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本《释氏六帖》所引《宝林传》考

2017-03-09钱汝平

关键词:慧能宝林祖师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00)

宋本《释氏六帖》所引《宝林传》考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00)

《宝林传》是禅宗早期的史籍,对后世禅宗史籍、灯录的影响甚巨。由于今本《宝林传》是残本,因此未能反映该书的原貌。日本京都东福寺藏宋本《释氏六帖》引及《宝林传》二十条,对研讨《宝林传》的原貌有一定的文献价值。文章着重对有关禅宗历史的三则引文作了剖析,指出了其价值所在。

《宝林传》;《释氏六帖》;道信;弘忍;慧能

《宝林传》是禅宗史现存最古之文献,对后世禅宗史籍、灯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现存《宝林传》是一个残本,未能反映该书的原貌。日本京都东福寺藏宋本《释氏六帖》是赴宋日僧圆尔辨圆于淳祐元年(1241年)携回日本的,是该书现存最早的刊本,该本引及《宝林传》二十条,对研讨《宝林传》的原貌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一、《宝林传》的版本及内容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①参见:智炬,胜持.宝林传[C] // 蓝吉富.禅宗全书:史传部一.台北:台湾文殊出版社,1988。,共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散佚。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了金代刊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内中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编入《宋藏遗珍》。1988年台湾蓝吉富先生主编《禅宗全书》时将其影印收入该书《史传部一》,由台湾文殊出版社出版,是较为易见之本。

《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1]:

宝林传》十卷。西天胜持三藏同金陵沙门惠炬于韶州曹溪宝林山集,灵彻师序。其

间唯有后汉员外郎张(上)成撰《大迦叶碑》事迹详美,诸祖缘起具如《传灯》所录也。

金刻《大藏经》的《宝林传》在初刻时就已缺第二卷和第十卷。当时刊刻者在“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卷第二”之下出注云:“失第二、第十两卷,而京师遍问皆无,遂取《圣胄集·立章品》补此卷,由欠第十。”由于在智炬之后的光化二年(899年),有华岳玄伟禅师者,撰成《玄门圣胄集》,“编次贞元以来宗师机缘”(见《释氏通鉴》卷十一)[2],可以认为是《宝林传》的续集,其中提到的西天诸祖及东土诸祖的事迹可能来源于《宝林传》,或者与《宝林传》所记大体相同,故刊刻者就将其中的一品“立章品”抽出来,作为《宝林传》中的第二卷,这样就只缺第十卷了。

但是当1933年金刻《大藏经》被发现时,《宝林传》文字齐全的只剩卷二、卷四、卷八了;大部分完整,有些地方有缺文的是卷一、卷三、卷五;初刻时缺的卷十仍然缺;初刻时有的卷六、卷七、卷九全佚。同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发现一写本,仅存第六卷(内尚有缺文),先在《东方学报》发表,复由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珂罗板印行。《宋藏遗珍》编印者遂取为补作卷六。如此,今本《宝林传》仍缺卷七、卷九、卷十。为便后文论述时观照,今不嫌辞费将现存各卷的品目排列如下:

卷一:(首缺三纸)(释迦牟尼)度众付法章涅槃品第三;第一祖大迦叶章结集品第四;婆耆德政章征述品第五(即上柱国常山张上成的《摩诃大迦叶尊容碑》)。

卷二:第二祖阿难章中流寂灭品第六;第三祖商那和修章降火龙品第七;第四祖优婆毱多章化三尸品第八;第五祖提多迦章仙受化品第九;第六祖弥遮迦章除触器品第十;第七祖婆须蜜章梵王问品第十一;第八祖佛陀难提章白光通贯品第十二。

卷三:第九祖伏驮蜜多章(佚失品名)第十三;第十祖胁尊者章预感金地品第十四;第十一祖富那夜奢章察马鸣品第十五;第十二祖马鸣菩萨章现日轮品第十六;第十三祖毗罗尊者他心知疑品第十七;第十四祖龙树菩萨章辩天战品第十八;第十五祖迦那提婆章兴百论品第十九;第十六祖罗睺罗多章取甘露品第二十;第十七祖僧伽难提章辩金河品第二十一。

卷四:第十八祖伽耶舍多章檐狗品第二十二;第十九祖鸠摩罗多章试神足品第二十三;第二十祖阇夜多章示终神力品第二十四;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章举太子品第二十五;第二十二祖摩拏罗章伏术师品第二十六。

