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发展的全新模式探索
——跨媒体融合

2017-03-08王魏红王韦燃

关键词:跨媒体校报微信

林 莹,王魏红,王韦燃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发展的全新模式探索
——跨媒体融合

林 莹,王魏红,王韦燃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高校校报这类纸质媒体受众流失,并且高校校报自身更新速度较慢,版面较为枯燥,使得高校校报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高校校报必须注重组织管理方式的融合,加强媒体管理队伍的建设;注重多种传播手段的融合,特别是校报与新媒体的融合,激活校报的生命力;注重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创新新闻采集力,以实现高校校报的转型升级。高校校报只有实现跨媒体的深度融合,才能够在信息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跨媒体融合

一、高校校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报是高校进行新闻报道以及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媒介,是学校与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中各界人士的纽带,更是学校树立形象以及塑造品牌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高校校报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等普及,对校报这类传统媒体发挥影响作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高校校报以往的宣传、报道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也随之被弱化,从而陷入了困境。

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使用便捷等优势使新媒体极大地分流了高校校报的受众群体。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绝大部分选择了互联网或校园网。互联网、手机、电视、户外媒体等的出现,改变了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受新媒体冲击,高校校报这类纸质媒体受众流失,阅读人群范围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针对高校校报的现状,高校校报现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高校校报的版面枯燥,报道方式比较陈旧。高校校报的版面和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变化较少,因此,对比那些色彩鲜艳的版面设计,中规中矩的校报的劣势就比较明显。如此枯燥的版面与这么陈旧的报道方式,让高校的校报比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第二,高校校报时效性差。在现今这种快节奏的时代,像校报这类纸质版的出版物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地更新信息,这严重导致了高校校报发展空间的萎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资金量不足、校报的发行范围比较有限制等等,高校校报没办法像像日报等其他报纸一样,有较高的印刷频率。然而在现今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等多种媒体可以达到实时传播的效果,相比较而言,高校校报经过一系列过程如编稿、排版、印刷等,再把它送到学校的师生的手中,读者们看到的就可能是一个周甚至一个月之前发生的事情,这样子的滞后情况,根本无法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因此,高校校报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二、跨媒体融合为什么能够促使高校校报得到发展

198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Pool教授最早在他的著作——《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中提出了“跨媒体融合”这一个概念。《The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中,I.Pool教授提出,“跨媒体融合”是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数字技术出现,机上媒体的迅速发展,从而带来多种媒体相互融合,并且,跨媒体融合将会成为大众传媒业未来的趋势。

在现今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进行跨媒体融合具有其相应的基础条件。现今,一大部分的高校校报对于进行跨媒体融合,都已经具备了较为良好的整合基础。第一,校报因为其特点具有文献留存的功能,这为实现跨媒体融合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第二,新媒体技术较为普及。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指的是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广播以及报刊等之后发展起来的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形态,比如:我们平时接触的手机报、手机媒体、网络媒体、触摸媒体、数字电视、社交网站等,均属于新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形式较为丰富,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跨时空性,并且具有功能的多元性,所以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它在现代的传媒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融合过程中,校报和其他媒体互相渗透,彼此影响。

高校校报要转型升级,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跨媒体融合,利用在校学生比较广泛使用的各种新媒体的形式,如微信、QQ、手机报等等,将高校校报的发行拓展至移动的终端,迎合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完成转型升级。

