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之《毛衣女》故事的比较
——兼谈壮族《七仙妹》故事的学术价值
2017-03-09陈金文
陈金文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最早归纳出“天鹅处女型”故事类型的是英国的查·索·博尔尼女士。她在《民俗学手册》一书的附录《印欧民间故事若干类型》中列出了“天鹅处女型”,并将该类型故事的内容归纳为4个情节单元。这4个情节单元分别是:(1)一位男子看到一个女子在洗澡,她那具有魔力的衣服安放在湖滩上;(2)他盗走了衣服,姑娘只得屈从于他的威力;(3)几年后他重新发现了衣服,便逃走了;(4)他再也没找到她[1]299-300。此后,欧美与韩、日都陆续产生了一些“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钟敬文较早着手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研究,1932年他撰写了《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一文,该文对我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较早形态、流传变异做了系统梳理,同时,也对其内涵做了文化人类学考察[2]36-73。钟敬文之后,与“天鹅处女型”故事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其中漆凌云的《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一书当属集大成之作[3]。《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一书梳理了“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的国内外状况,介绍了我国历代文献中记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列举了我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各种亚类型,并对其结构做了故事形态学研究,对其内容展开了文化人类学分析。
壮族民间故事《七仙妹》与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同属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今笔者将通过比较两者之异同,揭示壮族“天鹅处女型”故事《七仙妹》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一、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毛衣女》故事的内容介绍
为了便于在下文中展开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毛衣女》故事的比较,笔者将在本节中向大家介绍两则故事的基本内容。
《七仙妹》故事采录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新县,讲述人农高荣,搜集者农盛业,两人都是壮族群众。该故事讲:一个孤儿某天于月光下收割稻谷,引来人间游玩的七位仙女的注意,她们来帮助孤儿收割。收割过程中,年龄最小的那位仙女的翅膀不小心捆在谷把中,她无法飞走,只好留下来与孤儿结为夫妻。一年后,仙女生下一个孩子。后来,仙女从孩子嘴里得知翅膀所在,趁丈夫不在家,插上翅膀飞回天宫。仙女回天宫后觉得不好意思,就躲到姊妹们的背后。天上有相连的七颗星,最暗的那颗就是七仙妹[4]5。
东晋干宝为“发明神道之不诬”著《搜神记》,该著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搜神记》记录了许多民间故事,其中较早记录了“天鹅处女型”故事,人们通常称其为《毛衣女》故事。该故事云:“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娶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5]54《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讲:豫章新喻县(今江西新余市)某男,偶见田野中有六、七位着毛衣的女子,便暗中接近,偷了其中一位女子的毛衣。其他女子化身为鸟飞去后,该女因失去毛衣,无法化身为鸟,只好独自留下与某男成婚,生下三个女儿。后该女让女儿从丈夫那儿探知毛衣所在,穿上飞去。后来,又接走了三个女儿。
以上便是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毛衣女》两则故事的基本内容。
二、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毛衣女》故事之比较
我们将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毛衣女》的故事做比较,会发现二者之间相似度的惊人。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故事中抽象出完全相同的情节单元:(1)某男偶然得以与几位仙女接触;(2)某男有意无意掌握了其中一仙女的飞天工具;(3)该仙女只好留在地上与某男成婚;(4)仙女生下孩子,从孩子那里得知飞天工具的藏所;(5)仙女飞天而去。以上我们列出的这5个情节单元,既适合于概括壮族《七仙妹》故事,也适合于概括《搜神记》中的《毛衣女》故事,由此可见两故事之间相似度之高,它们的主干情节基本一致。
壮族《七仙妹》与《搜神记》中《毛衣女》的故事虽然非常相似,但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别。这些差别一方面表现于某些细节,如某男在两则故事中接触仙女的方式不同,在壮族《七仙妹》故事中是七位仙女有意帮助某男,某男得以接近仙女;而在《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的故事中,某男是“匍匐往”,暗中接近仙女。再如,两则故事中仙女的飞行工具有异,壮族《七仙妹》故事中仙女飞行凭借的是“翅膀”;《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的故事中仙女飞行借助的是“毛衣”。又如壮族《七仙妹》故事中仙女生了一个孩子;而《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的故事中仙女则是生了三个孩子。除了细节不同之外,个别非核心性情节也有差异,《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的故事中仙女飞去后,又回来接走了孩子;壮族《七仙妹》故事中则没有这一情节。壮族《七仙妹》故事将七位仙女附会为天上七星;《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的故事则没有这一内容。
