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供给侧改革对策研究
2017-03-08张新敏张海燕张莉萍周语嫣
张新敏 张海燕 张莉萍 周语嫣
一、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供给现状
太行山横跨京、晋、冀、豫三省一市,其中邢台西部紧靠太行山,邢台县、内丘、临城和沙河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太行山区。邢台太行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是河北省“十二个旅游产业集聚区”中以山水休闲、文化体验的旅游产业聚集区,拥有大峡谷群、天河山、紫金山等山水秀丽、风光壮美的自然景观,前南峪、英谈等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目前邢台市有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9个,其中邢台县大峡谷群、天河山、紫金山、前南峪,临城县的蝎子沟、崆山白云洞,内丘县的扁鹊庙、岗底村成为当前邢台太行山区旅游热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1]。
虽然邢台太行山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受制于邢台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景区在全国尚未形成吸引力,当地仍然是全国集中贫困地区之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让太行山区尽快脱贫已成为我市的工作重点。而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旅游扶贫的经验和做法,加快邢台太行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当地脱贫的有效途径。
二、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邢台太行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沟壑纵横,可通达性很差,资源开发利用远远落后其他地区,再加上生态体系被人为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所以太行山区也是环京津乃至全国最大的主要贫困集中地区。由于邢台经济实力不足,无力为太行山区投资建设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来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本区域的旅游项目仍停留在单纯的自然观光方面,与现代社会消费水平相匹配的吃、住、购、娱等产业链的延长方面的服务无法为游客提供,这严重制约着当地旅游的发展。
(二)景点小而散,同质化现象严重
邢台太行山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在邢台县、内丘、临城和沙河,虽然景点数量很多,但分布零散,体量小,缺少龙头项目。各个景区、景点各自为政,地域间缺少合作,组合性不强,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其次,各个景点都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景区都大同小异,尚未形成各自的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从而导致邢台太行山区缺乏旅游精品,旅游吸引力不足,再加上旅游形象模糊,目前客源主要以京津和省内游客为主,知名度相对较低[2]。
(三)管理体制滞后,缺乏区域整体规划
邢台太行山区的各个景区之间,直线距离并不远,同时每个景区的游览时间也基本上都在半天内,但由于缺乏整体的统一规划、开发与管理,配套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游客的黏度很低,基本上看完一个景区就匆匆离开。而且各个景区独立管理,之间缺少合作联系,不能形成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区域品牌辨识度较低,缺乏吸引力。目前邢台太行山区没有5A级旅游景区,只有8个4A级旅游景区和9个3A级旅游景区,这与邢台太行山区丰富的资源极不相称。
(四)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
人才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国内游客需求的变化,高素质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邢台太行山区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再加上山区比较贫困,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都不愿意长期在山区工作。目前山区旅游从业者基本上以当地村民为主,综合素质偏低。这成为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爆发式增长,但繁荣的背后,各地旅游业也暴露出不同程度的供给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基于当前的新形势,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先后提出“快速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全域旅游”[3]。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行旅游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客户体验的不断深化,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供给侧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主要表现在:(1)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与旅游者消费需求结构的矛盾。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产品主要以自然观光为主,住宿和餐饮过于简单,更忽视了购物、娱乐等大众休闲旅游配套。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的质量和多元化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低端的旅游产品供给已经很难再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需求,从而呈现出观光产品供应过剩和休闲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2)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基础设施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矛盾。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更加注重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但目前邢台太行山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基础设施建设也很滞后,这些供给侧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太行山区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4]。因此对旅游供给侧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非常有必要的。
四、太行山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景区合作共同发展,整体布局
邢台太行山区各个景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任何一个地方的单独开发都不利于整体品牌形象的建立,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为了避免景区重复开发,产品同质化,景区之间应加强联合,从整体进行资源布局。比如邢台太行山区邢台县区域,整体定位于邢台天河奇峡休闲旅游区,整合邢台大峡谷群、天河山、紫金山、云梦山以及前南峪等旅游景区,其中以天河山和大峡谷群为龙头项目,区域内形成以大峡谷地质文化、天河山爱情文化、紫金山元初五杰文化、前南峪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景点,多个景点连成一条旅游线路。通过分主题、特色化的建设,资源共享,联动发展,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进而组合塑造大区域旅游品牌。
(二)加快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
依托邢台太行山区现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秉持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新时期邢台太行山区应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互联网”等新业态。尤其是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根据邢台的区位特点,把邢台太行山定位为京津和省会周边地区的休闲养生度假研学地,着力推出一批与旅游相结合的健康养生、民俗文化、生态休闲、农事体验及体育运动等新业态,比如发展村落文化游、养生民俗游、红色学习游、绿色采摘游、地质考察游、汽车自助游、民俗展演游、文化赛事游等。通过“旅游+”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也成为了创新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智慧旅游管理、服务、营销平台,利用平台收集、分析、整合各方旅游资源数据,准确掌握游客活动信息,提供“线上”和“线下”无缝衔接的旅游公共服务,挖掘旅游热点,游客关注点,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全面提升旅游的效率和效果。邢台太行山区属于贫困地区,未来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培育智慧乡村旅游,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完善旅游手机软件(APP)、预订系统、自驾旅游攻略、智能导游等,实现网上预订、在线服务、网络营销和网络支付等功能,让游客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拓展旅游产业链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国家制定了全域旅游的总体发展战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了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2017年8月中旬,邢台举办了首届旅发大会,推出了邢台县、内丘县两个全域旅游示范区,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在邢台旅游“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邢台太行山区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整合区域内自然山水、避暑气候、红色教育等要素,建立百里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对于未来邢台太行山区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要坚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行旅游供给侧改革理念,与地方企业合作,通过区域旅游整合联动、景区品质全面提升、拓展旅游产业链、提高产业融合度,将邢台百里太行打造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
邢台太行山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太行山高速公路的建设可提高邢台太行山区的可进入性,增强京津冀豫之间游客的流动性,扩大景区的辐射范围;其次,还应加快乡村风景道、游客集散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观光电梯、玻璃栈道、观光火车等多种类型观景设施,通过完善游览体系和各项旅游接待服务功能,提升游览品质。同时,新的旅游业态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支撑,所以必须优化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特别是注重加强景区与大专院校的联合培养,在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中增加与旅游新业态、新技能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直接与市场对接。其次是引导有能力、有想法、有意愿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山区创业,创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再次就是加强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旅游常识和服务意识等。
[1] 刘亮亮.河北省太行山区的空间透视与旅游开发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110~111
[2] 周丽娜,王淑娟,邢志勤,郭欣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50~451
[3] 黄庆,肖俊杰,柯甜,黎婷婷,肖尊俊.旅游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以恩施为例[J].经贸实践,2017,(7):299~300
[4] 周效东.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维视角[J].大理大学学报,2017,(5):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