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讲课及演讲的数据统计
2017-03-08李宗刚
李宗刚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鲁迅讲课及演讲的数据统计
李宗刚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随着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鲁迅不仅直接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学家,而且还到一些大学兼课,或讲课,或演讲,这使得鲁迅在其国家公职人员、文学家身份之外,还成为一些学校的兼职教师。那么,在五四文学运动之后,鲁迅在学校的讲课及演讲到底有多少次?我们根据鲁迅在日记中的记载,对其在学校讲课或演讲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统计。鲁迅于1920年末开始应聘到学校讲课,本年度共讲课1次;1924年,其上课次数最多,共计103次;1932年,演讲4次;此后,鲁迅在日记中就再也没有讲课或演讲的记载。当然,考虑到鲁迅在日记记载中的遗漏,他实际的讲课和演讲次数只会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高。这样的统计,对我们了解鲁迅的文学教育,自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鲁迅;演讲;授课;民国教育
鲁迅的教师身份,并没有像他的文学家身份那样备受关注。他在浙江期间作为专职教师,自然以讲课为主。自从到教育部任职之后,鲁迅的主要社会角色已经转化为国家公职人员,其教师身份揖让于公职身份。随着五四文学运动的兴起,鲁迅不仅直接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文学家,而且还到一些大学兼职,或讲课,或演讲。这使得鲁迅在国家公职人员、文学家之外,还成为一些学校的兼职教师。那么,鲁迅在五四文学运动以后,在学校讲课以及演讲到底有多少次?我们并不是非常清楚。值得欣慰的是,鲁迅在日记中较为详尽地记载了其在学校讲课和演讲的情况。这为我们了解鲁迅的具体讲课和演讲情况提供了资料。下面,本文便根据鲁迅日记的相关记载,对鲁迅的讲课和演讲情况试作系统梳理。
一、鲁迅讲课及演讲的基本情况
鲁迅在日记中记载的讲课及演讲肯定是存在的,但是,鲁迅是否在日记中均记载了他的每次讲课和演讲,我们不得而知。考虑到鲁迅在日记记载中的遗漏,他实际的讲课和演讲次数只会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高。在1927年,鲁迅应聘到中山大学,但在日记中鲁迅仅记载了9次讲课或演讲。尽管鲁迅在日记中记载的讲课及演讲次数不一定全面,但其日记还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在大学兼课的某些情形。因此,通过对鲁迅日记有关讲课和演讲次数的统计,我们还是可以确切地统计出其从1920年到1932年的讲课及演讲次数。这样的统计,对我们了解鲁迅的文学教育,自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如何称谓讲课?鲁迅在日记中使用最多的“术语”是“讲”。据《辞海》释义,“讲”本身就有“讲说;讲解”的意思。但是,随着汉语的进化,单音词逐渐被双音词取代,在学校这一特定场景下的“讲”也逐渐地为“讲课”所取代。鲁迅日记对讲课的表述说明了,在白话文运动之后,现代意义上的讲课还没有成为一个完全固定的“词语”存活于文人的口语中,“讲”本身便具有了讲课的指代功能。这恰是“白话”取代“文言”之后,“文言”还依然存活于人们话语中的表现。这种情形,恰好表现出白话在取代文言过程中的某些“蛛丝马迹”:白话取代文言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理性自觉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感性自发的过程。即便是像鲁迅这样大力倡导白话的“先锋”作家,在日常的日记中,也难免还有“文”“白”夹杂的情形,这表明了他在某种程度上还沉潜在新旧的“夹缝中”。当然,鲁迅对讲课的指称主要是“讲”字,并不意味着他就拒绝了其他词语。据统计,鲁迅在1921年9月14日的日记中,还有过这样的记载:“午后往高师校授课。”[1]370显然,“授课”这一词语较之“讲”字,更具有书面化的特点。这说明,鲁迅在早期对讲课的指代,不仅有“讲”这一特定的指代,而且还有更书面化的“授课”这一指代。只不过鲁迅在日后的日记中,并没有再使用更书面化的“授课”这一指代而已。这种情形,一方面与日记带有私人化的特点有关,毕竟,日记本身并不像文章那样需要特别规范;另一方面,则与沉淀于鲁迅思想深处的文言表达方式有关。从这样的意义上说,鲁迅的自我解剖并非没有一点根据:“就是在思想上,也何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2]285如果说鲁迅在此着重解剖了自己的思想,其实,在思想之外,他所使用的语言又何尝不是“中了些”古文的“毒”。
尽管属于兼课教师,但鲁迅在前后兼课的日子里,并没有出现多少缺课的情形。根据鲁迅日记所载,他只有一次缺课记录,其根据就是鲁迅在日记中把一以贯之的“讲”课改成了“补课”。在1921年9月9日,鲁迅有过这样的记载:“午后往大学补课。”[1]369根据人们惯常的理解,所谓“补课”是因为“缺课”的缘故,否则的话,何谈“补课”?至于鲁迅因为什么原因缺课?他在日记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我们无从考查。但从这仅有一次的“补课”情形可以推断,鲁迅尽管是兼课,但他对讲课还是非常认真的。如果不是由于特殊的原因,鲁迅是绝对不会爽约的。
在日记中,鲁迅用“讲”来指代讲课。那么,在鲁迅讲课之外,他还经常应邀到学校演讲。鲁迅对演讲的称呼,就不同于讲课的称呼,他一般用“讲演”“演讲”“演说”等双音词来称呼。严格说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演讲并不存在。一般说来,演讲需要有一个开放而自由的公共领域。在封建社会中,结社是不允许的,开放而自由的公共领域自然也就不复存在。随着晚清新式教育的兴起,特别是出国留学的兴起,在外国演讲的影响下,旨在鼓舞人心的演讲开始风行一时。因此,这种新型的“说话形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演讲”这一术语也就成为指代这一“说话形式”的特定名词。一般说来,演讲之所以用“演”和“讲”两个单音词组合而来,并不仅仅源于双音词的出现,而是源于演讲本身便兼有“演”和“讲”的双重特点。“演”本身便带有表演的意思,这就说明,演讲是且“演”且“讲”的“说话形式”。对此,我们不妨看看清末民初的一些演讲。1911年4月21日,2000人参加的留日学生会议上,“广东苏女史约五十岁登台(大拍掌,呼万岁),言曰:予因今日诸君开亡国会,存无限悲痛,特来履会(大拍掌)。诸君为什么开此大会?想来必因见那朝鲜、安南之人受亡国之惨祸,不忍为亡国奴,而始开此大会(大拍掌)。诸君呀,予年已五十了,是不能救国了,诸君皆青年,请速回去救国吧!诸君若实行救国,中国或有一缕之望,若不然,恐中国永远沉于大海了,吾实不忍见亡国之惨呀。言罢以头碰柱,大哭不已。