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不同社会主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2017-03-08苏君华

兰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研究者档案馆

苏君华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 330031)

面向不同社会主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苏君华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南昌 330031)

档案文化传播必须要考虑到不同社会主体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面向学术研究时要做到“内容为王”与“形式灵活”相结合的策略;面向社会普通公众时要做到传统方法与新型手段相结合的策略;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时要做到敦促政府的法律法规支持、强化志愿者力量以及提升传播质量等相结合的策略。

档案文化 传播 社会主体 服务

档案文化传播不仅使社会公众能够正确清晰地了解和认知历史,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先人所创造和积累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延续,更可以使社会公众接受到档案文化的熏陶并汲取档案文化中所隐藏的精神食粮。但应该看到,不同的社会主体对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传播手段等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接受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广泛运用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也在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档案管理机构在面对不同的社会主体时,必须要因人而异,不断地调整传播策略来适应不同社会主体对档案文化的接受能力,以此来应对所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从而推动对档案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一、面向学术研究者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学术研究者一直以来是档案文化传播最为直接的对象,反过来,档案文化又借助于学术研究者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孔子纂六经以及司马迁著《史记》无不都是采撷档案内容之信息、汲取档案文化之精华而成就的千古伟业,可以说他们是档案文化传播的“第一”道受益者。同时,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又在相当大程度上借助于他们的“成就”得以不断地传递与传播,为档案文化的沉淀与延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此,在面向学术研究者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选择中,不仅要保持优良传统,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在传播策略的选择上做到尽善尽美。

1.“内容为王”是根本策略。学术研究有学术研究的规范,“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古代史家在注意史料真实性的基础上,也很注意史料内容的丰富性,竭力会通古今,学兼天地人,注重博观约取”[1]86-90。今人在学术问题上也强调必须做到学术精神的坚守,对科学研究的专注和严谨,并且强调学术研究者必须是诚实的人,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行为。而要想遵循这样的学术规范,就要求学术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其学术成果必须要具有创新性、可靠性及传承性等,而要在学术创作中达到这种境界,就离不开真实、完整的(档案)史料来作为支撑,否则依靠推断或虚拟的内容建构起来的学术必定难以经受住实践的考量。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想实现其档案文化传播效果,面向学术研究者服务时做到“内容为王”就应该是上上之策略,即要认识到“档案”就是其最佳的档案文化传播渠道。孔子所编订的《诗经》、《春秋》之所以能流芳千古,使后人充分领略到这些伟人的思想精华,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这与其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档案文献不无关联[2]14-15。总之,档案部门在面对学术研究者这个社会群体时,不仅要提供真实、完整、详实的档案资料,还必须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对这些学术研究者的研究限制,如尽量减少类似于“开放了的档案”而以未公布为理由限制他们在学术成果中运用的情况发生。因为学术研究者直接在学术成果中运用档案资料可以说这是最为直接的、最为有效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2.“形式灵活”是基本策略。在面向学术研究者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时,除了要明确“内容为王”是面向学术研究者传播档案文化的根本策略之外,还必须要明白“形式灵活”是面向学术研究者传播档案文化的基本策略。档案管理部门在面向学术研究者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时,一方面,要继续做好传统形式的被动式传播,如“等待型”传播,即档案管理机构工作人只是在档案馆中被动地等待学术研究者到档案馆来进行学术资源的寻找。虽然说这种方式也的确是一种档案文化传播方式,从目前社会现状来看,这种传播形式还有一定的市场与空间,特别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学术研究者,但应该看到其传播的范围、传播的对象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发挥档案文化的最大功效。另一方面,要采用一些主动出击的形式来传播档案文化,不仅是被动地等待这些学术研究者自己找上门来,更要通过一些措施主动吸引这些研究者找上门来,如经常通过批量公布一些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并向社会广而告之的形式,吸引相关学术研究者走进档案馆,积极主动地接受档案文化的传播。另外,档案管理机构也可以与不同类型的学术研究者进行互动式、联合式的合作,以此来传播档案文化,如江西万载县档案馆就是与宜春学院的学术研究者通过联合开发档案内容的方式进行合作。不仅面向学术研究者传播了档案文化,使原本对档案文化不甚了解的这些学术研究者对档案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这些学术研究者的联合开发,实现了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并形成了能被社会普通公众接受的文化产品,为档案文化面向社会普通社会公众的传播提供了素材与资源。

