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构建
2017-03-09亓迪
亓 迪
(阜阳师范学院 宣传部, 安徽 阜阳 236021)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构建
亓 迪
(阜阳师范学院 宣传部, 安徽 阜阳 236021)
高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而高校的就业情况则是检验高校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标准。本文以高校就业情况为前提,详细解释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的概念,通过对企业、就业学生、用人单位进行系列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总结此机制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构建双向反馈机制的建议,以帮助高校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毕业生;就业;双向反馈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可以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检验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标准,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认可度。然而目前高校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严重,而许多毕业生由于就业期望过高导致最后错失工作机会,或部分毕业生由于竞争力不强只能选择专业不对口的职业等[1]。因此,当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应仅仅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为目标,更应该增强学生综合实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建立双向反馈机制既能够帮助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又能够及时将社会就业信息反馈给高校,高校还可以以此为市场导向更新改进培养人才的方式,为社会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2]。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的概念
简单来说,高校就业质量双向反馈就是指学生群体和招聘单位双方同时进行反馈。针对高校的学生的反馈机制中包括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收集学生专业、特长等个人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2]。针对招聘单位的反馈则主要以收集招聘单位相关职位信息、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招聘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将所有信息汇集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招聘单位的就业质量。综合以上两组反馈分析总结后的信息内容,并将所有内容反馈至高校处,由高校根据就业反馈结果,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
二、双向反馈机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行素质教育,大力培养优秀人才,而双向反馈机制的建立则更能有效地将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升就业质量。
(一) 双向反馈内容过于单向化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
通过对高校内大学生的调查了解,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学校就业手续办理及相关制度就业流程也不十分清楚,缺乏正确的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引起大学生普遍对就业求职的期望过高,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认识不清。而目前高校中的就业反馈内容则都倾向于学生方面,并没有涉及到教师对社会的反馈、社会对毕业生、对专业的要求等,虽然有些学校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跟踪调查、管理现状调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调查,但调查的信息并不全面,内容也仅包含了薪资、岗位、大学生自身要求等表面信息,无法对高校培养人才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达到用人单位人才要求的标准,当前大学生普遍出现期望过高,能力却无法与期望职位相匹配的情况。同时,由于社会就业信息反馈不及时,学生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也不会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整。以至于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引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3]。因此,高校应该全面加强丰富双向反馈机制的内容,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 高校对于双向反馈机制的认识不强
目前高校都把就业问题当做学校工作的重点,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主要目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学校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些反馈信息对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指导地位,当就业反馈信息传达上来时,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被接受或运用到实际人才培养当中,又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将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束之高楼”,这些因素都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双向反馈机制的主体为招聘单位、学生等,所以要求各主体的高度配合,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毕业生或者就业单位极不配合或者一些单位基于信息保密的情况无法配合等,都加大了反馈信息的收集难度[4]。
(三) 就业质量双向反馈信息存在弄虚作假
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生源,一些高校会对学生就业信息“造假”,或者在为招聘单位推荐学生的时候,隐瞒部分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等,提高本校学生的就业率。而部分招聘单位对就业者的薪资待遇等方面也存在糊弄的情况,如在招聘时,由于岗位缺人,故意通过高薪的方式吸引广大毕业生,但实际支付的薪酬却与开出的薪酬严重不符,或者在聘用合同中故意隐瞒一些实际工作内容,使得就业者实际工作量严重超标等[5]。这就容易使得高校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最终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的决策上出现误差。因此,加强对招聘就也信息监督管理力度,能够促进双向反馈工作的开展,减少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双向反馈工作的建议
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主要是为了将人才培养与就业需要相结合,不仅要重视学生、招聘单位的双向反馈,还应加强教师学生对社会的反馈,加强高校对反馈机制的认识,丰富反馈机制的内容,拓宽反馈信息的获取渠道等。
(一) 引入在校师生间的反馈机制
高校的主要人才培养对象为学生,学生也是参与就业的主体,而教师做为培养人才教育的实施者,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就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教师反馈机制,教师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招聘政策,研究当前科研项目等方式掌握专业前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培养人才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培养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提高学生质量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教师、学生之间有效的循环反馈,促进学生的合理就业。
(二) 加强高校管理人员对双向反馈机制的认识
就高校每年的招生问题来说,就业形势比招生问题更为严峻[6]。目前就业市场普遍存在岗位少,毕业人数多的问题,热门岗位如公务员等职位甚至存在几百个人竞争一个职位的情况。部分家长及学生对高校教育产生了困惑,甚至出现文凭是张纸,并没有什么用处的思想。这也使得高校生源紧张,招生困难。基于此种情况,高校必须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促进学生合理就业,以挽救高校在家长以及学生心里的形象。只有提高了就业质量,才能改善高校的招生情况。
(三) 丰富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的内容
1. 加大学生就业后的跟踪考察力度
高校参与就业后跟踪调查的人数越多,其调查结果越准确,就业质量的调查可信度就越高。因此,首先应该扩大调查的范围及数量,学生的就业质量数据分析结果能够真实反应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而通过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帮助学校准确引导学生选择职业,加强对本专业和自身的认识[7]。其次,高校想要提高教育水平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应该在学生就业之后,加大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考察力度,通过分析掌握学生就业后的情况,了解各职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就业教育内容。