一时会场中人,莫不齐声痛哭。(少顷)女史复言曰:望诸君学葡萄牙人,整起精神,把那一般卖国奴杀尽(此时场中,如同大丧一班)。”[3]287在苏女史演讲之前还未切入正题,便“大拍掌,呼万岁”,这便以情态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形式,给接受主体以情感的冲击,且其“无限悲痛”也能以实在的面部表情和行动展示(如“言罢以头碰柱,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传达给接受主体。正是由演讲的这些因素的介入,才会使“会场中人,莫不齐声痛哭”,进而达到了“如同大丧一班”的感人效果。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演讲更是人们宣传自我所皈依的思想的有效形式。蔡元培曾经鼓励学生练演讲、说国语:“今后学人,领导社会、开发群众,须长于言语。因设小组会习为演说、辩论,……又以方言非一般人通晓,令习国语。”[4]53正是在此社会大潮的裹挟下,演讲风行一时。在五四运动期间,为了把学生运动坚持到底,北京大学于1919年5月18日召开了郭钦光追悼会,“赴会者都五千人”。郭钦光于1917年进入北京大学,五四那天,因患有肺病,同学们都劝他不要去参加示威游行,但他执意不肯。在游行中,他亲眼看见反动政府逮捕镇压学生,因为忧国伤感,常呕血不止,延至7天便赉志而殁,年仅24岁。许多人发表演讲,北京大学学生代表许德珩便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今日追悼郭君,实无异追悼我们自己。因郭君未了之事业,全凭我们继行其志,做到他现在的地位,方肯罢休。”许德珩演说结束后,又有几个人登台演说,“后有某女登台演说。演说之际,放声大哭,全场皆为泣下”[5]255-256。由此看来,这种带有“行为艺术”性质的演讲,自然比那种四平八稳的“讲课”更容易引发听众的激愤之情。
如果说鲁迅在五四文学运动期间,主要是用文章来战斗的话,那么,当鲁迅身负盛名之后,他则逐渐地成为学生仰慕已久的“文化英雄”,鲁迅便不再满足于课堂的讲课,而是参与到一些集会或大型的活动中,通过演讲,直接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呈现给听众。根据鲁迅日记所载,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女子师校文艺会讲演,半小时毕”[1]409,这是鲁迅在日记中最早出现的“讲演”一词。1932年11月28日,鲁迅“午前往中国大学讲演二十分钟。”[6]803这是鲁迅在日记中最晚出现的“讲演”一词。在这9年的时间里,鲁迅在日记中出现“讲演”一词共计20次。
“演讲”一词作为正处在发展定型过程中的词语,到底应该是用“讲演”来指代,还是用“演讲”来指代呢?起初并没有明确的约定俗成的成规。因为鲁迅最早使用的是“讲演”一词,且这一词使用的次数也最多,所以,我们在本文中先介绍了鲁迅的“讲演”。但是,鲁迅使用“讲演”一词,并不意味着他就拒绝了“演讲”一词。在鲁迅那里,“讲演”“演讲”“演说”是并行不悖的。早在1926年10月14日,鲁迅首次使用了“演讲”一词,他在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上午往周会演讲三十分时。”[1]526在1932年11月22日,鲁迅在日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静农来,坐少顷,同往北京大学第二院演讲四十分钟,次往辅仁大学演讲四十分钟。”[6]803据统计,鲁迅在日记中前后共计有10次使用了“讲演”一词。至于“演说”一词,鲁迅使用得比较少。据统计,鲁迅在日记中使用“演说”一词是在1926年8月22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上午往女师大毁校周年纪念并演说。”[1]521在这次日记之后,鲁迅再也没有在日记中使用“演说”一词。这说明,在鲁迅的意识世界中,演说仅仅是偶然用之的词,并不是一个常用词。
根据我从鲁迅日记中的统计,鲁迅于1920年12月24日开始应聘到学校讲课,本年度他共上课1次;1924年,上课次数最多,共计103次;1932年,演讲4次。此后,鲁迅在日记中就再也没有讲课或演讲的记载。鲁迅日记中所记载讲课或演讲统计情况如表(下页)。
二、鲁迅在日记中关于讲课或演讲的详情
在日记中,鲁迅到底在什么时间、到哪些学校讲课或演讲?根据鲁迅日记,我们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把鲁迅讲课的具体时间所对应的“星期”换算出来。现把鲁在日记中所记载的讲课或演讲梳理如下:
年份讲课或演讲次数累积讲课或演讲次数备注1920 1 1只在日记中记载“往大学讲”1921 39 40高师(高等师范)、北京大学等1922 2 42高师1923 60 102高师、世界语校、女子师范等1924 103 205高师、世界语校、女子师范、北京大学等1925 82 287女师、北京大学、黎明中学、大中公学等1926 39 326北大、女师大、中大、厦门大学等1927 9 335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劳动大学、复旦大学等1928 1 336大陆大学1929 3 337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院1930 1 340艺术大学1931 0 340无1932 4 344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
1920年
12月24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1]349
1921年
1月12日(周三)“昙。午后往高师校讲。”[1]353
1月14日(周五)“晴。午后往大学讲。”
1月19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讲。”
1月21日(周五)“晴。午后往北京大学讲。”
1月26日(周三)“午后往高等师范校讲。”
1月28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2月4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复在新潮社小坐。寄隐庐信并泉四元四角购书。下午在学界急振会。晚收大学九月,十月薪水共泉卅六。”
2月16日(周三)“午后往高等师范校讲。”
2月18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2月23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讲。”
3月2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讲。”
3月4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3月9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讲。
3月11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9月9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补课”