卷五:(首缺一品)摩拏罗印国土章指泉示化品第二十八;第二十三祖鹤勒尊者章辩难气品第二十九;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章辩珠品第三十(原注:《五明大集》);师子弟子章横师统引品第三十一(原注:此下一章魏支疆梁接三藏《续法记》)

卷六:三藏辨宗章示化异香品第三十二(原注:此章亦名《光璨录》);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章焚衣感应品第三十三;婆舍斯多济储儿乳章弁瑞日月品第三十四;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章辨毒龙地品第三十五。

卷八:达摩行教游汉土章布六叶品第三十九(原注:并梁武帝碑文、昭文、祭文并集于后。此一章,亦名《东流小传》);第二十九祖可大师章断臂求法品第四十;第三十祖僧璨大师章却归示化品第四十一。

二、宋本《释氏六帖》所引《宝林传》主要条目的价值

日本京都东福寺所藏宋本《释氏六帖》是现存最早的该书刊本。该本由赴宋日僧圆尔辨圆于淳祐元年(1241年,日本仁治二年)携回日本,收藏在京都东福寺的普门院。该书由后周齐州开元寺高僧释义楚于显德元年(954年)编纂而成,其所引用文籍多为古本,因此可为搜辑佚书佚文和校勘传世古籍所取资。笔者经过仔细寻检,发现该本至少有二十处引及《宝林传》内容,对研究《宝林传》的原貌应有一定之价值,今略作考述,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该书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信奉谤毀部第二”之“道门归崇三”之“应化时代”条:

偘应化时代 《宝林》云:“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二月十五日佛入灭,至永平十年,一千一十七年;迦叶住世四十五年,鸡足入灭,当此方周第八帝孝王五年丙辰岁;阿难入灭周第十帝厉王十二年癸巳岁;和修入灭周第十一帝宣王二十三年乙未岁;毱多入灭周第十三帝平王三十一年庚子;提多迦,此云通真,入灭周十五帝庄王七年己丑岁;弥遮迦入灭周第十八主襄王十七年甲申(入灭);婆须密,周第二十一王十九年辛未入灭;佛陀难提,周二十四帝景王十二年丙寅入灭;弗驮蜜多罗,周二十六帝敬王三十五年甲寅岁入灭;胁尊者,周二十八帝贞王二十二年乙亥入灭;马鸣,周三十五帝显王三十七年甲午岁入灭;毗摩罗,三十七帝赧王四十一年壬申岁入灭;龙树,当此方秦第四始皇三十五年己丑入灭;提婆,前汉第四帝文帝十九年庚辰入灭;罗睺罗多,前汉第六主武帝戊辰岁入灭;僧伽难提,第七主昭帝十年辛酉岁入灭;伽耶舍多,汉第十主成帝十四年戊申岁入灭;鸠摩罗多,王莽十八年壬午岁入灭;阇夜多,入灭后汉明帝二主十六年甲戌;婆修槃头,后汉五主殇帝九年丁巳入灭;摩拏罗,后汉十帝桓帝十八年乙巳岁入灭;鹤勒,后汉十二主献帝十九年己丑岁入灭;师子,前魏第三少帝己卯岁入灭;婆舍斯多,东晋第一主元帝八年乙酉岁入灭;不如蜜多罗,入灭东晋九主武帝戊子岁;般若多罗,宋第五主武帝孝建四年丁酉入灭;达磨,梁武三十五年丙辰十二月五日丁未,后魏第八主孝明帝大和十九年,葬熊耳山;惠可大师,随(隋)文帝开皇十三年癸丑岁,安县令霍仲侃杀之,葬慈州东北滏阳东北七十余里;僧璨,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入灭,塔在舒州山谷寺;道信大师,唐高宗永徽三年庚戌岁闰九月四日灭;弘忍,高宗二十四年二月十六日壬申,至代宗谥号大满禅师法雨之塔;惠能,先天二年癸丑十一月十三日入灭,塔在番禺。

通过与现存之《宝林传》核对,可见此条引文其实不是直接征引,而是间接引用,它是把每品中提到的释迦牟尼佛及历代祖师的入灭之年糅合在一起,统一在“宝林云”的叙述之下。虽然是间接征引,但是它提供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

