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讨

2017-03-07徐俊文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应急

徐俊文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430034)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探讨

徐俊文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430034)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一个身份特殊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是未来的警察;另一方面,当下他们却是就读警察院校的公安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大学生有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针对性。这种特殊针对性,无论是在教育训练内容上,还是在教育训练方法上既要突出大学生的身份特点,同时也应该充分结合未来警察岗位的要求。

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率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大学生,又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将来绝大多数要走上警察岗位。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一方面,既要参照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另一方面,更要突出公安院校大学生,特别是将来承担警察角色对心理健康提出的特殊要求。

创新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打造心理素质强大的警察队伍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的警察队伍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2013年5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和自愿参加的原则,抽取成都市青羊分局在岗366名警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调查结果显示:128名(35.0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4名(9.3%)为中度心理问题。强迫症状34名(9.3%)、敌对28名(7.7%)、躯体化和抑郁分别为24名(6.6%)、偏执20名(5.5%)、人际关系敏感18名(4.9%)、焦虑17名(4.6%)、精神病性13名(3.6%)、恐怖11名(3.0%)。当前警察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业认知问题。少数警察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由于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工作热情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不负责任。

二是情绪管理问题。少数警察情绪管理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较弱,敏感多疑,嫉妒冲动,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极易发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情绪。

三是应激能力问题。少数警察由于长期工作在和平的执法环境下,警惕性变得越来越差,一旦遇到突发应急事件,应激反应能力极易发生障碍。在面对袭警暴力时,容易举止失措,导致流血牺牲。

四是人际关系问题。少数警察特权思想比较严重,以自己的警察身份为中心,不能平等对待普通群众,缺乏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方法、技巧。

现实警察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提出了强烈的现实要求。要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大学生着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训练质量,才能逐步打造出一支心理素质过硬,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民警察队伍。

一、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地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区别并不大,基本上没有考虑这些公安院校大学生将来的警察职业特征。针对如今人民警察队伍中存在的十分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公安院校必须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开展前瞻性的、预防性的、严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

(一)教学管理创新

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训练是一项极重要的任务,必须严肃对待。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高度重视,多次颁布文件指导全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公安部对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也是高度重视。公安部在1997年就下发文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在招收新的民警时应当加入心理测试。2001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在招警考试中应组织心理测试。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只是一门普通的考查课程而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效果也很一般,亟待创新管理。

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对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本着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警察队伍负责任的态度严肃对待,创新教学管理,强化质量考核。

1.创新课程管理

创新课程管理,首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变过去的考查课为考试课。其次变“一支独秀”的心理健康课程为“多头并举”的系列课程。将心理潜能开发,心理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2.创新质量管理

心理健康出警务效率,严格考核出学习训练效率。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质量管理,突出在考试方式方法的创新上。具体做法是:既保留传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同时还要对重点内容进行实战考核。如:情绪管理实战考核、应激自制实战考核、应激反应能力实战考核、认知能力实战考核等。

(二)技能训练创新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可能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助人自助。因此,强化心理健康课程的操作性,能够提高教育训练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判断标准的操作性、解决方法的操作性以及心理潜能开发的操作性三个方面。

1.心理健康问题判断方法的可操作性

只有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准确判断,才可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的调适或治疗,因此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判断方法的训练就非常重要。如,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症等比较普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存在典型的异常行为,通过异常行为症状及持续时间,即可做出相应的诊断判断,诊断判断正确,则治疗处置就会及时有效。

2.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心理医生自己做,因此必须强化心理健康问题科学处理方法的普及及操作训练。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方法:首先,自我调适法。如,倾诉法、宣泄法、升华法、放松法、文饰法、暗示法、厌恶法等。其次,咨询求助法,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3.心理潜能开发方法技巧的可操作性

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是无限的,通过科学的方法技巧,可以将潜能释放出来,为社会服务。心理潜能的开发方法很多,如自信训练方法技巧、动机训练方法技巧、意志训练方法技巧以及观察、思维、想象训练方法技巧等。

(三)训练途径创新

创新训练途径,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室外心理拓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警务实战,通过实战训练巩固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成果。当今,心理训练教育仅仅只是课堂讲授而已,创新训练途径迫在眉睫。

1.心理拓展训练

通过室外高空心理拓展设备及野外恶劣自然环境,进行心理健康训练和心理潜能开发,塑造健康人格,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克服警务临战焦虑、临战恐惧等消极心理,提高警务应激反应能力等。

