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概念再探

2017-03-08游海华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党史革命红色

游海华

一、红色文化的时限定义分歧

长期以来,红色文化是学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新世纪以来渐渐形成热潮。

近年来,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的定义,从时限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文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分为三类,定义各有侧重。

其一,强调中国共产党在红色文化创造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他们认为,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群众和一切先进分子一起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①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级),第6页;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理论界》2007年第8期;傅小清、龚玉秀、张国芳:《试论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从本质上说,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倾力打造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红色文化构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灵魂与核心②李水弟、傅小清:《红色文化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求实》2008年第5期。。按照这种说法,红色文化的起始时间无疑应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921年。

其二,强调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红色文化中最核心和最精华的部分,应该是井冈山精神和光荣的苏区革命传统。③王家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www.cn880.com,2005年10月23日;汤红兵:《湘鄂西红色文化的形成及开发——以洪湖、监利红色文化资料为主体透视》,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级);刘寿礼:《苏区 “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求实》2012年第7期。

其三,认为红色文化即革命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斗争的产物。他们强调红色文化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①汪木兰:《摧毁封建文化缔造红色世界——论红色文化对创建红色体制的主导作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或是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②刘孚威:《传承红色文化》,《江西日报》2011年9月9日。;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③李平:《弘扬红色文化抵制 “三俗”》,《光明日报》2010年9月3日;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因此,从时间上看,红色文化应起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1919年。

持第一种说法的学者,对于红色文化形成的时间,尽管稍有差别,有的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1919年,有的认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921年,但红色文化下限的时间是共同的,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1949年,红色文化的内涵并无冲突,基本相同。

第二种说法认为,红色文化是在不同的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创造一种的特殊文化。作者表述各有侧重。

有的认为,红色文化以革命理念为中心,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革命为内核的文化。④魏本权:《从革命文化到红色文化:一项概念史的研究与分析》,《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有的认为,红色文化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量重要的革命纪念物、纪念地,以及这些纪念物和纪念地所承载的革命事迹、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等。⑤陶璐、胡松:《“红色资源”相关概念的辨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有的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文化,但应该都属于红色文化,是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的表现和发展。⑥何克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尽管表述稍有不同,但红色文化都开始于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贯穿了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传统社会主义和发展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持相同或类似观点的还有许多作者。⑦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的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罗春红:《红色文化与党的政治文化的生成》,《福建党史月刊》2006年第8期;王小康:《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探析》,《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5期;韩振江:《论 “红色文化”建设》,《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第8期;孙红霞:《“红色文化”内涵探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第三种说法认为,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反映的是近代以来在先进文化思想指导下,在不同经济基础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的历史内容和历史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红色文化本质是共产主义文化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⑧王金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视角》,《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从时间上看,作者认为,红色文化是1840年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则孕育于五四以来,经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显然,后者等同于第二种说法。

由于概念定义的分歧或含混,以至于有些作者使用起 “红色文化”概念来比较随意,时间自相矛盾。例如,同一作者,在此文章中,认为红色文化 “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体系”①管仕廷:《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中的红色文化》,《社科纵横》2011年第10期。;在彼文章中,又认为红色文化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②管仕廷:《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传承》2011年第13期。;“社会主义初期”和 “社会主义时期”虽只一字之差,但时限却相差太远。在同一篇论文中,作者一面认为红色文化是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的历史进程中,以及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形成的;一面又认为红色文化应当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的时间指代概念。③孙晓飞:《“红色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及其实现》,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级),第5、12;11页。在另一篇硕士论文中,作者一面定义红色文化 “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一面又认为红色文化内容包括物质形态的及非物质形态的,其中,非物质形态的是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人民解决困难,以及人们由此互动中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制度和规范等。④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级),第4、8页。

二、红色、文化与各自表述的红色文化

那么,什么是红色文化,如何定义它呢?在此,我们有必要分析 “红色”、“文化”两个词汇的本来涵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涵义。

