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2017-03-09苏媛媛杨东斌张焕云李玉红曹志强张伟宏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苏媛媛,杨东斌,*,张焕云,李玉红,杨 阳,曹志强,张伟宏,

(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2.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苏媛媛1,杨东斌1,2*,张焕云2,李玉红2,杨 阳2,曹志强2,张伟宏1,2

(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2.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介绍双导师制的起源,并对国内外双导师制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阐释,以期促进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我国护生临床实践领域中的顺利推广与实施。

双导师制;本科护生;临床实践

1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起源

双导师制来源于导师制,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早在1379年由曾任英国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Willian wykeham)首创,牛津大学首推[1]。到17世纪时,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其研究生教育中都普遍采用了导师制,其实质是侧重对学生进行个别学术指导的教学制度[2]。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实施学分制后,将原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推广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中,培养出了许多卓越人才,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同和肯定[3]。此后导师制成为国内外相继推广的一种带教模式。在我国,北京大学在1910年后最早试行美国模式的学分制。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学分制和导师制被学年制取代,导师制只用于研究生教育[4]。近年来,国内以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为首的全国各高校都开始逐渐探索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5]。

双导师制是在导师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家指出在导师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双导师制更利于对学生的指导[6]。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就是高等师范院校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在校本科生配备校内和校外两个导师,共同开展并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与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7]。随着本科生导师制在全国高校的发展,本科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进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等领域,本科生导师制进入发展的新阶段[8]。其中,护理专业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双导师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护理专业中的双导师制带教是指护生临床实习期间聘请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及职业技能的高年资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担任专科导师,同时还有一位对其实习全过程负责指导的全程导师。全程导师根据每名护生的情况,确定实习目标。由全程导师和专科导师共同指导护生实习,各司其职,联合培养。

2 双导师制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临床实习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时期[9],是认识护士角色的重要启蒙阶段,在护士的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0]。而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与护理行业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国内外许多护理学者通过将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引入护生的临床实践中,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2.1 国内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对本科护生采取的双导师制带教包括全程导师和专科导师带教。全程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护生临床实践进行全程监督,对护生的专业思想、学业、科研、生活、就业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专科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护生进行专科实习指导,完成专科实习计划,促进护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良性过渡。学者崔金锐等[11]对实习护生采用全程双导师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模式,具体包括完整的三级监管体系、双导师带教制度、持续改进的PDCA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路径及多渠道师生互动平台。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考评结果、职业认同感、实习模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该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朱秀静等[12]通过对手术室实习护生实行双导师带教制,对每名临床实践的护生都配双导师,一名辅导教师,一名指导教师,通过双导师与带教护生的相互配合,显著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护生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生的满意度。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对护生的临床带教具有一定的作用。张汝攒等[13]研究表明,通过对护生实行双导师制,由一名带教导师指导护生学习护理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沟通,另一名临床带教导师传授护理操作技能,并且每个科室又由护士长担任圈长,带教导师担任辅导员,护生担任圈员,形成临床带教的品管圈团队,护生将自己置身于圈内,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提高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临床见习也是护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张元元等[14]对护理本科见习生采用双导师制见习制度,护生接受学院和医院两名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医院导师相当于专科导师,负责指导护生的技能操作、护理评估、沟通技巧和职业情感培养;学院导师相当于全程导师,负责对护生进行理论和科研指导,通过两名导师共同监督指导,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一项针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也表明,通过对实习护生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生实习结束之后使用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测量表对其进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结果显示双导师制带教模式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生带教中推广应用[15]。