2.实习实战训练

通过警务实习进行心理健康训练和心理潜能开发。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学生都要到基层公安机关实习半年,通过布置心理健康实习作业,如焦虑及控制心得、应激产生及控制心得、情绪管理心得、意志磨砺心得等来提高心理健康训练效果和提高心理潜能开发水平。实习生自觉在实习中进行体会、总结来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带着心理健康任务进行实习,应该成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实习的特色之一。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训练内容,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警察角色认知及训练

警察职业有着特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人民警察只有建立正确的角色认知,才能在警务行动中正确地履行权利、义务和责任。孟建柱说:“要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贯穿到公安执法的全过程。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化解矛盾,用和谐的态度来对待群众,使群众通过案件的办理、事情的处理,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

警察角色认知教育训练,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警察角色认知,矫正错误的角色认知。错误的角色认知,严重阻碍警察角色权利的行使,严重阻碍义务和责任的履行。正确积极的警察角色认知有如下表现:

1.我是警察,必须服从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警察以服从为光荣!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的光荣使命,治安问题无大小,无论什么样急、难、险、重,无论风、雨、雷、电,警情就是命令。我是警察,头顶警徽,身着警服,我必须服从党、服从组织、服务人民群众。

传奇女法医冯雪出生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医学世家,她在医学院读大三时,偶然受母亲正在读的一本《法医生活》的外国小说的影响,毅然改学法医专业。现实中的法医与外国小说完全不同。冯雪从二十岁到公安局当法医,经历无数次与死尸打交道的惊险过程,特别是经历了家庭变故的考验,她仍然忠于职守,矢志不渝。从警15年,冯雪参与了上千起法医勘验任务,经过她的努力成功破获了上百起大案。冯雪让人敬佩,她的人生没有服从丈夫、没有服从家庭,她服从了警察法医事业。

在各警察岗位,法医是一个最留不住人才的岗位,而一个女性居然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了辉煌的业绩,虽然经历家庭变故,却无怨无悔,实在难能可贵。

因此,服从是认知训练的重要内容。

2.我是警察,必须奉献

警察是人民的警察,人民警察为人民。每一个警察,只有乐于奉献,才有社会和平安宁,才有人民的安家乐业。既然选择了警察职业,就要时时刻刻准备流血牺牲,去履行那神圣的职责!

某地发生了一起血案。死者是个年轻女性,其左颈部插着一把大号绿柄水果刀,面部表情极为痛苦。经法医鉴定,死者还遭到歹徒的奸淫。警方虽然经过再三努力,案情却没有丝毫进展。侦查员们在又一次围绕这宗无名女尸案进行探讨时,再去现场看看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这一次看出了名堂。现场那间简陋的房间,看不到嫌疑人留下的任何痕迹。然而,屋外不远处垃圾厢内却发现很多的碎纸屑,这刺激了侦查员的大脑神经,他们将垃圾厢的数百公斤垃圾全部拉回,晒干、筛捡,从中一共找到200多片碎纸片。经过几天的努力,侦查员用碎纸片拼出了狐狸的尾巴!

如果没有对被害人同情的正义感,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就不会再去现场看看,就不会发现犯罪嫌疑人打扫了现场,也就不会注意到垃圾厢中的碎纸片……当然,就不可能纠出狐狸的尾巴。

因此,奉献是认知训练的重要内容。

3.我是警察,必须严瑾

警界有一个说法,就是要把案子办成铁案。所谓铁案就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不可能翻案的案件。要达到这一地步,严瑾的工作作风是必不可少的。

端木宏峪,一代刑警名探,美国驻沪总领事也赞美他是“东方的福尔摩斯”。在复查一宗杀人案件时,端木宏峪经过反复多次地仔细研究卷宗之后,发现多处疑点,尽管嫌疑人有目击证人,死者有死亡推测结论,有完整的现场勘查……为了解除自己心中的疑虑,端木宏峪决定重访案发地。他首先走访了死者的父亲,获知死者的母亲原有精神疾病,死者幼时偶有类似症状,此后再无复发迹象,但案发前死者突然表现出一些异常的举动。结合案发现场的模拟实验,端木宏峪得出正确结论,为无辜者洗刷了冤屈。

如果没有严瑾的工作作风,就不可能有“反复多次地仔细研究卷宗”,就不可能发现多处疑点,就不可能重新走访现场,就不可能有现场模拟实验……当然,就不可能为无辜者洗刷冤屈!