二、面向普通社会公众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普通社会公众是档案文化接受的主要主体,因此,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档案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该群体的关注,并尽可能地通过不同的手段、方式等来传播档案文化,即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传播档案文化的手段、方法、方式等之间的互补性,并对这个群体中不同层次的个体采取符合其各自接受特征的传播策略。

1.传统档案文化传播策略依然有效。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各社会主体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都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传播档案文化层面,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档案文化传播策略依然有效,也还是值得依赖与运用的。如传统的最为主要的档案文化传播途径——档案展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还是拥有很大的市场,特别是随着社会公众历史文化意识的提升,以及不断意识到培育小孩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与参与到各种历史文化的展览活动中去,不仅档案文化展览,也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等举办的各种有益于培育青少年文化素养的展览活动,都已成为了他们追捧的对象。这种档案展览既可以是以在档案馆以固定的方式展出,也可以是档案管理机构在各种重要节假日中,以随机的形式来开展,如在每年的“国际档案日”通过档案“走进社区”、“档案走进学校”等方式进行。可以说,类似这种档案文化传播的方式适合于任何一个普通社会公众,可谓男女老少皆宜,是一种最为大众化,接受群体最多的一种传播档案文化的方式。因为,从当前我国社会现状来看,大部分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还不是很高,还只能接受这种最为直观的档案文化传播方法,也只能欣赏这种层面的档案文化。

传统档案文化传播除了档案展览方式还,还可以借助于报刊发行量大的特点,来推广档案文化,如我国各类型的传播档案文化的报刊已达100多种,它们已从作为业内人士学术交流的工具拓展到向社会展示档案文化的一种专业大众传媒。江苏省档案馆与《扬子晚报》更是通过合作向社会公众推出了《档案穿越》专栏,“共同开发馆藏档案资源,深度挖掘馆藏历史新闻题材,彰显档案文化独特历史价值,使死档案变成活新闻,此乃加强档案文化宣传、再现江苏悠久历史的创新之举,也是合作双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融入文化强省建设、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3]封二。相似类型的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在其他的地方档案馆中也在不断地跟进,如南昌市档案馆与《江西晨报》合作举办的《档案解密》专栏等。“这种借助于报刊媒体的做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推广档案文化进入平民百姓家的措施,能够使档案馆的公共文化空间职能得到极大地延伸,进一步扩大了档案馆的文化影响力。”[4]79-82因此,类似的传统档案文化传播方式还必须要充分地运用,并且要做到卓有成效,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这部分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

2.新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初现光芒。尽管各种传统的档案文化传播途径在当前社会环境之下还有很大的存在价值,并且在某些社会公众群体中还依然有效且被他们接受。但是,随着多元社会群体的不断出现,普通社会公众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群体的理解力与接受能力,在档案文化传播中就不能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档案文化传播手段与方式,这也就为新型档案文化传播渠道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与机会。如随着以微信、QQ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的成熟及广泛运用,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开始大量地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档案APP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档案文化。根据笔者调查,我国大约有300多个各级各类档案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也有部分档案同时还开通了档案APP,如浙江省档案馆。可以说,这类传播渠道特别适合于青年一代,为青年人了解过去、理解历史创造了条件与便利,同时也为档案文化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与方式。另外,随着档案馆设施的不断改善,部分档案馆开始了一种全新的档案文化传播渠道,即通过邀请相关学术研究者到档案馆来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报告等,如北京档案学会举办的《档案见证北京》就属于普及档案文化性质的讲座。这类档案文化传播的方式非常适合于那些已走在“成功之路”上的社会群体对历史文化的需求。

而且,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的兴起,对档案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档案馆在建设档案网站时要尽量完善档案文化传播方法、手段与方式,尽量把档案文化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现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用超媒体技术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档案文化作品去传播档案文化,如国家档案馆所录制的网络视频《自从有了共产党》、《共和国脚步——1950年档案》、《新四军》、《档案天天看——毛泽东档案系列》等,都受到了社会普通公众的热烈欢迎,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档案历史文化的需求,同时也使档案馆的文化价值得到了社会实现。另外,档案管理机构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论坛”、“在线讲座”、“在线研讨”、“在线沙龙”等网上文化活动,借助于这些活动服务那些由于时间或空间受到限制而无法到档案馆去参加相关活动的社会公众,使他们也能够领略到档案文化的魅力。