2.2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十分深入,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导师两名导师共同监督指导,有助于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16-17]。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国外学者对于双导师制带教模式有了更深一步的探索。国外对护生临床实践的培养大多通过临床促进者、临床监督者、教育提供者三者的相互配合,达到学校与医院对护生培养的无缝连接[18-19]。教育指导者是指每名护生所归属的学校为其配备的学校导师,相当于我国双导师带教模式中的全程导师;临床监督者是指监督和促进护生临床实践的专科导师,其资格必须为注册护士(RN),促进护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临床促进者常作为临床导师(RN)和学校导师的中间人,具体是指帮助教育指导者(学校导师)为护生安排临床实践场所的联络者。在国外,注册护士常常被作为临床导师来帮助护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了帮助其在复杂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国外学者研发了临床导师支持软件系统(CSSP)。这个系统资源位于护士站计算机桌面上,可供所有医护人员随时使用,旨在为临床导师提供便捷的资源,以便在繁忙的临床环境中通过该软件系统对护生实习情况及时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应用这个软件,不仅增强了临床导师对其角色的信心,并最终促进了护生的临床学习[19]。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负担的加重,护生进行社区的基础护理实践也显得尤为重要。Susan等[20]学者对来自澳大利亚某高等院校的22名临床导师和45名护生进行网络调查。结果表明,护生认为在临床导师的帮助下他们的社区基础护理实习收到了良好效果,并且报告还指出除导师因素外,全科医生和患者的支持也被认为是护生实习的关键推动力。国外有学者针对有过失败带教经历的导师进行质性访谈,揭示了导师所经受的焦虑与心理压力。导师在管理和评估护生时也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导师呼吁需要更多的支持[21],研究中指出导师所需的支持不仅包括家人和朋友提供的情感支持,也包括评估支持、设备支持和信息支持,而目前导师所获得的支持仅是非正式的,如果有正规完善的支持系统,导师面对其角色就会变得更加自信[22]。这也有助于加深国内护理教育学者对导师角色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反思现存问题并及时解决。导师评估和护生自我评估都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23],有芬兰学者探究两者评估之间一致性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导师的评估相比,护生往往高估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24]。Chuan等[25]的报告也指出,临床导师和护生对于临床实习有着不同的观点。护生更关注于学习的需求,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行为[26],而导师关注的重点在于护理服务的质量,导师评估更关注于护生知识的获得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学习,而未将护士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因此,对于护生来说,应该树立自我评估意识,培养自我评估技能,再结合多种测评方法,如知识测评法、观察报告法来帮助其对自己的临床实践表现进行正确评估。而对于导师来说,对护生进行正确评估应建立在客观的评价标准之上,可根据护生的综合能力要求以及具体实践内容建立评估标准。

3 双导师制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3.1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能够提高护生的教学满意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目前,护理本科生有高学历的优越感,对自身定位较高,而临床实践期间平凡、琐碎的基础护理操作常会使护生产生失落感,从而影响其对护理专业的认知[27]。有研究表明,科室实施双导师制带教后,提高了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并且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满意度[28]。Kate等[29]通过对患者、临床导师以及护生的质性访谈,结果表明护生通过与导师的相互配合,再结合患者的积极反馈,其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Susan等[20]的研究也表明,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双导师制带教可增加护生的实践经验,增强护生自信,并密切了与导师的联系[30],最终促进了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3.2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能够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

导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习情况,自身也要不断地充实专业知识,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导师的教学水平。在与护生面谈和解答护生疑问时,导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也有所提高。另外,导师在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也需要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不断的讲解及授课过程中,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对护理职业的满意度也随之上升。导师在实习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护生,有助于带教教师和科室探索出最好的带教方法,提高导师的带教水平。

3.3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

临床教学作为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引导护生由理性认识通往感性认识的桥梁,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31]。双导师制个体化临床教学优于传统的带教方式,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32]。科研能力是护理高层次人才的核心能力,也是护理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33],全程导师通过对护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撰写等方面进行辅导,使得护生科研能力得以提升[34],专科导师通过对带教护生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带教,缩短了护生对临床工作的适应过程,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践质量。研究表明,由双导师指导的实习护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35]。双导师制带教模式既能使带教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满足每一名护生对临床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提高其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4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我国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着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4.1 双导师制缺乏有效的导师教学评价、监督机制

双导师制是一种非形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个性化、实践化、生活化的特点,强调亲密交往、个性指导,护生与导师之间的教与学更多建立在感情和良好私人关系的基础上,其可视、可测、可数的规范化教学则很难实施。既不能对导师的指导时间、地点、次数做统一规定,也不可能对导师和护生交流的深度、关系的融洽程度做出量化考核,而导师对护生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导师的责任心、事业心。因此,如何对双导师制工作的诸多方面做出规范化、科学化的规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发展已相对成熟,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科学的导师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加强对导师带教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4.2 双导师制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导师动力不强,师生交流不够

一般来说,护生和全程导师、专科导师的交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功的双导师制需要三方共同参与和合作。由于经费短缺,指导护生的报酬少,与导师利益的关联度不高,再加上导师本身就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忙于本职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护生交流,导师与导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而护生对双导师制的热情难以长时间维持和延续,很少主动联系导师,导致双导师制的实施缺乏护生的积极配合。而针对以上情况可对带教导师试行激励机制,如根据护生反馈,每月评比“最美带教教师”,护理部进行表彰鼓励。激发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导师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带教工作,还可定期组织导师会议,护生定期汇报[3]。因此,双导师制的实施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制定激励政策、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也需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来保证该模式的有效实施。

4.3 师生比例受限

双导师制使每名护理本科实习生有固定的带教教师,但目前还存在临床高学历高职称护理人员偏少、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的限制[34]。面对我国本科生数量不断增长的现状,实施双导师制首先必须解决师生比例的问题。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导师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师生比例,学校也应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健全导师培训制度[36]。对导师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导师综合素质,既要加快对导师的培养,又要保证导师的质量。

5 结语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结合以上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健全导师培训制度,提高导师综合素质;如何健全导师教学评价、监督机制。相关部门也应采取导师激励制度等措施来增强导师参与的积极性,护生也应充分抓住机遇,主动参与,积极沟通,通过院校、导师、护生的共同努力,保证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生临床实践中的顺利推广与实施。

[1]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4):59-60.