因此,严瑾是认知训练的重要内容。

(二)应激情绪管理及训练

情绪是人最大的敌人。当前警察队伍存在的很多执法问题,大多与情绪管理存在问题有关。情绪管理,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应激情绪管理,指在应急事件面前,保持头脑冷静,思维判断正确,保持行为反应科学。

应激情绪是情绪的一种存在形式。应激,是在出现意外和遇到危险等的应急事件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情绪反应特别迅速、猛烈,整个有机体的各部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强烈的行为反应。

警察职业是一个高度危险的职业,应急事件不时发生,在一生的从警生涯中,有些应急事件特别危险,应激情绪生死攸关。此时,对于训练有素的警察,在特别危险的应急事件面前,能够急中生智,从容应对,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对于训练不足的警察,则会目瞪口呆,无所适从,鲁莽冲动,流血牺牲。

1.应急自制及训练

应急自制,就是在面对应急事件时,能够管理好情绪,不至于情绪失控,导致警务行动失败。在重大警务应急事件发生时,应对警察如果失去自制,极有可能导致警务行动失败。应急自制训练,采用挑逗的方法,来刺激训练者,让其心态平和,从容应对。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因为应急自制能力缺乏,导致警务行动失败的案例很多,教训十分深刻。2010年1月12日下午,村民郭甲、郭乙酒后在镇上因经济赔偿之事与他人发生打斗。接警后,派出所副所长张某带领协警王某赶到现场制止,张某使用枪支致两村民郭甲、郭乙死亡。据调查,当时着便装的副所长张某命令郭甲:“跪倒,否则我毙了你!”郭甲说:“我没有犯法,你不敢开枪。”当时协警用电棍将其击倒后,张某先后朝天空和地面开了两枪,接着直接向郭甲的头部开了一枪。后郭乙上前理论,张某朝其胯部开了一枪,之后走上前,顶着他的后脑再开一枪。

此案影响很大,教训十分深刻。究其发生原因,一方面,临场处置经验不足,没能很好掌控住局面,处置不当;另一方面,在受到当事人攻击和抓扯时,应急自制能力欠缺,情绪管理失控。

2.应急反应及训练

应急反应,是指在应急事件发生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训练目的在于遇到突然发生挑逗、袭警、骚乱、恐怖活动等危险时,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行为反应科学,处置得当,化险为夷。应急反应能力,是建立在应激情绪管理基础之上。应激能力是心理素质问题,应急反应是生理行为问题。通过应急行为训练,促进应激心理能力的提高。

通过冲击训练,可以提高学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冲击训练,是通过制造冲击刺激情景,如:突然发生的攻击、夺枪、围攻等,刺激训练学员的应激情绪,提高应激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2013年6月23日凌晨,巴基斯坦西北部南迦帕尔巴特峰登山大本营发生一起恐怖袭击,恐怖分子把攀登队员捆绑并一一赶出帐篷枪杀,五国11人当场遇难,唯独张京川幸免于难。张京川凭借曾当过侦察兵的敏锐和机智,趁恐怖分子从他手腕上取表时,悄悄弄开了绑在手上的绳子,张京川还凭借作为登山爱好者良好的身体素质,几乎是听到枪声的一瞬间,张京川下意识把头一低,身体紧缩在一起,趁乱“撂倒”了在他旁边的一名袭击者,挣脱绳索,拼命狂奔。

当侦查兵的经历让张京川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临危不慌,超强的应急能力,帮助张京川脱险。侦查兵的训练方法值得借鉴。

(三)心理潜能开发及训练

潜能,是指人具有的但又未表现出来的能力。正是因为潜能的隐蔽性,许多人并不能够有效地认识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任何心理活动都还有相当多的能量没有被挖掘。这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任何心理活动都存在着潜能,这些潜能往往能够通过特殊的训练逐步释放出来。一般来说,潜能的发掘和发挥都存在着极大的心理因素。通过提高认知、学习技巧、培养感受力、领悟力、坚强意志等方法都能够发挥人的生理、心理潜能。

犯罪形势严峻,警察潜能需要开发。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发,是形势的迫切要求。

1.开发知觉潜能,提高观察水平

观察能力,是指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它是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要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上写着“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他科学研究的座右铭,可见观察之重要。

