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心中,让学生情感“在场”
2017-03-07彭俊
【摘 要】专题读写可以打破“读”“写”之间的藩篱,“读”“写”交互驱动形成合力。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在思中写,阅读、写作、思维能力获得提升。以“走近孔子”专题读写教学为例,边实践边思考,努力探索专题读写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专题读写;孔子;课题研究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3-0015-03
【作者简介】彭俊,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
一、研究缘起
“请在1小时内,完成一篇关于孔子的考场作文,题目自拟,角度任选”。在详细教授完《史记·孔子世家》之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然而学生交上来的文章却不尽如人意。总的来看,学生类型化写作的倾向十分突出,主要集中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概述孔子生平类。学生多从孔子的长相、身世、贡献入手谈孔子。文章平泛粗浅,且绝大部分史实失真。第二类,评论孔子思想类。学生多从孔子的道德、政治、教育名言中選取若干条组成一篇文章,材料衔接毫无逻辑关联,文章松散、零碎,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问题呢?通过自我的反思以及与学生的沟通,笔者找到了以下三点原因。其一,学生阅读零散化、碎片化的习惯使然。时下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并非来自于典籍阅读,而是来自于对课堂、书本的零散记忆,来源于网络百科、影视剧的零碎片段。连贯性、严谨式阅读的缺场使学生无法对孔子产生系统的认知。学生对孔子一知半解,在写作时自然无法缀连成章,严缜写作。其二,教师教学的导向造就。在讲授孔子时,多数教师会更加关注孔子的理论知识。这样就导致在授课时往往就“仁”而谈“仁”,就“德”而谈“德”,将孔子理论从孔子本人身上剥离开来。于是孔子生命旅途中“活”的智慧,就变成学生脑中、笔下“死”的知识。其三,孔子“入道见志”的写作特点酿成。孔子之书或主言志,或攻“立体”,或议论政事,或辨明道理。无论立体、议政,还是论道、抒怀,其呈现在外的多是抽象的理论,因而很难传达出人物本身的温度。学生自然无法产生亲近感,文章自然言之无物、无骨、无血肉、无灵魂。
因此,有必要开展孔子读写专题,打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藩篱,让学生在系统阅读、了解完整的真实的孔子之后亲近孔子。在亲近孔子中体验感悟,积淀养气,提高写作素养。基于此,笔者开展了“‘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专题读写”活动,并分成四个阶段推进。
二、专题读写四阶段
1.如是我读,读其文见其人。
第一阶段,笔者首先分两步引导学生围绕孔子进行阅读。第一步,读其文。要求学生从四本书中任选一本阅读,含英咀华,做好摘抄。四本书分别为:《论语别裁》(南怀瑾,2016);《论语心得》(于丹,2006);《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2007);《论语今读》(李泽厚,2008)。第二步,见其人。要求学生从三本书中任选一本阅读,结合以前的摘抄,在原书上做好点评。三本书分别为:《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传》(钱穆,2012);《孔子如来》(鲍鹏山,2015)。
如果只阅读而无情景激发,学生必会兴趣缺乏。如果只泛读而无明确任务,学生必会迷失。所以笔者安排学生共同观看电影《孔子》,同时布置了随笔“我与孔子同行”。通过这一题目的设置,笔者希望学生打破孔子“可信者不可爱”的旧观点,既认识到孔子的可信、更能认识孔子的可爱。
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文章中散见一些新颖的表达,但是仍然不成体系,因此系统的专题阅读势在必行。
2.萃取精华,编写专题阅读材料。
基于第一阶段阅读写作的效果,我们编写了专题阅读材料,以期将零散的火光触发为燎原的火势。阅读材料分“孔子掠影”“以孔为友”“《论语》煮盐”“名家阅读”“裁剪孔子”“同侪‘孔见”六个部分。
“孔子掠影”包括孔子“尽善尽美”“安贫乐道”“乐以忘忧”等事件,侧重事件萃取;“以孔为友”主要辑录名家对孔子的点评;“《论语》煮盐”以学生的精彩点评为导向,释读《论语》选文;“名家阅读”展示名家读孔子的视角,拓展学生视野;“裁剪孔子”是从素材运用入手选取“挫折、幽默、源泉、诚信”等话题,启发学生以孔子为素材,巧妙切入作文;“同侪‘孔见”选取历年高考中涉及孔子的优秀作文,让学生看到同一阶段的同学如何读孔子。
通过专题阅读材料的引导,学生对孔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想开始编写自己的材料。基于此,我们展开了第三个阶段的活动,即课题主导型阅读活动。
3.探究阅读,对孔子进行课题式研究。
这一阶段,我们采取课题研究模式,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模式系统地去亲近孔子。
在学生的反复讨论下,最终我们确定了以下四个课题作为研究方向:孔子的情感探索;孔子的性格探究;孔子的人际交往梳理;孔子人生中的重要片段。笔者又确定了四个课题,把所教班级的38名学生分成5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书、学生活动情况登记表让学生填写。计划书包括:研究范围,成员及分工,研究进度安排,以及研究内容。登记表包括:时间,地点,参加对象,主讲人,核心论点,记录员。计划书的制定旨在让学生宏观掌控研究方向、研究进度,登记表则侧重记录小组成员每一次的“灵光乍现”。
