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有效领导的对策思考

2017-03-09李继林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领导者突发事件危机

李继林

(淮阴工学院 院长办公室,江苏 淮安 223003)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跨入到大众教育阶段,高校面临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教育教学资源短缺、管理队伍结构失衡等问题,致使各类校园突发事件频发。高校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轻则影响和破坏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重则威胁到师生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给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有效领导,增强协同管理水平,控制事态扩散升级,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及成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近年来,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一些境外组织和别有用心的人把高校作为重点目标开展渗透活动,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师生拉拢渗透力度,“与我争夺青年、争夺阵地、争夺人心的斗争十分激烈”[1],滋扰校园稳定。加之个别师生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往往缺乏理性思考,走向极端情绪化,会借助网络的匿名性与真实资料隐藏性等发表过激言论,以发泄情绪、表达思想,对校园安全稳定带来巨大威胁。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遇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承担的任务也更加繁重,需要对新的发展形势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

二是,大学校园反恐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随着国内外反恐怖斗争形势的深刻变化,暴力恐怖活动呈现出国际因素影响加大、案件多发频发、网上线下互动等新趋势。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很多有条件的高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和留学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部分高校办学理念、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出现一些教育管理缺位现象,未能及时对部分校园安全隐患做到及时疏导、快速处理,错失了消解安全隐患的最佳时机,致使部分安全隐患不断蔓延扩大形成突发事件,影响了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的正常工作学习。

三是,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熏陶的场所,在办学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因高校后勤保障不够、教学管理不善等问题引发学生不满而发生群体性事件。而大学生普遍缺乏危机防范意识,缺乏社会经验,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传导性和盲从性,容易激发大学生潜在的非理性情绪,出现聚众示威、罢课罢餐、网络声讨等对抗性过激行为,以此宣泄对学校的不满情绪。加上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校园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校园突发事件总量较大。高校是大学生和教师群体聚集的场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来往频繁,因而各种常见的传染病、流行病极易爆发。另外,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中的管理失误很容易造成大范围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师生健康受到损害。校园治安突发事件近几年比较频繁,偷盗、抢劫、打架、诈骗、自杀、意外死亡等现象频现。此外,学校楼堂馆舍、实验室等发生的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校园交通安全事故等也屡见报端。高校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灾难性后果。高校管理者应长期重视,并加强防范此类事件爆发。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内部各种矛盾交织,必然会对师生产生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潜在的,一旦激化就容易导致突发事件的爆发。加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有效领导,不仅有利于高校正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而且能有效降低和缓解突发事件给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秩序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2 高校应急处置中有效领导的主要作用

有效领导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危机状态下,有效领导直接影响高校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关系高校应急处置的决策成败,展示高校应急处置的良好形象,对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影响高校应急处置的预防准备。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是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决条件,也是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内容。危机意识淡薄的领导者,往往容易忽视或轻视危机,直接导致对全校的应急处置系统建设重视不够,机制不全,投入不足,应对失灵,造成应急处置系统的缺失或不完善,从而大大增高了校园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具备良好危机意识的领导者,则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和征兆,并积极采取措施将危机提前消除在萌芽状态或控制在限定范围内,从而将危机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关系高校应急处置的决策成败。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求领导者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而且危机事态的恶化会给高校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所以必须保证决策的切实有效。一方面要高时效性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和统筹考虑。但在应急处置状态下,信息的残缺不全、事态发展变化以及各相关利益群体的不同要求都给领导者造成极大的决策压力。此时有效领导将直接决定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应急处置失败,引发危机形势的扩大乃至恶化。

三是,展示高校应急处置的良好形象。危机,即危险和机遇相伴而生。危机应对处理及时,高校就会转“危”为“机”,可以安定人心,稳定秩序,化解危机;应对处理不当,事态则会雪上加霜乃至失控,高校可能会受此影响而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这就需要高校在危机发生时,要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保持与外界的有效沟通和及时信息交换,积极回应各种出现的问题。高校应当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及时主动公开共享信息,同时可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争取与媒体的合作,争取社会大众和师生的理解支持,降低谣言和不实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高校的形象和声誉。

3 高校应急处置中有效领导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实施有效领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精细管理原则、协同管理原则,并应该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一以贯之、予以坚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有机结合”[2],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维度,更应该坚持人的尺度。一是要坚持以人为“基本”,要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全面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质量和品位的认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坚持以人为“资本”,要视人为社会第一资源,促进全体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形成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三是要以人为“根本”。要把大学生作为应急处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其个性,提升其人格,引导大学生他律和自律相统一,促进其理性认知及行为养成的有机整合,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原则。“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客观性,不以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意志为转移[3]。有效预防高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将更多的工作做在平时,更大的努力管在当前。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高校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学生重视和加强自我保护,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其次要清除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如同定时炸弹,如不能及时清除,随时可能变成真正的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对安全隐患要认真对待,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再次要关心弱势群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组成也十分复杂,需要学校、老师、同学、家长多方面努力,除了给以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外,更多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三是,坚持精细管理原则。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实施有效领导,必须坚持精细管理。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这对制度的刚性要求比较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来约束和规范管理。第二层次是精细化,在精细管理过程中,“精”就是要求领导者切中要点,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细”就是要求管理标准的细化具体化,要求严格执行。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高校内部各部门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一方面要加强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体现可操作性,确保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具体化、管理规范化。