三、跨媒体融合如何促使高校校报得到发展

信息化时代,高校校报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高校校报应该如何利用跨媒体融合完成转型升级?本文从组织管理方式的融合、多种传播手段的融合、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组织管理方式的融合。首先,应加强媒体管理队伍的建设。在进行跨媒体的管理队伍的建设中,首先应该提高高校师生的媒介素养,树立跨媒体背景下发展校报新模式的新观念。在跨媒体时代下进行校报宣传、报道时,应该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新要求,增强师生的媒介培训,提高师生的媒介素养,提升师生掌握新媒体技术与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宣传、报道的能力,让高校师生清醒地意识到跨媒体时代下,高校校报进行宣传、报道模式所发生的变化。众所周知,开展高校校报全新模式探索肯定是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跨媒体的管理队伍应具有相对高的网络文化素养,熟练地运用网络,在了解网络的特征的基础上能驾驭网络。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校报新闻宣传中心报送的《十年磨一剑“黄衫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和引领者》获得一等奖。全省独立学院仅此院获此殊荣。因此,我们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校报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校报有采编部、摄影部、全媒体运营部、影响工作室、视觉设计部等部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但是分工不能够分家,这样做不仅仅是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第二,融合多种传播的手段。这指的是对各种多媒体的较为综合的运用。现今,刷微博、刷微信公众号成了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的日常,而像看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形式已经淡出师生的日常。可见,新媒体已经完全融入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这种新的变化使得高校校报在进行宣传、报道时必须要考虑到宣传、报道的路径,不能仅通过传统的宣传、报道方式进行工作的开展。高校校报应该学会利用现今的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的加强、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得宣传、报道能够遍及高校每个人、每个地方、每个方面,从而为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让高校的宣传、报道能够担负起管灵魂、管方向、管属性的重任。由此可见,跨媒体融合发展对高校校报宣传、报道存在重要意义。现在一大部分高校的校报已经拥有了校报的电子版,实现了数字报传播,它可以将纸质版的报纸的版面设计,原汁原味地发到网络上去,并且可以让读者们在网站上随意地阅读并且可以进行下载,从而实现了纸质媒体的立体化、网络化的传播,打破了纸质版的报纸的发行的局限性。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校报为例,采编部是学院信息发布的主流媒体,采写校园新闻和专题,舆论发声的权威导向。全媒体运营部负责微博微信双管齐下,时刻关注校园内外最新动态。影响工作室负责微电影策划制作,承担学院视频新闻摄制及专题片拍摄。视觉设计部负责绘制文稿插图以及编排院报,全方位的形象包装和艺术呈现。多个部门一起合作,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不仅强化报道的深度,还扩宽了报道的宽度。跨媒体融合将各种不一样的传播手段进行融合,将静态的纸质版校报扩展成有声有色的动态版的网络页面。此外,它还通过其他途径如校园论坛、微信等等方式,将触角延伸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里,从而快速地收集新闻的各方面线索,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关度。

特别地,为了激活高校校报的生命力,应该加强高校校报和新媒体的融合。根据腾讯近期公布的2016年业绩报告可知:在年龄上,所有的微信用户进行平均的话,平均的年龄是26岁;并且,高达97.7%的微信用户的年龄是在50岁以下的,更为具体的,高达86.2%的微信用户的年龄是处于18到36岁之间的;并且,高达25%的用户在一天时间里,打开微信的次数竟超过了30次;而55.2%的用户,在一天时间里打开微信的次数也超过了10次。在关注比例上,有5.9%的微信的用户关注了营销推广类账号,有18.9%的微信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有20.7%的微信的用户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有25.4%的微信的用户关注了认证媒体,而高达29.1%的微信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从中看出,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是微信公众号,由统计知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微信用户关注了微信公众号,其中,企业以及媒体的公众账号是微信用户的主要关注对象。这些数据告诉我们,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网络时代的生力军,因此,校报与新媒体进行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高校校报发展的必然的选择。为了使得高校校报的影响力得到提高,高校校报就必须探索跨媒体融合的全新模式。在现今新媒体时代,一大部分的纸媒都面临着发行的压力,更甚者,有一些较为知名的纸媒已经关闭纸质版本的印发,全力进军新媒介。高校校报虽然有校园财政的支持,可以不必担心发行量等问题,但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仍应该顺应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积极地探索高校校报的发行怎么样从纸媒向新媒体进行转变。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报》为例。该校报前后经历了电子版形式、校园网新闻板块形式以及独立校园新闻网形式,才慢慢地摸索出进行报网融合的方法,并且,该校报通过同中国宁波网共同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进而为了该校报实现报网融合创造高效的快捷的环境。又如《北京体育大学校报》和《沈阳体育学院报》,这两个高校的校报均拥有电子版的,并且它们的电子版较为完善,可以达到在线阅读、在线订阅、图文下载站内搜索等等功能。