在小组成员的头脑风暴之下,灵光频现,想法层出不穷。(1)选择孔子情感分析专题的小组形成了以下子课题:孔子之痛;孔子的愤怒;孔子的孤独;孔子的快乐。(2)探索孔子的性格的小组形成了以下课题:孔子的勇气;孔子的幽默;孔子的天真。(3)探究孔子的人际交往的小组比较多,形成的课题也比较多:孔子与阳货(敌人);子路之勇;箪食瓢饮的乐者颜回;“驽钝”的曾参;万能的子贡;孔子之师。(4)选择“探寻孔子人生中的重要片段”的学生,有的选择孔子生命的最后一刻,探索孔子的遗憾、愤怒;有的则选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探索孔子生命中最诗意的一刻;还有选取孔子周游列国的片段。
在子课题基本确定之后,笔者便安排学生广泛搜集材料,制作资料卡片。资料卡片包括:内容简介、情景提示以及原文摘录。资料卡片的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材料梳理的速度。在学生以各自主题为单位完成材料整理后,便开展第四阶段活动。
4.消化积淀,写孔与评孔。
这一阶段我们安排了三个层次,让学生逐步消化积淀孔子。
层次一:“随笔”勾勒,状其轮廓。
不限字数、文体,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真正受触动的地方。“无限制”正好打开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佳作频出:
学生A:在那样一个暴力剥削,弱者的哀嚎与统治者叱咤声混吟,满是束缚与挣扎的时代,孔子注定失败。但是不失败何以感人心长人志,要是说孔子政治道路上的坎坷是他一生的失败,我却认为就是这失败铸就了孔子,铸就了辉煌的儒家思想。
学生B:他不愿停止宣传自己的思想,想要教之,富之人们。于是,他总是在路上。他用脚踏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抒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在路上的孔子,望望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看看身后,追逐者渐渐寥落,但他仍然在向前,一意孤行,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不回头,不因政治危险,扰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听任他们受暴政煎熬。他不回头,朝着自己心的方向前行。是啊!他总是在路上。
在详细点评完学生的习作之后,又增加了难度,让学生进行第二层次的训练。
层次二:实战演练,见其本色。
以江苏省2005年高考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题,要求以孔子为素材,写作文。这一阶段学生的作文与初讲完《孔子世家》完成的作文不可同日而语。例如:
学生C的作文《何不风乎舞雩》,从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名言出发,写出了孔子的放达,写出了孔子的坚定。
学生D的作文《君子若水,变中取定》选取孔子困于陈蔡的事件,写出了孔子在人生的大变动面前岿然不动,淡然处之的风范。学生在文章中写道:“孔子选择要一次高尚的失败,而不是一种下流的成功,孔子的这种悲剧的殉道精神,足以体现其君子本色,足以体现其大气魄、大襟怀!”
层次三:班级论坛,展其风华。
我们举办了题为“心中的明灯”论坛,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自己心中的孔子。
孔子情感分析专题小组,展示了孔子作为一个常人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一个古道热肠、有真性情的孔子。
孔子的性格分析小组则首先从孔子愈挫愈勇的性格着手,向我们展示了孔子处于困境仓皇却不绝望,百思之后继续奋战的可贵精神。接着他们重点谈到了孔子的幽默,不仅展现出孔子于困境不忘幽之一默的气度,也展示了孔子对于学生的殷切期盼。
孔子的人际交往课题两个小组的发言各有侧重,第一个小组的发言重点讲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我们展示孔子的诗意生活,同时还补充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展示了孔子安贫乐道、不慕名利、追求精神的富足的性格特点。第二组的发言则侧重讲孔子的弟子,学生展示了孔子四大弟子的生平以及其各自的特点,事例翔实。
探寻孔子人生中的重要片段的小組,从孔子之游开始谈起,为我们展示了孔子周游时的遭遇,以及其意志的坚定。
学生图文并现、情理并茂,采用多种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
在这次孔子专题读写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以自己的心灵去撞击孔子的心灵,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去体悟孔子。他们在与孔子亲近的过程中,心灵日益丰富。于是,在他们的作文中,孔子的呈现不再是枯燥的说理,不再是干瘪的论道、议政,不再是知识的单纯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有情绪的、有温度的、作为一个人的、活生生的存在。在学生的笔下、心中,不仅孔子在场,他们自己也在场了。这一次专题读写活动为学生打上了精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