[2]Saarikoski M.Mentor relationship as a too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 nurses in clinical practice[J].Int J Psychiatr Nurs Res,2003(1):1014-1024.

[3]杨莘,邵文利,俞洁,等.“双导师制”指导护理本科生科研实习模式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2):35-37.

[4]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5]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20-22.

[6]Rogowski AC,Strong KM.Dual—Preceptorship as a method toproviding consistent clinical clerkships in community pharmacy[J].J Pharm Pract,2000(13):400-410.

[7]厉有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65-79.

[8]罗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基于全国N所高校的调研[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3):27-32.

[9]许实燕,吴泽媛,郭剑虹.中专护生临床实习前实习问题答疑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报,2010(2):16-18.

[10]于冬梅,卢根娣,王蓓,等.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6):430-431.

[11]崔金锐,陈英,张海燕.全程双导师责任制整体护理实习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3):349-353.

[12]朱秀静,张佳颖,戴金平.手术室护生带教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91-92.

[13]张汝攒,邢琰,高阿芳,等.双导师制结合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带教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7):1110-1112.

[14]张元元,王汕珊,马珺,等.双导师制见习制度对本科护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0):118-119.

[15]王爱霞,董爱淑,刘一苇,等.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生评判性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231-3234.

[16]Borch E,Athlin E,Hov R,et al.Group supervision to strengthen nurses in their preceptor role in the bachelor nursing education Perceptions before and after participation[J].Nurse Educ Pract,2013,13(2):101-105.

[17]Jian Wang,Zhongyan Han.Study on the Model of Double Tutors System i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J].Frontier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dicine and Education,2014(26):1515-1519.

[18]Ajorpaz NM,Tafreshi MZ,Mohtashami J,et al.The effect of mentoring on clinical perioperative competence inoperating room nursing students[J].J Clin Nurs,2016,25(9):1319-1325.

[19]Mark B,Leeanne P.Supporting nursing student supervision:An assessment of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supervisor support[J].Nurs Educ Today,2015,35(6):740-745.

[20]Susan M,Kath P,Jennifer H,et al.Primary care clinical placements:The views of Australian registered nurse mentors and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students(part 2)[J].Nurse Educ Pract,2015,15(6):443-449.

[21]Black S,Curzio J,Terry L.Failing a student nurse:a new horizon of moral courage[J].Nurs Ethics,2014,21(2):224-238.

[22]Louise A,Hunt P M,Robin G,et al.Failing securely:The processes and support which underpin English nurse mentors'assessment decisions regarding under-performing students[J].Nurs Educ Today,2016(39):79-86.

[23]Bing-Jonsson P C,Bjork I T,Hofoss D,et al.Instruments measuring nursing staff competenc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Home Health Care Management&Practice,2013,25(6):282-294.

[24]Kajander-Unkuri S,Leino-Kilpi H,MSocScid,et al.Congruence between graduating nursing students’self-assessments and mentors’assessments of students’nurse competence[J].COLLEGIAN,2016,23(3):303-312.

[25]Chuan O L,Barnett T.Student,tutor and staff nurse perceptions of the clinicallearning environment[J].Nurse Educ Pract,2012,12(4):192-197.

[26]Wells L,Mcloughlin M.Fitness to practice and feedback to students:aliterature review[J].Nurse Educ,2014,14(2):137-141.

[27]沈红五.护理本科生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19):56-57.

[28]梁月英,陈楚芬,刘付明英,等.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烧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2):50-51.

[29]Kate McMahon-Parkes,Linda C,Jayne J.The views of patients,mentors and adult field nursing students on patients'participation in student nurse assessment in practice[J].Nurse Educ,2016,16(1):202-208.

[30]Jacqueline M,David L,Emma-Louise K.First yea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nd nursing mentors:An evaluation of their experience of specialist areas as their hub practice learning environment[J].Nurse Educ,2016,16(1):182-187.

[31]郑小芳.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94-95.

[32]廖常菊,胡世英,韦汉群,等.实施双导师制个体化临床教学方法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3581-3583.

[33]张志云,武燕燕.我国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37-39.

[34]谭祥娥,陈艳.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4):8-9.

[35]张利香,薛淑好.护生临床实习期院校双导师制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106-107.

[36]平自玲,廖淑梅.规范化、分阶段教学在护理本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459-460.

(*通讯作者:杨东斌)

G40-03

A

1671-1246(2017)08-0001-04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Wjlx2015183)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