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

2017-03-08刘润为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党和人民效能

刘润为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对于自我文化效能的确认感。大凡行为主体都有一定的文化,也都有预定的行为目标。当一个行为主体认定自身拥有的文化能够保障实现预定目标的时候,它就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我们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说要始终坚信党和人民拥有的文化是世间罕有的好东西,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那么,我们党和人民拥有哪些文化呢?一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列祖列宗留给我们的有益文化;一种是我们党和人民创造的文化,即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常我们统称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经党和人民实践的创造性转化,也就脱胎换骨,变成了红色文化。因此我们说,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对红色文化的自信,或者说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因而一直以伟岸的身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直拥有山海一般的文化自信。但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随着政治上的日趋没落,在文化上也日趋腐朽。这种文化上的倒行逆施,终于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引发上百年的文化危机。危机的根本标志就是丧失文化自信:一是文化自负,即过高估计封建主义文化的实力和效能。它往往表现为既抱残守缺又妄自尊大。二是文化自卑,即过低估计中华传统文化的实力和效能,妄自菲薄,由自信转为他信。文化自信的丧失,实质上是民族自信的丧失。不打破腐朽的封建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必将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中断,甚至将整个中华民族推向覆亡的深渊。

那么,打破封建专制的力量何在呢?仍然存在于中华民族之中,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正是在时代的召唤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走到中国历史舞台的中央,承担起指导、带领亿万人民拯救中国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改造中国的实践过程,也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荡涤腐朽传统文化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崭新精神气质的 “少年国民”或 “中国脊梁”的过程。正是在这一无比壮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诞生了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历史毋庸置疑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救星,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卓越发扬者,而用红色文化武装起来的中华优秀儿女则是改造中国的 “少年国民”或 “中国脊梁”。

迄今为止,我们党和人民依靠红色文化打了三场大仗。第一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从而终结了世界近代史上看不起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时代;第二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和物质技术基础;第三仗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并在短短30年间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空前增强。

红色文化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园中重新焕发出夺人心魄的光彩,它使得中华民族再次以伟岸的身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具有民族感情的中国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对这种文化产生由衷的自信和自豪。(摘自 《红旗文稿》2017年第12期,原文约7000字)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党和人民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铆足干劲,向党和人民交满意答卷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