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2017-03-09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

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胡爱敏

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国内不少城市都已推出了城市国际化战略,总结全球化时代城市国际化的发展经验,汲取其教训,对于我国推进城市国际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从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应借助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以开放和包容促进城市与其他地方的贸易发展、人口流动、资本流通和文化交融,避免出现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同质发展、交通拥堵和文化断层等消极后果。

开放;融入;城市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化,城市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从全球范围看,20世纪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国际化成为历史趋势。本文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通过有效平台与全世界进行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终成长为国际化城市的过程。本文以世界历史发展为脉络,细致梳理全球范围内城市国际化的发展历史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发展阶段及特点

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发展历史中一个重要阶段,是城市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城市的产生来看,城市作为乡村的对立物,本质是以非农生产和市场交换为其中心任务,形成了市场,引领商人及其他非农产业人士的聚集、资金的流动、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汇集和交换的发生等,由此向外扩展城市功能。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大的市场,因而需要超越城市边界、超越国界开拓市场,这就进入了城市国际化阶段。

1.早期城市国际化

早期的城市国际化是指在奴隶制和封建社会时期(欧洲的中世纪)的城市发展。它们是自发的、零星的,仅仅是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少数城市发生的现象,如古罗马、长安。这一时期的城市国际化出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扩张的结果,基于贸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交通便利,人口大量增加,大都是崛起后又随着帝国的衰退而陷入了萧条。这个时期的城市呈现了国际化的一些特点,如人口增加、陆路交通发达和贸易增多等,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国际化。在世界地图上,早期的国际化城市只是零星的点。

2.近现代城市国际化

近现代城市国际化是指自从航海革命、地理大发现以来,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国际化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城市国际化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两兰(尼德兰、英格兰),是区域性的现象。随着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在英国的蓬勃兴起,技术的进步与传播,带来了一批工业中心的崛起,如在这一阶段崛起且影响力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国际化城市——英国的伦敦。

月上松梢 王全福/摄

近现代城市国际化是西方强国为了抢夺原材料和资源而在全世界殖民扩张带来的结果,这也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导致城市自身市场功能的强化。这些城市的分布呈现地方性、区域性的特征。如在欧洲,国际化的城市主要从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慢慢扩张到欧洲大陆。这时期的国际化特点表现为,海运航道的开辟及交通运输技术进步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交通更加便捷,对外贸易活跃,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交流频繁,逐渐突破地域范围的限制。在此时的世界地图上,国际化的城市渐渐连成了线。

3.当代城市国际化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抓住电力革命的契机,迅速发展经济,纽约等大城市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二战后城市国际化浪潮转移到亚洲,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东京进入城市国际化时期;70-9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带来了香港、新加坡的城市国际化;自90年代起,我国城市进入了城市国际化的浪潮。

当代城市国际化的特点尤为鲜明:城市的开放度提升,与全球其他地方的交流显著增强;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人口集聚增长迅速;随着大城市的扩张和辐射带动,围绕着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出现了一些卫星城市,这就形成了大城市圈和城市群,而城市圈和城市群的出现则强化了国际化城市的地位,如东京圈、巴黎城市圈和纽约都市圈等;国际化城市的商业、贸易面向全世界,资本、信息在全世界范围流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异质文化也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出现而传播到全世界,呈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从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地域分布来看,其地理轨迹是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再到亚洲,从日韩到中国。对我们来说,是由远而近,如同海浪一样一波波次第推进,迫近了我国城市。在世界地图上,国际化的城市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酷似一张网,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都因为全球化而被联结在这个网内。因而,城市国际化已经是全球范围的大趋势,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绕不开这个大趋势。

有益经验

1.善抓机遇推动贸易发展

商品、货物的流动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发展贸易尤其重要。由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国际化案例可知,无论是古罗马、长安和伦敦,还是纽约、新加坡和东京,都借由不同的机会和优势发展经济,促进商品的流通。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由于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城市经济蓬勃发展,全球航行带来新航线和新的贸易机会,处于交通要道的城市(地理优势)、一国的政治中心(政治优势)和商业中心城市(经济优势)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业贸易频繁,促进了国际范围内商品、货物的流动。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世界性浪潮中,更要妥善利用良好契机和优势,推进城市国际化,新加坡、东京和香港等是这方面的典型。这就启示我们,要放眼全世界,以全球思维统领城市发展,有效利用全球化、“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带来的战略性机遇,深化经贸合作,加大与世界其他区域、国家和城市之间的贸易联通。

2.社会开放推动人口流动

人是所有生产力要素中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要素,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城市的开放使得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交往日渐频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口,于是城市人口大量增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国际化。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都变成了典型的移民城市,近年来其城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构成的多元化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也推动了城市公共服务、产业等其他事业的配套发展,更凸显了其开放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争取更为广阔的空间。这启示我们,城市发展要真正面向全世界开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人员往来便利化创造条件,促进我国与全世界的人员双向流动,使国内的人走出去、国外的人才走进来,使我国的发展获得人力资源的强大支撑。