第三,把单向传播改变成双向传播,从而创新新闻的采集力。在现今的跨媒体时代,“草根参与”的话语生产方式已经变成了大家转型的一部分重点的内容。高校的学生很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把单向传播改变成双向传播,为大学生证明自我的存在提供条件。所以,校报要紧紧抓住学生作为高新技术的使用者这一个特点,充分地利用学生广泛使用的移动通讯工具,利用网络、微信公众、QQ群、手机报等多种媒体平台,鼓励所有的高校师生一起参与到高校的公共政治事务的管理中,调动在校的学生的校报线上线下互动、报料和意见反馈等等,创新采集力。高校校报还可以在校园的网站上开辟校报专栏,把登在高校校报的内容及时地在网上发布。这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高校校报传播信息的速度,使得高校校报的读者可以通过论坛、留言板等多种渠道进行投稿和发表意见,增强高校校报和读者之间的互动。

四、结语

本文围绕就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完成高校校报的转型升级,建立有效的高校校报传播模式展开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校报的传播效果,发挥校报作为校园主流媒体的信息交流、舆论导向、理论宣传、舆论监督、文化建设和育人以及审美娱乐功能,保持校报的生命力。

文章通过进行高校校报的分析,分析了高校校报的传播模式现状,梳理了存在问题: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高校校报这类纸质媒体受众流失,并且高校校报自身更新速度较慢,版面较为枯燥,使得高校校报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进行跨媒体融合的高校校报传播新模式的可行性建议。高校校报在信息化时代下要想实现新的发展,就应该改变其原有的“严肃、正统、呆板”的纸媒形象。为了改变形象,高校校报应该积极实现跨媒体融合,努力从单一的纸媒向跨媒体新模式转型,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整体融合的步伐。高校校报应形成“报纸+网络+微信公众+QQ群+手机报”的多平台模式,迎合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

[1]张娜.数字化条件下高校校园媒介的融合开发与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2]王雪松.新媒体时代我国体育类高校校报传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2.

[3]陈春丽.全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困境及发展对策[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4]甘露,侯凤芝,侯晓岚.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报网融合模式探究——以《宁波大红鹰学院报》为例[J].西部皮革,2016,(4).

[5]Blackman, C.R.. Convergence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media(Special Issue Convergence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Media:How Should Regulation Adapt).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1998:163-170.

[6]隋长虹.互联网视阈下高校校报创新发展探析 [J].新媒体研究,2016,(14).

[7]侯海燕.高校校报走出“自娱自乐”困境的探索——基于“互联网+”时代校园全媒体融合的视角[J].青年记者,2016,(11).

[8]何敏敏.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校报的难为与可为[J].新闻知识,2016,(1).

[9]滕永华,陈汝冰,徐家伟.校报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功能定位[J].青年记者,2015,(17).

[10]吴新颖.高校“报网融合”宣传途径创新研究——实施校报改革,增强舆论导向功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林莹(1981- ),福建南平人,历史学硕士,图书馆员,福建江夏学院宣传部科员;王魏红(1966- ),副研究馆员,福建江夏学院科研处平台管理科科长;王韦燃(1981-),讲师,现任福建江夏学院组织部科员。

猜你喜欢

跨媒体校报微信
网络多屏视域下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评《交互叙事与跨媒体叙事:新媒体平台上的沉浸式故事创作》
试谈新环境下的博物馆跨媒体叙事
微信
人工智能2.0时代的跨媒体智能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微信
新媒体语境下以受众为本提升高校校报传播效力
微信
寻路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