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的思想为指导 扎实开展农村扶贫工作

2017-03-08许成坤

黑龙江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党员

许成坤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01)



以“精准”的思想为指导 扎实开展农村扶贫工作

许成坤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 150001)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各地正按计划开展农村扶贫工作,要想真正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如期交上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调查贫困村民的状况,“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的有效措施;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夯实“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精准”扶贫的精干力量。

精准;农村;扶贫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提出各地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再次明确了上述“六个精准”要求。由此可见,“精准”的思想贯穿扶贫工作的全过程。虽然现阶段在扶贫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能放松扶贫工作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中可以看出,“精准”二字是衡量各项脱贫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1 调查贫困村民的状况,“精准”识别贫困户建档立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关键的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这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要调查走访,入户调查,把哪些是贫困户精准识别出来,准确建档立卡。“只有准确识别出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查清‘病根’,对症施治,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1.1 调查贫困村民前期工作要做到精准识别到位

严格执行“一申请、一调查、一评议、两公示、一公告”贫困人口识别程序,由农户、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乡镇、县级等层层确认,精准识别出贫困户。将符合贫困户标准的一个不落地识别出来,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一个都不能进入贫困户行列,全程实行公开、公正、透明,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

积极利用乡村两级公示栏、宣传板,发放宣传单、农村广播等宣传方式,将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村每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提出贫困户申请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保障教育、基本医疗、住房)”的目标要求,看吃穿情况,看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住房情况,算经济账。参照省级扶贫部门确定的年人均收入国标贫困户标准和省级贫困户标准,纳入精准扶贫对象,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逐级审核”方式,事实求是、严格进行贫困识别。精准识别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整个扶贫工作最终目标能否精准完成脱贫任务的关键一步。

1.2 调查贫困村民工作后期工作要做到精准建档立卡

确定精准识别贫困户名单之后,就是为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档案管理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已完成将经严格审核后乡镇、村上报的贫困村、户名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的工作;乡镇建立了精准扶贫数据库,准确掌握贫困村村情、贫困户户情,完成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工作,实行一户一卡一档。贫困户档案中应包括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信息表、贫困户申请书、贫困户信息采集表、贫困户登记卡、建档立卡动态调整识别贫困人口情况告知单、村贫困户收入支出情况统计表等材料,有条件的地方应放入档案柜,保存在档案室,由专人进行档案管理;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每个贫困户的年收入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家庭状况评估,严格执行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和备案管理,完善贫困户管理档案内容。经过2015年、2016年脱贫攻坚,各地严格按照本地贫困户脱贫计划脱贫,已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达到了脱贫标准,经过贫困户退出程序及时退出了贫困户行列,也有一些新的村民因自然灾害、身体疾病等原因导致贫困,成为新的贫困户。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候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这就需要各地对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按时进行更新调整,确保数据及时、精准,为下一步制定扶贫措施提供精准数据。

2 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的有效措施

每个农村贫困村民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各县市、乡镇党委政府要结合所在贫困村贫困户的特点,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指导和帮助贫困村制定科学合理的脱贫措施。从当前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来看,以下“九个一批”的脱贫措施,值得扶贫部门进行借鉴和推广。

第一,资金支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应当本着让其以自主创业为主,帮扶为辅的理念,对脱贫工作有个新的认识,让其自身产生动力,从而通过辛勤劳作摆脱贫困。这类贫困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生产资金,有了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乡村干部的指导下,可以进行自主经营,扩大生产规模,脱贫才有希望。针对该部分群体,乡镇有关部门应当帮助其协调信贷单位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其进行自主创业。也可通过申请小额贷款,指导其在家从事种植,小型养殖或者农产品加工作坊等途径增加收入,通过发展生产脱贫。

第二,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脱贫一批。

对于想掌握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可通过政府部门举办的阳光就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学习务工技能,外出择业,增加收入。同时,组织贫困户到蔬菜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高职院校等地方参观学习,鼓励他们向种植能手、养殖专业户、专家学习相关技术,为彻底脱贫创造条件。

第三,土地入社,合作社带动脱贫一批。

贫困户在种植方面存在规模较小、生产设备效率低下、对市场需求信息滞后等缺点。通过土地入社,可以提高单产的效益,也可从繁重的种植活动中解放出来,依托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富余的劳动力可实现本地就业,实现土地和劳动力的双赢,逐步实现脱贫。

