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机理及建设途径

2017-03-08刘河杉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校园文化校园

刘河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河南 信阳 464000)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机理及建设途径

刘河杉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 河南 信阳 464000)

从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阐述了当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以及显著特性,针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校园体育文化; 内在机理; 建设途径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机理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与高校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具有文化基本特征和文化延伸性的独特特点,在高校校园内对大学生心理和思想层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以大学生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主体,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各类体育项目俱乐部、大学体育运动会等实践活动方式是构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形式。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以及实践活动都必须在高校整体体育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以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为实践主体,在校园空间内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二)校园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与人文的结合,以体育运动的实践方式锻炼高校师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素养。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内所有成员的体育价值观,这种体育价值观是校园文化整体意识在体育方向的延伸。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体现着校园整体的文化氛围与文化形态。校园体育文化从体育的角度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思想活动,进而也影响着高校的校园文化的整体。利用这样的相互促进关系,结合体育活动的健康积极性,是发展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整体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形式。体育活动尤其是校园与校园之间竞争类体育竞赛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凝聚力、向心力、团结互助等精神层面素质有着显著作用,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体育文化的促进形成与传播,对于塑造学校形象、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表现形式中较活跃的类别,从校园体育文化中可以观察校园文化的整体氛围。校园体育文化的实践活动有着广泛的参与人群和关注度,所以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利用体育文化在高校师生群体中的强大感染力和关注度,结合体育活动对参与者精神状态的影响力,积极开展体育文化的多种实践活动来引导高校师生的向上精神,激发整体校园文化的积极气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带动下,特别是具有较高水平的校园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后,不仅能引领高校师生参加该体育项目的相关体育锻炼,更能极大的提升校园大学生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必修课程,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实践是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完成的。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外的多种类、多样式活动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些丰富的体育类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在增强了身体素质、体育专业技能以及体育知识以外。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提高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群体在学习活动之外重要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多样性特点,能够使校园体育文化更全面、更多维度的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而发挥更大的文化熏陶作用。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大众化

在高校校园内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为大学生以及高校教师提供了参加体育锻炼的途径以及享用体育设施的机会,同时也影响了校园周边区域的社会体育文化。高校为周边群众提供了锻炼的场地,加大了周边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对普通人群产生的体育影响力,显示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大众化的特点,能够丰富校园形象的传播途径,加大高校与社会的衔接性,同时为社会性体育事业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显性与隐性并存

高校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活动形式可以通过大学体育运动会、体育俱乐部的组建、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训练等载体来实现,这些都是体育文化的显性表现,而体育文化内在的精神、道德、风气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隐性特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高校师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了解并逐步内化体育文化的深层意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避免了传统的文化外在直接灌输,导致大学生情绪抵抗的负面作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向大学生传递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文化内涵。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培育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在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因素中,物质环境因素既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载体。院校在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时应注意结合院校本身的物质环境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向大学生传递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而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将文化内涵更具体、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使大学生从感性思维角度去理解院校文化,并使校园文化内化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中指导学生的成长。

(二)加强体育知识的传授和宣传

培养大学生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内化,是一项长期的渗透性教育。这项教育计划始于体育专业知识的传授。从大学生新生入学阶段开始,在大学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体育专业知识、培育体育素养。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常规体育保健。在院校组织的体育运动大会或者体育竞赛中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在与社会性质的体育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以体育为媒介向学生传输文化的内涵与概念,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创新教学理念。当这些工作贯彻进入学生的内心后,学生就会正确形成并体现出一种正面的、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精神。

(三)加快促进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

体育学科的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整体教育理念的改革而进行自我更新,从最初的单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再到当代培养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体育教学实现了教学理念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是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进行体育教育。加强校园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业余体育项目运动队的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呼应发挥作用,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对于体育项目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以及加强大学生团队观念、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等社会性质的素质培养。从而实现在实践锻炼中逐步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性目标。

(四)完善校园体育竞赛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校园体育竞赛管理制度,可以积极推动院校师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有效维护大学生长期的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校园体育竞赛管理制度可以在组织校园体育竞赛、校园运动大会、体育节以及其他体育锻炼活动等活动的筹划中发挥积极作用。体育竞赛成为高校师生校园生活的常态化事件,使体育运动与高校师生的校园生活观念衔接,进而发挥体育文化的教育作用。在体育竞赛的具体实施承办的过程中,要呈现出竞技性、娱乐性以及文化性的多元化特点。在体育竞赛主题形式的选择中要注意与文化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对比赛规则和奖励制度要进行合理的制定。

(五)树立旗帜性的体育项目,凸显示范和带动效应

校园文化需要校园体育文化的带头推动发展,而校园体育文化需要优秀体育项目来带动实现。在各高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各高校相互之间进行了友谊的交流也锻炼了竞争意识,特别是赛事举办过程中,能吸引全校师生高度的关注。而在参与竞赛的高校中优胜方的队伍对于高校校园内部将产生积极而强大的影响力,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树立强烈的体育自信心和校园自豪感。高水平运动队伍的组建从选拔队员与教练,再到专业训练和参加比赛,需要校园体育竞赛管理的筹备以及高校管理机构的配合,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进行认真而严格的组织与执行。高水平运动队在参与校际间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对校园体育文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1] 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40-43.

[2] 龚建林.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建设途径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37.

[3] 孔凌.从素质教育视角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9-23.

2017-04-06

刘河杉(198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电话:13233770018。

G807.4

A

1671-4733(2017)05-0096-02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