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推进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基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探讨
2017-03-09李双
李双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 海淀区 100081)
养生文化产业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保健体验基础上,结合观赏、品尝、休闲、游乐、避暑、避寒、康体等形式,以达到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目的的新兴旅游产业。随着人民追求健康长寿意识的显著提高,一些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身自然和文化优势发展养生文化产业,其中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走在民族地区养生文化产业前列,为当地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形之下,同样具有丰富养生文化资源的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其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却未尽如人意。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找寻连南瑶族自治县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以为其它类似地区发展养生文化产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参考。
一、连南瑶族自治县养生文化资源概况
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南岭走廊的中心地段,县域面积的88%为山区,自然资源丰富。县境内有瑶族80 9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0%,世居排瑶和过山瑶2个瑶族支系,民族文化资源绚丽多姿。
(一)自然生态养生资源
连南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地方政府的多年努力打造下,风光秀丽的瑶山地区已经开发出不少适宜休闲养生的旅游景区、景点。代表性的自然养生景点有红豆杉森林公园、广东天湖、万山朝山、起微山原始森林、石羊坑温泉等。其中的“万山朝山”位于县城西南的三排瑶寨,有1 000多座石山,每一座石山背朝东北,面向西南,群山俯首,组成一幅恭躬“盘古王山”称臣的壮观画面。前广东文联副主席陈残云谓之“觅景无需到桂林”;原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韦丘赞之为“摩天石笋神仙岛”。雄伟的景观,使其成为八方游客拍摄风景的目的地,因以此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多次在摄影赛事上获得奖项,故有“国际摄影沙龙圣地”的美誉。
(二)饮食养生文化资源
连南气候适宜,土质肥沃,虫害少,生态环境优越,是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理想之地。据连南县农业办公室制定的《连南瑶族自治县科技和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可知,目前,连南具有国际标准认证有机产品有益生源山茶油、辉煌精炼油厂山茶油、绿威投资公司山茶油、韶義健神凉茶、活然番薯、绿源瑶山水有机米、益宏金瑶乡有机米。代表性的民族传统饮食则有瑶家苦茶、油茶、罗香白牛茶、瑶家水酒、荷叶米粉肉、芝麻糯米糍、圣水豆腐丸等,可谓琳琅满目,充满诱惑。
(三)原生态民族歌舞
连南瑶族自治县作为瑶族聚居区,其主体民族瑶族歌舞艺术特色浓郁,其历史久远,生活气息浓厚。最具代表性者当属瑶族鼓舞,又分为长鼓舞、花鼓舞、铜鼓舞、黄泥鼓舞、猴鼓舞、竹鼓舞等种类。新中国成立后,连南县政府曾组织长鼓队,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新加坡等地演出,拓展了长鼓舞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2008年,排瑶长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政策性的抢救与挖掘。瑶族主要的歌舞乐器被称为“瑶族八音”,由唢呐、长号、皮鼓、小钹、中钹、小锣、沙锣、牛角这8种吹打乐器组成,主要在婚庆、新居进宅、贺寿诞、盘王节等喜庆场合使用,或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演奏,当地人谓之“哵惞”。2011年,瑶族八音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四)民族特色医药
历史上南岭走廊各族民众为抵御艰苦深山环境所致的病毒侵袭,常以地方所产草药医治跌打损伤及痈、疽、疮毒等疑难杂症。其中以瑶药和瑶浴最为出名。瑶医的临床用药达1 000余种,在治疗妇科病、风湿病、白癜风、跌打骨折等病症上疗效独到。2002年,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医药研究所”,对该县瑶族医学资源实施针对性的发掘与研究,共获得瑶族民间验方、单方及秘方200余条,并在多次临床验证的基础上,配制了“风湿骨痛酒”“痢泻灵泡茶”“治肤灵搽液”等7种特色药,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瑶浴也属于瑶医的范畴,因其适应了现代人的某种养生需求,正成为部分都市人追捧的时尚之一。据相关统计,连南县瑶药共约328种,以其中的黄荆、解毒藤、枫荷叶等35种配成瑶浴药方。瑶浴保健的药理主要是人体浸泡于药汤中,药汁通过人体毛细血管和经络传遍全身发挥作用。瑶浴尤得瑶族女性喜爱。在2006年的“国际妇女健康论坛”大会上,中国瑶族妇女被国际妇女联合会评为“世界上身体最健康的女性”,中国瑶族被认定为“世界唯一没有妇科病的民族”,这或与瑶族妇女普遍喜好瑶浴得习惯相关,神奇的“瑶浴”也由此引发了世人更多的关注。
二、连南瑶族自治县发展养生文化产业存在的不足