第四,产业扶贫,引导贫困户脱贫一批。

产业发展是确保贫困户有长期稳定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2016年)》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产业发展应当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等特色优势增收产业,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在劳动力就业、利益分配等方面向贫困户倾斜”。各市县要抓好“市县、乡镇、贫困村三级产业项目+贫困户个人创业项目”建设,做强做大市县已有产业项目,科学谋划乡镇特色加工产业项目,长远规划贫困村绿色农产品产业项目,大力支持贫困户个人创业项目。把产业发展与贫困户个人创业有机融合起来,县级以上扶贫开发主管部门应当立足实际,有计划引导、安排贫困户到各级产业项目中来,增加贫困户收入。针对有个人创业意愿的贫困户群体,应当开设专门的创业项目培训,讲解创业方面的知识及各市县财政、农业、畜牧、税收部门等对贫困户创业脱贫的优惠条件,人社部门给予创业指导,选准创业项目。引导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采取银行贷一点、乡村补一点、自己筹一点的办法,筹措创业基金,利用当地产业发展的大环境,贫困户通过个人创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第五,创新方式,推行订单式种植、生态养殖脱贫一批。

抓住城市消费者对绿色肉制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特点,结合贫困户脱贫的现实状况,运用好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和当地合作社的实体平台,搭建贫困户与消费者供需平台,鼓励贫困户养殖生态猪、牛、羊等项目,消费者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养殖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的后顾之忧,逐步帮助贫困户脱贫。或者农业种植贫困户,按照合作社订单生产要求种植农产品,签订买卖合同,降低了农户生产风险,提高了贫困户收益,有助于脱贫致富

第六,助学教育,从根本上脱贫一批。

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为建档立卡贫困高中生免除学费、学杂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对贫困‘两后’生参加中高职教育实行生活补助”。在此基础上,积极与助学机构、社会爱心人士联系,搭建好教育脱贫的渠道和平台。针对贫困户家庭中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因人施策。对有初高中学生、大学生的贫困户,积极与各类职业院校联系,宣传好国家对贫困户学生的优惠政策,引导未升入初高中的毕业生参加免费技能培训。积极与公务员培训学校沟通,争取在培训费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退役士兵参加政法干警考试,大学毕业待业的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逐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让贫困户看到希望、看到出路,最终彻底摆脱贫困。

第七,搞好对接,通过“一对一”包扶脱贫一批。

为了实现真正精准扶贫,一些市县出台了干部职工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实现了由上下级单位之间“面”对“面”扶贫到“点”对“点”扶贫的方式转变,更加务实、精准。乡镇政府各级干部和各村书记、队长、会计、社队长努力做好“一帮一”对接服务工作,带领各单位包扶干部到贫困户家调查走访,为他们的对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帮扶干部要积极与各乡镇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通过驻村工作队和“一帮一”包扶,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剖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跟踪好计划实施,力争做到“一户一策”,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各市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一帮一”结对各级帮扶干部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加速推进“一帮一”精准脱贫的工作进度,努力做到精准扶贫,真正把帮扶措施落到实处。

第八,企业示范,发挥产业链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一批。

各地都有各自的企业,如有的地方以万寿菊加工企业为主,要积极发挥万寿菊加工企业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万寿菊育苗、种植、采摘、运输、加工等环节形成的产业链,引导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有序加入到万寿菊产业链条中。万寿菊加工企业在用工方面要优先选用贫困户中的劳动力,从而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同时,各级政府要引导其他企业有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其他各市县也要挖掘企业带动扶贫的潜力,延伸产业链长度、宽度,为更多贫困户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第九,政策兜底,利用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也提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兜底是对贫困人口中特殊人群的特殊政策,兜底的同时还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让这部分人都能够有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

结合“两不愁、三保障”的贫困人口脱贫标准,各市县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贫困户完成房屋维修、改造或置换,确保住房保障。发挥医疗部门职能作用,对贫困户进行定期的、免费的身体检查,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协调办理了大病救助,全面建立医保政策兜底保障机制。落实好上级制定、出台的各类兜底政策,优先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低保政策,切实不断提高“应保尽保”水平。通过多措并举,真正达到利用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贫困户的目标。

3 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夯实“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

贫困村、贫困户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法治观念不强、规则意识淡漠、不懂法不用法等方面的问题客观存在,导致了集体财产损失、个人利益丧失、合法利益错失等法律问题不在少数,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上当受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而,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性开展贫困乡村法治服务工作。

