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儿川崎病的诊疗观察

2017-03-07王俊超徐志国杨圣春巴荷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4期
关键词:川崎血常规典型

王俊超,徐志国,杨圣春,巴荷霞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湖北 武汉 430415)

·病例报告·

婴儿川崎病的诊疗观察

王俊超,徐志国,杨圣春,巴荷霞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阳逻院区,湖北 武汉 430415)

探讨婴儿发热性疾病中少见病种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典型临床病例的诊疗不复杂,不典型病例存在困难,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诊疗关键,及时正确予以处理,能更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婴儿;川崎病;诊疗观察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以感染性原因居多[1]。川崎病是小儿发热疾病的少见病种,是一种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成为儿科最常见的后天心脏病。

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性患儿,3月,10月20日发病,体温39.8℃,血常规WBC:16.48×109/L,HGB:94 g/L,PLT:310×109/L,CRP>160 mg/L,心脏彩超:未见异常。24日因“发热4天伴全身皮疹1天”入院,检体:体温36.3℃,全身皮肤可见丘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结膜充血,唇红,杨梅舌,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手指末端红肿,可见脱皮,肛周皮肤潮红。诊断:1、川崎病;2、脓毒血症。检查WBC:20.87×109/L,HGB:91 g/L,PLT:699×109/L,ESR:23 mm/h,PCT:1.8 ng/L,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正常。予以抗感染,丙球冲击12.5 g/次,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口服,患儿热退,30日好转出院。

病例2:男性患儿,7月,10月3日发病,最高体温39.5℃,5日血常规WBC:9.26×109/L,HGB:110.0 g/L,PLT:177×109/L,CRP:43.334 mg/L。5日因“发热2天”入院,检体:体温37.9℃,全身皮肤无皮疹,唇红,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检查:PCT:0.16 ng/L,尿沉渣分析正常。予以抗感染,退热处理,患儿仍间断高热。9日患儿高热,眼结膜充血,口唇充血皲裂,枕部淋巴结肿大,肛周皮肤潮红,复查血常规WBC:14.44×109/L,HGB:100.0 g/L,PLT:465×109/L,CRP:40.206 mg/L,ESR:66 mm/h,心脏彩超:未见异常。考虑为川崎病,治疗丙球冲击1 g/kg/次,患儿体温下降,10日丙球冲击1 g/kg/次,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口服,发热缓解。患儿3天无发热,好转出院。

病例3:男性患儿,5月,12月26日发病,体温40℃,27日血常规WBC:9.90×109/L,HGB:93 g/L,PLT:176×109/L,CRP:83.5 mg/L。28日因“发热2天”入院,检体:体温37.2℃,全身皮肤无皮疹,唇红,咽充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脓毒血症,检查WBC:8.57×109/L,HGB:97 g/L,PLT:158×109/L,CRP:108.06 mg/L,PCT:6.74 ng/L,ESR:84 mm/h,尿沉渣分析正常。予以抗感染,退热处理,患儿仍高热。1月2日患儿出现口唇充血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背硬肿,右上肢预防接种处出现发红,考虑为川崎病,治疗丙球冲击2 g/kg/次,患儿体温下降。治疗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口服。患儿3天无发热,好转出院。

2 讨 论

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该病的临床表现,类似感染性疾病的表现。有自限性,不易复发,四季均可发生,但仍有季节发病规律,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联[2]。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粘膜、淋巴结等症状体征。其他主要是心肌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心率失常和心功能减低的症状,还可以出现肺炎、脑膜炎、关节炎等。更重要的是其心血管并发症,一般在2~4周发生冠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心包积液等,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发热≥5天,以下5项符合4项可诊断:球结膜充血、口唇表现如唇充血皲裂、杨梅舌、手足症状、全身皮肤多形性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关键是不典型病例的诊断。上述第一例即为典型病例,诊疗规范。第二、三例是不典型病例,发热≥5天,在第7、8天出现临床症状3项,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辅检第二例病例白细胞高、血红蛋白低、血小板、CRP、ESR升高,第三病例中白细胞与血小板无明显升高,血红蛋白降低,CRP、ESR高。小于3岁的男性患儿、血小板、CRP、ESR升高是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综合考虑诊断为不典型川崎病,丙球冲击,阿司匹林、潘生丁口服,病情好转。

医务人员要熟悉小儿发热性疾病的原因,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规范标准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思维,不漏诊小儿发热疾病的少见病种如川崎病,特别是不典型的病例的诊断尤为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诊疗关键,能更好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江载芳,申昆玲,沈 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78-788.

[2] 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2-194.

R725.9

B

ISSN.2095-8242.2017.054.10655.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川崎血常规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血常规解读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