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全国大力发展养生旅游业。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挥岭南养生文化优势,大力支持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在国家支持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下,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养生文化产业也迎来巨大机遇。连南县政府顺应时势提出“特色立县·生态崛起”发展战略,拟充分利用自身养生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大力开发涡水河八排休闲养生谷项目。同时通过举办“三月三”开耕节、“七月七”开唱节、九月二十三“稻田鱼节”、十月十六“耍歌堂”等一系列民俗节庆活动吸引八方游客,扩大了连南养生文化产业的影响力。2014年5月,连南县工商联、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宗教研究所、广东商界代表等在连南县举行连南瑶族养生文化产业发展宣传推介交流会,论证了连南县发展养生保健产业的优势。2015年4月,连南县政府与广东药学院共同签订《共建民族医药产业学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推动连南县医药保健、养生旅游等大健康产业发展。这一系列举措,为连南县推进养生文化产业打开了局面。连南县发展养生文化产业,不仅符合连南瑶族自治县“特色立县·生态崛起”发展战略,也能适应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养生文化市场的需要,必将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前行的强劲动力。然而在这一产业的培植及壮大过程中,却也面临着如下诸多问题:
(一)养生文化产业尚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山区,多项经济民生指标远落后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县市,主政官员最先考虑的往往是如何提振地方工业和农业经济,以快速解决老百姓吃饭住房穿衣等重大民生问题。而养生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投资大建成周期长,经济效益难以预测,加上该县交通闭塞,前沿性信息交流不畅,造成相当一部分官员不太重视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养生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拓展的制约因素。迄今为止连南县没有出台关于发展养生文化产业的政策性文件及措施,相关的配套资金也没有跟上。由于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坐拥丰厚养生旅游资源的连南养生文化产业依然处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与连南旅游行业的整合程度不高。由于缺少明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可谓影响连南养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桎梏之一。
(二)缺乏市场营销中的高明包装策略
养生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也属于服务行业,其经济效应的高低需仰仗市场营销。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宣传与品牌效应,而宣传的运作成败,在于宣传力度和成效。就连南养生文化业的宣传而言,不足有三:一是连南养生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各景区、景点之间各自为战的情况普遍,整合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将连南养生文化产业集中、整体地宣传、推介出去;二是在中国旅游大市场中宣传力度不够。长期以来,连南养生旅游业过多依托广州市开展宣传,且仅在当地部分旅游公司的宣传栏上占据一些宣传版面,宣传投入少、方式单一,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对海外旅游市场的开拓宣传力度弱。由于连南县经济欠发达,财政拮据,投入旅游宣传的人力财力有限,难以将连南的养生文化资源推向海外市场,因此一直面临海外游客偏少的局面。
(三)缺少影响力大的养生文化产业精品
连南有丰富的养生文化资源,这是吸引外地游客的最大砝码。但就该县各个景点发展现状而言,景区的内容单调、同质化,缺少深邃的文化内涵,没能形成牢牢吸引游客的拳头旅游品牌。即使是一些已名声在外的景区、景点相关的配套设施也没有跟上。与养生主题相关的旅游产品开发品位低且种类、功能不齐全,无法使游客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连南的民族特色休闲养生度假地有连南瑶族温泉度假村、连南横龙湾水庄养生度假村、鹿鸣“天工开物”农耕观光园、滨江民族风情走廊、盘古王文化园等,但当前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均低于各方预期,市场影响力均有待提高。
三、推进连南瑶族自治县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
(一)做好连南县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养生文化产业未来或可成为连南县的支柱性产业。为此,在政府层面,要更进一步制定地方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采取“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在各界、各部门的良性联动下,把养生文化开发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去思考和运作,排除因同质性旅游资源多度开发引发恶性竞争。政府有关部门要经常性组织、集中学术界与社会团体力量,加大加深瑶族传统文化挖掘、保护工作,特别注重对瑶族养生文化进行科学的调查、整理及研究。相关部门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进外部优秀旅游开发商和先进经验,着力打造具有瑶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养生文化工程,培植传统养生文化与旅游度假区有机结合的现代养生文化产业。
(二)多样化的深度宣传
养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多样化的深度宣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连南县的旅游行业需加大行业、部门间的整合力度,加强与国内各大旅行社如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中国旅行社总社、中国康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妇女旅行社的合作,全面拓展客源。与此同时,各景区、景点还需注意辨析游客文化层次、消费需求上的差异,有选择性地与熟知旅行社所在地游客养生旅游需求的旅行社展开合作宣传,以更加经济和便捷的方式拓展有养生旅游需求的客源。
