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机制及政策研究

2017-03-08博,张

关键词:湖北创新能力机制

李 博,张 豪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构建机制及政策研究

李 博1,张 豪2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目标,本文对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运作模式、治理机制、资源整合策略以及相关政策创新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湖北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相关产业的自主创新联盟模式及资源整合策略,探索推动区域产业协同运作和区域企业群体突围的现实路径。

资源节约型;湖北;自主创新;创新联盟

一、引言

十七大会议之后,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前,我国经济开始减速换挡,进入“新常态”,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高效率之路。研究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然而资源利用率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自2007年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乃至整个湖北省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承担起了“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者的角色。虽然武汉城市圈经济高速增长,但一些城市作为传统工业基地,仍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出:“高增长、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湖北省整体创新能力偏弱,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没有形成有效支撑,湖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急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2]。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能够加速自主创新进程,通过自主创新联盟开展区域创新合作,技术交流和资源优化配置,在区域内企业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政府的外部推动下,能够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有限的。区域自主创新联盟资源整合及创新效应,对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区域产业强势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推动湖北省内企业组建自主创新联盟,加强联盟凝聚力,以联盟和合作方式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余下部分内容如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理论基础与构建机制;第三部分研究在“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湖北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与问题;第四部分提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湖北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选择。

二、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理论基础与构建机制

(一)概念与框架

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联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常常会用“区域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系统”等词替代。笔者认为区域创新联盟是国家创新联盟的组成部分,是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区域合作组织,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

技术创新活动涉及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并非单独进行,封闭式的创新已不再适合当今形势,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技术创新活动[3]。技术创新活动还需要大量投入,许多企业无力单独支付创新成本,只能采用“搭便车”的方式参与市场开拓。许多企业尝试将创新成本尽可能地分散到合作伙伴或者其他组织之中去。区域创新联盟强调制度和机构是决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制度和执行有力的机构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发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周围环境影响下进行创新,区域创新联盟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是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5]。然后不同的创新型的企业构成创新的产业集群,最后是集群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

(二)治理机制

科学合理的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治理机制需要考虑到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充分整合区域现有资源,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并且通过联盟协调伙伴企业之间的冲突。

区域联盟表面上和联盟协会差不多,类似一个机构,需要有组织管理制度。首先联盟有效运作的基础是一个能进行有效管理的组织。这个组织所起到的作用和领导层一样,对联盟伙伴负责,能够有效维持联盟的正常运行。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织架构设计可以依据由联盟成员集体协商决定,通过设立一些下属机构来负责自主创新联盟的各项管理运行事务,一般包括政府协调小组、联盟会员代表大会、联盟理事会、联盟专家委员会和联盟秘书处[6]。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协调机制包括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冲突协调机制和品牌维护机制等。各项机制具有不同的功效,资源共享机制是指组织在相互协调下共有、共存,通过互相合作共享资源、共享知识以及共同配置资源[8]。利益分配机制是成员最为关心的部分,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是维持联盟长期发展的基础。冲突协调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联盟的成立都是在不断处理摩擦的过程中成长与发展壮大的[9]。为规范联盟伙伴成员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牌生态系统,还需要建立品牌维护的奖惩机制。

三、“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湖北区域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自主研发基础逐步完善,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近几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湖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仅仅用不到6%的规模却产生了全省28.3%的工业增加值,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另外,近年来的《国家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湖北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56.3%,全国排名第十,中部排名第一。湖北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拥有一批代表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湖北创新体制发展不足,综合创新能力不强

2016年,湖北三次产业结构为 10.8、44.5、44.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作用明显[10]。第三产业中,信息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产业开始兴起,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湖北省的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着创新资源分散且分布不均、重复创新、过度创新、“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错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尚未形成一个相互合作、共享的创新机制,缺乏一个分享资源和信息的平台,导致创新潜力得不到发挥,整体的创新能力弱。

(三)导致湖北综合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有三

一是产、学、研合作效能不高。三方分工定位不准确、衔接不紧密,在政策执行力上大打折扣。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产学研合作相关促进政策落实不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资源信息无法实现共享[11]。二是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目前湖北省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较低,资源配置效率受到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也难以高效率完成。三是政企不分、服务层次单一。基础设施和网络平台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从业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科技信息资源由各部门、各单位独占,导致大部分成果都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信息没有得到真正共享,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2]。

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湖北创新能力提升的战略选择

(一)构建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相关产业区域自主创新联盟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战略。应基于自主创新联盟的相关理论,根据湖北产业发展规划,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以相关产业的龙头企业为主体,完善相关创新环境配套建设,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包括制度法规的完善。

(二)整合创新资源,构建自主创新联盟发展基础

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组建只是联盟合作的开始,联盟的创建最为关键的还是整合创新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优化配置资源。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好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资源的使用途径,通过产业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具体的部门规划,对创新资源的流动进行合理的把握,有意识、有重点地推进湖北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和效率提升,投入是产出的基础,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但是有了投入也不一定产出多,因此不仅仅要加大投入,还要提高投入的效率,较高的资源投入和有效的资源整合,方能助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平台建设不仅仅能够提高创新伙伴之间的交流,更能共享公共资源,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通过平台促成项目合作、资本合作与技术合作,进而提高联盟的运行效率。

(三)有效治理自主创新联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联盟的有效治理是实现湖北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稳步提升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过程是湖北相关产业自主创新联盟有效治理机制成功发挥作用的结果。正式治理机制和非正式治理机制都很重要:一是要重视正式治理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湖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牵头相关产业技术协会联合相关科研机构、行业内的一些龙头企业、若干中型企业和创新活力强的小企业的代表组建一个联盟的管理机构,政府部门发挥协调作用,各企业代表和科研机构代表可以依据创新资源投入比例组成联盟会员代表大会,并依此制定联盟代表的具体投票权,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承担制定和修改联盟章程;选举或者罢免联盟理事;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决定联盟的重大事宜等职责。然后由各位代表选出联盟理事会负责联盟具体事务的决定,由相关行业专家学者组建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战略、技术、法律、财务方面的问题,联盟秘书处是联盟理事会执行机构,主要负责联盟的日常事务。联盟理事会、联盟专家委员会、联盟秘书处作为联盟的常设机构,负责处理联盟组建和运作中的具体事务。二是要将非正式治理机制作为有益补充。在创新联盟过程中,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因此联盟成员之间文化的整合与沟通协调等对联盟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联盟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东芝和摩托罗拉的合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在与联盟外部成员接触时一定不要单独行动,要注意提升联盟的整体形象,要积极的向外宣传联盟,为联盟的发展吸引更多资源,为地区创建创新的品牌形象。

[1]刘新华.关于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几点思考[J].系统科学学报,2009,(1):93-96.

[2]王璇.创新驱动湖北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崔浩敏.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山西大学,2007.

[4]龙开元.自主创新的区域化战略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

[5]许继琴.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6]魏江.创新系统演进和集群创新系统构建 [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48-54,111.

[7]龚荒,聂锐.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原则、组织结构与推进措施[J].软科学,2002,(6):22-25.

[8]黄娟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9]张秉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学术论坛,2011,(9):134-139.

[10]易伟义,余博.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治理机制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2):76-80.

[11]李静芳.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J].企业经济,2008,(1):136-138.

[12]陈琪.关于构建湖北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7):19-21.

[13]冯占民,张宁.湖北科教优势与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6):76-78.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湖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建设机制及政策研究》(Q20102205)

猜你喜欢

湖北创新能力机制
The rise of China-Chic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