我们将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做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间相似的成分多,差别少。两者的核心情节几乎完全没有差别,差别仅在于某些细节和一些辅助性情节。
三、壮族《七仙妹》故事的学术价值
壮族《七仙妹》故事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首先,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两者间的相似度如此之高,说明二者最初很可能是在不同地区同时流传的同一个故事。杨红梅认为:“两晋时期的豫章郡,是百越的聚居地,而且,百越人以鸟为图腾,有可能产生人鸟结合的故事,因此《毛衣女》故事完全可能是百越传说。”[6]104-115杨红梅认为,豫章(今江西)是古代百越民族的聚居地,因而《毛衣女》故事很可能是百越民族的口头创作。《七仙妹》故事的发现告诉我们,杨红梅关于《毛衣女》故事是百越地区民众创造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毛衣女》故事最初流传的百越地区,应该不只局限于“豫章”,还应该包括广西壮族地区,广西壮族地区也是《毛衣女》故事的发祥地!如上所述,通过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之比较,笔者认为,干宝《搜神记》所载《毛衣女》故事较早的流传区域应该是百越广大地区,它是包括壮族先民在内的百越各民族民众的共同创造。
再者,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的高度契合,对于我们了解干宝对民间口头创作的态度很有帮助。钟敬文在《论民族志在古典神话研究上的作用》一文,针对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新发现的《女娲娘娘补天》神话指出:“民族志所提供的新资料,有效的印证了女娲神话的古记录”[2]167。钟敬文认为,新发现的神话资料与古代文献的记载相互对照,可以通过民间口头文本与古代文献文本的比较,考察采录人对民间口头文本的忠实程度。壮族《七仙妹》故事的发现也具有这样的意义,壮族《七仙妹》故事的发现告诉我们,《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是基本忠实于民间口头创作的,这对于进一步确立干宝《搜神记》在我国民间故事史上的地位具有一定价值。
其次,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存在的一些差异,对于我们探讨民间故事的变异规律也有一定的学术意义。首先,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存在的差异说明,民间口头故事的核心内容一旦形成就轻易不会发生变异,容易发生变异的是细枝末叶,也就是细节或非主干情节,这些内容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再者,通过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的比较,我们还可以看到故事的变异往往与流传地的生产生活或地方性知识有关。譬如《七仙妹》故事较《毛衣女》故事多出了“某男在月光下收割稻谷,获七仙女同情”的细节,这一细节就是对广西民众生产状况的真实描述。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大部分时候都暑热难耐,因而夜间收割稻谷的可能是存在的。《七仙妹》故事将七位仙女附会为天上靠近的七颗星,并以为那颗较暗的星就是七仙妹,则是广西壮族民众将自己通过长期观察获得的天文知识演绎成了《七仙妹》故事的一个情节。某一类型故事不变的因素体现的是故事的一般性与普遍性,而经常变动的成分则体现的是该类型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呈现出的特殊性。在比较研究中,对特殊性的关注显然更为重要。
总之,通过壮族《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的比较,我们认为壮族《七仙妹》故事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进一步确定我国“天鹅处女型”故事较早的流传区域;再者,对于确立干宝《搜神记》在我国民间故事史上的地位具有一定价值;其次,对于探讨民间故事的变异规律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向大家介绍了流传于壮族民间口头的《七仙妹》故事与《搜神记》中记载的《毛衣女》故事,并对两者的异同做了比较,认为两者的核心情节几乎完全没有差别,差别仅在于某些细节和一些辅助性情节。在两者比较的基础上,笔者指出《七仙妹》故事的发现有利于进一步确定我国“天鹅处女型”故事较早的流传区域、确立干宝《搜神记》在我国民间故事史上的地位及探讨民间故事的变异规律。
“天鹅处女型”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民间故事类型,该类型故事以各种异文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众中广为流传。经千百万人民大众的口口相传,最终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经典——《牛郎织女》传说。基于该类型故事在我国民间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对它的研究自然具有重要意义。新近发现的壮族《七仙妹》故事,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壮族先民在我国“天鹅处女型”故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一个角度让我们对壮族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又有了新的认识,因而,对它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1]查·索·博尔尼.民俗学手册[M].程德祺,贺哈定,邹明诚,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2]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3]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4]赵斌才.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大新卷[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
[5]干宝.搜神记[M].明津逮秘书本.
[6]杨红梅.也谈天鹅处女型故事[C]//《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论集》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论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