2. 建立思想意识的反馈机制
通过学生之间的思想意识反馈,高校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效果及思想状态。在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中,必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加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刻苦学习的思想观念,将择业观念融入到就业教育当中。并通过学生的思想反馈内容,归纳总结学生在选择职业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不断调整思想观念,建立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择业观念,同时通过调查数据引导学生清楚认识到就业与择业之间的关系[8]。
3. 运用网络技术提高收集反馈信息的效率
以往的问卷调查多以纸质表格为主,但是纸质的问卷调查信息不利于保存,纸质问卷容易丢失,填写字迹也容易模糊不清,给人工统计数据也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且人工统计的方法耗时耗力,最后的结果也存在一定误差。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应该更新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电子的信息调查表格,不容易引发丢失或者无法有效回收的情况。学生无须当面将纸质表格归还,只要通过网络就能够将反馈结果,且利用软件就能将电子信息汇集在一起,分析统计出所有的数据结果。在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收集反馈信息的效率。
4. 创建监督管理体制,提高反馈信息的可信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招聘单位立足的根本。为提高反馈信息的可信度,杜绝高校在引荐、招聘单位在聘用过程中发生造假的事件,应该创建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如发现用人单位聘用时口头承诺的薪酬与实际支付的薪酬不符等,政府应给予造假单位严厉的惩罚,同时高校也应将此用人单位加入“黑名单”,并及时公布造假单位信息,利用社会监督职能杜绝造假行为。其次,对各单位和学校建立信用档案,收集招聘单位的经营状况,招聘情况和人员流失情况,来评价招聘单位的信用等级,用人单位应严格核对学生入学时的个人信息与档案,保证学生个人信息的真实程度。最后,学校可与招聘单位或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保证所有反馈信息在内部流通,不得泄露。加强监督管理制度,促进诚信就业。
5. 完善就业市场的反馈机制
就业市场既包括学校市场,又包括社会人才市场。 近年来,校园招聘日渐成为毕业生选择职业的主要方式。以某大学为例,89%的毕业生都是通过校园招聘会顺利找到合适工作的。主要是因为,校院招聘时学校会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一方面学校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与用人单位沟通的平台,学校与两者之间保持者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对两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而现阶段全国各地的高校学生就业会,都缺乏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反馈。这就要求社会人才市场要与学校就业市场之间加强交流,寻找保持供需平衡的方式,准确把握市场定位,有效的将两者结合为一体[9]。高校市场及时统计应届毕业生的个人资料,搜集各种就业资讯、政策,对学生就业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高校应该及时了解社会对专业技能和学生品质要求,指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社会人才市场也应该服从政府的管理、监督政策,并实时预测评估对地方人才的需求,公布相关岗位招聘信息,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两级市场都必须由精英市场带头,完成挑战,掌握市场动态,给予学生更多更宽广的就业空间。
(四) 拓宽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地,因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期提高就业服务质量是高校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搞好将就业工作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目前的信息反馈渠道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反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也不利于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应该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拓宽反馈收集信息的渠道,如定期走访全国知名企业,总结知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其次加强跟踪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就业现状;设计科学的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完善问卷内容,并扩大调查范围,以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要通过就业部门工作会议等形式,及时将社会人才需求、学生质量与发展情况等信息反馈给高校教学部门,帮助高校建立教学改革,制定招生计划等。与此同时,政府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鼓励用人单位、社会企业参与并配合到高校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的建设,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下,提高反馈工作的质量及高校的就业质量。
[1]秦玉.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内涵与机制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7,(2).
[2]臧其林. 大数据时代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5,(24):36-38.
[3]许淑雯, 周湘林. 高校教学质量问责反馈机制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4):75-79.
[4]李四清. 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果互动反馈机制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4,(35):115-116.
[5]吴蓉芳. 高校就业市场与就业指导双向反馈机制初探——以武汉大学为例[J].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 2016,(8):60-64.
[6]张小诗, 于浩.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内涵[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7):115-119.
[7]金蕾莅, 樊富珉, 王志诚. 北京高校及大学生关于就业指导的评价[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23(5):102-108.
[8]张辉, 李涛, 庞星星. 北京地区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 2016,(1):39-43.
[9]于浩.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及评价特征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5):195-196.
责任编辑:郑诗锋
Construction of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for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Quality
QI Di
(Publicity Department,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236021, China)
The purpose of colleg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alents for society, whil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colleges is a criterion to measur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graduate employment quality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through questionnaires filled by enterprises, employed students and employer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build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to help talent cultivation.
graduates; employment; two-way feedback
2017-06-21
亓 迪(1986-),女,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
G473
A
1674-344X(2017)9-00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