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招贴设计中图形符号的同构形式语言

2017-03-09谭建梅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贡布里希图形符号同构

谭建梅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浅析招贴设计中图形符号的同构形式语言

谭建梅

(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9)

招贴设计中图形的同构形式的符号语言隐藏着怎样的结构关系呢?文章旨在研究图形符号在同构的形式语言下依据图形的相似性与延伸性来填充视觉上的丰富性和意义上的饱满性,而在其中象征性的比喻及联想运用成为二者之间概念转换的必要。同时就观者面对潜藏在图形符号背后的引申性及符号语意中准确性的理解进行探析。

同构;图形符号;意;象征;联想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对于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1857~1913)来说,联结语言学各词项的关系可从两个维度展开,这两个维度则对应两种心理活动形式。第一个组合段维度,它具有延展性,第二个是联想平面的维度。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解释,①“依靠对比替换语段,把在研究层次上所透露出信息整体构成的无限信息分成最小且最有意义的单位,然后把它们组成聚合的类别,最终把联接这些组织单位的关系进行分类。”笔者将由贝多芬音乐会一系列招贴作为引子,来展开对同构形式的置换元素在相似性和延伸性上的符号分析,试图找出同构置换形式中视觉图形符号所隐藏的概念转换关系。

二、对同构图形符号“意”的理解

(一)由贝多芬的头发想到了什么呢?

这一句话,从语言角度分析其抽象程度是视觉元素所不及的。尽管我们无法用图画来表示我们想到了“智慧”还是想到了“激情”等等,直至无穷。但是我们在头脑中进行着一种概念的转换,只是还未找到一个很好的转换结合点。②其实在《贡布里希论设计》一书中,所提到的关于替代物使之对特定的视觉符号发生反应,而这种反应也有利于它们生存,这样就使得替代物与固有物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也正是这样,视觉印象所带来的新鲜的情感力量会为人们所注意。

(二)具体分析案例招贴中的同构置换手法运用

然而就这样,《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一系列招贴是福田繁雄于1985年-2001年创作的作品(图1)。在作品中,福田繁雄以贝多芬人物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其头发进行元素的置换。当我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或成千的奔马,或跃动的音符,或一簇簇花草,或一群群飞鸟等等,不难看出,这系列招贴作品围绕主题充满幻想、令人着迷,同时又极简约,具有一种喜剧般的幽默情感,并且善于运用视幻觉来创造一种怪诞的情绪。

对这一系列招贴仔细分析,其造型语言就是现在我们称其为同构的图形形式语言,同构是处于视觉创作手法中的一个。所谓同构不仅仅是在形式结构上的简单嫁接,而是其内在含义上的延伸与丰富。然而形式效应是需要通过形式关系来体现的,原始的,散乱的,零碎的形式元素,如果脱离了内在的骨架来组织结构,就不能成其为艺术有效的形式。就如同一颗散落在地上的石子或无意间飘落在地上的毛发,它们并没有内在形式上的关系,那也就不存在任何艺术效应。

>图1 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于1985年—2001年所创作《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系列招贴

>图2 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所作关于《书籍》的系列招贴

三、对同构图形符号“形”与“意”的关系理解

在贡布里希认为,我们所谓的现实太丰富多变,以致无法被我们随意复现,但是符号却能习得,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回忆起来。究其原因在于,符号成分的简约性,所以便于储存与记忆。在设计创作中,作为创作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在面对概念化的、复杂化的、抽象化的命题时,怎样让视觉元素很自然的为观者所接受?这无形中就要求创作者对图形符号的想象力及其在概念之间组合关系的把握。

(一)相似性的趋势下形成的同构形式关系

《贡布里希论设计》一书中,②有些毛毛虫在蜷缩不动时,人们误以为是树上的嫩枝。有些动物身上的斑纹,会让人惊讶的以为是闪烁在树林中的光线。在这里看来,这无形中反映出一种自然间图像的相象性,这是无意间的视觉发现。

