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调查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

2017-03-08赵菊茹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1期
关键词:财会毕业生高职

赵菊茹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调查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

赵菊茹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社会认同度不高、办学缺少特色、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通过对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稳定情况、专业知识的应用等信息,探索适合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构建使学生具备与工作单位需求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财会专业;就业调查;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改革

高职财会专业是几乎每个高职学校都有的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各专业中排在前列,但是,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不高,特别是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教育主管部门希望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决定招生的数量,可是,报考财会专业的学生不受就业率低的影响,报考依然热度不减。这种现象主要是受我国家长的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财会专业是一项技能,越老越吃香,是坐办公室的工作,家长考虑的是个人前途,不考虑这个愿望能否实现。要解决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需要办学单位了解市场需要哪些专业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有竞争能力的毕业生,才能实现高职财会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从而提高办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1 高职财会专业就业情况调查

1.1 全国高职财会专业就业情况特点

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近几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我们可以看到,高职财会专业仍然是比较受到家长和考生欢迎的专业,一直以来报考率在各专业中居于前列,具备较强的社会需求和社会认可度,但是,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失业量较大,存在供大于需的现象,致使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低于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根据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资料,财会专业毕业生规模80000-90000人,就业率区间B-,会计电算化毕业生规模90000-100000人,就业率区间B-,财务管理毕业生规模10000-20000人,就业率区间B-,会计与审计毕业生规模10000-20000人,就业率区间B-,会计相关专业在财经大类里毕业生占主要地位,但是,就业情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对专业对口率要求较高,如果毕业后不能对口就业,在毕业后的几年里,就会面临专业知识的遗忘和老化,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2 “十二五”期间就业形势预测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年龄人口在2014年达到最高峰9.97亿,而实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新成长劳动力高峰则还将延后出现,整个“十二五”时期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并保持在高位。“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就业机会供给方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城镇新增就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年均也只能提供就业机会1200万个,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1300万人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1]。

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现实的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并且有常态化趋势。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其中,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结构性矛盾的焦点,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不通畅,专业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等原因,造成毕业生就业难。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总量压力有增无减[2]。

1.3 我校高职财会专业就业状况调查

1.3.1 调查样本介绍

我校自06年开始招收会计专业学生,06级招生37人、07级招生52人、08级招生77人、09级招生187人,财会专业的招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有09届、10届两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96人,专升本7人,可调查样本89人,由于人数较少,另选取两个高职院校的07届毕业生作为参考样本,共发出调查问卷256份,实际收回有效结果248份。

1.3.2 就业与薪资概况

在调查的样本中,薪资最高的为2800元,就业于沿海合资企业,岗位为销售主管。薪资最低为1180元,就业于流通企业,岗位为销售员。平均工资1387.52元。比2009年会计专业的全国平均工资1574元低186.48元,低于全国平均工资11.82%。由于我省的工资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的状态,毕业生就业时间较短,企业对招聘的财务人员有实践经验和本地户口的要求使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致使工资水平较低。

1.3.3 就业去向分析

学生初次就业在省城哈尔滨的占绝大多数,一般都有在大城市闯一闯的想法,对就业岗位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在城市发展的一系列困难的出现,使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回到家乡或中小城市就业。在对毕业半年后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发现已经较毕业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于北京、义乌、苏州、东莞、威海等南方发达城市、合资企业的工资待遇普遍较高,但是人数较少,仅有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88%,就业于哈尔滨市6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7.51%。在家乡和一些中小城市就业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4.61%。从就业地域看,在本省就业的人占绝大多数。从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来看,陆续有一些在哈尔滨中小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返回保险局、鸡东县朝鲜族中学,占5.4%;就业家乡工作。

1.3.4 毕业生就业单位

毕业生就业于机关事业单位的较少,2009届2人分别就职于五常市机关事业社会于大型知名企业的有2人,分别为哈尔滨义利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占5.4%;其他学生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行业有工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教育等行业。2010届毕业生主要就职于中小企业、公司。

1.3.5 工作与专业对口情况

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有会计、出纳、核算员、库管、采购员、营业员等。综合统计结果,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占21.76%,有会计、出纳工作,通常是中小企业公司;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占42.45%,如统计、保管、收银等。专业对口率64.21%,略低于全国高职财会专业的专业对口率,说明我校的学生在职业竞争中和本科生、其他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有一定差距。