警察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警务行动感知的精确性,进而影响警务想象力和警务思维能力水平,从而影响警务行动的效率。浙江名探崔国华办案如名医出诊,浙江每年全省各地都有破不了的案子让他来“啃”。时间长了,崔国华就像专门治疗疑难杂症的名医,经他搭脉之后,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崔国华说,观察、检验、分析和推理是刑侦基本功,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每一步都可能是关键。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着力挖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观察潜能,为将来警察职业效率打下良好基础。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观察潜能,必须加强错觉的教育训练,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警务错觉会导致警务行动失败。

2003年11月3日,某市发生了一起杀人案,63岁的独居光棍村民韩XX被打晕后,烧死在家里。杀人现场被完全破坏,重要的物证也被烧毁。当地警方经过侦查,怀疑一个与被害人有债务纠纷的同村人韩某有作案嫌疑,但无直接证据。为尽快破案,他们请来了测谎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武伯欣。武伯欣经过细致的现场观察,发现现场打扫过,说明作案人并不慌张,不急于逃离。嫌疑人从容作案,说明现场应该有2个人,而不是当地警方认定的1个人。1人望风,1人作案。武伯欣在现场还发现有一盆没包完的饺子馅。武认为:包饺子是个麻烦活,一个单身老头,非年非节地包饺子,而且还剩下许多“馅”,他当天应该是招待一个极重要的“客人”。结合单身汉的心理特点,武认为单身的被害人正在"恋爱"。经过排查,办案人员将目光聚集到一个与被害人交往密切的同村的一位老太太身上。“测谎”及侦查查明:光棍与老太太“恋爱”,受到老太太儿子的粗暴干涉,当天老太太在光棍家相聚吃饺子,寻母到韩XX家的儿子,在激情之下杀死了光棍。母亲望的风,儿子作的案。武伯欣注意到了一盆剩下的“饺子馅”,并揭示了隐藏在其后面的秘密!然而,当地警方却是视而不见!

观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武伯欣勘验犯罪现场,既用眼睛,又用了脑袋!

2.开发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维训练重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潜能,训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思维品质,为将来的警务效率打下思维基础。

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维潜能,必须加强思维定势的教育训练。思维定势容易导致的先入为主,沉锚效应,引发冤假错案。

“沉锚效应”即为最先得到的信息会在我们的脑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起来。

1998年,某地村民赵甲和邻居赵乙打架后,赵甲失踪。1999年,村民在淘井时发现一具无头尸体,以为死者就是失踪的赵甲,其家属报警。警方遂将赵乙带走审讯,最后被叛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后,赵乙未上诉。2010年5月,赵甲突然现身,赵乙无罪释放,获得国家赔偿。此冤案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侦查人员的思维品质缺陷,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沉锚效应。

3.开发想象潜能,提高想象能力

想象是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能力建立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之上。

警务想象能力具有侦查补充功能、侦查预见功能等,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想象潜能,能够极大提高侦查效率。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中国人落后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调查结论触目惊心,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想象训练就已经大大落后,因此,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想象潜能迫在眉睫。

1994年3月31日,浙江千岛湖发生特大杀人抢劫案。案中,24名台湾观光客及8名船工、导游遭到抢劫并被凶手烧死,此案在台湾引发轩然大波。刚开始被认定为“意外事故”,最后通过慎密侦查才认定由歹徒登船抢劫并纵火造成。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法医师、特聘刑侦专家陈世贤,通过现场勘查和法医检验认定:“这应当是一起抢劫、纵火、杀人的特大刑事案件!”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桩特大抢劫纵火刑事案件。陈世贤说:“从尸检记录来分析,有九人将财物匿于异常位置,说明罪犯未能搜身,因此可判断罪犯人数不多,难以控制局面,综合其它情况,可能是两三个人的团伙作案。能够将32个人同时控制住,罪犯必须持有具有威慑力的武器,可能是刀或枪,否则不会无人反抗。作案过程中,罪犯定有欺骗行为,如承诺只要交出钱,就能活命等,有人因此将钱财藏匿起来想蒙混过关。并且,在一女尸身上发现尺、桡骨同时骨折,这种情况多数是因心情紧张失足而致,可能是在下底舱楼梯时一时紧张而摔倒。本地人作案的机率较大。案犯应有水上交通工具,而且必须有一定速度,能赶上”海瑞号“。游船只能通过各停靠码头的电话与基地联系,只有是熟悉旅游路线和时间的本地人才会了解这一点。何况,黄泥岭是千岛湖最大的一处水域,船到此处时天已近黑,案发当天还有雨雾,不是本地人不易掌握准确……”陈世贤融主客观于一体,既为案件定了性,又给罪犯画了像,还大致描绘出了案发过程。陈世贤建立在侦查想象基础之上的侦查判断与最后的侦查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创新心理健康训练方法