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观看物体时,视觉心理学总是在能动的寻找内在的组织关系将其归纳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的形式美就成为一种特有的形式语言被观者所记忆。例如在伏特加酒的广告中,设计者运用了无限的同构手法,将伏特加的经典瓶型与其他物质的造型结合,这种整体性的把握效果让观者记忆犹新。这也正是人类视觉对协调与统一的形式美的追求。

不禁又联想到挪威设计师Martin·Stousland设计的一张招贴,气球与女性结合,不仅仅让观者在视觉上形成连贯的图形元素关系,同时在“意”之间的互相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诚然,这些有机的符号形式比理性的说教传达且隐藏了更丰富的东西。之所以这种感觉会持续存在,原因在于简化的形象语言所寓意的内涵比文字传达的更快、更有效。

(二)伸延性的趋势下形成的同构形式关系

再用罗兰·巴特的符号语言来说,符号就是在“意”之间的互相转化的一种关系,而当我们面对一定的命题时,我们是如何用一个简单而准确的形式语言来诠释?那就很明显需要对这个概念作出一定的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组合。③在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中引用的“鸭-兔变形图”例子,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显然这是一种用视觉手段来加强对概念意义延伸的效果。

同样,阿恩海姆也提出了所谓的异质同构论,丰富多彩的生活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与感受,设计的多样性也同样需要设计者建立一个千丝万缕的内在系统。异质同构是招贴设计经常使用的手法,但在应用时要注意几点:第一,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巧妙之处;第二,图像组合之后的准确信息传达,清晰、有效、独特是招贴设计的杀手锏。

阿恩海姆说:“一颗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伤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摆动方向和柔软的形状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那么将垂柳的结构与一个悲哀的人或悲哀的心理进行比较,却是在知觉到垂柳的表现性之后才进行的事情。”④这种具有弹性的结构,无疑是对“意”的一种加工与转换的视觉心理过程。

在法国设计师马格利特的设计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组合关系,将手与系在挂绳上的手套进行同构处理,基于图形元素的相象性,将血淋淋的人皮手套作为招贴的图形元素,巧妙的延伸了作品的内涵与隐蔽性。还有麻袋的两只角与女性的胸部,或是五指与五支红色的蜡烛,或是一双长着人肉的皮鞋等等。将“意”以一种客观且风趣的同构形式呈现,让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使得设计作品兼具艺术性与精神性。当我们用以往的印象和新进来的感觉融合在一起时,就像两滴结合在一起的水珠,从而形成一颗更大的水珠。无形中刺激观者的神经,进而在脑海中形成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对同构图形符号组合关系的语言表现形式的理解

(一)同构图形符号组合关系的语言表现形式之——象征

如同对各类景色做出反应一样,猫蝶是耄耋的意思,象征着长寿,牡丹是富贵的象征,鱼、蛙纹寓意生命力的繁衍不息,双手能唤起保护或杀戮的联想——诸如此类的符号表明,符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吸收视觉图形所具有的唤起潜在力。弗洛伊德探索这种潜意识意义与象征表现手法联系起来,视觉象征符号何以经常地吸引着人们,是有着深层的意义。

在中国,就古老的阴阳符号来讲,这个符号成为了一个默想的中心,它的伟大精髓可以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传统的艺术杰作,然而就《贝多芬音乐会》这系列创作也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象征的符号语言。奔腾的群马,发散的箭头或者群飞的小鸟等等,象征着贝多芬音乐智慧的伟大,不仅让贝多芬自己的想象置于一个飞翔的境界,同样也带领听众进入一个想象自由的天地。语言上的一语双关也同样具有不言而喻的效果。德国的平面设计大师冈特·兰堡先生的一组关于“光明书”的设计中(图2),把书与发光的灯泡,与持着钢笔的手,与透光的窗户,与携带书的手势等形式结合起来。有趣的是,传递给观者的信息不仅仅是视觉的效果,更是一种“意”的传递,从而让观者清晰的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于是针对招贴的目的性来讲,为了更好地让观者发现其内在的事实,那么简约性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就会在作品中使用,因为它们具有唤起力和产生惊讶的不寻常效果。一幅陌生的无法预料的图形符号,在观者心里就会显得更加有趣,从而使观者与传递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与互通。

