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问题新探

2017-03-08曾耀荣

红色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普世民主中国共产党

曾耀荣

一、问题的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①《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网》2015年7月20日。自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已经呈现了多元化趋势,人们价值观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杂糅。它既包含着中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又保持着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既有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观,又有西方化的社会价值观。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难免会带来人们的思想混乱,行为无所适从。有人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多元价值观中,如果不尽快地提炼出一个内容简洁、持久有效且指向明确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党的这种意识形态框架就很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铭记和认同的社会共识。②韩震:《中国文化上自强必须有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道德与文明》2011年第3期。因此,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③罗文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中共十八大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包括了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而且还包含了个人层面的价值理念。中共中央希望通过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能够尽快成为中国民众共同遵守的价值信仰。

在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中,对其来源、凝炼等问题曾存在一些争论: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太长,人们很难记住;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更像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所反映的特征更像一种普遍适应的价值;四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与西方价值观有点接近,等等。①2015年9月6-26日,本人作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参加了中央六部委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第65-66期研修班。这次研修班共安排五次讨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最热烈。上述观点是这次课堂讨论中反映出来的一些认识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短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像一种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问题无关大是大非。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法反映出社会主义特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相近的观点,它所涉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来源问题。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已经有相当多的解读,本文将不再赘述。在此,作者将从另一个视角来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问题。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问题的讨论

目前学术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源、凝炼原则等问题就存在着诸多分歧。②张景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概略》,《观察与思考》2015年第12期。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问题既是一个理论热点,也是一个理论难点,基于研究者出发点和视角选择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问题成为学术界争论的重要内容。③徐艳玲:《近年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理论月刊》2012年第7期。

有学者认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养分;必须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取得丰富营养;必须从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汲取经验教训。惟其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能保持民族和时代特色,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吴新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问题上,相关学术研究主要指向三个问题:一是在全面认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思考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问题;二是需要认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关系问题;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问题。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种主要来源问题上的研究,却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困惑或困境。

首先,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流”,它们之间是源流关系,是 “继往”与 “开来”的关系。⑤张岂之:《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流》,《北京日报》2009年6月1日。它们这种源流关系延伸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也内含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的因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理所当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组成部分。它们这种天然联系决定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①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我们认为,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或者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文化传统,那么,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可能需要人们更好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盛行专制、不平等、人治等价值观,它与自由、平等、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互不相容的;即使古代中国具有爱国主义的传统,也不可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中国语言,亦所谓忠君爱国之说。惟中国人之视国家也,与社稷齐观;斯其释爱国也,与忠君同义。”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67页。所有这些矛盾都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中共十八大提出了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由于它与某些人所宣扬的 “普世价值”在字面上是重合的,因此有人认为,中共十八大将普世价值观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标志着中共在理念上开始向现代社会靠拢;还有人认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自由、民主、法治等内容,这是对 “普世价值”的承认,也是一个社会的进步;还有人甚至说,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加入 “普世价值”内容,把 “普世价值”强加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③黄三生:《警惕普世价值的欺骗性蒙蔽性——浅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几点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年第8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我国思想界确实出现了多种误解或误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于是,人们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普世价值”的区别做了专门研究,他们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 “普世价值”的根本区别,强调国内外少数人借助于西方话语的强势地位,把西方核心价值观称之为普世价值,以达到他们分化和西化世界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④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哲学研究》2009年第4期。

其实,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中,必然会产生两种意识形态和两种价值观的不同和对立。西方国家为了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会采取不战而胜的手段,利用中国人价值观多元化和主流价值观混乱的时机,输入、宣传来自西方的普世价值,并借助于这种普世价值的名义来混淆视听,达到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目标。西方国家推行普世价值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方式,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克服的重大干扰。⑤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1期。