(一)案例训练法

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闻名遐迩,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案例训练法的意义在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克服课堂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案例训练法,是通过警务实战中由于心理健康因素引起的警务行动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塑造公安院校大学生积极健康的认知、情绪及意志,开发心理潜能。

社会学习理论是案例训练法的理论基础。社会学习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例如,当一个警察观察到同事面对挑逗的冷静行为,他也会习得这种行为。这种学习主要发生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因此也被称为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案例训练,就是给公安院校大学生这种观察学习、模仿学习的机会。

1.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上,强调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强化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技巧的巩固提高。如,袭警案例、骚乱案例、恐怖活动案例、警察酒醉冲突案例、警察持枪、用枪焦虑案例等。

精选的典型案件,是学生警务心理健康能力成长的维生素、催化剂。

2.剖析案例

对精选案例的讲解、分析、讨论、讲评,由此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临战动机、积极的情绪品质、积极的意志品质及警惕意识、防范意识,提高应激反应能力等。

某地一名配枪的年轻巡逻警察被犯罪分子袭击牺牲,枪也被抢走。当时这名巡警坐在音像店内等待同班巡逻的同事,他背朝门外,正与店内售货员说话。犯罪嫌疑人趁机走到巡警背后,迅速掏出自制手枪打中巡警,飞快地抢走“六四”手枪逃走。四年之后,犯罪嫌疑人持枪抢劫时被群众当场抓获,此袭警抢枪案才告破获。血的教训,非常深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麻痹。民警配枪,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将有助于警方有效震慑和及时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有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

民警配枪,保卫人民,捍卫自己。只有经过严格的实战技能训练,才能“达到法律规章牢记于脑、操作规范铭记于心、动作要领熟练于手、危机时刻一枪制敌的目标”。

通过此案例的教学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惕意识,自觉地培养提高自己的应急反应能力。

(二)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通过设计某种类似警察实战的场景,或通过室外拓展训练设备,通过周密的系列性行为训练,来巩固公安院校大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积极心理,克服消极心理。

1.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创设警务行动中可能出现的应急情景,对训练对象的心理进行刺激,通过其情绪与行为的自我感知,提高认知,培养科学的行为习惯。情景模拟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灵活性较强。

情景模拟的理论基础是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任何无关刺激只要多次与非条件刺激结合,都可能成为条件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因而条件反射数量无限。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条件反射是可以不断建立、不断消退、数量无限的后天获得行为。它具有极大的易变性、高度适应性,能有预见性地、准确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持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模拟训练就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基础上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公安院校大学生在经受过多次类似的条件刺激,逐渐养成反应行为的动力定型,在实战中,一旦类似刺激出现,便可产生自动化的行为反应。

警务行动中的应急情景,包括一般应急情景和特殊应急情景。

一般应急情景,是每一个警察在日常警务行动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景。如:挑逗、挑衅,挖苦、讽刺、咒骂、拉扯、攻击等。模拟此等一般应急情景,训练公安院校大学生的个人品德修养、执法修养,管理消极情绪,依法作出合理科学反应,提高警务处置效率。

特殊应急情景,是偶然发生的特别危急、危险、危害的应急情景,这不一定是每个警察都可能遇到的情景。如:袭警、夺枪、骚乱、恐怖袭击等。模拟此等特殊应急情景,训练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惕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应激情绪管理意识,提高应激心理能力,提高应急行为反应能力。

一般应急情景模拟训练,是特殊应急情景模拟训练的基础。

2.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通过户外拓展设备或特别的自然条件,对预备警察进行情绪管理、意志磨砺、情操陶冶、人格升华,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活动。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家斯金纳经过大量研究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即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不是由刺激情境引发的,而是有机体的自发行为。行为的结果决定着行为是否会再次出现,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的结果就是一种强化。所谓强化,即发生一个具体行为,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并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刺激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行为的增强;负强化: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移去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拓展训练,是通过极限生理运动影响心理活动,是以体能活动为先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的体验。拓展训练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如:巨大天梯、高空抓杆、高空断桥、高空攀岩、生死时速、野外探险等。通过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考验心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实现、潜能开发的目的。