先看红色。红色本为色彩之一种,是最原始、最富有生命力的色彩之一。原始社会中,人类往往赋予红色以超自然的力量;古代社会中,中国的王公贵族、西方基督教主教和宗教仪式中的教民,都崇尚红色,通常将红 (紫)色作为外衣的颜色,象征着 “高贵”、 “权威”和“圣爱”。⑤吴玲英、黄文命:《汉英语言中 “红色”的文化内涵及翻译》,《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陈岩:《“红色”的中外文化审视》,《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红色代表着健康、吉庆、幸福、庄严、神圣、朝气与欢乐;红色使人联想到 “血”与“火”,象征着生命、活力、希望、未来、激情、斗志与革命,也象征着激进、暴力、危险、苦难、色情等。红色使人年轻,催人奋进,意味着前途光明、鹏程万里;红色也使人负重,步履维艰,意味着赤字、负债、羞愧、恐怖等。

正因为红色是一个褒贬兼具、词义丰富的词汇,它常常被电影艺术家作为颜色道具,展现复杂多变的场景,烘托特定人物的复杂心境或面貌。⑥王卓:《红色的辉煌——浅论张艺谋 “红色系列”中红色道具及意义》,《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20世纪60年代,红色文化则被用来指称流行于大学校园里的 “左”的政治文化,这种文化表现为教条主义地理解和执行马列主义、否定人类优秀历史文化成果的虚无主义、各种花样的形式主义 (如红海洋般的各种政治色彩的标语、口号)等。①潘伦理:《论大学校园的文化色彩》,《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19世纪中叶,随着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红色在法国大革命、苏俄革命、二战前后的欧亚民族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中的 “革命”象征性意义日益凸显,红色成为典型符号,几乎成了革命的天然代表颜色。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曾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句话不仅为20世纪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二战后风靡世界的社会主义浪潮所证实,而且揭示了20世纪中国百年革命的序幕。

自此以后,苏俄 (联)经验加上自身的摸索,中共逐步构建了自身的革命文化,中共革命与红色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赋予了红色以新的涵义,如民族独立、救国救民、反帝反封、翻身解放、自由新生等。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苏维埃政权,称为红色政权;所创建的工农武装,称为红军;所举起的革命旗帜,称为红旗;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称为红区。中共所创办的现代报刊事业,也以红色为主调。例如,所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叫做 《热血日报》;中共中央的政治机关报,叫 《红旗》(后来先后改为 《红旗日报》和 《红旗周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个中共中央机关报,取名 《战斗》;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等中央机关的联合机关报,叫做 《红色中华》;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叫 《斗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叫《红星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出版的具有学报性质的刊物,叫 《革命与战争》;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政治部主办的不定期油印小报,叫 《火线》;各级党政军群团创办的报刊还有:《福建红旗》、《赤塔周刊》、《红旗报》、《红色江西》、《红色战线》、《战士》、《挺进》、《红光》、《赤湖》、《少年先锋》……;此外,鄂豫皖根据地有 《红旗报》、《红色战士》,川陕根据地有 《红军报》、《战场日报》、《赤化金川》、《血花报》,湘鄂西根据地有 《红旗日报》、《战士的话》、《红星》,湘赣根据地有 《湘赣红旗》、《湘赣斗争》、《红色湘赣》,湘鄂赣根据地有《红旗》、《苏维埃》、《新浏阳》,闽浙赣根据地有 《红色赣东北》、《红色战线》等。②倪延年、吴强:《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6、320-324、336-337、343、345、348-350页。

这种革命文化,历经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国内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逐渐沉淀为今天的红色文化。

再看文化。文化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词汇。首先,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物。其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某种产物。再次,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通常称为小文化。它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那个部分,而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其中主要是指心态文化。与此相对应,广义的文化又叫大文化,它立足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上的区别,立足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界的独特的生存方式,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由于文化涵义的广泛,对其的分类也就多种多样。有两分的生产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也有三分的高级文化、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或者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还有四分的文化,即制度文化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行为文化 (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民俗、风俗和礼俗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物态文化 (人类有物质实体的、可感知的文化事物)和心态文化 (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逐渐产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等。

文化涵义的广泛和文化分类的多样,使得学者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也就各取所需,多种多样。

