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
2017-03-07刘鹏宇
刘鹏宇
(65739部队,辽宁 丹东 118000)
浅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
刘鹏宇
(65739部队,辽宁 丹东 118000)
本文首先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类抗菌药物进行了分析,其后对我国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我国在实行抗菌药物临床质量控制措施后的临床应用现状,以期能够减少我国临床中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成效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虽然给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菌株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为了有效遏制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的实施以及成效进行了分析。
1 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类抗菌药物
在临床中,抗菌药物应用较为广泛的属于酰胺类抗菌药物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由于酰胺类抗菌药物能够对细胞壁黏肽合成酶产生抑制作用,即这种药物会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进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菌体发生膨胀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酰胺类抗菌药物由于具有毒性低、临床疗效好、使用范围广、杀菌活性强等优点,是治疗由革兰氏阳性菌引发的各种中轻度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以对生长期的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其主要是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的糖蛋白体上,具有用药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病等的感染,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措施
2.1 实行三级质控管理的模式
其中,一级质控管理是构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办公室,其主要是起到最终审核的作用,在整体上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审核。二级质控管理则是通过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的科室,对其进行控制;建立分级质控管理抗菌药物的医务科;建立能够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的信息科;建立实时监测抗菌药物应用的药物部。三级质控管理则是在医院各个科室内部成立专门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的小组,实施本科室的自我监控。
2.2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评价体系
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的专家团体主要是由专业的抗感染科的临床主任以及具有较高感染药物应用水平的临床药师构成,保证这一小组内部成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性,能够对抗菌药物质控的标准正确理解,这对于科室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临床应用功能抗菌药物的考核评价方式:首先,对医院内部的每个临床科室每月随机抽取10份及其以上的或者是正在运行的或者是已经归档的病例档案,以及本月科室内部所有的供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并由专家组成员中的临床药师进行初步评价,筛选出存在问题的病例,并由主任医师进行再次评价;此外,专家组成员还应对应用抗菌药物较多的科室进行不定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一旦发现存在问题的科室,则应命令其立即整改[1]。
2.3 实行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模式
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也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类抗菌药物的特点,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制定多种软件管理系统,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管理。
2.3.1 阳光用药监测系统: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的各个系统中,阳光用药监测系统是其核心部分。在医院内部通过应用阳光用药监测系统,能够对医院内医生开具的所有处方进行基本评价。同时,阳光用药监测系统还具有预警功能,能够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使用频率等指标进行直观显示,运用这一系统能够直观的了解各个主治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及含有抗菌药物的处方,使药学部门以及科室主任及时掌握情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2.3.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中,抗菌药物的越级使用是一种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医院信息科在HIS医嘱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信息系统,并将普通医嘱与抗菌药物医嘱进行了分离,独立设置了在紧急情况下的需要使用的特殊抗菌药物的审批程序。通过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系统,可以对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限制,避免了抗菌药物滥用、乱用的情况[2]。
2.3.3 Ⅰ类切口手术以及介入治疗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系统:Ⅰ类切口手术以及介入治疗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对这些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限制,在开具抗菌药物之前,应在这一管理系统上填报《手术信息登记表》,但是,一旦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在24小时以上,则应立即停药,对于需要继续进行服药治疗的患者,经治医师必须要进行相应申请的填写,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是缓解患者病情必需的,而且主治以上的医师必须要对其进行确认签字,如此方可继续使用。
2.4 构建患者治疗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
这里主要是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受到感染为例,在没有微生物证据或者获得微生物证据前,其治疗方式应以治疗耐药阳性球菌为主,配伍治疗耐药阴性杆菌的药物,比如利奈唑胺配伍头孢他啶或者美罗培南等;也可以在前者的基础上配伍加强球菌或杆菌的抗菌活性的药物。又比如在进行脊柱融合术以及开胸放置心室辅助装置时,要应用抗菌类药物预防细菌的感染,对于这些手术可以采取给予患者万古霉素以及头孢唑啉进行感染预防。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我国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在患者手术中,对其应用预防治疗的药物是患者最为需求的,其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及其并发症、减少实际医疗费用的支出以及有效缩短疗程[3]。
2.5 建立处方决策实时支撑模式
为了有效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必须要在获得医生批准之后才可实行,在早8点到晚上10点的时间段之内,应交由感染科的医生进行指导与判断;对于其他时间点内,治疗医师可以开具临时处方,并在次日中午之前交由感染科医生进行申请或者批准。此外,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应填报相应的处方表格(如疗效评估表、申请表等)。该体系的构建可以为临床非感染科医生提供治疗依据,提高国内抗感染治疗的效果[4]。
3 我国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的成效
2016年我院抗菌素使用28个品种,住院抗菌素占总费用的比例为5.44%,抗菌素占总费用的比例为0.6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9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3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6.37DDD。总体而言,我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相比去年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其中,抗菌药物品种由29种减少到23种。
综上所述,通过实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措施,比如实行三级质控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多途径的信息化质控管理模式、构建患者治疗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处方决策实时支撑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依赖性的习惯,提高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对于实现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1] 李礼安,张武军,刘大钺,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施与成效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75-2677.
[2] 郭玉金,吕传峰,靳清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效果评价[J].医药导报,2015,34(11):1531-1534.
[3] 何 坤,罗晓明,肖 军,梁晓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强化管理及其成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06):679-681.
R978.1
A
ISSN.2095-8242.2017.054.10667.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