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同于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观进行批评后,人们不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西方价值。但是,在人们内心里始终无法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 “普世价值”的关系的疑问。它主要表现在还有少数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是人类社会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然是一种价值共识,它是没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共性价值,它是适用一切社会的价值。它既适用资本主义社会,又适用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认识和态度从表面上来看是不偏不倚的。然而,大家知道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对立的世界格局中,资本主义先于社会主义而诞生,资本主义 “普世价值”先期产生,如果等到社会主义建立后,要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价值共识,这种共性价值或普适性价值只能是来自资本主义的。正是由于这种潜在的认知,人们感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乎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倒是与西方价值观很接近。这种现象客观上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普世性价值观的陷阱之中。虽然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不一定具有主观认识上的故意,但是,却具有客观效果上的模糊和糊涂。造成这种认识困局,是人们错误地认为 “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原则是来自西方,是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来看,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世时,社会主义并没有建立,他们就不可能预先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自由、平等和博爱等价值观念,并指出了它们在摧毁封建等级制度,促进人的政治解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反对根据自由、平等、公正、博爱等口号来理解社会主义的性质,把科学社会主义变成一种伦理的、价值观意义上的社会主义。①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种区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2期。尽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在社会主义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要弘扬一百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积累起来的宝贵的价值观传统。”②吴新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然而,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虽然已经产生过一些零散的价值观,那不过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作出的本能反映,而全面地、科学地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不可能的。③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种区分》,《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2期。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怀疑与日俱增。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问题上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困境,无疑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人们需要重新考虑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问题。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来源于红色文化。

鸦片战争后,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近代中国人民的重要目标。洋务运动虽然提出了国家富强的口号,但它最终没有能够使中国富强起来。此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也提出过国家富强的目标,最后都未能实现这个目标。④柯继铭:《中国共产党人们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历史追求》,《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1921年6月7日,《共产党》第五号发表 《共产党在中国的使命》。它指出共产党在中国有两大 “使命”:一是政治的使命,一是经济的使命。共产党的经济使命是用社会主义方式来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政治使命是改造中国的政党和政治制度来改造中国。①《共产党在中国的使命》(1921年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15-1937》,学习出版社1996年版,第332页。1945年6月17日,毛泽东 《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中指出:“中国应该发展成为近代化的国家、丰衣足食的国家、富强的国家。……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1945年6月17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2页。1946年1月16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参加旧政治协商会议时提出,中国应该在和平、民主、团结和统一的基础上,迅速结束训政时期,全力推行民主宪政,实行三民主义,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和平建国纲领草案》,《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21-1949)》第2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毛泽东提出了用50至10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 “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使中国“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设想。

在追求国家富强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中国民主政治。五四运动时期,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者就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建立民主社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33年8月1日,张闻天在 《二次苏大会的改选运动与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中认为,中国工农民主专政特点和所需要实现的主要形式,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工农民主专政主要通过苏维埃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④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1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91页。193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目前日寇积极侵略中国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主张实现民主共和国及其民主国会与民主政府,因为此种民主共和国为全国人民所热烈要求的。”⑤《中国人民要求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社论),《红色中华》1936年9月23日。1937年6月,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委员会提出了 《民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要求:“在边区实施抗日民主的主张,造就一个抗日民主的模范区。”⑥宋金寿、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 “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再次强调建立民主国家。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 《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提出,华北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人们享有很多的民主权利。但是,由于抗日战争,已经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制度的还不完善,只有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并不断发展扩大,就要尽可能地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同级人民政府,建立经常性的人民民主制度。⑦《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西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编1840-1949》第1辑,1985年,第359页。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社会,实现了由工农民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转变。毛泽东曾经指出:“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⑧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价值观。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就在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中提出:“文明云者,异于蒙昧未开化之程也。”“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①《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15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79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社会文明问题。在 《向导》、《新青年》、《妇女杂志》、《学生杂志》、《民主青年》、《展望》等刊物上先后探讨了文明与自由、文明与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战争与文明问题。②20世纪20-40年代,《向导》、《新青年》、《妇女杂志》、《学生杂志》、《民主青年》、《展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报刊上发表不少关于社会文明方面的理论文章。新中国建立前,毛泽东在谈到新中国建设问题时,认为新中国是一个 “先进文明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目的。”③参看张全新主编:《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75页。

自由也是中国共产党所需要实现的目标。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十分重视自由。比如陈独秀在 《新青年》杂志上号召青年人要做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新青年;李大钊认为,自己的个性不会受到外界的侵害、束缚、压制和剥夺就是自由;毛泽东早年也主张人人依着自己的主张而行动,不要盲目服从他人,这就是自由。④冯夏根:《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1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时,中共中央则庄严地向世界宣布:“我们是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里的乡里的穷人以及革命的兵士和知识分子,我们不愿永远作帝国主义和本国地主资本家的牛马奴隶,我们已经开始创造自己的新的自由生活了。”⑤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苏维埃中国》,1957年,第7页。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 《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提出:“政府应保障国内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在平时应享受之思想、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居住、迁移、营业、罢工、游行、示威及免于贫苦、免于恐怖等自由。”⑥《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21-1949)》第2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1-52页。

