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7-03-09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3001刘家松赵晶晶胡锦流

中国卫生统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腮腺炎淮安市流行性

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3001) 刘家松 成 旭 蒋 蔓 赵晶晶 胡锦流

淮安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3001) 刘家松 成 旭 蒋 蔓 赵晶晶 胡锦流

目的 分析淮安市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制措施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近10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97/10万,各县区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发病率在8.34~29.3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季节趋势,呈冬春季流行高峰;男性发病率(19.12/10万)高于女性(10.76/10万),病例以5~14岁小龄组的学生和儿童为主(73.81%)。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重点人群是学生和儿童,应进一步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还可以提倡2剂次免疫接种,避免发生暴发疫情,持续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1]。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肿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2]。本研究对2006-2015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了解淮安市疾病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淮安市2006年1月~2015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中人口资料。

2.统计分析

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疾病的年均发病率或发病构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概况

2006-2015年淮安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 7575例,没有死亡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9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041.34,P<0.05),其中2013年发病率最高,为44.35/10万,2010年最低,为1.42/10万(见图1)。

2.地区分布

全市共辖8个县区,2006-2015年各县区均有发病,淮阴区、淮安区、盱眙县10年累计发病数居前三位,共占全部病例数的66.84%。比较10年来各县区平均发病率,结果显示各县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07,P<0.05),最高的为淮阴区29.34/10万,最低的为洪泽县8.31/10万。

图1 2006-2015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

3.时间分布

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2-2013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趋势,流行曲线呈双峰型。第1高峰为3~6月,第2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其中3~6月累计发病数占全部病例的42.19%。

4.人群分布

(1)性别分布 男女性别比为1.80∶1,男性发病率(19.12/10万)高于女性(10.7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78,P<0.05)。

(2)年龄分布 2006-2015年每年病例年龄分布情况相似,以低龄组居多。比较10年流行性腮腺炎年龄组累计发病情况,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较大(χ2=31330.43,P<0.05)。发病高峰集中在5~14岁的儿童,共占全部病例数的73.81%。

(3)职业分布 2006-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各职业均有发病,其中学生(5466例)、幼托儿童(855例)、散居儿童(631例)发病率居前三位,这3种职业发病数共占发病总数的91.78%。

讨 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全球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2~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病毒经直接接触或上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较强[3]。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是托幼机构和小学疫情暴发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4],该病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影响严重,已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开展预防接种,建立免疫屏障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好的措施[5],接种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疫苗(mumps-containing vaccine,MuCV)是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6], 2008年江苏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为18~24月龄适龄儿童接种一剂次MMR疫苗作常规免疫接种,每年适龄儿童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5%。研究中2006-2015年淮安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16.54/10万,2006、2007年发病率在20/10万左右,2008-2010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1年开始回升,2012-2013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2014年发病率急剧下降。分析发病率第一次下降原因可能是2008年起江苏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18~24月龄儿童接种疫苗,疾病多发人群得到保护,发病率下降;由于经过3~4年流行性腮腺炎易感人群的累积、全国近几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因素、局部人群暴发等原因,在2012-2013年出现了一个流行高峰达40/10万,在2013年的病例中学生构成比达78.54%;2014年学校新生入学时,新入学儿童多数为2008年开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时接种过麻腮风疫苗的儿童,人群易感性低,当年学生发病构成比明显下降,腮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研究发现近10年淮安市每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生,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形成冬春季两个发病高峰,符合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在MMR纳入NIP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每年3~6月、11月~次年1月出现2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7],每年2月,7~9月显现出明显的低谷,可能与寒暑假学校放假,传播途径减少有关。

研究中发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4岁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等集聚人群多发,其他年龄组也有发病,在MMR纳入NIP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在2012-2013年疫情流行高峰时,<5岁年龄组构成比低于其他年龄组,可能由于<5岁儿童大部分经历了扩大NIP,反映出接种MMR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在人群中逐渐发挥作用。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人群特点提示流行性腮腺炎防制重点人群应是学生和儿童,做好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在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人群易感性,加强中小学校重点人群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生生性活泼好动,接触外界机会多,被传染的机会多有关[8]。

有研究报道我国应用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CV)短期内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疫苗近期保护率和抗体阳转率均较好,但疫苗持久性一般[9]。还有研究表明,接种1剂次的腮腺炎疫苗不能完全达到免疫效果,2剂次接种使腮腺炎发病率明显下降[10]。为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工作,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点,除了提高适龄儿童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率、重点人群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免疫覆盖范围,提倡适龄儿童开展MuCV的2剂次接种覆盖,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确实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同时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效果研究,进一步完善MuCV免疫策略。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迮文远主编.计划免疫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556-566.

[4] WHO.WHO position paper,Mumps virus vaccines.WER,2001,82(7):51-60.

[5]徐爱强,陈远银.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及期在中国免疫策略的探讨.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426-429.

[6]胡咏梅,郝利新,王华庆.中国2010-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牲分析.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2):127-131.

[7]成国明,吕金伟,王斐,等.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1):978-980.

[8]吴宁,鄂焕新.沈阳市沈北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72-73.

[9]徐维祯,张国民,梁爽,等.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学效果和保护效果的系统评价.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5):426-430,450.

[10]Vandermeulen C,Roelants M,Vermoere M,et al.Outbreak of mumps in a vaccinated child population:a question of vaccine failure.Vaccine,2004,22:2713-2716.

(责任编辑:刘 壮)

猜你喜欢

腮腺炎淮安市流行性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习作点评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治腮腺炎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