通过大型室外高空拓展训练设备及野外极端环境,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增强对紧张、焦虑、恐惧的免疫能力,形成对应急事件科学的、自动化的行为反应能力。

(三)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相互辩论等,加深对课程疑难问题的理解掌握。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同学们开动机器,见仁见智,相互启发,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区队集体讨论、可分小组讨论、可专题理论讨论、可典型案例自由辩论等。课堂讨论的成果与老师的精心选择讨论主题及课堂组织密切相关。

1.典型案例讨论

结合在警务实战中的有关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强化警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课堂讨论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课堂讨论的效果与组织水平密切相关,也与考核方法相关。例如,某地发生的一起因纠纷引起的犯罪嫌疑人盗开大交通车闹市交通肇事案,此案非常典型,我们组织学生就此案进行课堂讨论。

某单位张某某因与同事李某发生争吵、纠纷,持匕首将李某捅伤,后劫持该单位大客车,突然驶出。在市区道路上连续撞击过往车辆行人,致10人死亡,10人受伤。在张某某被控制前,数十辆警车曾参与了对其驾驶大客车的追截,共致3辆警车被撞,4名警员受伤。本案发生后,有人质疑,是否警方后续而来的追截,导致了张某某慌不择路,乃至大开杀戒?请同学们就此案进行课堂讨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同学们讨论十分热烈。总结同学们的课堂讨论,同学们认为,本案处置不应盲目地围、追、堵、截。本案可以通过指挥统筹,诸警配合,提高处置效率。一是通过快速设置路障,撒铁蒺藜,铺设阻车钉带;二是枪击被劫持车辆的车胎;三是调集大卡车拦截等。同学们认为本案的处置教训深刻,警方盲目地通过警车追击,刺激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造成更大的危害,事与愿违。同学们认为对于此类因情绪失控引起的严重交通肇事行为,平时就应该有处置预案,并进行相应的处置演练,真正发生时,才不会惊慌失措,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这场典型案例讨论,解决了不少问题,特别是让学生在应急警务处置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2.疑难问题自由辩论

在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一些重点疑难问题需要学生理解掌握,为达此目的,可采用自由辩论的方法。通过辩论加深对疑难问题的理解掌握,同时也通过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情绪管理理论-艾利斯的ABC理论,是“情绪管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代表与自己有关的诱发事件;B:Beliefs,代表信念,指个人对与自己有关的事件所持的信念,也就是所作的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s,指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正性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性的(消极的);可能是适度的,也可能是过度的。艾利斯认为:A不是C产生的直接原因,C的性质关键取决于B的中介作用。因此,当你对与己有关的事件做出不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时,则会导致不良的情绪或行为后果的发生。

为了促进同学们对ABC理论的掌握,我们结合“路怒族”组织了课堂自由辩论。“路怒族”时常见之于茫茫车流,相互追逐、较劲飙车、相互别车、喇叭阵阵、疯狂叫骂、冲动互殴等。“路怒族”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甚至引起刑事案件。

对于“路怒族”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关于“路怒族”产生原因时,同学们认为:既有个人的性格原因,同时也与当下消极社会心理密切相关;关于“路怒族”的治理时,同学们认为:从我做起,做到文明“礼让”。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加强“路怒族”的教育、管理、处罚。

参与辩论的同学,不仅更深刻理解了艾利斯的ABC理论,同时还了解了“路怒族”的产生及危害,警惕自己不可加入“路怒族”。加深了情绪理论的掌握,加深了情绪管理意义、方法的理解。

总之,创新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与训练质量,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付与我们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

[1]周杨,施霁珂等.成都市某地在岗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14(2).

[2]王鸿谅.警察连开五枪 两名村民被近距离射击致死[N].三联生活周刊,2010-01-28.

[3]许二多,汤寒锋.全球21个国家调查结果:中国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N].重庆晚报,2010-11-24.

[4]石丽珊.中国首席大法医——陈世贤[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责任编校:邹俊杰】

Discuss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

Xu Junwen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Wuhan 430034,China)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 have special identities.On the one hand,they are the future police;On the other hand,they are college students with public security major.The dual identities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 determine the special pertinence of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iming at this special pertinence,whether content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or 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we should highlight the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fully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uture police post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Effectiveness

D631

A

1673―2391(2017)02―0115―08

2016-06-20

徐俊文(1962—),男,湖北鄂州人,湖北警官学院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警务心理学。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环球警务专访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