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
2017-03-09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何 宁 张 瑛
1.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设计侧重语言本身,一向以技能训练作为语言习得的主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习者对语言的深层次把握,甚至还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稀释了专业内涵,影响了高水平英语人才的培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的教学中。
英美文学和文化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是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全面的英语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也逐渐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如何突出学科特点,发扬人文精神(蒋洪新,2005),将英语技能训练融入这些知识性课程的教学,将人文教育与英语教育融为一体(胡文仲、孙有中,2006),突出英美文学课程学以致知的特点(虞建华,2010),更是受到普遍的关注。
无论是已经实行多年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还是即将实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都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认为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高的英语文学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英美文学和文化课程应该重在对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力求通过课程使学生能够阅读、分析和批评英美文学作品,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撰写具有自己观点的文学批评论文。在社会经济和商业氛围浓厚的当下,更需要通过专业的核心课程激发学生对文学、翻译、批评的兴趣,引导他们把握文学批评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根据“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四个融通”人才培养理念,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近年来对英美文学和文化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从英语文学、文化、语言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的训练入手,实施建设了以专业核心课为基础、专业选修课为提升、专业平台课为延续、通识通修课和新生研讨课为拓展的四位一体的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教学体系,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通过思维能力培养带动语言技能水平提高,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针对传统英美文学和文化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融合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对英美文学和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改革,同时配合英美文学和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充实,突出研究型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的结合,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研究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学文化和历史社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好的人文精神和优良的综合素质,具有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地道的英语写作能力,能进行中外文化沟通的高层次人才。围绕以上培养目标,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在本科阶段把学科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以学科知识获取推动语言知识习得,以思维能力提高加强技能水平提高,以认知水平培养驱动语言学习兴趣,把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入语言训练过程。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开展基于课题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突出对问题意识、研究规范、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教学,将语言学习与语言的高端使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和语言习得效率。
3.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
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专业核心课为基础、专业选修课为提升、专业平台课为延续、通识通修课和新生研讨课为拓展的四位一体的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教学体系,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深化了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的内涵,实现在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上的合力架构,避免课程体系的空心化现象(冯燕,2006)。
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文学导论这三门专业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关系到整个课程体系的成功与否。文学导论作为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必修课,通过对文学的基本理念、批评方法、经典作品的介绍和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奠定文学学习的基础,了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不同文学样式的基本要素和文学批评的常识,熟悉文学批评论文的基本写作规范。文学导论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学生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就树立专业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并锻炼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
美国文学课程一直是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学术体制重建及外语教学研究体系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美国文学教学和研究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廖炜春、金衡山,2015),我们通过新的教材编写,将对美国文学历史演变的思考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学习开拓思路,通过大班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文本。美国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美国文学课程在课程核心教材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两到三本原版作品,兼顾经典与当代。这种经典与当代作品的结合可以充分保证学生阅读量的扩大,既强调学生必须要对经典仔细品读和欣赏,也突出当代作品贴近生活的特色,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热情和专业的认同。美国文学课程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要求学生阅读完整的小说、诗歌和剧本,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的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
作为国家精品资源分享课,英国文学课程则将教学从单纯地教授学生理解认识英国文学的单向接受转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能力。以往的英美文学教学往往只满足于学习英美文学与文化,掌握英美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教学方法侧重对英美文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对学生本土意识的培育。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下,学习英美文学、掌握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应该在具有世界眼光的同时具备本土意识。在教学中,我们首先以英国文学中的个人传统为主线,理出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同时在授课中加入同时期中国文学经典的比较,鼓励学生对比阅读,或者阅读比较英美文学名篇的翻译。通过对译本的反复研讨和琢磨,可以提升学生对中英两种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也为日后开展翻译和研究打下基础。我们还特别突出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除课程规定的英文论文外,还要求并鼓励学生撰写中文的外国文学论文,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批评和初步的研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也更为深入地理解中西文学与文化。
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文学导论课程的建设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在教学中以文学作品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英美文学与文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英语水平,从而达到大纲对专业知识课程学习的要求。