有的认为,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

有的认为,红色文化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民族自由,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所凝结而成的某种观念,或者所形成的某种意识形式。与之相应,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程中,各国革命者的物质与精神力量所表现的方式、所能达到的程度,或者所取得的成果。①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另有的认为,红色文化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诞生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时期所孕育的,它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秀精神品质为内核,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革命群众共同信念、共同作风、共同思维方式、共同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和创建的进步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形态。②何克祥:《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还有的认为,红色文化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以及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③李平:《弘扬红色文化,抵制 “三俗”》,《光明日报》2010年9月3日。有的认为,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载体。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结,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④刘孚威:《传承红色文化》,《江西日报》2011年9月9日。

学者们的上述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无冲突,而是相互交叉、重叠和补充。

三、革命文化、党史文化与红色文化

要进一步界定红色文化,还要先了解清楚革命文化、党史文化。

与红色一样,“革命”同样是一个涵义丰富且异常含混的词汇。据学者研究,自清末至1920年代,革命话语一直处于流变与演化之中,革命被建构成一种与翻身、解放、新生、自由等意义相联系的主流政治文化。1920年代,不管是中国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或者是中国青年党,都主张革命,反对改良,三党都有一套惟己独革、惟己最革的革命话语。①王奇生:《“革命”与 “反革命”:一九二○年代中国三大政党的党际互动》,《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其实,革命何止流行并 “泛滥”于20世纪初的几十年中,放眼观之,整个中国近代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调。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认为,“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基调”②费正清:《观察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我国著名学者张海鹏认为,在近代中国110年的历史进程中,众多革命政党所推动的革命,无论是旧民主主义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主旋律③张海鹏:《近年来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的讨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6期。。大学课堂多年开设的 《中国革命史》,其主要内容既包括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也包括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时间涵盖了1840年到1970年代末长达近140年的历史。

中国革命史,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反对三座大山的斗争史,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与此相适应,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斗争中和中国人民探索中所创造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总和,就是革命文化。

党史文化则是新世纪以来学界所使用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一种广义的说法。其二,党史文化是政党文化,是指党在改造客观世界、自身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为党内所认同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规范体系。其三,是指党的文化史,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其四,内容上包括党史文献的征集和编辑、研究与宣传,以及由此形成的反映党的发展历史,弘扬党的精神的文化作品。总的说来,党史文化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理论、精神相关的文化,是在党的探索史、奋斗史与自身建设史中逐渐形成的,包括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层面,但以精神层面为核心。④陈晋:《深化文化自觉,弘扬党史文化》,《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9期。

红色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两项根本历史任务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来的遗物、遗址、遗迹、纪念碑、纪念地、纪念堂、纪念馆等实物;制度文化是指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和纲领等一整套规范体系与行为模式;精神文化是指所凝结的信仰、知识、精神、价值、道德等。

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该文件明确提出两个要求。第一,应将1840年以来我国所发生的以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内容为重点。第二,在已经确立的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上,再重点建设13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形成全面反映四个历史时期 (即1840至1921年、1921至1949年、1949至1978年、1978年以来,笔者注)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①《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http://wenku.baidu.com/link?url=gYM9mradHN8AQZ5XglPOWUT 7Rkk_muoHUEIt4gnuocc6_T_8n6csBUeBgnKoT-BhvNrBLu_1F7YIw5w7umA0Saw5MqdG29QURxgOJIN_ex7.2013-05-10从这个文件可以看出,广义的红色文化,为党和政府所认同。

至于狭义的红色文化,它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一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时限看,广义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都起始于1840年,狭义的红色文化和党史文化则起始于1921年;革命文化以 “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为重心,而结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红色文化和党史文化的下限是迄今为止,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从语境看,革命文化主要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是反对三座大山的产物。红色文化是适应新的历史时代的需要,是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的需要,是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党史文化则是为了彰显党史研究宣传领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使用的概念。三者都有 “除旧布新”的涵义,但革命文化重在 “除旧”,而党史文化和红色文化重在 “布新”。

从相互关系看,革命文化和党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本源与根基,红色文化更多的是革命文化、党史文化精华的当代提炼和大众化呈现。失去革命文化与党史文化,红色文化则成为无源之水,或是无本之木。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和党史文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集中体现。假使说革命文化和党史文化更多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红色文化则更多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中国民众对革命精神、党的优良传统、红色经典的当代追求、怀念和传承。

猜你喜欢

党史革命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