1.3.6 就业的稳定情况

就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回访情况来看,毕业生毕业后的半年流动较大,超过半数的毕业生换了新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和对社会需求的了解,毕业生选择单位的主动性更强,流动到薪金福利较好、职业发展空间大的单位。流动的方向是从解决生存问题的就业向更好的薪金福利单位流动,从哈尔滨集中就业向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外省和省内市县流动。毕业半年后就业相对稳定。

1.3.7 毕业生对我校办学的评价

(1)学生认为学校的专业知识、实验实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影响比较大;

(2)认为在学校期间收获最大的是培养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为我校毕业生能力最强的方面是基础理论;

(4)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程度一般的比较多,占调查人数的58%;认为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关系对就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数占86%;

(5)学生普遍认为所学习的专业应该在实践环节有所加强;

(6)多数学生认为母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占被调查人数的62%。

结论:通过全国高财会专业的就业调查和我院及其他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调查,财会专业仍然是一个比较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专业。但是,由于开办财会专业的院校多,学习财会专业的学生人数多,财会专业毕业生仍然供大于求,毕业生虽然就业率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就业质量不高,薪酬水平较低、失业量较大,存在人才浪费现象。此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和社会需求很好对接导致。

对策:在财会专业毕业生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高职财会专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加强实践技能培养,通过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能力结构,提高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2 财会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1 财会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摆在重要的位置,真正把职业教育目标落到实处,构建学生职业生涯必须的知识结构:

2.1.1 广泛适用的基础文化素质

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在开始思想教育课程、大学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的同时,开设经济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礼仪等提升学生基础素质的课程。在系部对基础文化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课需要,开设必要的公共课程,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并且兼顾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将来专升本的考试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泛适用的基础文化素质。

2.1.2 模块化教学的核心专业知识

按照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群构建教学中的知识模块,比如,会计科目模块、账簿模块、报表模块、成本核算模块、计算税金模块、报税模块、审计模块、资金管理模块等等[3]。如果把培养学生比作建造一座大厦的话,专业核心知识是建造大厦的各种原材料,教学中要准备好原材料,然后用各种专业技能把原材料组合起来形成大厦,所以,专业核心知识是学生竞争能力的基础部分,专业核心知识掌握的怎样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1.3 软件应用教学的电算化知识

强化学生的软件应用,开设ERP、会计电算化、报税软件、审计软件、银行业务处理软件等软件操作课程,使学生能够把核心知识进行软件应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单纯应用手工记账的企业已经不多,很多企业需要用电脑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上报会计报表,网上进行发票审核、报税等等诸多工作,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工作需要开设各种软件课程,让学生把学到的各项模块知识在电脑软件中进行处理,使学生适应现代化的工作方式。

2.1.4 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得到的全面综合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使学生能够把独立的知识综合运用,更直观的感受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得到全面综合的专业知识。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通过科目、模块进行,把知识进行了分割,按照学期有顺序的进行,而实际工作中,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就会涉及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有的理论知识,除了在学校进行课程的单项实习外,还应该安排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接触企业真实业务,最好是跟下来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这样,学生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就会有了全面的了解,是对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和检验。

2.2 财会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2.2.1 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财务人员的基本能力,在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注重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的培养。既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模拟实习和习题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可以开展计算能力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信息的传递既准确无误又及时迅速。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的参谋和助手,要具有:

(1)高水平的算盘计算能力;

(2)要有熟练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3)要熟练掌握电脑计算能力。

2.2.2 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校内两种实习模式:一是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所有业务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根据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填制记账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期末调整有关账项,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等,并做出实习总结。这种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掌握企业的会计流程。二是采用“分岗位实习”的模式,即在教师辅助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不同成员担任不同的任务,如设置制单、出纳、记账、复核、成本核算、主管等岗位,以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一整套会计处理流程。最后由指导老师考核评分,通过后才能取得课程的学分。

2.2.3 强化软件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操作旨在训练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现代财务软件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规程。我们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初级电算化操作。它要求学生配合手工的操作,把整套账目同时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的账务系统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把手工流程中繁复、量大的登账、对账及报表的分析等转化为电算化处理操作,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从手工到电算化操作的过渡,并懂得手工做账是电算化的基础。二是中级会计电算化管理操作。

2.2.4 强化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就业的一块敲门砖,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获得理想岗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在这门课程中,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通过创设就业、工作中的各种情境来让学生进行表达实践,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辅导学生设计简历来增强书面表达的竞争力,学校可以开展简历设计大赛、展览等方式提高在校学生的简历设计能力。

