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猴”王之路
——谈谈工作中的收获及做法

2017-03-09黑龙江省伊春市实验小学李艳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班级老师教育

黑龙江省伊春市实验小学 李艳春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今天,我就用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点滴做法与大家谈谈我“取经”之路的感想,也以此激励自己、反省自己。

一、定位好自己的目标

(一)做百变教师

目标就像是一盏指明灯,照亮你前进的方向。

生长在林区的我生活上困苦,眼界闭塞,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小学班主任刘孝荣老师。由于婚嫁她从镇上转到我们这个既小又穷的山村,她和别的老师有很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想。她严格规范我们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很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听、说、读、写。这些现在看来一点也不新鲜,可在80年代的林区却如缕缕春风吹过人心田,萌芽的不仅是种子,还有希望和未来。我们对她又敬又怕,也是从那时起我对语言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老师的影响,我深知一名教育工作者给学生带去的是什么,于是“做百变教师永远给孩子希望”的决心油然而生,再没动摇过。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领悟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到育人,既要有足够的教学育人经验,又要有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智力空间,以及独立特有的性格。唯此才会育出有思想、有理想的时代人才。而这一切要行得自然、做得真诚,你最好会“72变”!

(二)确立育人之根本

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在家对父母长辈要孝,在外对朋友要像对待兄弟手足了样友好,做事谨言慎行、言而有信,用博爱的胸襟去关爱大众,而后亲近德行崇高的人。这些都做到了,如果还有余力再去学习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老先生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不难看出,无论是先贤抑或是现代教育家,都给我们指明了“先做人再学习”的教育方向。

有了决心和方向我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管教学理念怎样更新,教学手段如何改变,教学生做人是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让学生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是我的教育宗旨。

二、拥有基本职业道德

做一名教师并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要通过岗位对祖国、对家乡、对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多年来我一直积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工作:教学上我努力争做全能教师,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习惯优秀的学生;工作中我服从分配,任劳任怨,与人为善,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活动中我冲锋在前,情绪饱满,为同事、学生做出了表率;劳动中我积极肯干、甘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勤恳……

当我们走在人群中不用介绍就能被大家猜到职业时,我想是这个职业让我们身上有了这样一种特殊气质。作为一名教师哪怕你的性格有多少缺陷、思想有多狭獈,在学生面前也请你把它们收敛起来,给学生以光鲜和美好,让自己高尚一些,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

三、教育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味奉献不懂进取的老师是不快乐的,快乐需要用精神去传递。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没有激情,在激情的作用下你才可以不由自主,工作才能轻松有感觉,灵感与快乐也将随即而至。

我热爱唱歌、跳舞、书法、运动、朗诵,演讲、表演等,自然,我的学生也极为灵动有活力。八年来在我的带领下,班级无论是学习、纪律还是其他方面都深受领导和老师们的赞扬 ,尤其突出的是学生的朗读和写字,也曾多次被学校指派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交流学习活动,更在活动中获各类集体一等奖和文明班级称号。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我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注重性格的塑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也常为同伴们示范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同时也为自己汲取着丰富的营养。

2008~2009年我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2009年、2012年连续两次我被市授予“记功奖励”;

2010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4月我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并加入了名师工作室,时常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方法,起到了榜样与引领的作用。

我用自身的行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为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014年我非常光荣地成为“省级优秀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与学生们的双赢这难道不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吗?”

四、文化浇灌,文明培养

提高公民文明素质,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小抓起,做为小学教师任重道远。花儿再漂亮也要有开的过程,不要急于看它的绽放,把经历放在花儿的培育过程。

(一)环境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阵地,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创设氛围、影响学习和思想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有形教育。比如,“魔法园”,这是学生许愿的园地,也就是让学生确定近期行为目标,每天警示自己,渐渐的让学生的形成有的放矢的习惯;“创作园地”定期更换学生的习作或课余作品,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学生们在习作中规范着自己的言行,在传颂美好意境、品质及精神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实现着自我教育;“板报栏”是学生们发挥想像、表达思想、体现团队风格的阵地,每一期的小组队员们都在合作中学会了分工,体验着创新与劳动带来的乐趣,在制作中品尝着知识的营养,不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更从不同角度让其他同伴学到了知识,丰富了文化……

(二)精神文化建设

让学生通过经典了解祖国文化和历史的源远流长。

首先,每天的晨读时间我率先让学生们诵读中华精典诗词和美文片段。短短的三五分钟,学生的朗朗诵读及美妙典雅的音乐给班级营造了浓浓书香气,中国古典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现代的美文佳段在这里灿烂绽放。我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能把初中三年的古文诗词、精典文章流利诵读,课外篇目、美文不计其数,一方面为自己积累了语言素材,另一方面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再者更从其中熏陶了自己的情操,从精神上再造了活力四射的文明,从而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再度攀升。

毛泽东主席曾用这样的话形容自己和人民的关系,他说:“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却不可以没有水。”我想这句话同样的适合我们和孩子们。老师是教育了学生,而学生却也成就了老师,让我们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更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真经”。

猜你喜欢

班级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