四是,坚持协同管理原则。应急处置中实施有效领导必须从大局出发,加强管理协同。一是要建立联动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联动协调机制,制定关系全局、跨部门、跨地区、多领域的分项预案制度,条块结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保卫人员力量和师生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政府、社会团体、公共组织等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管理机制。三是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沟通就是通过信息、交换使他人得知情况并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变化的过程[4]。有效领导实质就是就是有效的沟通过程。高校要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权限,以便于及时传递真实的突发事件信息,促进高校与公众、传媒等公共组织形成应急联动,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确保应急处置措施合理高效。

4 提升高校应急处置中有效领导的对策

突发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领导者只能够主动预防并有效应对。而领导者的能力与魅力通过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有效领导就能够一针见血地予以检验。提高应急处置中的有效领导,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加强危机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领导者对待危机征兆的态度和危机发生的反应取决于是否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一般而言,在重大危机爆发前,往往都是会有先兆的。如果对一些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丧失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控制和挽救能力。有效领导能成功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有备无患,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助于迅速有效介入应急处置中,防止出现更大的损失和不应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可加强危机意识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应急演练,模拟各种危急情况,让师生熟悉应急处置的环节和过程,了解自己在突发事件爆发时所处的位置和职责,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好,增强师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是,增强预见能力。将危机化解于潜伏期或萌芽状态,是成本最低的应急处置方式,也是最高境界。而这有赖于领导者对危机发生的程度、趋势和结果的预见能力。一是要加强应急处置体验培训体系。加强应急处置的体验培训,能有效增强领导者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熟悉度,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预见、判断和把握应急处置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领导者必须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和敏锐度,把控从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得来的及时信息,开展有效沟通。如高校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及时公布应急处置信息以消除猜测和谣言[5]。三是要加强信息宣传引导。在突发事件状态下,正式信息沟通渠道往往会阻塞,增大了信息失真和过滤的可能性。对此,领导者要尽可能从多种渠道了解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客观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信息传播,加强信息公开,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高校要密切校地联系,和政府、公安机关、网络信息监控部门、社会团体以及民众加强信息互通,形成联动机制网络,共同应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三是,提高决策能力。领导决策是组织高层的行为方式,是自上而下所做出的行为,以期通过该行为实施,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的发展。决策是一个动态举措,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分析信息、寻找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等步骤,最后实施方案。决策必须要考虑可行性,研究高校系统内部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灵活应变。在受时间、信息、人力、技术、资源等外在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如何迅速、科学做出决策,是有效领导处置解决危机的硬性任务,同时也是评判领导者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是要提升有效领导的决策素质,包括指挥、协调、沟通、激励等。二是要增强领导艺术性,包括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坦诚相待、以人为本等。三是要灵活把握决策程序和规律,见机行事,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一切有用、可用资源,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领导者要有大局观和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出发,长远考虑,分清主次矛盾,辩证看待集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从细微处着手,查漏补缺,防微杜渐,精诚合作,发扬团队精神,促使危机决策更加高效,尽可能做出符合学校长远利益的决策,增强决策实效。

四是,提升领导效能。领导效能是应急处置中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体现。领导者应从领导权力、领导特质、领导艺术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领导效能。一是要善用权力。权力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实施有效领导,必须灵活运用,扬长避短,否则可能会导致各种混乱状况。二是要培养特质。要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着力培养独立果敢、不拘一格、冷静稳重、善于创新等有效领导的共性特质。三是要注重总结。通过分析总结日常案例,观察、思考和总结成功的领导艺术,吸取经验教训,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摸索和体会。同时,高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要善于运用和发挥领导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激励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发挥人的最大潜力,共同服务于领导中枢的统一指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

总之,加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正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现状,建立健全安全协同管理机制,切实加强高校应急处置中有效领导,齐抓共管,落实落细落小,共同维护大学校园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1] 新疆日报评论员.牢牢守住高校主阵地-论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N].新疆日报,2017-04-12(A01).

[2] 江应中.简谈以人为本的德育观[N].光明日报,2005-07-13(11).

[3] 李新仓.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体系及防范机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4] 姚书志.地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5] 陆远权,张基斌.领导者有效领导力的自我塑造与提升[J].领导科学.2011(08):19-22.

猜你喜欢

领导者突发事件危机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