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 · 禅意 · 哲理
——王维《辛夷坞》主旨探微

2017-03-09程朝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辛夷诗情禅意

程朝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诗情 · 禅意 · 哲理
——王维《辛夷坞》主旨探微

程朝晖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辛夷坞》是王维晚年在终南山隐居辋川别业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将对生命的热情礼赞与对绚丽人生徒然摇落的不甘的诗情,空寂静幽的审美追求与平淡闲适的艺术神韵的禅意,以及不悲不喜,绝尘归真的超然情怀与心物相融,自然自在的两忘境界的哲理,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愈品愈新。王维以其独有的田园小调、山水乡歌,形成了他在盛唐之音中特有的风韵和诗歌魅力。

主旨探微;生命礼赞;平淡空美;不悲不喜;王维《辛夷坞》

在盛唐热情洋溢、豪迈奔放、激越昂扬的交响乐中,王维以他独有的田园小调、山水乡歌,另辟蹊径,于洪钟大吕的乐章中吹奏出恬静优美的浅吟低唱,如空谷幽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读王维的诗,如同在盛夏时节喝下一杯“清凉剂”,让人浮躁不安的心顿时安静下来。他的诗“是恬静得象夕光朦胧中的小湖,镜面似的躺着,连一丝的波纹儿都不动荡,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诗人他自己是融合在他所写的景色中了”[1]。王维的诗可以说是融诗情、禅意、哲理于一体,“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2]199王维晚年在终南山隐居辋川别业时所作的五言绝句《辛夷坞》便是此中极品。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曾评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3]足见这首小诗带给人们的无穷的审美魅力。

一、诗情:对生命的热情礼赞与对绚丽人生徒然摇落的不甘

将山水自然之物作为人的审美对象,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标志着文艺的自觉,是人类人文意识的巨大进步。《辛夷坞》以在空谷无人的涧边静静开放的辛夷花为审美观照的对象,以淡得不能再淡的白描手法,叙述了辛夷花从开到落的生命过程,而诗中跃动的浓烈的诗情却依然摄人心魄,那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构成了诗情的内核。“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一个“发”字,写尽了辛夷花红艳烂漫,生机勃勃。面对这铺满山谷,悄悄开放的辛夷花,诗人不禁惊叹生命之强大与绚烂!空谷无人,寂寞清幽之中竟然生长着令人惊羡的美丽,这既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生命的奇迹。这不仅仅是辛夷花开放的山谷,更是一个充满着蓬勃生机与美丽绽放的世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王维以一种积极参与的审美心态,从这一丛丛燃烧着生命激情的辛夷花中,看到了一个个寂寞中怒放的生命,也看到了不论环境如何孤寂落寞都依然不甘不屈的诗人自己。

对生命热情的礼赞引发诗人对生命的珍惜与关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在这空况的山谷中,没有人来赞美欣赏辛夷花的绝世美丽,也没有人来惋惜神伤辛夷花的黯然凋落。非凡美好的生命理应生长在人潮汹涌的地方,让人去艳羡,去惊叹,而它却偏偏选择在这冷寂无人的山谷中迎风怒放,冷艳高贵,无怨无悔。若能耐得住寂寞,孤独也是一种特别的美。在此,辛夷花已幻化成一种象征,一种符号。它是一颗生生不息的心,将生命的顽强与激情表达得如火如荼,绚烂多姿;它还是一个无言呐喊的灵魂,将绚丽归于平淡,美好徒然摇落的不甘与无奈渲染得如泣如诉,超凡脱俗。

诚如众多评论家所言,王维在诗中以一颗自由之心与自由的天地万物两无相隔,静心观照,“没有孤独,没有惆怅,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2]201。然而,这无碍于王维对生命的热爱,对积极入世,想有一番作为的理想追求与渴望。毕竟这是盛唐的时代主旋律,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自信豪迈的情怀,激越昂扬的时代精神,激发了王维“兼济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不可否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仍是王维内心深处的主导思想,无论他后来如何潜心修佛参禅,早年植下的经邦济世的种子已生根发芽,难以释然。朱光潜先生曾说:“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点而加以永恒化和普通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变化,虽复现而不落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的生命。”[4]王维的诗中涌动着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鲜活生命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传达出对美好生命徒然虚掷的惋惜与不甘,“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这正是儒家积极济世的情怀所赋予王维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深情热烈的诗情。