首先,《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宝林传》编定的祖师谱系,成为后世禅宗公认的史说,无论是《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五灯会元》,还是元宗宝改编的《坛经》都无不遵其旧轨。虽然现存《宝林传》缺三卷,未能反映唐代智炬编纂此书时的全貌,但是其前六卷的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从这六卷看来,前面二十六位祖师的名单是确定无疑的,即:第一祖大迦叶、第二祖阿难、第三祖商那和修、第四祖优婆毱多、第五祖提多迦、第六祖弥遮迦、第七祖婆须蜜、第八祖佛陀难提、第九祖伏驮蜜多、第十祖胁尊者、第十一祖富那夜奢、第十二祖马鸣菩萨、第十三祖毗罗尊者、第十四祖龙树菩萨、第十五祖迦那提婆、第十六祖罗睺罗、第十七祖僧伽难提、第十八祖伽耶舍多、第十九祖鸠摩罗多、第二十祖阇夜多、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第二十二祖摩拏罗、第二十三祖鹤勒尊者、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第二十五祖婆舍斯、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但是仔细核对上述《释氏六帖》所引《宝林传》,就会发现《释氏六帖》所引的这则文字中却缺了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如此禅宗的西天二十八祖师就变成了西天二十七祖师。当然,这可从三方面去解释:一是释义楚引用《宝林传》时,因疏忽而偶遗第十一祖富那夜奢;二是释义楚所见《宝林传》卷帙不全,或许其所见本子就缺了第十一祖富那夜奢章,致使其所引时不能取资;三是释义楚既非疏忽偶遗第十一祖富那夜奢,也非其所见《宝林传》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章,而是在其心目中或者说从其所属宗派来说,他不承认富那夜奢是一祖,认为西天只有二十七祖,而不是二十八祖,或者说富那夜奢只能算旁出之祖,而不是正祖。笔者认为前二说的可能性较大。关于西天祖师谱系,禅宗与天台宗之间,曾有过激烈的争辩。天台宗不承认西天二十八祖,只承认二十四祖,隋代智顗《摩诃止观》举出的是元魏吉迦夜、昙曜所译《付法藏因缘传》提到的二十三祖,再加上旁出的末田地,成为二十四祖。而荆溪湛然在《止观辅行》里主张到了第二十三祖的师子比丘,法系就已断绝。但是不管禅宗还是天台宗,对富那夜奢作为一代祖师的地位是深信不疑的。当然,姚秦佛驮跋陀罗曾说过西天二十七祖的话,《传法正宗记》卷九《宗证略传·佛驮跋陀罗》云:“(慧远)因问跋陀曰:‘天竺传法诸祖凡有几何?’跋陀曰:‘西土传法祖师,自大迦叶直下相承,凡有二十七人。其二十六祖近世灭度,号不如密多者。所出其继世弟子曰般若多罗者,方在南天竺盛行教化,吾尝遇之。’”[3]但此时二十八祖达磨尚未应世,故西天只有二十七祖,亦在情理之中。佛驮跋陀罗所说西天二十七祖中,当有富那夜奢之名。可以说,在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并不存在如《释氏六帖》此条所列的西天二十七祖谱系。因此笔者认为前二说的可能性较大,而在此二说中,又当以第一说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本书《助道资身部》“马鸣蚕茧”条引《宝林传》云:“十一祖富那夜奢谓马鸣曰:‘汝生在梵天来,因爱堕毗离国。彼国三众,上有天衣,中求其衣,下无衣,身有毛,不能言如马,号为马人菩萨。生此国,为小虫,食叶为蠒茧,有此利,故而生中国,彼国人感恩鸣唤,故号马鸣。’”[4]此条于今本《宝林传》卷三《第十一祖富那夜奢章察马鸣品第十五》也见记载。可见《释氏六帖》的编撰者释义楚是看到了富那夜奢的传记的,而且明确称其为十一祖,足证“应化时代”条所缺的十一祖富那夜奢是编撰者释义楚因疏忽而偶遗。由于此条所引涉及中国佛教史上的西天祖师谱系的重要问题,容易引起误会,故今为发覆如此。

