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业评价 发挥评价功能

2017-03-09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品德学业

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 刘 佳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小学 周文珺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基于传统学业评价的弊端和新课标对评价的要求,我们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性展开了近三年的研究,其间,我们积极思考,反复摸索,大胆实践。我们把评价划分成无数的小块,从各个细节中尽量更全面、更公正、更新颖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兴趣,从日常行为中真正地实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内涵和价值。

一、增加评价的内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为了让学业评价更全面、真实、公正、合理,增加了评价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我们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即: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能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作品等成果;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共四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能力”评价,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学习时是否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纳入评价之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则根据品德学科担当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任,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以体现品德学科的特点。“学生的作品等成果”评价,因品德学科是一门开放的综合性学科,根据课程内容常常会开展一些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对这些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评价,则针对品德教材中各单元的知识要点,以及技能目标,组织书面的试卷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认为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以及学习结果全部纳入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

二、细化评价的标准

随着评价研究的深入,我们明确了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开展评价。

(一)紧扣教学内容,把握年级特点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和掌握学生现状,以及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拟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时,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来拟定相关评价标准。

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全面的,是具体的,有利于学生知行统一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它对我们品德课老师的要求也是很严苛的,只要能与课程相结合,老师能想到的,能看到的,学生需要完善的,都是我们要涉及的评价标准。

(二)针对学习方式,调节评价要点

在拟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评价理念,处处以是否促进学生发展来细化评价标准。比如,进入中高年级,老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老师不能同时关注到所有小组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让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流于形式,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会互助学习,取长补短,从讨论中迸射灵感的火花。在实践中,我们确实发现有了这种有针对性的及时评价,改变了过去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个别学生“唱独角戏”的状况,合作学习的方式得以真正落实。这些标准,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调整,比如在高年级标准又变成了“明确讨论目的”“认真倾听及思考”“发言清楚有创造性”。总之,我们不厌其烦地进行这样的摸索和追求,意在把《品德与生活(社会)》做成真正孩子们身边的教育。

三、改变评价的方式

过去的评价,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独自给学生一个评价。这种片面的评价,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无法让评价发挥出诊断、导向、激励的功能。多元的评价内容,也呼唤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注自己学习过程与体验的机会,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体验;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促使学生向高标准持续地提高。

(一)多元的评价主体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学空间常常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自我认识、同伴影响、家长关注、老师引导,因此在评价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只有老师这一评价主体,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见证学生这一态度、表现的人来确定评价的主体。如小组合作学习时,参与评价的主体就有自评和小组评;对行为习惯进行评价时,评价主体就有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或老师评。

(二)多样的评价方式

我们今天搞评价,不是追逐时尚,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标准,主要看通过评价是否培养激发学生对品德学科的兴趣,增强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小学生好奇心重,好表扬,在评价中我们采用鼓励为主的多种评价方式,有加分制,赢彩星、发小红旗等,也有请家长写寄语的方式,以及小组展评等。这些方式反馈及时,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灵活的评价时机

要让评价发挥作用,挑选评价的时机也尤为重要。我们认为作品的评价应在学生展现作品之时,趁热打铁,效果就好。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表演等都适合及时评价,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

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则不宜马上反馈。因为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利用中期或期末专门进行评价,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其他同学也才能有目标、有重点的去观察同学的表现,避免了评价时的盲目性。

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瓶颈,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虽然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了一些收获,但也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评价指标如何拟定才更合理、更科学,更便于学生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评价内容增加了,主体增加了,数据统计却很繁琐,特别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班级,工作量很大,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将在这条学业评价的路上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品德学业
艰苦的学业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35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