2.2.5 强化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智商的培养,忽视情商培养的现象。高职教育,一头连着高中,一头连着社会,基本上是学校教育的最终阶段。因此,面临着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不仅要从知识和技能上落实,而且还要从学生的情感因素上着手,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服务社会。

2.2.6 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以来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在父母的资助和主导下进行的学校学习,他们接触社会很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今后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思想准备不足,直接导致学生在就业中定位不准确,不能适应工作实际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就业定位进行指导,并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活动,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环境,增强适应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等活动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3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

根据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此,要培养工作岗位需要的就业能力强的毕业生就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革构想如下:

3.1 专业课前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开设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思修、大学体育等课程,在第一学期专业课中一般只开设《基础会计》,多数的专业课是在第三、四、五学期来开设,这虽然符合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但是,却达不到专业学习的有效性。新生入学时,对所要学习的专业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尤其是高职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决心在高职学校努力学习,通过专升本或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来证明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学习,很多学生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专业课的教学失去了最佳时期。如果我们能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参观和实习,使学生对会计业务有了感性认识,然后带着问题和好奇来学习专业课程,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第一学期可以开始《基础会计》专业课和《财政金融》、《市场经济概论》、《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能够形成专业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宽泛的专业基础。

3.2 公共必修课围绕专业必修课这一主线展开

在按照知识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陆续开设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过程中,安排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等课程。在第一学期可以开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必修课,课时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加“专升本”考试,《大学英语》课程应改变以前授课一年半的安排,应该减少每学期的学时,延长授课到两年半的时间,并由学校或系部组织进行“专升本”专项复习,提高学生在“专升本”考试中的英语成绩,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创造条件。

3.3 专业课实训应和专业课的授课同步进行

在以往的实习实训安排上,为了突出实习实训的力度,每学期都拿出单独的教学周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如《基础会计》一周,《财务会计》两周,《财务管理》一周、《经济法》一周等,实习周通常安排在期末考试前进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似懂非懂,机械的套用理论知识,学到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等到期末实习时,很多知识都生疏了,需要先把所学习的理论复习一遍,实习时再结合所学习知识训练时间技能,就好比早上做了饭,要晚上再吃,就需要热一下再吃,可是这饭已经不如早上吃新鲜了,营养也失去了一些。所以,财会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应和专业课的授课同步进行,教完理论知识,就进行模拟实习。为了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本校09级新生班级进行《会计基础》的课程改革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讲原始凭证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原始凭证,根据学生手里拿的原始凭证来学习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的分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讲记账凭证的时候可以先发给学生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然后再将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记账凭证的种类、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等内容,并在学生填制记账凭证后讲解填制记账凭证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学生填制的记账凭证,再发给学生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进行登记,讲解账簿的种类、格式、登记方法等。

3.4 综合实训是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全面检验

通过以上的改革实践,在授课过程中边学习、边操作,学生对各项专业技能有了基本的掌握。综合实训采用全仿真的模式,模拟企业一个会计期间(一个月)的业务,由每个学生独立的操作完成,这样,既全面检验了学生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又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学生在期末考试前进行了综合实训,考试前不需要再进行考前复习,期末考试都取得满意的成绩。

3.5 模块教学是对实践技能有效的补充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实践技能是实际工作中频繁应用、没有太大难度的技能,但是,在课本和实训教材中没有体现。比如,点钞的技能、分辨假币的能力、认知各国货币、报税的程序、银行会计结算的程序等,这些技能是学生零距离就业必须具备的,需要在学校通过模块教学得到培训,使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4]。

3.6 以实践能力评价为核心进行成绩评定改革

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核心的成绩评价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在对学生评定成绩时,要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建议过程考核可以占期末成绩的70%,卷面考试占30%,改变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中,过程考核要考核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学习效果、技能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财会专业作为一个一直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的老牌专业,存在招生率高,就业率低的矛盾现象,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势必影响财会专业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需求类型,按照人才市场的需要确定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理想的办学效果。

[1]管健.金融危机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J].考试周刊,2009,(32).

[2]梁丹.浅析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J].成功·教育,2009,(6).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4]李长春,杨德利.会计教育目标引导下的会计课程体系改革[J].财会月刊,2008,(03):94.

[责任编辑 李顺子]

2016-12-25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25062)

赵菊茹,1970-,女,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教授,财务会计理论、高职教学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财会毕业生高职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