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题读写”构建语文学习的平台

2017-03-07段承校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平台

【摘 要】构建语文学习的共同体,搭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平台,是改善语文课堂教学低效运行的有效途径。“专题读写”正是构建语文学习平台的有益尝试,值得倡导。

【关键词】“专题读写”;语文学习;平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3-0018-01

【作者简介】段承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博士。

这些年来,语文教育的问题不断地被人提起,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甚或是无效的运行时常招致一些专家们的批评。细想起来,有时候还真不能将板子只打在一线教师的身上。理论界的概念翻新、不切实际的教育口号、行政管理部门的强力推进,有时候往往使我们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就语文学习而言,如果我们回到常识,回归原点,无非就是识字、读书、作文三件事。至于在达成这三件事的过程中,作为学习者所获得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滋养,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需我们非得作出精准量化的测评。但是,作为学校的语文教育,尤其是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语文教育,构建语文学习的共同体,搭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则是我们语文教师大有可为的所在。

苏州工业园区语文教研员徐飞老师及其团队在中学语文专题读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就“专题读写”的语文学习而言,在我参与编写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体现,也给语文教师将教材校本化留有很大的空间。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我们发现,单篇文章的课堂教学还是我们课堂的主要形式。或是囿于担心高考的选拔考试,或者是限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一般来说,他们很难放开手脚展开“专题读写”式的语文学习的。徐飞老师在《专题读写的选题与教学策略》一文中说:“选题可以基于教材、整本书、人物或主题来确定。”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有些语文教师只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简单的拓展延伸,没有进一步的追踪和引导,学生往往浅尝辄止,到此一游而已。实际上,我们平时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一个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就某个作家,某本书,某个问题做持久长期的阅读思考并形之于笔端,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读写训练平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最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同时,正如主持人徐飞老师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平台的搭建还可以“倒逼”任课老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机制。因此,“专题读写”式的语文学习真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有时候我想,语文学习本来就是师生共同贴着文本含英咀华的朴素的读书过程,是有所感、有所表达的精神活动,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就成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脱口秀呢?现在看来,恐怕是我们平时的课堂操作有问题。我们过于集中在某一篇文章的深耕细作,反而让学生有畏惧心理。与其这样,还不如以“专题读写”的形式,为学生构建一个“阅读场”和“写作网”。这正是特级教师张春華老师在《以专题阅读贯通读写》一文中所倡导的。

朱红梅老师的《“物候文化”专题读写的价值思考》和彭俊老师的《笔下心中,让学生情感“在场”——“走近孔子”读写专题述要》,是初中和高中语文“专题读写”的典型案例展示,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具有可操作性和复制性。

“专题读写”这一语文学习的形式,值得实践和推广。我认为重点应该在“读”和“写”。读深读透某个专题的文本,获得写作的资源和表达的借鉴,进而创作出这一专题的自己的言语作品。一个学期有那么一两次的专题读写活动,几年下来,那种读书人的气质不就潜滋暗长了么?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平台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指媒广播制胜方略浅析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搭建医院工会全方位服务职工平台的思考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