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垃圾处置及管理的思考

2017-03-08邱雪茹

经营者 2017年1期
关键词:收运集镇垃圾处理

邱雪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批工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塑料等生活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题。笔者通过对多个乡镇和部分村社进行调研,形成此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意识淡薄

一是部分乡镇、村组干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对垃圾处理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应付检查、考核的现象。二是村民多年形成的不良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认为倒垃圾、泼污水是小事,在房前屋后、树(竹)林、山冈、洼地、河沟等乱扔乱倒乱丢垃圾的陈规陋习现象普遍存在,卫生意识有待增强。三是一些村(居)民认为垃圾处理不需要多少费用,即使要产生费用也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不愿意缴纳垃圾处理费用。

(二)运行监管乏力

一是农村垃圾量大,产生的根源有工业废品垃圾、生活包括餐厨垃圾以及各种各样的白色污染。由于农村人口多,加上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垃圾量越来越大。再因农村居民的分散居住,也造成垃圾面广,导致垃圾不便于集中收集。二是环保考核力度不够。环保考核指标仅占综合考核分值的1%,且停留在对环境卫生状况等情况的考核上,没有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考核。三是垃圾处理规划滞后。农村集镇垃圾处理运行体制建设有待加强。各乡镇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部分乡镇重规建,轻管理,有的乡镇将这项工作推给社区,结果到了社区也没得到有效落实。三是由于农村居民分散居住、多年来政府无力集中处置农村垃圾以及千百年来群众的生活习惯等原因,农村居民处置垃圾的办法要么倒在房前屋后园场地里,要么倾倒在河道两岸,造成农村面源污染特别严重,环境恶劣、生态破坏。尽管政府一再宣传、引导农村居民不能乱倒垃圾,但群众的生活习惯却很难改变,政府也没有更强硬的措施对乱倒垃圾的行为加以约束。

(三)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垃圾量大面广,要实现集中收运、集中处置,需要添置大量的设施设备,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而乡镇在这方面财力有限,集中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经费主要来源于各乡镇财政,渠道单一。全县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费用大约每年需要1.9亿元,而实际投入仅510万元,经费严重不足。二是人力投入不足。保洁员工资靠当地政府自筹解决,因经费少聘用工资低,造成保洁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年龄偏大,素质低,队伍不稳定,难以做到当天清运,保洁效果差。三是设施设备落后。不少乡镇无专用运输车辆,无专用垃圾桶,个别集镇和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垃圾更是处于无人扫、无箱装、无车拉、无处理的状态。

二、对策及建议

(一)宣传教育,加强引导

尽管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认识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也希望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一是广泛宣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利用开院坝会、进村入户、散发宣传资料、电视、广播、学校等平台和形式,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引导,培养良好文明习惯。通过订立乡规民约促使村民进一步规范卫生行为,养成爱护环境的文明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村民形成自觉缴纳垃圾处理服务费用的意识。还要将环保意识培养融入学校、融入课堂,从娃娃抓起。

(二)多措并举,齐抓共管

1.加强新农村建设力度,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反对大拆大建,重点是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比如道路、水、电、气、环境等。但条件具备的地方也可以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这便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有利于村民的自治管理,尤其是在垃圾处置方面更方便集中处置。

2.对农村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对垃圾分类,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垃圾处理习惯根深蒂固确实难以改变,但如果能引导农户对垃圾分类处理,将极大地节约处理成本。

一是分户回收处理。所谓“分户处理”,就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别处理。对金属、玻璃、塑料制品、废纸等可回收废弃物,引导家家户户设置搁置点,拿到废品回收中心集中回收处理。二是发酵堆肥处理。对农村大量的秸秆、菜叶、畜禽粪便等垃圾采用还田还树还园处理,实现此类垃圾的无污染再利用。可以利用沼气池发酵处理,可以挖池子堆肥处理,可以集中填埋于树下、园场处理。三是连片集中处理。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实行联户连片集中回收处理。采用十户一联、百户一片集中设置垃圾回收点,引导农户将不可回收垃圾放入回收点的垃圾箱、垃圾池里,村、镇集中收运到垃圾中转站处理。

3.建立镇、村、组、片、点管理网络,实现垃圾管理的网格化。鎮、村、组下面十户一联形成点,十点百户形成片,就形成了一个网络无数网格。每个点有网格员,每个片有网格长,每个网络有负责人,层级管理,分工负责,各施其责,上下齐管。实际上这个网络是可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资源共享的。

4.建立村规民约,实现垃圾管理的自治化。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自我约束。很多成功的案例显示,依靠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管理在广大农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置没有更多的强制措施,除了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强宣传引导,更多的还是要靠自我约束。

(三)加大投入,集中处置

垃圾集中处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区县级以上财政要加强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的财力预算,确保设施、设备到位,人力、物力到位,解决乡镇集镇垃圾清扫保洁工具及收运车、垃圾桶、果皮箱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和运行管理费用问题。二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区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要努力争取上级预算内专项资金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经费,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支持。三是强化费用征收。依据重庆市城市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乡镇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通过集镇垃圾处理费的合法征收,解决部分乡镇集镇垃圾处置的投入和运行管理经费问题。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实行环境卫生整治资金全县统筹,区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适当增加经费,解决乡镇集镇垃圾清扫保洁工具及收运车、垃圾桶、果皮箱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和运行管理费用问题。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收运集镇垃圾处理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集镇幼儿家庭教育联盟建设的行动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集镇建设问题探析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
华北铁路开通令沿线集镇层级有何变动
第一次做饭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浙江:温州市全力推进餐厨垃圾收运规范化
合肥:首试餐厨垃圾统一收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