在团委,由于人员、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团委只能给予表面上的管理和非专业性的指导,然而专业指导对专业社团运行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是专业社团区别非专业社团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专业社团得不到专业教师指导,有些专业教师仅在专业社团挂名却不指导或被动指导。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教师指导专业社团没有硬性要求,缺乏激励措施,导致专业教师积极性不高;二是在当前高校“职称为王”价值导向下,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使专业教师有心无力。在对专业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有10.63%的教师表示愿意指导专业社团且认为有意义,16.48%的教师表示指导专业社团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审要求,72.89%的教师表示指导专业社团并非本职工作,因而被动指导。
1.2 缺乏活力
举办“有意义、有意思”的高质量活动是专业社团永葆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活动多停留在专业性不强的文体类、联谊式活动上。大部分社团活动处于学生自娱自乐状态,缺少与社会、行业的交流,活动的开展仅限于传承,缺少创新,高质量、高层次的活动少,品牌活动更无从谈起,无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容易出现社团成员低年级化现象。麦可思数据公司对我校2016届毕业生对社团活动满意度的跟踪调查显示:9.35%的社团成员表示非常满意,32.73%的社团成员表示基本满意,57.92%的社团成员表示不满意。根据调查结果,62.64%的学生在一年内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自动退社了;参加两年社团活动的学生仅占23.51%。
1.3 缺乏保障
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专业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设备、场地和耗材等。目前,专业社团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学校拨款、社员会费和企业赞助。高职院校资金有限,对社团的投入有限。为了避免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许多专业社团收取的是零会费或者象征性会费。由于专业社团与企业不对等,且社团对企业贡献不大,因此企业赞助一般很难争取。专业社团需要固定的场所开展活动以及供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和训练,但是由于学校学生多场地少,专业社团的固定场所得不到保障。这就造成很多专业社团的活动仅停留在计划层面,无法真正实施。在对社团经费是否充足的调查中,通过与社团干部访谈了解到,有大约60%的社团经费来自学校,约40%的社团经费来源于学生筹款和社会赞助。
1.4 管理不规范
科学且规范的管理是保证专业社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和多年工作经验,发现专业社团在社团申请、负责人遴选和培训、社团考核与监管等方面缺少制度化和规范化,或未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容易出现以下现象:社团申请积极,活动开展消极;社团负责人更换随意甚至出现“禅让制”;社团财务管理混乱,未能严格执行财务规定;换届时台账资料无交接,导致负责人换了,社团便从零开始;社团有考核无奖惩,考核内容、评价主体单一,未能实现分类多元考核。在对社团考核与监管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19.13%的社团成员表示非常满意,34.52%的社团成员表示满意,46.35%的社团成员表示不满意[3~5]。
2 对策
2.1 强化制度保障
专业社团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实践阵地与第二课堂的延伸,强调知识、技能和实践相互渗透,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自学能力与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应出台相应制度和政策,一是要求一线教师特别是技能突出的教师主动参与专业社团的指导和建设,变“软约束”为“硬要求”,在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审等方面向优秀指导教师倾斜;二是把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专家请进来,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三是将专业社团建设纳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场地建设,同时鼓励专业社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获取外来资金支持;四是鼓励专业社团“走出去”,让社团活动和行业、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团活动的持续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使其主动对接社会与岗位需求。此外,调整社团发展目标和定位,同时帮助社团成员明确自身努力方向。
2.2 加强规范管理
一是做好制度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社团管理的顶层设计,包括社团申请、财务管理、负责人聘任与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二是加强监管和考核。团委和挂靠单位要注重社团指导,使例会制度正常化、社团管理过程化,实时采集数据,并实行多元主体考核。三是加强社团干部培养。做好社团干部传、帮、带工作,每个社团成立团支部,加强对社团干部和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团干部管理规范、工作方法、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社团干部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切实提高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2.3 打造活动品牌
缺少品牌活动的社团不仅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还缺少发展后劲。专业社团可通过以下方式打造活动品牌:一是坚持活动项目化管理,不断提升专业社团活动层次,以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为基本出发点,以专业社团为单位,自主设计和申报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二是以技能与兴趣为依托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近年来,我校依托大学生青创社、就创协会,并利用专业优势,培育和孵化项目,组建创业团队,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也给专业社团发展开辟了一条“技能+兴趣+竞赛”的有效发展路径[6~8]。
3 结语
专业社团是学生提高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重要阵地,是专业课堂的有力补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专业社团反映了学校专业发展水平和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提高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水平,需要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提高对专业社团的重视程度,使专业社团在学校专业管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1]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9):59-60.
[2]李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J].价值工程,2017(17):260.
[3]王仙萌,魏公际,马安博.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40-241.
[4]莫胜撼,喻宁娜.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5(1):88-89.
[5]侯文宝,李德路,张刚.大学生专业社团运行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6(25):129-130.
[6]刘涛,姚延超,曾卓,等.高职学生专业社团运行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6(25):129-130.
[7]陈艳艳.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建设与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3-25.
[8]闫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G40-055
A
1671-1246(2017)19-0027-0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院专业社团建设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2014S T B752);校本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专业社团建设与学生素质提升的实践研究”(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