3.政策宽松驱动资本流通

在经济发展中,资本总是朝着成本更低、获益更高的地域和产业流动。在城市国际化的早期,罗马、长安城内,资金的流动早就超越了一国的国界,而近现代的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则是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其银行交易情况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城市经济越发达、政策越宽松就越能促进资本流动,同时,资本的流动越频繁、越活跃就越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香港、新加坡凭借开放友好的营商环境,充满活力的经济吸引了大量投资,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投资兴业,促进了国际范围内的资金流动。在全球投资贸易时代,国内城市要向全球贸易、投资伙伴呈现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营造国际化、低成本、高效率、法治化和诚实、守信、安全、文明的投资营商氛围,促进资本的流动。

4.思想包容促进文化交融

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国际化历程,由于人口的大量汇集、移民群体增大,城市也就容纳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即城市对外来文化和人口的包容度较高,促进了文化交融。城市之所以能够形成多元的文化,在于包容的思想和开放的氛围;而文化的多元性又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信息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国内城市要借鉴城市国际化的先进经验,从自身的文化优势出发,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促进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文化国际品牌。

教训

辩证地看,全球范围内城市国际化并不都是成功的过程,带来的也有消极的后果,这是我们在推进城市国际化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的。

1.人口膨胀增加治理难度

2016年全球总人口达74.3亿,超过一半是城市人口。其中,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非常大,“全球每8个城市人口中,就有1个人住在全球最大的28个超级大城市中”[1]。特大型城市对人口的集聚作用更强,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也成为各大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动因之一。但人口的膨胀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超出城市负荷后,使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住房拥挤和安全隐患凸显,加大了城市治理难度,使城市国际化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这些问题在国内的城市国际化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因此,在推进城市国际化之初,就要以长远眼光,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人口增长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他问题,提前做好制度设计和宏观规划,为人口增长提供充分空间。

2.环境污染影响生活品质

城市国际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来,过度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并向自然界排放各种污染物。据统计,全球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工业文明以极快的速度破坏着城市环境,生态环境退化,水资源和大气污染程度加深,这在城市国际化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从整体发展路径来看,发达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70年代曾发生过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耗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环境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工业革命的发展期,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1.2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追求。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3.同质发展消弭城市特色

随着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在相互交流发展中,其功能和空间建设日益趋同,城市“特色危机”成为蔓延全球的一个严重问题。“城市面貌和城市空间是城市最直观的表现形式”[2],但现实是无论东京还是香港,上海还是广州,除了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城市都呈现高楼大厦林立、商业氛围浓厚的面貌,风格趋同的广场、大厦、购物中心、星级酒店、写字楼和大型住宅区等场所和空间消弭了地方性,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瓦解着城市原本鲜明的地方特色,削弱了城市的辨识度。这是在推进国际化时要着力避免的现象,既要接轨城市的国际化,又要抓住城市自身的特质,突出自身特色。

4.交通拥堵增加生活成本

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城市国际化带来的是人口和产业的高度集聚,商业贸易的繁荣,各类经济实体、组织的落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旺盛的需求。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表面看,交通拥堵是简单的道路空间不足的问题。但从深层因素看,交通拥堵涉及“政治生态、经济架构、历史渊源、文化选择、资源分配、国民消费结构等多层次矛盾”[3]。世界各国的国际化城市在实践中摸索出来一些比较有效的治理交通拥堵的方法和手段,值得借鉴,如东京、香港、伦敦和新加坡等。因此,在推进城市国际化时,要树立全局观念,利用大数据技术,尤其要注意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机制和市民文明出行观念等多方面入手加以综合考虑和疏导治理,为城市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

5.文化断层消解城市历史

城市文化是城市历史积淀的产物,具备城市地域性特征和文化传统,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城市的品牌和个性,在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吸引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15世纪以来的西方文明显示,“机械化生产方式泛化过程的每一步,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崩溃瓦解过程”[4],工业技术的进步、商业的发展使得城市经济得以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每一次进步都或多或少是对城市文化的冲击。在我国城市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诸多紧迫问题,城市的同质性、单一性发展泯灭了城市个性,还出现破坏性保护、建设性破坏等现象,一些城市扒光老城建新城,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出现人工化、商业化趋势,很多历史性的文化遗产遭受了巨大破坏,甚至导致城市文脉的断裂。在城市国际化时代,保护城市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城市的记忆,保留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 United Nations.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 (2014 Revision).

[2]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97.

[3]十七进制.城市战争:寻找最适合你的城.鹭江出版社,2010:101.

[4]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本文系济南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开放发展视域下济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途径研究》(编号:JNSK16B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济南市行政学院)

编辑:马振东

F292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3.015

猜你喜欢

国际化发展
聚焦港口国际化
浅谈贸易型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活动预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演艺之花竞相开放再现国际化的艺术魅力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