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7-03-09黄霞
黄霞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拇指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黄霞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拇指文化”符合大学生心理动机在高校校园盛行,由此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它淡化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让大学生群体形成依赖心理。通过发挥网络优势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构建网络与现实人际交往联动等策略来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拇指文化;心理动机;消极影响;有效策略;大学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这一通讯工具的普遍使用,手机微信、手机QQ、手机游戏、手机网上冲浪等业务引领了一种“拇指文化”,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习惯、认知角度、交往方式及能力素质。
一、拇指文化在高校校园盛行的心理动机
拇指文化,以一种非主流的文化盛行于高校校园,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它传递信息快捷、丰富,具有互动性和隐秘性,符合大学生们的心理动机。
(一)“拇指文化”契合了大学生群体的趋同心态
“拇指文化”在高校校园的广泛流行,反映了大学生的趋同心态。大学生群体有许多共同性的特点,群体成员在文化水平、心理特点、信念价值、行为和认知特点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这些相似性使得大学生群体之间有了较大的认同性,群体的凝聚力相对增强。共处于相同的文化氛围中,大学生群体在这种新型、时尚、普及的生活方式下培养了共同的生活情趣,形成了大致相同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看见周围的同学人手一机,自然也不甘落后,便不由自主地想方设法融入,“拇指文化”就逐渐展现出一种群体效应,并逐步盛行。因此,“拇指文化”正是这种群体趋同心理的典型反映。
(二)“拇指文化”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交往需求
当前,一些大学生表达情感内敛,比较委婉含蓄,担心正面受到拒绝而尴尬但又有强烈的交往欲求。有些大学生因担心自己不善言辞而回避声音的对话,也有些不方便当面表达的话语,都可以在以文字交流的短信中得到恰如其分的传递。如赔礼道歉,如果面对面表达会使人感到十分尴尬,手机上文字信息、图片的传递就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再者,“拇指文化”中的移动网络随时、随身、随地的特点可以使大学生们平等地发布和接受信息,没有身份的区别,没有地位的限制,机会平等,更是迎合了大学生平等交往的需求。
(三)“拇指文化”满足了大学生情绪宣泄的需要
大学生们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需要合适的途径和场所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QQ和微信发表信息的多样化、自由度和随意性,能够满足大学生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随时随地随心表达,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或发布一张自己的自拍萌照,或发一段吐槽的话语,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压力,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效果。
二、拇指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它以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播速度的便捷性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群体带来消极影响。
(一)“拇指文化”淡化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
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微信和QQ网上虚拟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胆怯,他们关注别人给自己评论的内容,沉迷于“点赞”,却对自己周围的同学冷淡疏离。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和朋友情投意合,发送的信息妙语连珠,但却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迷茫,人际交往时张口结舌。长期的网上交流使他们忽略了亲朋好友,对人群中的交往很不适应,有的甚至还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进而产生人际交往恐惧、冷漠、封闭等不良心理。
(二)“拇指文化”干扰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拇指文化”的传播比较自由,而大学生们接收信息比较快捷。大多数的大学生会通过手机了解每天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这些事情无论好坏都渗透着一定的道德取向。但是有一些媒体为了经济利益,钻法律的“漏洞”,传播腐朽的、暴力的和反动的信息。这对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对网络上的很多信息不具备足够的批判能力和抵御能力,这些不良“拇指文化”极大地腐蚀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拇指文化”腐蚀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拇指文化”从某一方面可以说是绑架了大学生。在校园内外、课上课下、亭台楼阁,处处都可以看到“手机低头族”,有些学生忘带手机,就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感到非常恐惧,好像缺了点什么。甚至还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一系列不良的反应。从生理上来说,长期低头玩手机,会影响大学生的视力;还会使颈椎病年轻化;有些学生常常玩得忘记了时间,导致睡眠不足,精神萎靡;而长时间的手机辐射及使用手机时身体动作长时间的固定和重复,会造成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从心理上来说,手机依赖症会引起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焦虑暴躁,会产生一些心理障碍。
三、“拇指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拇指文化”的繁荣发展,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要因势利导,看到它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机制,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帮助大学生实现内涵式的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解读、辨识、应用信息的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强化媒介素养教育是加速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开展相关讲座、宣传海报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利用网络媒介,学会辨识信息、有选择地浏览信息,并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同时,开展一些传媒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媒介信息制作规则及运营机制,发挥“拇指文化”作为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中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大力宣传正能量事迹,教育学生学会驾驭网络与现实的关系,及时地认识和转换自己的角色,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
“拇指文化”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发挥移动媒介的信息交流优势,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我们可以开辟“拇指文化”教育专题,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专栏和专题教育,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活动、心理主题班会等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观念加以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拇指文化”建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媒体方式,传播身边的健康向上榜样人物,化成活生生的具体形象来感染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收集学生在各种节日自创的祝福短信,并评选出“最佳短信制作者”,引导大学生提升短信文化品味,自觉抵御不良短信的侵蚀;鼓励大学生亲自制作并传播信息,重视示范作用和示范效应,让手机短信真正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载体,充分发挥手机媒介信息在校园生活学习等各领域当中的功能和作用。
(三)构建人际互助网络联动矩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很好地借助和运用网络社交圈,利用网络群体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与知识,同时构建人际互助网络。比如开展团体辅导小组,心连心QQ群、并设置网上知心信箱、专线专号实时交流等,通过一定的规则,让参与的所有人员共同出谋划策,畅所欲言,学生们互帮互助,互相鼓励,为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提供支持和力量,同时,可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充当彼此的盟友和同伴,完成线上线下人际互动,让大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支持系统。这种支持系统的完善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理,克服自卑心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让这些怯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与他人打交道并没有那么难,慢慢走出人际交往困境。
[1]陈静,陈洁.“拇指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06-108.
[2] 王婧.“拇指文化“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69-71.
[3] 王斌.“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71-173.
[4] 朱坚,阮梦君.“拇指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95-97.
G444
A
1672-1047(2017)05-0089-02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26
* 收搞日期:2017-09-20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拇指文化’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2016C011)。
黄霞,女,湖北十堰人,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何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