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句驱动视角下乡土纪录片汉英字幕翻译
——以《探寻·传承》选集为例

2017-03-09曾帆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译员象牙字幕

曾帆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佛山 528000)

顺句驱动视角下乡土纪录片汉英字幕翻译
——以《探寻·传承》选集为例

曾帆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佛山 528000)

广东乡土纪录片在近十多年中蓬勃发展,其字幕与传统的文本字幕截然不同,语言文字更加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为此,译者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其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因素。顺句驱动对策即是其中的一种较好处理字幕翻译的对策。作者以自己为广东电视台翻译的乡土纪录片为例,分析如何提升纪录片汉英字幕翻译的可读性,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

乡土纪录片;字幕翻译;时间限制;空间限制;顺句驱动

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影视剧如雨后春笋涌向国内电影院。电影院刚引入的影片很快就会被翻译为汉语,在大众中广为传播。而在学术界,不少学者也把他们的重心放在英汉字幕翻译的研究方面,造成这种局面与我国当前从国外进口影片多于出口影片不无关系。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影响力不断深入,汉英字幕翻译为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平台。作为凸显地方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广东电视台播出的乡土纪录片《探寻·传承》节目更是成为了宣传中国的一张新名片。近来也有不少学者将注意力放在了汉英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上。

然而,历年的研究数据反映,国内有不少学者主要对文本字幕翻译和字幕翻译作了概念的界定,指出了两种字幕翻译的特点,却比较少地从纯翻译角度去进一步探讨和归约字幕翻译。尤其是顺句驱动这一字幕翻译中明显的特性,更是鲜有研究者问津。顺句驱动原本是同声传译和视译里常用的一种技巧,这一技巧的好处就是在译员高速处理译入语时,减轻译员的认知负荷压力,从而提高译入语的即时性和完整度。在电视中看到的字幕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字幕的产生与消失都与时间轴、配音长度不无关系。因此,从顺句驱动角度探讨汉英纪录片字幕翻译能更好地提升字幕翻译的即时性,让观众能跟住字幕的进程,抓住纪录片发展情节等。

一、字幕类型及特点

从字幕类型上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影视剧文本字幕和荧屏字幕两种。这两种字幕具有相同点,同时也有本质上的区分。文本字幕(指的是一般的剧本字幕)和荧屏字幕都是面向具有一定中英文能力的观众。但是,文本字幕对读者的能力要求显然更高一点,因为即使读者一下子无法准确解读文本内的语言和对白,通过不断反复揣摩也可以理解七八成意思。因此,“文本字幕翻译的功能特征应该强调忠实原文作者,努力再现原作的精确内涵,较少考虑观众的反应”[1](P104)。与之相反,荧屏字幕翻译所受到的限制会更多。最常见的两个因素就是“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2]。

时间限制指的是字幕在荧屏上出现的时间长度,字幕的出现要与影视中讲话者出现的时间保持一致。如果字幕出现过快,观众就会跟不上画面信息;如果字幕出现过慢,观众又会失去耐心。因此,为了制作合适的字幕,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就要使字幕停留一段恰当的时间,适当的断句是很重要的”[3]。除此之外,字幕的制作还须将聋哑人观众考虑在内。对这类人来说字幕的显示有特殊的时间规定。根据《国际字幕标准》的要求,此类字幕应“单行为4秒,两行7秒,三行8-9秒”[4]。译者翻译字幕时要将字幕时间所产生的诸多元素充分考虑,以便于更好地服务译文,达成翻译目的。

“空间限制是指屏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字幕有时用两行,有时用一行,不同国家的做法也有差别”[1](P104)。从影视作品的字幕制作中可以看出,电影里通常会采用原语加译语同时显示的做法。原语字幕放在时间轴上方,而下方则设置译语字幕。即翻译外国影视作品时,英语放在上方,汉语放在下方。翻译国内的影视作品或者纪录片时,汉语放在上方,英语放在下方。由于屏幕空间大小的限制,标准的做法一般是英文字幕占据一行,汉语字幕占据一行。但是碰到特殊情况,如英文字幕的字符数过长,这时候也不能超过两行英文字幕,而汉语字幕大多都是占据一行。如果英文字幕或者汉语字幕字数过多,占据的行数过长,就会严重影响屏幕的质量,对观众的审美造成破坏。由前所述可知,字幕空间所占比例过大也会影响观众对字幕的解读,特别是受教育文化程度不高的观众更加受影响。

从以上的探讨可知,影视剧作品字幕翻译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如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这两种最常见的限制决定了字幕翻译不得任由译者自由支配。首先,必须了解字幕观众的特点,做到字幕与屏幕声音同步出现与消失。再者,要根据文本字幕与荧屏字幕的不同,遵循屏幕字幕口语化的特点去翻译。此外,还要根据荧屏的空间大小调整字幕的长度。最终译者需做到有声音,有画面,无声音,无画面这样的要求。

