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2017-03-07武学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血瘀内科活血

武学臣

(内蒙古牙克石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武学臣

(内蒙古牙克石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目的 分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6%,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治疗

血瘀是中医辩证中常见的证型,存在于众多疾病中,主要因血运受阻或郁积滞于器官而诱发疾病。目前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活血化瘀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具有促进血液流动与解除血淤的作用,本次主要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排除精神系统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年龄41~72岁,平均(58.8±3.7)岁,病程1~14年,平均(4.3±1.2)年,其中包括女27例,男28例;观察组年龄39~41岁,平均(59.1±3.7)岁,病程1~15年,平均(4.4±1.3)年,其中包括女26例,男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前进行头颅CT扫描,明确病变程度后给予患者服用β阻滞剂、利尿剂及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后开展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者血管状况。观察组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结合病症类型,将患者分为气滞血瘀、痰热腑实与络破血淤三种证型。痰热腑实患者给予甘草与天竺黄5 g,郁金、清半夏、丹参、枳壳10 g,怀牛膝与地龙12 g,桔梗15 g,黄芪30 g。水煎开后每天两剂,口服。络破血瘀患者使用生大黄8g、赤芍,当归10 g、红花、泽泻,川芎12 g,黄芪15 g,水蛭16 g,桃18 g仁。水煎后每天两剂。气滞血瘀给予首乌8 g,赤芍9 g、核仁、与北柴胡,红花10 g,桑寄生12 g、钩藤,全瓜萎24 g,丹参25 g。水煎后每天两剂[1]。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评定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治疗后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均消退;有效:治疗后绝大多数体征与症状消退,但部分症状依然为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体征与症状均为改善或加重[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s”或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以P<0.05表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愈23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3.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中的主要方法,现阶段已经被人们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而且治疗地位也逐渐升高。血淤是中医中较常见的病症,发病机制为气滞或血虚影响血循环障碍,患者遭受寒气郁积、体热或外伤时均会出现淤血。受淤血影响,患者机体气血脉络造成了巨大影响,血液循环较严重,而且会产生局部器官缺血性坏死。中医治疗活血化瘀主要根据活血、通络、止痛与消肿等方式减轻疼痛。现代医药研究认为,中医活血具有提升血流量及促进血管舒张的作用,对机体血液循环具有较大影响。同时部门研究认为,活血化瘀方法还可以加快纤维蛋白的溶解,尤其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时,得到的抗血栓效果较显著,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3]。

本次研究中将活血化瘀法应用到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并纳入脑中风、冠心病与脑梗死等患者,各种疾病均存在气血相似之处,可结合病症差异纳入不同辩证方案。脑中风患者属于主要表现为气血血瘀,痰热肺实病症,肝火自旺,化风煽动,激其气血,直冲犯脑,治疗时以活血驱热为主;脑梗死病机主要是络破血瘀,临床治疗以益气活血及通脉化瘀为主;冠心病患者表现为气滞血瘀,主要受脉络不通畅得病,临床治疗可应用行气或益气活血方法治疗[4]。

本次研究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三种疾病采用了针对性治疗,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3.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证实了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两面性,中医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具有很大作用,但治疗中患者存在耗气伤阴等风险,因此不能过度用药,容易引发不良情况。

综上所述,内科疾病患者适应活血化瘀法得到的临床效果可靠,可迅速纠正血瘀等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1] 李圣耀,史大卓,冒慧敏.常见内科病治疗中活血化瘀药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5,56(18):1605-1607.

[2] 姜崇炳.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3(36):364-365.

[3] 王晓红.内科疾病患者中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23):99-10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25

B

ISSN.2095-8242.2017.22.4211.02

猜你喜欢

血瘀内科活血
话说血瘀证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血瘀体质知多少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