二是加大连南养生资源的文化宣传。连南县政府部门及养生文化企业可以邀请著名国内活跃的旅游组织、重要的旅游交流论坛来景区、景点参观访问,同时景区逐渐提升文化内涵,也可以邀请知名媒体人士、摄影家,诗词楹联方面作家、书画家到各景区、景点开展采风或创作一类的活动,通过与“文化”的沾边的方式提升连南养生资源的文化内涵。至于组织召开学术性质的养生文化交流会、研讨会,连南县政府作为承办主体已有这方面运作,今后仍需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以保持连南养生文化在知识界的存在感。
三是加强网络宣传。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地势偏远、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的旅游宣传带来了机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络论坛等是迅捷地将连南养生文化产业向外推介的绝佳工具和手段,连南县的养生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和各景区、景点所属企业务必重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在市场营销与宣传方面的效果,积极设立景区、景点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网页),并及时向公众展示景区、景点的最新动态,以最新鲜的资讯满足游客或潜在游客了解景区状况的需求。
(三)重点打造油岭排养生文化产业基地
油岭排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且仍有瑶族人居住的瑶族古村落。油岭排位于830多米的山岗,这里气候湿润,四季鲜明,是广东境内少有的适合休闲养生的胜地。特色文化资源方面,油岭排优势明显,排瑶的“歌王”唐买社公、“鼓王”唐桥辛二公均为油岭排人;油岭排耍歌堂则是当地最隆重、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建筑方面,村寨最古老的排瑶房屋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少量的红砖青瓦房为明清时期所建。大量的土砖房多数为解放前所建造。举目远眺,数百座古香古色的房屋密密麻麻依山势而建,极具观赏性。遗憾的是,当前油岭排的养生旅游开发程度较低,拥有这样的珍贵资源,连南县政府应牵头带动、整合社会各界人力物力资源重点开发油岭排,着力打造四大类节点项目群,即休闲住宿项目群、修身养生项目群、餐饮项目群、祭祀祈福项目群。
一是休闲住宿项目群。油岭排建筑有一定的历史,也是吸引游客的卖点,游客徜徉其中会自然获得一种历史沧桑感,满足现代都市人追古惜今的内心需要。油岭排民宿的修建,务必在尊重原有建筑民族特色及不破坏建筑基本结构、框架的前提下,对房屋的内外环境进行适应现代人住宿要求的设计和改造。将油岭排古居屋打造成深具瑶族风情的山间精品居所。
二是修身养生项目群。根据油岭排现有的传统文化底蕴,可将油岭排建设成内修养生和外修养生兼具的地基。普遍信仰盘古王连南瑶族,其信仰文化中,道教影响尤为深远,而道教十分讲究养生,因此油岭排瑶的养生文化处处可见。基于油岭排的这一文化传统,可结合现代都市人的休闲养生需求,设立道教瑜伽、太极修身、佛教禅修等养生项目,辅以油岭排“民族风情+灵山秀水+天然氧吧+有机食品”的优势,让游客充分获得置身世外、怡然自得的心境。瑶族的药浴文化是外修养生的重要手段。可在充分吸收传统瑶浴精华的基础上,设立以瑶浴风格为主,包括诸如"山间SPA"(放松保养疗法)此类的多样化的养生项目,充分展现油岭排作为养生基地的基础功能。
三是餐饮项目群。养生文化讲究舒适与消遣。作为养生基地、酒吧、咖啡馆、茶室等餐饮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基于现有的自然、文化资源,油排岭的酒吧、咖啡馆、茶室等餐饮项目建设应紧紧围绕瑶族传统餐饮做文章,推出瑶家腊肉、荷叶米粉肉、瑶家十八酿、“圣水”豆腐丸、苦斋婆煲猪骨、紫苏蒸天螺、连南走地鸡、寨南泉水鱼、大古坳稻田鱼、酿竹笋等地方瑶族特色菜。同时考虑到游客来源的复杂性,也要考虑引进其他菜系乃至西式餐饮。
四是祭祀祈福项目群。油岭排民间信仰文化发达,适合群体性祭祀的场所主要有盘王庙。盘王 (盘瓠)是瑶族、苗族和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连南排瑶也不例外。连南瑶族长期以来与周边的汉族、壮族杂居共处,其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油岭排盘王庙虽为瑶民祭祀先祖的重要场所,但这里瑶民也乐见族外的客人对其祖宗表现出的尊崇善意。因此,可以抓住游客敬祖祈福的普遍心理及行为,将盘王祭祀纳入休闲养生项目,丰富油岭排养生旅游之旅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
地处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既有临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拥有广东其他县份难以比拟的自然及民族养生文化资源,优越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是连南县发展养生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连南养生文化产业的深入推进,需要地方政府担当起养生文化产业引领者的角色,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扶持、引导政策,将民族地区有限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充分统合、利用起来,既讲究多点开花又有重点地打造一批为广为市场和社会所认可,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养生文化企业及养生文化精品。
[1]孙晓生,李亮. 广东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构建研究——梅州雁鸣胡旅游度假村个案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8): 73.
[2]《连南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罗晓琴,李双等. 南岭走廊瑶族地区基层博物馆文化传承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 90-92.
[4]卢玉桂,王威峰. 广西旅游业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探析[J]. 河池学院学报,2017(3): 58-63.
[5]李勇军,李双.南岭民族走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67-73.
[6]李双.民族旅游业区域整体发展的思考——以鄂西武陵山区为研究对象[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