二、广东乡土纪录片及字幕特点

“2007年,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南派纪录片的概念被提出来”[5](P93),这是对广东纪录片的一个期盼,也是对广东纪录片未来发展的一个肯定。广东的纪录片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相反还有一种亲切感。广东早期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纪录片有《珠江情》、《大潮涌珠江》、《龙船日记》、《祝福珠江》,直至最近几年流行开来的《探寻·传承》大型乡土纪录片,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现象,这些纪录片都是对岭南文化的反映以及岭南乡土情结的依恋。每一部纪录片都深深反映了制作者呼唤观众关注正在淡出人们视线的乡土现象,里面的文字厚重而饱含真情实感,没有一点矫揉造作。

总的来说,广东乡土纪录片有以下几个特点:(1)视听与感官融合的方式体现岭南风韵。广东纪录片长期以来都致力于打造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视觉盛宴,这也是其长久不衰的主题。比如,作者翻译的几部作品,“湛江人龙舞”、“佛山彩灯”、“佛山秋色”、“禾楼舞”等,文字凝练、生动、富有变化感,通常为一两行叙述,形式上不严格讲求词藻华丽,表达上较为口语化。(2)普通平民视角解读乡土文化。“广东纪录片在叙事上贴近市民口味,经常采用市民化叙述视角。广东纪录片提倡“抱素守朴”方式,以疏朗简约的语言去负载信息和情感”[5](P94)。广东纪录片与BBC纪录片不同的是,它从普通平民的视角去阐述乡土文化,介绍本地的风情民俗并用一种平和的语调呼吁百姓追忆正在消亡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语言上消除“官腔话”,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打破单一的陈词滥调,做到叙述风格多样化的特点。(3)注重情感表达而不重视形式表现。以往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些纪录片,如贝尔的荒野求生系列,总是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曲解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他们试图通过表现形式上的张力去劝解人们返璞归真。但是广东纪录片却与之“背道而驰”,里面的所有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画面真实地反映出来,丝毫看不出有半点虚情假意。比如,“湛江人龙舞”里体现的是祖承的人龙舞在老一辈和新一代之间的传承发展,文字里可以看出老一辈对新一代继承并发扬人龙舞的殷切期盼之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广东乡土纪录片也不再拘泥于陈旧死板的制作模式,而是与时俱进,越来越多地与国内其它纪录片进行交流和融合,体现自己独到的一面,并不断地去挖掘深刻的文化内涵。照此发展趋势,广东纪录片定将在中国纪录片的版图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不断地为国人所熟知,甚至为外国人了解。

三、顺句驱动基本原理

在各种类型的同声传译(带稿同传、无稿同传、耳语同传)和视译中,由于口译员要即时地与发言人做到同步输出目的语,保证信息输入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一般很难有长时间的间隔或者停顿,否则会造成译入语的缺失和误译。此外,同传译员为了能将翻译压力控制在自己的认知负荷之内,还不得对源语结构作重大的调整。如果对源语作较大的调整,不但会加大译员语言转换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译员存储记忆的压力。因此,“在同传实践中,译员应尽量减少语言结构调整的范围和程度,按照英语原文语流的输入次序,不间断地将原语语流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意群和信息单位”[6],最后再将这些意群和信息单位进行重组,按照相应的顺序转换成译入语输出。上述的语言转换策略或者技巧就是应用于同传实践和视译的顺句驱动原理。

但是,顺句驱动原理并不仅仅运用在同传实践和视译里,它一样也可以运用到字幕翻译上。由前一章节可知,纪录片字幕要受到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字幕出现要与图像和声音同步出现,同步消失,字幕还要照顾聋哑人等特殊观众的需求。因此,如果译员对源语字幕作较大的调整,如将字幕翻译得过于书面化或者为了某种目的不经意增长字幕长度,就会对观众产生较大的视觉和理解压力,从而影响了整部纪录片的制作质量。而引入顺句驱动原则则可以较好地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按照顺句驱动原则,翻译中文纪录片时将大小不等的中文切分成不等的意群和信息单位,再将这些意群和单位重组后以英语字幕呈现在荧屏上。

四、翻译案例分析

作者在翻译广东电视台制作的乡土纪录片《探寻·传承》过程中,得到了省文化厅译员专家的译审指导。《探寻·传承》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广东部分地级市的一些特色文化活动。如人龙舞主要讲述了湛江地区的舞龙活动。禾楼舞描绘了广东郁南县地区的特色舞蹈。象牙雕则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存在于广州达上千年的民间艺术。从作者翻译的几个选集里,要数“象牙雕”这一集的翻译难度最大,也是最有挑战的一集。

这一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细节刻画细致。作为民间一种即将消失的艺术,作者用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描写象牙雕,将它的形态和制作工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专业术语较多。与其它几个选集的“文学性”较浓不同的是,这一集里的专业术语运用也是频频出现。这无疑给译者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最后,古文句子的闪现。古文句子在现代纪录片中可谓是常客,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介绍本地习俗的纪录片中出现古文句子。这些句子有的年代与现代接近,有的则是年代较远,需要译者对其进行细致的考证。