其次,现存《宝林传》缺三卷,其所缺第七卷的内容也可从这则目录式的引文中略窥一二。第六卷以“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章辨毒龙地品第三十五”结束,第八卷以“达摩行教游汉土章布六叶品第三十九”开头,可见第七卷共有三品(章),其具体内容及品名虽不得而详,但这则引文中提到“不如密多”之后的祖师是“般若多罗”,可知该卷中必有写及“般若多罗”的章品。但般若多罗在禅宗西天二十八祖中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就拿以《宝林传》为蓝本的北宋契嵩《传法正宗记》中的般若多罗传记来说,其篇幅就很小,可证该卷中关于般若多罗的记载最多是一品的篇幅,其余两品应当都是关于达摩的,因为第八卷以“达摩行教游汉土章布六叶品”开头,讲述的已是达摩教化中土的事迹,缺少其自幼求法及弘法印度的情节①根据《宝林传》的叙述体例,各代祖师传记都有自幼求法弘法的情节,所以达摩传记中所缺之部分当是其自幼求法及弘法印度之事。,所以第七卷中的第三十七、第三十八两品的内容必定是讲述达摩自幼求法及弘法印度之事的。因为达摩既是西天第二十八祖,又是弘法中土的东土初祖,既承上,又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关他的篇幅必定较巨,这可从《传法正宗记》中的达摩传记的篇幅看出来。因此《宝林传》佚失的第七卷的具体品名虽然不详,但是它的具体内容也可以从这则引文提供的信息略窥一二的。同时,这则引文还提及了般若多罗的入灭之年,实际是该卷第三十六品般若多罗传记中的佚句②按照宋本《释氏六帖》的惯例,其所引及的祖师入灭之年均是《宝林传》中祖师传记中的文句,故如此云。,可供我们与后世禅籍比勘之用。

再次,通过这则引文,还可对《宝林传》佚失的第九、第十两卷的内容略作推测。《宝林传》第八卷以“第三十祖僧璨大师章却归示化品第四十一”结束,而这则引文提到了僧璨之后的道信、弘忍、慧能三代祖师,可见第九、第十两卷的内容就是这三代祖师的传记,虽然每卷的品数及品名难详。考虑到《传法正宗记》中关于道信和弘忍的传记篇幅较小而慧能传记篇幅甚巨的情况,笔者推测,第九卷内容除道信、弘忍各一品外,剩余篇幅当是慧能早期传记,而第十卷则全为慧能中后期传记,慧能传记当有一卷半之数。从这则引文内容也可侧证《宝林传》的确是记载到东土六祖慧能为止的,并没有涉及慧能之后“一花五叶”的问题。当然,其中不排除有北宗神秀及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附传,因为按照此书的体例,常有在每代祖师传记之后附列旁出之祖及弟子事迹的情况。但是其独立成品的祖师传记,的确是到慧能为止的,因为按照这则引文的惯例,它只记独立成品的正祖的入灭之年,不记旁出之祖及弟子的入灭之年,这完全可以从现存《宝林传》的内容中得到证实。同时,这则引文提到的道信、弘忍、慧能的入灭之年也是他们传记中的佚句,可资与现存传世禅籍比勘。比如这则引文提到“道信大师,唐高宗永徽三年庚戌岁闰九月四日灭”,而北宋契嵩《传法正宗记》卷六《震旦第三十一祖道信尊者传》却说道信入灭日期是“永徽二年辛亥九月四日”,永徽三年是壬子岁,并没有闰月,庚戌岁是永徽元年,永徽二年是辛亥岁,以此看来,应以《传法正宗记》所记为准。但《传法正宗记》脱一“闰”字,从日期的精确度来说,还是这则引文所记更高。再比如这则引文提到弘忍“高宗二十四年二月十六日壬申,至代宗谥号大满禅师、法雨之塔”,按行文惯例,“壬申”下应脱一“灭”字或“入灭“二字,它已把弘忍入灭之期精确到月日,而《传法正宗记》卷六《震旦第三十二祖弘忍尊者传》只记其入灭于上元二年乙亥。唐高宗二十四年是咸亨五年(上元元年)甲戌(674年),与上元二年(675年)有一年之差,孰是孰非,很难判定。关于弘忍去世的时间,《旧唐书》卷191《神秀传附弘忍传》记为咸亨五年(674年)。《楞伽师资记》引《楞伽人法志》记为咸亨五年二月十六日。由于《楞伽人法志》的作者玄赜是弘忍的亲信弟子,故其记载一般被认为是可信的[5]。但其它禅宗史传都比较一致地称其入灭之年为上元二年(675),只是具体月日有异,如《传法宝纪》定为上元二年八月十八日;《宋高僧传》作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而敦煌本《历代法宝记·弘忍传》残卷则谓其上元二年二月十一日,奄然坐化①参见:杨富学.敦煌本《历代法宝记·弘忍传》考论[J].佛学研究中心学报,2007(6)。。虽然我们尚不能判断这则引文所记弘忍的入灭时间一定是准确的,但是它至少与正史《旧唐书》及弘忍亲信弟子玄赜所记相合,因此至少是可备一说。

宋本《释氏六帖》引及的另外两条《宝林传》内容也有探讨的价值:

莲花五色囗囗《宝林传》云:“六祖住曹溪、法泉两寺。法泉寺有师子国王五色莲花数株。”(《五色草木果实部第三十六》之《花四》)