因此,可以看到,借助于信息技术的高效与便捷,可以构建出全新的档案文化传播渠道,为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接受档案文化熏陶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三、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用来剖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社会构造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当前学界还没有一个非常明晰的界定,主要是认为由于社会和个人原因而出现的一种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包括生理型弱势群体和社会型弱势群体,前者主要是指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后者主要是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个体小商贩等城市边缘群体。这些社会群体不仅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难以改变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也可能受到其不愿或难以改变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面向这些社会主体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时,策略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到从外在因素的角度去平衡其对档案文化的可接受性,更要从这些社会主体自身价值观提升的角度去帮助其完善。

1.敦促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以档案馆为代表的档案管理机构作为法定的文化事业单位,在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肯定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首先,档案管理机构应该尽量敦促政府出台相关法律。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不仅有利于档案管理机构在针对弱势群体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时有统一的标准,使得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时更加规范与科学且合理,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更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文化权利的实现,使其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享受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次,档案管理机构可以考虑敦促政府为社会弱势群体设立专项服务基金,通过这种专项基金去完善其对弱势群体的档案文化传播设施,以达到提升其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目的。当然,还可以建议政府进行相关电视宣传、教育宣传等措施,让社会弱势群体了解档案管理机构针对他们所开展的档案文化传播措施与方式,同时唤起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2.强化志愿者力量延伸服务范畴。仅仅依靠档案管理机构本身的力量来传播档案文化肯定是不够的,丰富多彩的档案文化传播项目离不开志愿者团队的参与。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志愿者力量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使档案馆内的弱势群体服务延伸到社会中去,如可以借助志愿队伍的力量对那些行动不方便的档案利用者开展送档上门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借助于志愿者的力量开展一些专题培训活动,如为未成年人提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讲座;为年纪大的社会群体提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讲座;为城中村居民提供国家相关安置政策的讲解讲座;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相关医疗保险等方面相关档案事宜的咨询。而且,还可以借助于志愿者团队的力量与相关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事宜,以此来推广档案文化,如通过志愿者团队与各种少儿培训教育机构之间开展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相关活动,不仅使这些未成年人接受到了历史知识的教育,又使档案文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传播。

3.提升馆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弱势群体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而言,其在接受档案管理机构的档案文化传播时所碰到的困难或障碍会更多,这就要求档案管理机构在对这些群体进行档案文化传播时不仅要有专业的档案文化传播技能,还必须要有更高的服务意识以及付出更多的爱心。因此,档案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适当地接受一些简单的特殊服务业务培训,如手语知识、唇语技能等,并且要求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馆内专门针对弱势群体服务的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以此来提升档案文化传播的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要培育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档案文化传播素养,要有积极主动且热情地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爱心与理念,如为视力不好的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电话预约续借、查找咨询等相关服务。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都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都有接受档案文化熏陶的理由,档案管理机构应该突破传统的档案文化传播理念,把传播对象尽量扩大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实现档案文化的应有社会价值,加速全社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5]63-66。

档案人不仅要主动、积极地解放思想,本着高度的自觉去传播档案文化,更要相信只要思想解放、理念更新、方法适当,就能把档案文化传播到社会公众中去,并使社会公众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喜欢上档案文化、认同档案文化,并进而掌握档案文化、践行档案文化。另外,档案人更应该认识到档案文化底蕴深厚,内容博大精深,要有发展档案文化、繁荣档案文化以及传播档案文化的自信。

[1]吴荣政.中国古代编史修志的优良传统(续一):兼论孔子文献编纂的正面影响[J].档案学通讯,2006(4).

[2]宋琦.档案文化传播渠道比较研究[J].四川档案,2007(3).

[3]葛霞,蔡和.省档案局与《扬子晚报》社签订《档案穿越》专版合作框协议[J].档案与建设,2012(4).

[4]周林兴,等.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SWOT分析及优化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4(5).

[5]牛育芳.我国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9).

Su Junhua
(Humanities School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4.0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息治理视域下档案服务质量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TQ1511)。

苏君华,南昌大学“赣江青年学者”,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持国家社科1项、省部级等各级项目6项,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一部。

G270

A

2017-01-13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研究者档案馆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