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珠菌血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017-03-07聂孝伟赵德军丁士芳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念珠菌血症念珠菌

聂孝伟,刘 冰,赵德军,丁士芳

(1.山大齐鲁医院沂南分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临沂 276300;2.山大齐鲁医院沂南分院耳鼻喉科,山东 临沂 276300;3.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聊城 252400;4.山大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济南 250000)

侵袭性念珠菌血症是医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ICU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开展,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大大增加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1]。由于念珠菌血症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若不能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死亡率极高[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04月~2009年12月及2014年2月~2016年06月齐鲁医院血培养念珠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包括是否留置导尿管、是否有侵入性导管、是否给予肠外营养、有创机械通气、腹腔引流管)、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念珠菌感染后是否发生休克。根据住院期间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在本研究中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期间内多次培养到相同菌株者均按1例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纳入念珠菌血症患者33例,其中近平滑念珠菌8例24.2%,白色念珠菌7例21.2%,光滑念珠菌8例24.2%,热带念珠菌7例21.2%,克柔念珠菌2例6.1%,无名念珠菌1例3.0%。男性22例,女性11例。存活组18例死亡组15例,死亡率为45.5%。(表1)

表1 念珠菌菌种分布

2.2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住院期间,存活组与死亡组两组在性别、基础疾病、有创操作、激素的使用、是否输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温、白细胞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血清白蛋白<35g/L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s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FA评分(OR = 2.385,95% CI:1.097,5.187,P<0.05)、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 17.828,95%CI:0.855~371.819,P<0.05)为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表3 影响念珠菌血症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及真菌分布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3,7]。在过去的20年中,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分离株。但近年来,非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增加,尤其是光滑念珠菌,在大多数国家比例已占15%~20%[4]。在本研究中,血培养为近平滑念珠菌与平滑念珠菌的株数已超过白色念珠菌,占总念珠菌株数的24.2%。念珠菌感染率的增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病人的基础临床状况,ICU住院期间的有创操作增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有关。

念珠菌血症的死亡率较高,其中非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总病死率在44%~71%[5-7]。本研究中纳入的3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5例,死亡率高达45.5%。因此,分析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对降低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APACHE II评分与SOFA评分分数高)、感染期间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血清白蛋白<35g/L与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率有关。年龄越大,念珠菌患者的死亡率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感染期间患者发生休克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念珠菌血症,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尽量避免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中,除机械通气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外,两组在激素的使用及有创导管的留置方面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无法具体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是否仅为侵袭性念珠菌血症所致。(2)样本量较小,仅有33例。为了更加准确的研究影响念珠菌血症预后的危险因素,仍需要扩大样本量。(3)由于研究的时间跨度大,无法获得药物治疗的具体时间及疗程,无法获得念珠菌血症培养的药敏试验。故无法对药物治疗做出准确评价。

4 结 论

随着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明确影响念珠菌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尽量减少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暴露,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1]Zaoutis,T.E.,et al.,The epidemiology and attributable outcomes of candidemia in adults and children hospit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a propensity analysis.Clin Infect Dis, 2005. 41(9):p.1232-1239.

[2]王中新.92例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4):p.232-236.

[3]Mean,M.,O.Marchetti and T.Calandra,Bench-to-bedside review:Candida infect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2008.12(1):204.

[4]Yang, Y.Epidemiolog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early- and late-onset invasive candidiasi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China[J].Medicine (Baltimore),2017,96(42):7830.

[5]Alonso-Valle.Candidemia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epidemiology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mortality[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3,22(4):254-257.

[6]Milazzo, L.,et al.,Candidaemia observed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Milan (northern Italy) and review of published studies from 2010 to 2014[J]. Mycopathologia, 2014,178(3-4):227-241.

[7]Almirante, B.,et al.,Epidemiology and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cases of 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 results from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barcelona, Spain, from 2002 to 2003[J].J Clin Microbiol, 2005,43(4):1829-1835.?

猜你喜欢

念珠菌血症念珠菌
鸡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一个无需解释的故事
一串佛珠
新生儿腹部术后并发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预示革兰阴性菌血症的价值评估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
菌血症应被视为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