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文学导论构成的专业核心课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英语文学系统知识和基础的研究能力训练,但要强化学生对文学文本的领悟以及提高研究能力,还需要其他课程的支持。专业选修课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专业选修课强调对经典作家的深入解读和对文学研究前沿的分析批判,通过如19世纪经典作家研究、生态文学研究、他者的再现、文学经典与电影改编、文化阐释学等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既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经典基础,引入新观点、新方法来解读文学经典,又可以通过对新理论、新流派的探讨,对文学研究的新兴流派予以介绍、阅读和研究,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构成,也为学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在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之外,西方文化、英国社会与文化和美国社会与文化这三门专业平台课则为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和专业知识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通过一系列关于西方文化的讲座为学生系统地介绍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欧美各国的重要文学、文化知识,英国社会与文化和美国社会与文化则对英美两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沿革加以全面的考察,通过授课和学生完成的小课题,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由来和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英美文学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为深入理解和批评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了可能。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对传统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体系的拓展。从2009年起,我们为全校一年级新生开设以讲授为主的高水平通识课程“英美文学与文化”、“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戏剧与表演”等以及以研讨为主的新生研讨课程“身体、性别、身份——世纪之交的西方性别政治”、“英国短篇小说”等,突破了英美文学课程的专业限制,为英美文学课程和英语专业获得了更多的学生认同。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旨在世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大背景下,结合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的前沿成果,从文化思想角度讲授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将文学视为一种观念文化,从中选取和提炼出若干与当下时代相关的主题,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英美文化及其核心价值,提高对英语文学的鉴赏力和批判思维,在深层次上认识中西观念文化的差异,树立全球化语境中的国际视野。课程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细读、分析、讨论精选原文著作,课外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相关网络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英美文学、文化的角度展现中世纪以来英语的变化和传承,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文学语言的审美,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美感意识。
在授课内容上,这些课程力图从文化(时代思潮、社会动态)的角度讲授英美文学,通过文学作品透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把握其中的关键历史时刻、了解其中的核心价值。教学中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对英语文学的鉴赏力和批判思维。通过讨论、思辨、批判与比较,把握英美文化思想和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反观中国今天的现代化道路,增进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的认识。
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性课程中语言技能训练不足的问题,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主要通过两个教学手段来解决。首先是改变以往从一而终的讲授模式,将讲授、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课后作业、网络讨论和期中、期末论文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予以比较充分的锻炼。通过批改和讲评课后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期中和期末论文的撰写则让学生初步熟悉英语论文的撰写规范和研究思路,网络讨论的自由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课堂讨论和学期中的两次学生汇报则可以让学生的口头表达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展示,促进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和进步。
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中,另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网络课程和翻转课堂的实践。网络课程是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课程的网络课程部分基于建构型教学理念,旨在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实行开放式教学。网络和网络课程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何宁、王文宇、王守仁,2009)。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参加讨论,完成作业和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习材料中的难点和重点给予辅导,批改作业、进行测验。课件的文学网络资源较为丰富,电子图书馆提供完整的小说、诗歌、剧本的文学作品,作为对文本教材的补充,同时提供评论文章、相关网址等,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良好。网络课件的运用为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课程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方式逐步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已成为当下教学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Gilboy,Heinerichs& Pazzaglia,2015)、提高学习动机、减轻认知负荷(Abeysekera&Dawson,201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Hung,2015)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网络课程中提供的丰富资料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来查看一些课堂没有讲授的作家作品,从而为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汇报和讨论提供了可能。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我们选取学生感兴趣、易操作,可培养研究能力的相关题目,如浪漫派诗歌等单元,为拓展学生的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课后作业和网络讨论更给与学生自由的空间,通过一些具有引导性的题目,学生可以就相关的文学、创作、文化、翻译、历史的话题展开讨论,开拓了视野,也从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师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观念差异。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真正为学生实现建构型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积极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英语语言水平,实现了知识和能力的双重积累。此外,网络课程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
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的评估方法多样化,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课堂发言、网上讨论、计算机测试、课程论文等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习者创造出一个建构性学习环境,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4.结语
通过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力图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建立起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支撑的英美文学与文化课程体系,从而拓展了英美文学的教学领域,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英语专业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通过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我们重新规划课程设置把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放到大文科、国际化背景之下,将文学文化的专业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有机融合。教学内容突破传统语言教学,实施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强调学科知识驱动语言训练,将专业学习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方法上实施了具有外语专业特点的研究型教学,开展基于课题的学习,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究、课堂内外交互讨论、课程论文全方位辅导在内的研究型教学方案,使知识性、思想性、研究性融入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英美文学和文化课程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完善和提升英美文学和文化研究型课程体系,还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英语专业课程的整体改革与建设。
Abeysekera,L.& P.Dawson.2015.“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load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definition,rationale and a call for research”.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 1.pp1-14.
Gilboy,M.B., S.Heinerichs & G.Pazzaglia.2015.“Enhancing student engagement us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 1.pp109-114.
Hung,H.T.2015.“Flipping the classroom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to foster active learning”.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1.pp81-96.
冯燕,2006,空心课程论——中国高等教育外语教育批判,《现代大学教育》第6期:32—37。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何宁、王文宇、王守仁,2009,外语网络课程中的学生认知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第3期:54—57。
胡文仲、孙有中,2006,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外语教学与研究》第5期:243—247。
蒋洪新,2005,大学的理想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国外文学》第1期:104—107。
廖炜春、金衡山,2015,从高校美国文学教材看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美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1期:43—49。
虞建华,2010,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兼及英美文学教学,《中国外语》第3期: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