9月14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授课。”
9月21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9月23日(周五)“赴大学讲。”
9月30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10月7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10月19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收九月薪水十八元。”
10月25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0月26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讲。”
11月1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1月2日(周三)“午后往高师校讲。”
11月8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1月9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1月22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1月23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1月29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1月30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2月6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2月7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2月13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2月14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2月20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2月21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2月27日(周二)“午后往大学讲。”
12月28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
1922年
2月1日(周三)午后往高师讲,并游厂甸。①
11月17日(周五)上午往高师讲。①
1923年
1月9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1月12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1月16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1月19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1月23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1月26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1月30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2月27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3月2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3月6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3月9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3月13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3月16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3月20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3月23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3月30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4月3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4月17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4月24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4月27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5月8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5月11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
5月15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5月18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5月22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并还《太平广记》。”
5月25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5月29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6月5日(周二)“上午往大学讲。”
6月8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
10月1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0月8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0月13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10月15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0月19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午后大风。往大学讲。收大学四月下半及五月全月薪水共二十七元。”
10月20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10月22日(周一)“午后风。往世界语校讲。”
10月26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午后往大学讲。”
10月27日(周六)“往女子师校讲。”
10月29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1月2日(周五)“上午往师范校讲。”
11月5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1月9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
11月10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11月12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学校讲。”
11月16日(周五)“晨往高师校讲。午后往大学校讲。”
11月17日(周六)“上午往女子师范校讲。”
11月23日(周五)“午后往大学讲。”
11月29日(周四)“午后往大学讲。”
12月3日(周一)“午后访李慎斋。往世界语校讲。”
12月7日(周五)“晨往师校讲,收四月份薪水三成五,又五月分者二成,共泉十元。午后往大学讲。”
12月8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12月10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学校讲。”
12月14日(周五)“晨往高师校讲。午后往大学讲。”
12月15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12月21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并收五月份薪水五元。午后往北京大学校讲并收六月分薪金十八元。”
12月22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12月24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学校讲。”
12月26日(周三)“往女子师校文艺会讲演,半小时毕,送《文艺会刊》四本。”
12月28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午后往大学讲。”
12月29日(周六)“上午往女子师校讲。”
1924年
1月4日(周五)“上午往高师讲,收薪水九元,五月分讫。午后往大学讲。”
1月5日(周六)“上午往女子师校讲。”
1月7日(周一)“往世界语校讲。”
1月11日(周五)“上午往高等师范学校讲。”
1月17日(周四)“下午往师大附中校校友会讲演。”
1月18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1月19日(周六)“上午往女师校讲。”
1月25日(周五)“午后往北大讲。”
1月26日(周六)“上午往女师校讲。”
2月4日(周一)“午世界语校送来去年十二月分薪水泉十五元。午后往大学取去年七月分薪水十八元,又八月分者八元。下午同裘子元游小市。收去年四月分奉泉百八十。”
2月12日(周二)“下午女子师校送来九月、十月分薪水共二十七元。”
2月22日(周五)“上午往高校讲并收六月分薪水泉十八元。午后往大学讲。”
2月23日(周六)“上午往女师校讲。”
2月29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3月1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3月7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午后往北大讲。……夜世界语校送来一月上半及二月下半之薪水泉共十五元。读春台所作《大西洋之滨》讫。”
3月9日(周日)“晨往女师校讲。”
3月10日(周一)“往世界语校讲。”
3月14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午后往北京大学讲。”
3月15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
3月17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3月21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4月4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并支薪水十八元。午后往大学讲。”
4月7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而无课。”
4月8日(周二)“往北大取薪水十元。”
4月11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4月12日(周六)“晨往女子师校讲。午后往北大取九月分薪水泉十二。”
4月14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4月18日(周五)“上午往高师校讲并支薪水泉廿六。午后往北大讲。”
4月19日(周六)“晨往女师校讲。”
4月21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4月25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4月26日(周六)“晨往女师校讲。”
4月28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5月2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5月5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5月9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5月10日(周六)“晨往女师校讲。”
5月15日(周四)“往集成学校讲。”
5月16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取薪水泉二十三元,为九月分之六成三。午后往北大讲并取薪水泉十一元,为九月份之余及十月份之少许。”
5月17日(周六)“晨往女师校讲。”
5月19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5月22日(周四)“午后往集成学校讲”
5月23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5月24日(周六)“晨往女师校讲。”
5月30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取去年九月分薪水泉七元。午后往北师大讲。”
5月31日(周六)“晨往女子师范校讲。”
6月2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6月5日(周四)“午后往集成校讲。”
6月7日(周六)“上午往女子师校讲。”