(二)同构图形符号组合关系的语言表现形式之——联想

那么同构的图形符号在象征的手法下,不是借助先前存储的信息记忆,而是另一种思维官能-想象。前苏联教育科学家博士费·谢·库津说:“创造性的想象是可能在视觉上再现过去的情境,也有时是推测或幻想的情景。”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但不局限于现实生活,想象是对心理印象的重新组合与改造。由音乐的陶醉可以联想到千军万马的奔腾,或者联想到小河潺潺的溪流等。或者就“中国”一词让我们联想到青花瓷或传统玉器或是古老的印刷文字等。李白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与星云两类差别极大的物象联想在一起。

(三)同构图形符号组合关系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互动

在《皮埃尔的符号学概论》中提到观者的“参加”,也就是说设计作品所传达的内涵是否会引起观者的积极响应与兴趣,同时形成创作者与观者的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同构所产生的新奇与新鲜的陌生效果是独特的,当视觉图形设计把观者转变为事件的参加者时,对见证标准的限制显然比我们所预见到的更多。招贴设计作为一种信息的承载形式,联系着创作者和观者,这就势必要求二者在符号的储备中形成一个交集,就如德国招贴艺术大师冈特·兰堡先生,用土豆这个视觉符号来进行创作,之所以选用土豆作为形象,是兰堡先生对民族情结的宣泄,具有强烈的民族衍生意义。然而在中国人看来却难以引起视觉共鸣,也就是所谓的观者所处的不同的文化情境。再如,西方人喜欢吃pizza,中国与之相似的“大饼”,因而一些富有创意的翻译者,将大饼翻译为“china pizza”中国披萨。从而得到了有效的转化,更理想的传达给观者。再如,中国传统纹样中将蝙蝠象征着福气与吉祥,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却将蝙蝠的形象衍生成一种恐怖象征的符号。故而,符号在组合和理解的关系上要达成一种准确的关系。

福田繁雄先生曾经指出:“设计中不能有多余”,符号的指向性是明确的,准确的。就像在德国,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柏林有熊,慕尼黑有狮子,斯图加特有马。那在中国人们爱熊猫,英国人爱马,古埃及人爱猫等,其中的意味无法表述,只可以说这种象征性的适应效果是明确的。

五、结语

无论是在视觉原理上的精确把握,还是在异质同构上的出其不意,甚或是其一贯幽默诙谐的风格传承,都毫无例外的凸显出设计智慧。这些符号在“形”与“意”的有趣组合关系下使人产生新与奇的联想,使人得到人性化、哲理性和出人意料的视觉体验。这不也正是我们设计所要达到的效应吗?■

注释:

①(法)罗兰巴特. 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M].李幼蒸,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1:117.

② 范景中. 贡布里希论设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03.第1版.

③(英)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杨思梁,徐一维,译.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3-4.

④(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滕守饶,朱疆源,译.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137.

[1] [法] 罗兰·巴特.恋人絮语—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王耀进,武佩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英] 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杨思梁,徐一维,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3] [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林夕,李正本,范景中,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 [日]福田繁雄.设计创想·图形意味[M].李红贵,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6]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

A Basic Analysis of Isomorphic Fomal Language of Graphic Icon in Poster Design

TAN Jian-me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037009,China)

Poster design of the graphic isomorphism form of symbolic language hidden how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ter? the article refers to the study of graphical symbol in homogeneous form the basis of the language of the graphic with yanshenxing visual analogies to fill the richness and sense of the rich and the symbolic use of speech and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eed to be a concept. at the same time, potential challenges facing the back of the graphic symbols and notation in respect of semantic understanding for the accuracy of disintegrating.

isomorphism; graphical symbols; meaning; symbol associations

J0

A

1008-2832(2017)01-0048-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贡布里希图形符号同构
智能坐便器用图形符号标准化探究
例谈函数中的同构思想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对贡布里希“秩序感”的学理剖析
摒弃虚伪的“抒情”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