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2017-03-08陈春
陈 春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福建 泉州 362121)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陈 春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福建 泉州 362121)
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如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提高毕业生差异化竞争能力,发挥个人的潜力专长,防止同质化现象产生,还做的不够深入;从大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入手,通过对问题的挖掘及相关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策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培养与认定体系。
综合能力; 素质拓展; 体系建设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定位不准确,无法充分调动积极性
虽然2002年以来团中央制订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但是各大高校还存在着指导思想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无法通过有效手段激励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实现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观上不够重视,客观上黔驴技穷,短期内无法有效的建立运作与评价体系。
(二)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之外
虽然各大高校从校级、院级、班级都建立起了三层团组织。从组织机构层面上来看,足以支撑素质拓展的相关工作,不管是人力、物力、组织保障等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被重视,被边缘化的窘境。因此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情况。究其原因: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未将综合能力拓展的要求与目标融入到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切实的以“学分”的形式,强调综合能力拓展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真正的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解决好“被重视”的问题。
(三)运作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综合能力拓展体系建设,需要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单从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评测,而是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体制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因为认识的不足往往采取简单方式方法组织运作。究其原因:认识的不足,无法从顶层设计出发,开展多部门横向协作与沟通,再纵向深入推进。使综合能力拓展体系的建设局限于某个部门单位内“鼓掌难鸣”无法实现部门间合作共建,取得最大成效。
(四)软硬件建设不到位
综合能力拓展体系建设必须紧紧依靠部门与部门和横向合作,也离不开校院两级的分工配合,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当前,在综合能力拓展体系建设投入资金少,合作与联系方式单一、简单、原始。建设过程中往往依靠人工进行简单的统计,无法实现高速的运作,效率极其低下。主要原因是:从硬件上来看:缺少相关硬件设备的投入。比如:网络的建设、服务器的购置、办公电脑、打印机的购置等等。从软件配备上来看:缺少相应的配套管理软件,提高综合能力拓展体系运作的效率,实现部门与部门、校级部门与二级学院的高速有效沟通与协作。
(五)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学分认定机制
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建设若要实现有效运作,离不开全校职能部门互相协作联合制定学分认定机制,而这恰恰是现阶段所欠缺的。各个部门为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展的活动很多,但是互相不予认可。这样势必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未能建立起综合能力拓展学分认定机制,通过不同的部门提出分项目学分认定机制并经过多方协商确定,以文件制度的形式向全校公布。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建设构想
(一)明确定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除了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之外,应该注重个人差异化素质的培养,也就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同样一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之下,能够培养出个体特征鲜明,充分挖掘体现人才特点、优势与亮点。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将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不仅从意识形态上给予充分的认识,更要从为社会培养适应需要人才的高度进行运作。
(二)将综合能力拓展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在高等教育广泛实行学分制的今天,对学生而言,学分的获得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在综合素质拓展体系建设过程中,若能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以学分的形式出现。那么势必引起学生的重视,真正实现重视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的初衷。
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含集中实训课)几个部分,除此之外部分学校开设部分公共任选课。因此可以在这几个部分之外增加“综合能力拓展”模块,对模块设定一个最低的修读学分为18学分。认定范围可以涵盖:公共任选课修读、专业限选课修读、创新创业项目认定、创新创业比赛、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职业资格考证、英语等级考证、计算机等级考证、第二专业核心课程修读等。再根据每个项目的重要性按照等级设定学分。例如:选修课(1学分)、第二专业核心课(2学分)、技能竞赛(1学分,4学分,6学分,8学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血(2学分)、志愿者(2学分))、创新创业(10学分)、英语等级考试(2学分)、计算机等级考试(2学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4学分)等。鼓励学分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相应的项目修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挖掘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构建完善的运作机制
由于综合能力的认定项目种类繁多,也积极鼓励各个职能部门列出相关项目,开展工作、能力的认定。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明确前期需要设置的项目及相对应的职能部门并建立项目准入机制(经过考核的项目进入体系中);项目设置的职能部门需要对项目的具体认定规则出台相应的文件,包括认定的资格、步骤、时间等;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时通知相关学生申报认定材料;体系运行过程中建立牵头单位,一般牵头单位设置为学院的教务处,负责召集各个负责系统运行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运行状况研讨,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对项目的更新淘汰提出意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项目推进表现优秀的职能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四)加大软硬件的投入
学校需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包括:工作人员配置、工作环境(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网络设备)的布置等,摆脱传统简单的手工的工作方式。加大软件平台的建设力度,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除了在制度上、经费上、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软件平台建设要跟上。制度是保障,经费、人力、物力是支撑,那么软件平台就是载体。软件平台的构建是实现多部门协调、数据共享的关键一环。综合能力认定涉及的部门多,传统的沟通协调记录方式简单导致建设成效低下。若能在平台建设上下足功夫,打通数据流、实现认定数据的有效流动与存储,势必大大增强建设成效。对平台建设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用户进行分部门、分级、分权限;其次,对项目进行设置并进行部门归属;第三,对项目的申报材料的认定过程进行规范;第四,实现线上递交材料、线下受理;第五,实现学分的统计与分析预警功能。
(五)成绩认定与证书颁发
学生毕业后,学校根据在校期间学生修读综合能力相关项目打印成绩单并制作证书。证明学生在校期间在掌握了技术技能知识之外,还参加了以上综合能力的拓展项目。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用人单位也能够很方便的从综合能力证书上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特点,从而调配相适应的岗位,也为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在技术技能传授上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更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入手,根据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达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的同时,注重通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发展。未来工作岗位上的竞争,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在很大程度上会重点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培养状况。文章从大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入手,通过对问题的挖掘及相关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试图解决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培养与认定体系。我们相信学生综合能力体系的构建势必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带来新的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1] 王启万,郝佳佳.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2014(26):60-62.
[2] 杨同前.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11):111-112.
[3] 顾亚莉,李树白.高职院校综合发展能力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213-215.
[4] 陈家新,谭羽非,张茜.高校工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体系及评价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16(5):54-58.
[5] 彭礼.高职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初探[J].时代教育,2014(24):68.
[6] 沈雁飞,袁雪雯.高职院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与学生综合能力养成——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4.
2017-04-10
陈春(1982-),男,福建福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电话:13055610678。
G712
A
1671-4733(2017)05-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