6月9日(周一)“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6月12日(周四)“午后至集成校讲。”
6月13日(周五)“上午往师范大学考。收师大九月分俸泉陆元,十月分者十九元。”
6月14日(周六)“上午往女子师校讲。”
6月20日(周五)“又付女师校五十本亦托携去。”
6月21日(周六)“上午往女师校讲。”
6月26日(周四)“午后往国际语言学校讲。”
7月21日(周一)“上午讲演一小时。晚讲演一小时。”
7月22日(周二)“午前及晚各讲演一小时。”
7月23日(周三)“讲演二小时。”
7月24日(周四)“午前讲演一小时。”
7月25日(周五)“上午讲演一小时。”
7月26日(周六)“午前讲演一小时。”
7月28日(周一)“上午讲演一小时。”
7月29日(周二)“午前讲演一小时。”
8月12日(周二)“女子师范学校所寄去年十一月分薪水十三元五角,又聘书一纸。”
8月16日(周六)“往师范大学取去年十月及十一月薪水泉各十七元。”
9月12日(周五)“往北京大学取去年十月薪水余款十三元,又十一月及十二月全分各十八元。”
10月3日(周五)“往女师校讲并收去年十二月分薪水十三元五角。”
10月11日(周六)“午后往北大取一月分薪水十八元。”
10月13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10月14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专校讲。”
10月17日(周五)“上午得春台信并画信片二枚,九月廿一日里昂发。往师范大学讲并收薪水泉十一元。午后往北京大学讲。”
10月21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0月24日(周五)“上午往师范大学讲。午后往北京大学讲。”
10月27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10月31日(周五)“往师范大学讲。午后往北京大学讲。”
11月7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11月10日(周一)“午后往女子师校讲。往小市买小说杂书四种十本。收世界语校十月分薪水泉十五元。”
11月11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1月12日(周三)“午后女师校送来一月分薪水六元。”
11月14日(周五)“午后往北大讲。”
11月17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并收薪水泉二元。”
11月18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1月20日(周四)“晚女师校送来薪水泉五元五角。一月分讫。”
11月21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收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薪水泉各八元。午后往北大讲并收二月分薪水泉十五元。晚得语丝社信。”
11月24日(周一)“往女师校讲。”
11月25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1月28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12月1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12月2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2月5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午后往北大讲。”
12月8日(周一)“往女师校讲。”
12月9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
12月12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午后往北大讲。”
12月13日(周六)“下午往北大取二月分薪水三元,又三月分者五元。”
12月15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12月16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2月19日(周五)“上午往师校讲。午后往北大讲。下午收去年七月奉泉四十三元。”
12月23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2月26日(周五)“上午往师范大学讲并收一月分薪水泉二十五。午后往北大讲。”
12月29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夜子佩来。世界语校送来九月、十一月薪水泉各十元。”
12元30日(周二)“午后往世界语校讲。”
1925年
1月5日(周一)“午后将女师校讲并收去年二月分薪水泉五元。育部千年七月分奉泉八十六元。”
1月9日(周五)“上午往师范大学讲。午后往北京大学讲。”
1月12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并收去年三月分薪水泉六。”
1月14日(周三)“下午往北大取薪水,计三月分者十三元,而四月分者四元也。”
2月3日(周二)“上午往师大取去年一月分余薪三元,二月全份三十六元,又三月分者十五元。”
2月9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2月13日(周五)“上午往北大取薪水四月全分,五月分六元。”
2月16日(周一)“午后往女子师校讲并收薪水泉去年三月分者八元五角,四月分者十三元五角,五月分者五元。”
2月18日(周三)“午后收北京大学”
2月20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取去年三月分薪水泉十一。往北大讲。”
2月23日(周一)“午后往女子师校讲。”
2月27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3月2日(周一)“下午往女师讲。”
3月6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3月9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3月13日(周五)“午后往北大讲。”
3月20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收薪水三月分十元,四月分八元。午后往北大讲。”
3月23日(周一)“往女师校讲。”
3月25日(周三)“往北大取前年五月分薪水八元,六月分五元。”
3月27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3月30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并收去年五月分薪水八元五角。”
4月3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4月10日(周五)“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
