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与思考

2017-03-08孙长征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李 敏 孙长征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也需要通过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从而提升人才的质量。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教师们对社会服务工作的认识不足,并且社会服务的能力也比较弱,在这方面的管理也并不规范。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这部分的管理,引导教师们正确地认识社会服务工作并积极参与,提升教师们的社会服务能力。

1 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1.1 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需要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的学生为主,所以需要注意工学结合。而高职院校中的设备或是资金不足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解决,所以也需要注意与企业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是因为能够在其中获益。所以学校需要分析企业如何在合作中获取利益。如果学校的教师具备社会服务能力,就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培训工作,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相应地,企业会对提供社会服务的教师产生信任,也会向学校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和场地,甚至会为学校提供技术人才兼职教师,使得学生的水平得以提升。故而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可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

1.2 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高职教师进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地了解到一些新的先进技术,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有方向地培养本校的学生。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知识水平。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对一些已经过时的教学内容予以更新。而且由于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联系实际给学生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且提升教学质量。

1.3 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深化建设“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工作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已经不能够满足不断提升的教学质量的要求,还需要教师能够提供社会服务工作。只有教师们真正在企业中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才能够对企业具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高职教师能够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

2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由于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时间比较短,教师们不具备社会服务工作的意识,也不具备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并且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很教师都不了解社会服务工作,更不理解为什么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高职教育虽然重视结合实践,但是由于受到我国的社会环境影响,还是更加强调教学,不重视社会服务工作。而很多教师也并不认为社会服务工作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认为这是一种副业,还没有认识到社会服务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自身水平提升的作用,从而对社会服务工作不积极。

2.2 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提起了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视,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们普遍存在社会服务能力较低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主要有四点原因。

其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比较弱,不接触现场,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得教师们无法完成科技服务,也无法进行社会培训工作。

其二,高职院校的教师们普遍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具备实践经验,院校中虽然具备极少数的企业人员兼职教师,但是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也不够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不具备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也不具备社会服务的能力。

其三,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而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又普遍不足,教师们整日疲于应对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其四,很多高职院校都提出了与企业紧密联系并且融入社会的要求,但是教师们对职业的了解不足,也不具备实践的技能,更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使得社会服务能力非常有限。

2.3 动力机制缺失

我国政府针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并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所以很多高职院校都通过扩招来增加收入。这样一来,师资力量就明显不够,教师们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教授知识。那么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很多教师都处于疲劳状态,不愿意再花费过多精力在社会服务工作上。同时,我国也不具备相关的激励政策,教师们看不到明显的好处。我国也没有出台考核要求,教师们即使不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也没有压力,所以教师们没有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的动力。

另外,我国在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证或是职称评定以及工资的定级方面,都没有对社会服务做出相关的要求。同时,企业也并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会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对社会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原因使得教师们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缺乏动力[2]。

2.4 社会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对于社会服务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对社会服务工作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学校的经费问题上。所以很多学校鼓励教师们参与社会服务,都是为了从中获取物质利益,却没有意识到,教师们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的质量。在这一前提下,很多学校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另外,政府也没有对社会服务工作投入太大的资金,没有起到领导号召作用,并且没有针对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学校和企业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对其起到鼓励作用。同时,也没有对教师资格证或是教师职称评定以及教师工资的定级提出相关的要求,使得我国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始终不成熟。除此之外,很多企业也并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中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这一工作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即使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 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举措

3.1 要充分认识到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上文中提到了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也可以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一旦学校和企业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想方设法使得教师们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来。另外,不仅学校需要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教师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毕竟教师们才是真正服务社会的主体,是关键所在。所以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和专门的培训让教师们加强对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知,并且出台相应的政策作为引导,让教师们树立起提高自我的意识,提升自己的水平,多多地自我反思和自主探索,对社会具有灵敏的嗅觉,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2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仅仅具有社会服务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具备意识却不具备服务能力,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样无法达到促进学校和企业发展、提高学生水平的目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提高标准,对不同专业的教师的入职资格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在招聘教师和引进教师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尽量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这些教师,不仅要要求教师们的学历,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招聘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充实师资力量。

同时,由于很多学校与企业相联合,学校可以使用这些企业的平台,让教师们参与到一些项目中去,让教师们做好实践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们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教师们和参与到企业中的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中,使得教师们的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3.3 完善鼓励机制,促进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学校不能够要求教师们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完全自愿,因为教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应该使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教师们增加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去。高职院校可以对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奖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加以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学任务,还应该加入社会服务工作的完成。比如针对教师评定职称以及工资的定级方面,可以加入社会服务工作的考核,使得教师们可以自愿提升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政府可以提出鼓励机制来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这样一来,教师们增加了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和与之合作的企业就可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3]。

3.4 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

要对社会服务的平台进行建设,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与行业之间的合作。聘请一些对高职教育有研究的专家来指导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帮助学校做出有关社会服务工作的决策。学校还应该积极地与企业进行联合,建设研究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使得教师们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时具有固定的组织平台。平台的建设过程需要一定的资金,来完成转岗培训、专业的建设或是对人才的培训等。除了政府的资助之外,也可以通过收取学费来获取。一旦服务平台被建设起来,将有利于高职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3.5 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健全与发展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能

在高职院校内,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促进教师们完成社会服务工作,比如确定教师们社会服务工作的任务、制定相关的计划以及监督教师们完成工作,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等。管理部门还需要收集相关行业发展的情况,以制定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社会服务工作的计划,确保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有效完成社会服务工作,促进学校的发展。

[1] 杨占尧,贾积身.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6):124~125

[2] 王成福,邵建东.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5):135~137

[3] 陈会丽.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素质[J].北京农业,2013,(6):97~98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