二、禅意:空寂静幽的审美追求与平淡闲适的艺术神韵

王维被世人称之为“诗佛”,以禅意入诗,“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2]200,是世人公认的评价。高远空静的禅意是王维诗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到了晚年,“气和容众,心静如空。”(王维《裴右丞写真赞》)“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王维《山居即事》)充分流露出诗人无意于世事,而愿与松风山月为伴的自得与闲适。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辛夷坞》是其中第十八首。诗中辛夷花美丽绽放的热烈与无人欣赏、悄然凋零的落寞;生机勃勃的内在世界与空旷寂寞的外在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既而形成一股巨大的审美张力,这种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禅宗”笔法,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既从感性的山水里看到了其美丽,又能超越山水而达到精神上的心无牵挂、一任寂灭的空寂静幽的审美追求”[5]。

王维写到“空”的诗有90余首。晚年的王维修佛悟禅,对佛教的“空”自然深谙其妙,颇得要领。这便形成了王维看待事物的“方法论”:以“幻化”的眼光看事观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一切尽在有无空色之中。在诗歌创作上则表现为在与宁静的自然交流而产生的与造化同游并怡然自得的情趣。诗人的心灵沐浴着视野禅的光辉,以空明之心观空明世界,遂生空明之境。在《辛夷坞》这首诗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而闲适:花,自开自落;风,自起自息;云,自舒自卷。这种心物相谐,超然无我的诗境与梵我合一,高远简约的禅意异质同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那淡泊无心、自在闲适的“云”,正是诗人此时心态的形象写照:随缘任运,豁达自适。宗白华先生指出:“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认识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境界。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了艺术的两元,也是‘禅’的心灵状态。”[6]可以说正是由于空灵静谧的禅意造就了王维诗平淡自适的艺术神韵。

三、哲理:不悲不喜,绝尘归真的超然情怀与心物相融,自然自在的两忘境界

哲理其实是与诗情、禅意紧密相关的。如果说儒家思想赋予了王维诗积极向上的诗情,禅宗智慧增添了王维诗清幽闲适的艺术神韵的话,那么道家美学则使王维诗包含着自在超然的深邃的哲理。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 741年)春,王维自岭南返回长安后,决定隐居终南山。此后虽受政治环境的影响又出仕左补阙一职,但此时的王维身心俱疲,在“官”与“隐”的转换之间,更加深了对世事的细微洞察和对山水田园的依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加上他多才多艺的艺术才华,使得他的诗总在不经意的白描之中,平添了几份看似平淡却又耐人寻味的哲理深思。

禅宗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辛夷坞》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无疑已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辛夷花在这远离尘嚣的山谷中悄然开放,红色的花蕾似一团燃烧的火,搅动着山谷的寂静,跳跃着生命的韵律。然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个“寂”字,便将这一片红艳绮丽的辛夷花重重围困,如此美艳至极的辛夷花,无人知晓,亦无人欣赏,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关世事,不假外物,不悲不喜,不嗔不痴,就这样依照自己的心性,按着季节的变换绚烂地开着,又悄然地凋落,亘古不变地演绎着生命的轮回。花如人生,我们其实也不必计较灿烂的绽放一定要赢回掌声和喝彩,世间平凡的人过着平淡的一生,将自身置于喜怒哀乐之外,“花自飘零水自流”,与世俗毫不想干,与我更是不乐其开也不伤其落,何等逍遥自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葬花吟》)都不过是自寻烦恼,毫无裨益。在这里诗人已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消融了我与物的差别,心物相合,超然自在。自唐以来,无数欣赏者从这仅有的二十个字中,品味出多少人生况味,又引发多少人生哲理思考。小小的辛夷花已过滤了世间所有的执着,幻化成一片空明,人们在它面前不过是拈花一笑的过客。唐代龙牙禅师的一首偈语诗或许可以作为它最好的注脚: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都在这里。”[7]王维从寂寞的山谷中采撷一朵小花,以一颗不朽而高洁的诗魂轻轻点化,便将热爱生命的诗情、平淡空美的禅意、不悲不喜的哲理融为一体,让人百读不厌,愈品愈新,回味无穷。

[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55.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99.

[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9.

[4]朱光潜.诗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41.

[5]宿晓风.禅文化视野下的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22.

[6]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28-329.

[7]郑临川.闻一多先生说唐诗(下)[J].社会科学辑刊,1979(5).

I207.22

A

1672-1047(2017)05-0075-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5.22

2017-09-20

程朝晖,男,湖北麻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责任编辑:郭杏芳]

猜你喜欢

辛夷诗情禅意
你好,我叫乌鸫
鼻炎防治良药——辛夷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禅意(外一首)
诗情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树洞艾生的江湖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