4月13日(周一)“午后往女子师校讲。”
4月17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并收薪水十三元。去年六月分讫。”
4月20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并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4月24日(周五)“午后往北大讲。”
5月4日(周一)“往女师大讲。”
5月8日(周五)“上午往师大并取去年薪水四月分者二十八元,五月分者三元。午后往北大讲。”
5月12日(周二)“下午往女师校开会。”
5月15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午后往北大讲而停课。”
5月18日(周一)“往女师校讲并收去年六月分薪水泉十一元。”
5月21日(周四)“下午往女师校学生会。”
5月22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交试卷。午后往北师大讲。”
5月25日(周一)“午后往女师校讲。”
5月29日(周五)“上午往师大讲并收去年五月份薪水泉五。”
6月1日(周一)“午后往女师大讲并收薪水二元五角,去年六月分讫。”
7月14日(周二)“午往女师校取去年九至十二月薪水泉五十四元。”
7月15日(周三)“午后往北师大取去年五、六月薪水六十二元,又九月分四十元,付沪案捐四元五角又八元。”
8月10日(周一)“上午往北京大学取去年七至九月分薪水泉共五十四。午后往女师大维持会。”
9月9日(周三)“上午往北大取去年十月分薪水泉十。”
9月10日(周四)“午后往黎明中学讲。”
9月18日(周五)“上午往大中公学讲。”
9月19日(周六)“午后往外国语校。”
10月4日(周日)“上午收大中公学薪水泉八角。”
10月6日(周二)“上午往师范大学收去年薪水九月分五元,十月分四十五元,十一月分四十二元。”
10月8日(周四)“午后往黎明中学讲。”
10月9日(周五)“上午往大中公学讲。午后往女师大讲。”
10月13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10月15日(周四)“午后往黎明讲。”
10月21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0月23日(周五)“上午往中大讲。午后往女师校讲。”
10月28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并收九月分薪水泉五。”
10月29日(周四)“午后往黎明讲。”
10月30日(周五)“往中大讲。”
11月1日(周日)“下午收大中校薪水三元二角。”
11月4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1月5日(周四)“午后往黎明讲。”
11月6日(周五)“往女师大讲。”
11月9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午后访徐旭生。”
11月10日(周二)“午后往女师大讲。”
11月12日(周四)“午后往黎明讲。”
11月13日(周五)“上午往大中讲。”
11月16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11月18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并取十月分薪水泉十。”
11月20日(周五)“上午往大中讲。”
11月23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11月24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11月25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1月26日(周四)“午后往黎明讲。”
11月27日(周五)“上午往大中讲。往女师大讲。”
11月30日(周一)“上午往北师大讲”
12月2日(周三)“午后赴北师大取十二月份薪水十四。”
12月3日(周四)“往北师大取去年十一,十二月份薪水三十一元。”
12月7日(周一)“上午往北师大讲。”
12月9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2月11日(周五)“午后往女师大讲。”
12月16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2月21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12月23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2月28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12月30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并收上月薪水泉十。”
1926年
1月4日(周一)“往北大讲。”
1月5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1月8日(周五)“上午往女师大讲。”
1月12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往师大取薪水,计前年十二月分十八元,去年一月分十一元。”
1月15日(周五)“往女师大讲。”
1月19日(周二)“往女师大讲。”
1月20日(周三)“往中大讲。”
1月22日(周五)“上午往女师大讲。”
1月25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1月26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1月27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1月28日(周四)“下午收北大薪水二十一元,计前年十二月分十三元,去年一月分八元,矛尘代领。”
1月29日(周五)“上午寄张凤举稿。往女师大讲并收本月薪水四十元五角。午往西吉庆饭。1926年下午往师大取去年一及二月分薪水卅二元。”
3月3日(周三)“往中大讲并收去年十二月份薪水泉十。”
3月8日(周一)“收女师大二月分薪水泉二十元二角五分。”
3月16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3月17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3月23日(周二)“上午紫佩来。收师大薪水五十三元。”
3月30日(周二)“下午收女师大薪水二十元二角五分。”
3月31日(周三)“上午往中国大学讲并收二月分薪水泉五。”
4月6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4月12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4月13日(周二)“上午往女师大讲。”
4月26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5月3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5月10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5月12日(周三)“上午往中大讲。”