六祖甘露囗囗《宝林传》云:“贞元二年冬十一月二十二日早晨于六祖塔前柏树如饴连珠,三年又囗连十馀日。”(《酒食助味部第三十七》之《甘露十二》)

陈士强先生认为《释氏六帖》所引的《宝林传》文句应该是该书所佚第九卷的内容[6],但是笔者认为这两条引文是第十卷中的内容的可能性更大。笔者在上文已说过道信、弘忍、慧能三祖师的传记均在《宝林传》的卷九、卷十两卷中,由于道信、弘忍的传记篇幅较小,故大约只占卷九的一半,而卷九剩余部分当是慧能早期的传记。第一则引文提及“六祖住曹溪、法泉两寺”,据《传法正宗记》卷六《震旦第三十三祖慧能尊者传》,所谓法泉寺,其实是慧能早年在韶阳求法时建立的宝林兰若,唐中宗神龙中,敕改宝林兰若为中兴寺,明年又命韶州刺史更新之,复改为法泉寺。可见其事已在慧能晚年,不大可能被记载在第九卷中,而应该是第十卷中的文句。至于第二条引文,则更加无疑是第十卷的内容,因为其所述已是贞元二、三年(787年)之事,离慧能先天二年(713年)入灭已有七十多年之久了,其内容必在此卷结末。这两条引文让我们了解到《宝林传》记事至少到了贞元三年(787年),同时也透露了有关慧能传法地点及生活环境的某些信息,是弥足珍贵的禅宗史资料。

三、宋本《释氏六帖》所引《宝林传》其他条目略述

此外,宋本《释氏六帖》还有十七个条目“八万塔地”“马鸣蚕蠒”“布名屈眴”“从空而坠”“诸圣弘化”“月三之异”“求法立雪”“指地为池”“池石三种”“商诺迦草”“八祖顶珠”“拳珠在手”“佛臂柔软”“难有多苦”“树耳偿供”“宝林传”“迦葉碑文”引及《宝林传》。如“八万塔地”出自今本《宝林传》卷四《第十八祖伽耶舍多章檐狗品第二十二》中的内容;“月三之异”出自卷三《第九祖伏驮蜜多章(佚失品名)第十三》的内容;“求法立雪”是卷八《第二十九祖可大师章断臂求法品第四十》的内容;“指地为池”是卷四《第二十二祖摩拏罗章伏术师品第二十六》中的内容;“池石三种”出自卷六《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章焚衣感应品第三十三》;“商诺迦草”出自卷二《第三祖商那和修章降火龙品第七》;“八祖顶珠”出自卷二《第八祖佛陀难提章白光通贯品第十二》;“佛臂柔软”出自卷八《第二十九祖可大师章断臂求法品第四十》;“从空而坠”出自卷三《第十四祖龙树菩萨章辩天战品第十八》等等。由于只涉及文字的某些异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1] 释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C] // 高楠顺次郎.法宝总目录:第2册 // 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768中.

[2] 本觉.释氏通鉴[C] // 高楠顺次郎.大正藏:史传部一.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126a.

[3] 契嵩.传法正宗记[C] // 高楠顺次郎.大正藏:史传部九.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767b.

[4] 智炬,胜持.宝林传[C] // 蓝吉富.禅宗全书:史传部一.台北:台湾文殊出版社,1988:214.

[5]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3.

[6] 陈士强.佛典精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21.

Textual Study on Biography of Bao Lin Quoted from Buddhism’s Six Post with Song Dynasty Version

QIAN Ruping
(The Yue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China 312000)

Biography of Bao Lin is a historical record in the early Zen period and it has great influences on Zen historical books and the Chan sect biography. Biography of Bao Lin mentioned here is an imperfect version, therefore it fails to reflect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 book. The Buddhism’s Six Post quoted from Biography of Bao Lin with 20 articles is preserved at Tofuku-ji Temple in Kyoto, Japan and it has certain literary value for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Biography of Bao Lin. This paper particularly probes into the three quotations about Zen history and points out their values wherein.

Biography of Bao lin; The Buddhism’s six Post; Daoxin; Hongren; Huineng

K244

:A

:1674-3555(2017)04-0104-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4.01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朱青海)

2016-05-2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ZW087)

钱汝平(1975- ),男,浙江嵊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佛教文献,越地文献

猜你喜欢

慧能宝林祖师
Rolling velocity and relative motion of particle detector in local granular flow
达摩祖师
《力量》
禅争
慧能,不识字的禅宗六祖
“养路铁人”金宝林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