平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初就旗帜鲜明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其主要原因是私有制度造成了人类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只有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经济根源,人民才得以真正自由、平等。1938年3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了社评 《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提出:“帝国主义对我民族的铁链粉碎了,中华民族雄健地站在远东,为世界和平人群幸福而奋斗,取得国际地位的平等。国内各民族、各阶层、各抗日党派皆享有充分民主权利,取得政治地位的平等。国民经济日益发展,民众生活逐渐改善,逐渐走向经济地位的平等。这是我们需要建设的新中国的轮廓,全国的人民,要在政府与最高统帅领导下,为建设新中国而抗战到底。”⑦《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新华日报论评集》第1辑,武汉顽强社1938年版,第4页。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提出:“承认男女平等及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⑧《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921-1949)》第2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1948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和民族平等原则。⑨《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西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编1840-1949》第1辑,1985年,第361页。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平等,包括国际上的国家地位平等,国内经济平等、社会平等和政治平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共的早期组织就认识到社会不公正。《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曾经指出,老百姓在北京受欺压是常有的事情。不仅外国人侮辱普通中国人,而且中国政府官员、军人、官僚和警察经常压迫老百姓。这些重要人物可以随意控制交通,他们的汽车可以压死行人,还可以唆使警察镇压老百姓,甚至有些乘客还会用鞭子或手杖催赶人力车夫,等等。①《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②吴忠民:《关于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初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经典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2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追求社会公正、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作为自己的宗旨。④吴忠民:《关于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观的初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为了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它在 《中国共产党宣言》和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强调实现美好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工农阶级的政权,消灭私有财产制度,逐渐建立共产主义社会。⑤《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首先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按劳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爱国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价值目标。1914年1月,陈独秀曾经认为,爱国心是立国的重要要素。如果人没有爱国心,那么它的国家就要灭亡了。那么,什么是没有爱国心呢?就是人对公共安全,好像事不关己,这就是没有爱国心。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陈独秀文章选编》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67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倡导和奋力实行爱国主义,把救国救民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目标,这也是爱国主义体现。⑦杨颖奇:《中国共产党与爱国主义》,《学海》1994年第6期。比如1935年3月,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不幸被俘,国民党多次想劝降他都没有成功,最后光荣牺牲。他在牺牲前写了4封遗书,他说自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他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一切听其自然;他还认为,在不久将来,中华民族必定得到解放;最后他要求后人继承自己的遗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继续完成自己未竟事业。⑧傅柒生、游宝富:《共和国栋梁战斗在闽西》,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第159页。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指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日本人有日本人的爱国主义,德国人有德国人的爱国主义,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爱国主义,共产党必须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德国法西斯的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因为我们既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爱国主义的目标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⑨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0-521页。保家卫国是爱国主义在抗战时期的主要体现。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红色文化,有助于解决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一般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于今天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它应该包括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所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红色文化。也就是说,红色文化理所当然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红色文化”本身就包含着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爱国等价值内容。

“几世纪以来,平等自由的原则,成为资本主义 ‘文明’国装饰门面的口头禅。”①《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87页。很多人一说到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就会不由自主地认为它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专属品。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提倡 “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它是红色文化内在的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不能认为 “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品。这就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是西方普世价值或普适性价值观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已经遭受严重的挫折,这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价值传统的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红色文化,一方面反映了正是红色文化提倡的核心价值支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进而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坚持红色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 语

中共中央大力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今日之中国发展来讲,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刻不容缓的事情。人们必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根”在哪里。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裂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党建》2014年第3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根”或 “根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以儒家为代表或者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二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在近代中国革命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不应该笼统指古代中国文化,而应该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红色文化。它所提倡的 “富强、民主、文明、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的 “流”。他们之间形成了继往开来的社会关系。

猜你喜欢

普世民主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陷阱”与消解之道——论“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挑战冲击及策略应对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普世价值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普世价值论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