5月15日(周六)“下午收女师大薪水泉六。”
5月17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下午往北大取薪水计二月分八元,三月分者二元。”
5月19日(周三)“下午往师大取三月分薪水二十四元。”
5月21日(周五)“上午往女师大讲。”
5月24日(周一)“上午往北大讲。”
5月28日(周五)“上午往女师大讲。”
6月4日(周五)“上午往女师大讲。”
7月24日(周六)“收女师大薪水十二元三角二分,三、四月分。”
8月2日(周一)“上午往师大取四月分薪水泉五。”
8月22日(周日)“上午往女师大毁校周年纪念并演说。”
10月14日(周四)“上午往周会演讲三十分时。”
1927年
7月23日(周六)“上午蒋径三、陈次二来邀至学术讲演会讲二小时,广平翻译。”
7月26日(周二)“上午往学术讲演会讲二小时,广平翻译。”
10月25日(周二)“下午李式相来,同至劳动大学演讲约一小时。”
10月28日(周五)“下午往立达学园演讲。”
10月31日(周一)“夜陈望道君来,约往复旦大学讲演。”
11月2日(周三)“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
11月16日(周三)“下午往光华大学讲。”
11月17日(周四)“下午往大夏大学演讲一小时。”
12月21日(周三)“午后衣萍来邀至暨南大学演讲。”[1]5771928年
11月10日(周六)“上午往大陆大学讲演。”[6]6161929年
5月22日(周三)“晚往燕京大学讲演。”
5月29日(周三)“七时往北京大学第二院演讲一小时。”
6月2日(周日)“上午往第二师范院演讲一小时。晚往第一师范院演讲一小时。”
1930年
2月21日(周五)“午后寄诗荃信并汇泉一百马克。往艺术大学讲演半小时。”1932年
11月22日(周二)“静农来,坐少顷,同往北京大学第二院演讲四十分钟,次往辅仁大学演讲四十分钟。”
11月24日(周四)“下午范仲澐来,即同往女子文理学院讲演月四十分钟。同出至其寓晚饭,同席共八人。”
11月27日(周日)“午后往师范大学讲演。”
1932年11月28日(周一)“午前往中国大学讲演二十分钟。”
三、结语
鲁迅到底在哪些时间、哪些学校讲课或演讲,在我们既有的思想认知中,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实,我们要深化鲁迅研究,就得从具体的材料或数据出发,然后再对这些材料或数据出发进行深入发掘。实际上,鲁迅在哪些时间、哪些学校讲课或演讲,看似是一个并不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深入发掘,就会发现,鲁迅在北京时期供职于教育部时的讲课或演讲,本身便获得了民国教育体制的兼容,自然也满足了北京诸多学校课程设置的需要,还显现出了鲁迅较为雄厚的文学史建构能力,更表现出了鲁迅的文学家影像的建构历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鲁迅正是在讲课或演讲中拓展了自我的人生格局,并由此获得了学生的推崇,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其人生的情爱轨迹,而且还深刻影响到了文学的代际传承。因此,我们从资料统计入手,深入阐释讲课或演讲之于鲁迅的意义,依然是鲁迅研究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②
注释:
①根据许寿裳手抄本补充的鲁迅日记内容。
②关于鲁迅演讲和讲课的问题,详见拙作《民国教育体制下的鲁迅讲演及新文学传承》(《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4期)和《民国教育体制下的鲁迅兼课及新文学传承》(未刊稿)。
[1]鲁迅.鲁迅日记(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2]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沈殿成.中国人留学日本百年史(1896-1996)(上)[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4]蔡建国.蔡元培先生纪念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五四爱国运动(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6]鲁迅.鲁迅日记(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Data Statistics for Lu Xun’s Lectures and Speeches
LI Zong-ga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
With the rise of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Lu Xun,as a writer earned gradually concern,not only directly engaged in literary creation,but also devoted to university lectures and public speeches,which makes Lu Xun become a teacher besides a public servant and writer.This article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number for Lu Xun’s classes and speeches according to Lu Xun’s diary.In 1920,only once was recorded;in 1924,there were 103 times;in 1932,there were 4 times.There was no record after the year 1932.Taking into account of special condition,the actual number should be higher than what had been recorded in diary.Such statistics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u Xun’s literary education.
Lu Xun;speeches;lectures;educ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210
A
1009-6051(2017)01-0055-18
10.13950/j.cnki.jlu.2017.01.007
责任编辑:徐元绍
2017-01-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10BZW104)的阶段性成果
李宗刚(1963-),男,山东滨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