下面作者将针对以上三个难点,用顺句驱动的原理分析“象牙雕”的一些具体翻译案例。

例1:[23:22] [解说] 在制作编织过程中,用水泡软它,泡软之后再编织。在编织过程中象牙比较柔软,可以随着我们的手进行具体操作,比较柔软。编织完之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打磨和抛光 。

这一段解说出现在23分22秒,主要讲述了用象牙制作编织的工序。整道工序描绘的比较细致,思维严谨。因此,翻译这段话时,也需要用较为正式的口气去翻译。作者的译文是:

In the process of weaving, it needs to be soaked.We weave it after it is soaked. Thus it will be comparatively soft to weave and hence it can follow our hands to work, soft still. After it is woven, there remains one last procedure that is sanding and polishing.

译文中采用了顺句驱动的原则,原文79字,译文50字,基本没有调整原文的语序,只是通过添加一些连接词将句子顺畅地对接起来。原文中“泡软之后再编织”,缺少主语。为此,翻译时就需要添加“we”作主语。“在编织过程中象牙比较柔软”这句实际上和前一句是一句逻辑句,即泡软之后编织起来才会柔软,因此翻译时需要加一个顺接的连词thus。此外,原文中出现了两次“比较柔软”,前一次说的是泡软之后象牙会显得比较柔软,而后一次则是表达象牙在手中的感觉比较柔软,两次都暗含了比较的意思在里面。因此,作者将它们分别翻译为“comparatively soft”和“soft still”。

例2:[01:37] [解说] 晋孝武帝时《晋书》中有,而在《西京杂记》中也发现有汉武帝 “以象牙簟赐李夫人”的记载。这两段记载里都提到了一种特别的象牙制品—象牙簟。

这一段里出现了几个专有名词,如晋孝武帝、《晋书》、《西京杂记》、汉武帝、象牙簟以及其中的一个典故,翻译时需要注意处理这些专有名词的译法。作者的译文是:

During the ruling periods of Emperor Xiaowu of Jin Dynasty, in the Book of Jin and the Miscellanea of the Western Capital records of Emperor Wu of Han Dynasty bestowing an ivory mat upon Mrs. Li can be found. In the two records, a special ivory object was mentioned—ivory mat.

因为原文段落中出现的专有名词较多,所以为了方便观众能更好地解读原文的专有名词,按照顺句处理不失为一种好策略。此外,原文的一些句子逻辑并不是特别严谨,如“晋孝武帝时《晋书》有,…”,其实原文意在表达《晋书》和《西京杂记》中都有类似的记载。为此,作者翻译时也将这两本书合在一起进行翻译。

例 3:[01:55] [解说]“车永为广州刺史,其子溢使多工作象牙细簟”。

这是视频伊始的一句古文台词,首先要经过语内翻译,即将古文整理成中文白话文句子,再将其处理成英文句子。经过翻阅资料考查,原文的这句话应该是想表达“车永是广州的一名刺史,他的儿子溢使很善于生产象牙细簟”。于是,作者的译文整理如下:

Cheyong was a prefectural governor of Guangzhou, whose son Yishi was good at producing ivory mats.

五、总结

纪录片字幕翻译与文本字幕有相同点,亦有很多差异。不管是英汉字幕翻译还是汉英字幕翻译,它们都受到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的制约。“字幕翻译译员不仅要熟悉语言转换技巧,还要熟悉字幕切分软件等技术,更要知晓不同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7]。为此,字幕翻译译员的角色不仅是单纯去转换语言文字,更要在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用适合的目的语表达出来。虽然顺句驱动原则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非常高效,但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比如译文会不会造成信息的缺漏?会不会为了做到与原字幕同步而显得僵硬、死板,或者变成中式英语?这些都是大家在以后的字幕翻译中需要深入思考并花大力气探讨的问题。

[1] 赵速梅.论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两个不同层面—影视作品文本翻译与字幕翻译的不完全重合关系 [J]. 外语学刊,2008(5).

[2] Diaz Cintas, Jorge. Dubbing or Subtitling:The Eternal Dilemma [J]. Perspectives, 1999 (1).

[3] 区剑龙.香港电视字幕翻译初探 [A]. 翻译新论集 [C]. 台北:台湾商务出版社,1993.

[4] 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 [J].中国科技翻译,2005(2).

[5] 夏清泉.广东纪录片创作中的岭南乡土情结 [J]. 新闻爱好者,2011(7).

[6] 蔡小红.论口译质量评估的信息单位 [J].外国语,2003(5):75-80.

[7] 程维.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 [J]. 上海翻译,2014(2).

H315.9

A

1672-1047(2017)05-008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25

* 收搞日期:2017-09-20

曾帆,男,广东雷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周赣琛]

猜你喜欢

译员象牙字幕
一根象牙筷
粉色象牙梦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象牙长啊长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象牙战争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