3.1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以黑龙江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工作为契机,推动贫困乡村法治建设,优化法治环境,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与市县司法局联系,通过乡村宣传栏、公示板、广播等载体做好法治宣传教育,也可邀请司法局有关人员到村部进行现场讲解,做到送法到村,送法到户。通过多种形式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推动贫困村干部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提升贫困村民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在贫困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习惯和良好氛围,维护好集体和个人的合理利益和权利。

3.2 创新法律服务平台建设

克山县发展乡党委政府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积极合作,创新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于2015年12月4日在克山县发展乡双发村成立了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发展乡远程法律咨询服务站。连接该学院和克山县发展乡双发村的“远程法律咨询服务站”,也是该学院在充分调研当地农村交通闭塞,法律意识不足的实际情况下,采取的普法新举措,目前在全国尚属首创。远程法律咨询服务站“利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通过现场视频互动方式,为克山县发展乡民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从家长里短到创业致富,以个案”点对点答疑解惑为切入点,延伸相关“线到面”的法律制度和法理知识解案说法,力求藉此解决现实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创建法治文化。“远程法律咨询服务站成立以来,解答了遗产继承、合同纠纷、订单签订、人身损害赔偿等一系列法律问题,效果良好”。各县市也应结合各贫困村实际情况,指导和加强贫困乡村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用法治的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4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精准”扶贫的精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开发,要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扶贫、脱贫工作的实效一方面是有上级部门的资金、政策等支持,另一方面加强班子建设,更要发挥村级两委的带头作用。要想建成一个好支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村干部队伍建设要“精准”。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他们“建档立卡”。各乡镇要对切实了解两委干部的基本情况,填写好《××村两委干部基本情况登记表》,了解每个村干部专业特长、年龄情况、学历情况等,为下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精准脱贫能力奠定好基础。

第二,对党员情况掌握要要“精准”。了解贫困村党支部党员的基本情况,由党员本人《××村党员基本情况登记表》,村党建员登记造册,对在家党员、流动党员分类存放。在了解全部党员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要逐步开展提高支部成员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下一步扶贫、脱贫工作培养好“精准”扶贫的精干力量,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三,村党支部各项制度建设要“精准”。修订和完善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对无故不参加“三会一课”活动党员要提醒谈话,增强党员规矩意识和党性观念。采用农村广播等老办法,支部书记到老党员家亲自授课等新办法,引导老党员积极参加“三会一课”活动

第四,村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方式和内容要“精准”。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和内容,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研究干事创业、创新发展、脱贫致富,把“走出去”和“请进来”有机结合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委员要亲自讲党课,把“走出去”学习的脱贫经验和致富知识要带回来,让全体党员共享和提高。同时,要把党建工作开展好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人、专家学者“请进来”,为村党支部全体党员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发展视野,增强脱贫致富的眼光与能力。运用“互联网+党建”模式,把在家党员与不在家党员聚集在一起,共同开展支部活动,增强党员的组织意识和身份意识。组建“××村党员微信群”,及时发布党建、扶贫、农业生产、就业信息等与农村发展的消息,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想法时刻放在心里。不断提高党建的网络化水平,确保网络在哪里,党建就在哪里;村党员在哪里,村党支部就在哪里。时刻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必然会增强村“两委”干部的岗位意识和规则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所在。农村扶贫、脱贫工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村“两委”党员干部应当是“精准”扶贫的精干力量,要一马当先,“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这样才真正能把扶贫、脱贫工作做好。

[1] 王宪魁.真抓实干精准发力 奋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J].求是,2017,(06):19.

[2] 院乡互联普法再添新举措[N].法制日报,2015-12-14.

Taking the ideology of “targeted” as the guidance and carrying out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XU Cheng-kun

(Heilongjiang Politics and Law Management Institute, Harbin 15000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on poverty alleviation,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are carrying out the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planning to carry out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rural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work should be guarantee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poor villagers and identify the file card of low income family; combined with the cause of poor poverty and establish effective measur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o improv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of villagers and consolidate the law prot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cadre team and build a capable tea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Rural areas; Poverty alleviation

2017-02-24

许成坤(1979-),男,哲学硕士,副教授。

F323

B

1674-8646(2017)09-0162-04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精准扶贫二首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